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

古树名木的资源,是植物多样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树名木是中华大地园林,风景区的绿色瑰宝,是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象征,对其实施有效的保护是发挥民族文化传统,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造福子孙的大事,同时也对挖掘乡土树种以及绿化树种选择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路线、内容和方法

1、调查内容

①、全面复查1994年调查古树名木变动情况。

②、对市新开发的风景区、风景点与高科技开发区调查新的古树名木。

③、对城郊五个区的风景区、庙寺、林场和乡镇村调查现保存的古树名木。

2、调查路线

城郊区结合风景区、古迹的旅游线路。第一条是从汉阳树经归元寺至汉阳快活山岭;第二条线以蛇山黄鹤楼公园为起点,沿山脊线西经首义公园、洪山长春观至洪山宝塔南坡从山顶延至宝通寺庭院内;第三条线以洪山山脊以东,由莲溪寺向西延伸到东湖风景区听涛区、磨山区、落雁区至东湖南山客舍到老鼠尾,再向西经九峰林场,经东湖技术开发区,到武昌县龙泉山风景区,向东至金口镇槐山风景区;第四条线重点是大专院校,华中师大、武汉大学、湖北中医学院、湖北大学等;第五条线从江岸惠济路饭店至市四医院、警官学校;第六条线是郊区,新洲的道观河,黄坡的木兰山、研子、塔耳乡,江夏区的槐山等乡,汉南区的乡镇村农宅前后等。

3、调查方法

①、访问座谈,向当地主管部门的林业技术干部了解当地古树名木分布状况,访问当地农民,了解古树名木的来源及年龄。

②、查阅有关当地树木分布状况、地方志有关古树名木记载情况,收集民间的传说等。

③、到实地调查,对选中的古树名木进行实地测定,包括树高、胸高直径、冠幅。记载古树名木的特征、生长状况、立地环境条件、病虫害危害状况、古树的位置、保护措施等。并拍摄照片,凡现场有文字、匾额的,均详加记录。对古树的年龄,用古树的胸径大小评估比较,查对资料等等,尽可能求实准确。将实测调查数据,按照分级,分别填入野外调查记载表,建立原始档案。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二、古树名木的种类、组成和树种起源

经复查,1994年公布的87株古树名木已有12株死亡。本次调查扩大了调查范围,又增加了古树名木的数量和种数。在野外调查,古树名木1994年入载的,现存总计179株,分别属21科29属32种。其中古树169株,名木10株,是古树又是名木23株。

表1 古树名木的种类

从上表看出,古树名木优势树种较为突出的有珊瑚朴,占总数21.9%,樟树占15.4%,银杏占8.9%。此外枫香占5.9%,柞树占4.7%,枫杨占3.6%,三角枫占3.0%,桧柏、国槐、黑松、小叶朴各占2.4%,其余树种分别只有1—2

株,占总数0.6-1.2%。在武汉市32种古树名木中,有26种为本地种,占总株数的78.8%,如马尾松、枫香、小叶栎、枫杨、珊瑚朴以及被称为中生代“活化石”的银杏等。有的是寄居已久的外来种,如从亚洲成分南温带引进的黑松,喜马拉雅山西部引进的雪松,从欧美引进的英桐、法桐,从北美引进的广玉兰,从亚洲热带引进的山茶花,亚热带引进的樟树,从温带引进的国槐、皂荚、麻栎,总计10种,占总数的30.3%。这些外来种经历百年风雨,生存至今,证明它们已适应了武汉地区的自然环境,并在城市绿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据绿化调查,英桐占34.5%,樟树占20%,广玉兰占20%,它们都成为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为武汉增添了人文景观,而乡土树种,因生长慢,落叶比例大,城市绿化极少应用。建议今后应加大乡土树种的开发和利用。

三、古树名木的年龄、分布及土地利用情况

1、古树名木的年龄

表2 古树名木年龄分布情况

以上可见,200年以下的古树占总数75.1%,200-300年的占16.6%,从历史资料查证,可知绝大多数为清代保留下来的近千年的仅占 1.8%,比例极少,这与北京的唐槐、唐松已历千岁和山西2000年历史的周柏、周槐、汉槐比,武汉的古树历史当然是远远逊色了,但能保存下来已属不易了。这些古树主要分布在江南,武昌区69.6%,洪山区2.4%,汉阳区2.4%,汉阳1.8%,江夏区8.3%,新洲区5.4%,汉南区1.2%,黄陂区7.1%,汉口1.8%。

2、古树名木中最多的、最老的、珍稀的有纪念意义的古树

银杏是现存的最古老的树种,以“富、奇、寿”的特点,受到历代人们的

精心种植保护,全省保存了许多古银杏树。在武昌郊区金口镇槐山风景区有三株,其中最大一株胸径189厘米,树高17米,冠幅13米,另一株胸径148厘米,树高16.5米,两株主干均被雷电击断后,又从10米处萌发新枝,径已达30厘米,现树势生长良好。据县志记载:“槐山遍地花草树木,至今保存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千年古银杏两株,粗数人围,高数丈,为唐代所植。”这是全省四株千年以上古银杏树中的两株,列为省级珍稀保护树种之一。汉阳区风凰巷12号宅院中有银杏一株,胸径137.0厘米,树高25米,冠幅21米,经专家鉴定,树龄为500余年,在全省列第七株,现仍生长旺盛,年年结果。

本次调查,在武汉大学樱花路下坡,有一片银杏树,计20余株。树高大,干挺拔,枝叶繁茂,长势极旺,据记载为武大1934年所植,虽不足百年,但它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应作为名木加以保护。

分布最多的古树为珊瑚朴,它从蛇山山脊一直延伸到洪山宝塔南坡,是古珊瑚朴分布区,生长着比较多的珊瑚朴,历经沦桑,保存下来的古珊瑚朴共有13株。此处立地条件极差,岩石裸露,但它的根都像利爪一样,扎入石缝,或骑石而过,支撑着庞大的树体,说明它有极为顽强的生命力,长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保证了它的繁衍和发展。据历史文献记载,宝通寺、洪山宝塔(古称灵济塔,始建于公元1334年),清同治二年重修,与长春观年代相同。一般道观、寺院对附近的树均有爱护的习惯,故此二处均有较大的古珊瑚朴群落,而且是在市中心,可算是独具特色的景观,给这两处著名文物古迹更添光彩。

另一处在东湖南山客舍,过去是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住地,以前不对外开放。本次调查,发现有大樟树近百株,有片植的,有行道树栽植的,也有孤植的,由于立地条件优越,保护管理较好,最大的一株胸径120厘米,树高20米,冠幅25米。在众多大樟树中有古树26株,胸径90-120厘米的有11株,平均胸径均在80厘米以上。原周总理百花村房处,三株古樟树冠幅各25米左右,形成了600m2遮荫面积,樟树高大,干通直,树冠宽大枝叶繁茂,郁郁葱葱。

珍稀名木,黄陂区木兰山风景区在海拔300m水晶宫处有一株山茶花,又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