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资源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渔业资源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学院:xxxxx 班级:xxxx 姓名:xxxx 学号:xxxxxx
摘要:为了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我国渔业生产经营体制和渔区的行政管理
制度下,我国渔民的组织化程度比较弱,通过对我国当前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提高我国渔业的组织化程度,是本文认为的比较可行的制度优化之路。

关键字:优化资源管理
前言:地球表面积约76%为水所覆盖, 广阔的水域构成了一座蓝色的宝库, 是人类未来最大的食物基地, 现在许多国家已把开发食物资源的视线逐渐从陆地转向海洋和内陆水域。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随着渔业管理的加强, 渔业资源调查和监测、渔业增养殖、新资源开发、高附加值水产品加工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 保护渔业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已成为全世界渔业大国的共识。

一.我国海洋渔业情况
中国海域已鉴定到的海洋生物资源约有20278种[1],海洋生物净生产能力为28亿t,近海年平均生物生产量为3.02t/km[2],目前海洋水产品产量为1100万t左右,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率是很低的,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其中近海约有生物种类1万多种,其中鱼类约1500 多种,软体动物3000多种,甲壳动物3000多种。

在中国海280万km[2]渔场范围内,支撑了中国海洋渔业90%的渔获量。

据估计中国近海和外海鱼类最大持续渔获量约为735万t,其中渤海24.3万t,黄海87.2万t,东海168.9万t,南海472.5万t。

按鱼类栖息类型划分的最大渔获量构成。

虾类资源也是中国海的主要渔业资源之一。

据考察中国近海虾蟹类约1000多种。

其中主要种类分布是:渤海30多种,黄海40多种,东海1000多种,南海130 多种。

头足类资源在中国海各海区也有较大数量分布,构成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头足类资源以东海居多,约60多种,南海为37种,黄海、渤海均为20多种。

另外中国还有藻类约1000多种,其中包括海带、紫菜等。

海水养殖备选的品种较为丰富,主要有230 多种,鱼、虾、贝、藻俱全。

全国沿海各省区养殖规模较大的主要有海带、紫菜、贻贝、牡蛎、蛏、蛤、泥蚶、对虾、鱼类等。

目前的海水养殖产量主要是直接利用光合作用或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贝藻为主,具有生态转化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但同时表明,我国的海水养殖目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以集约化养殖为代表的现代海水养殖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开发种类将逐渐增加,一定会有强劲的增长势头。

二、渔业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上世纪60 年代, 我国近海捕捞对象主要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大型底层和近底层生物种类。

随着资源开发力度的盲目加大, 这些重要经济种类逐渐减少。

70 年代, 近海年捕捞主要种类包括马面鲀、太平洋鲱等经济价值稍低的种类。

80 年代以来, 小型中上层鱼类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底层鱼类成为捕捞的主要对象。

1992 年渤海渔业资源调查表明, 虾蟹类动物产量与10 年前相比减少了39%, 鱼类产卵群体平均体重只有10 年前的30%。

鲈鱼、对虾、梭子蟹等重要经济渔业资源生物产量只有10 年前的29%。

综上所述, 就能从一个侧面明显地看出, 目前我国渔业资源存在着严重的衰退, 而导致其衰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渔业法规和管理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我国已就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但是, 大部分法律法规都是直至上世纪80 年代以后才陆续出台,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于1986 年制定和实施、《关于国务院批准设立东海产卵带鱼保护区的通知》于1988 年制定和实施、《关于印发
联合国大会通过禁止在公海使用大型流网决议的通知》于1990 年制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于1997 年制定和实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全球化, 在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 国家必须及时修改、制定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 以保障我国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 维护渔民的合法权益。

( 二) 渔业管理水平不高, 渔业执法能力有限
从目前现状来看, 国家对于渔业支撑体系建设的长远性和系统性考虑不够, 渔业管理机构力量薄弱, 渔业行业管理和服务的手段不强, 渔业执法队伍装备落后,种种原因导致整个行业基础比较脆弱, 发展后劲有所欠缺。

尤其是渔业执法不严的问题, 更是严重制约着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1、渔业执法存在“以罚代管”的体制缺陷。

我国的地方基层渔政机构, 其工作经费多数靠自收自支。

为了确保机构运作, 保证执法设备的维护和更新, 出现了“以罚代管”的情况。

2、执法装备落后, 手段单一。

除了少数渔政执法船在海上执行检查外, 大部分渔业执法由于没有执法船只能在渔港码头进行。

而且, 为数不多的渔政执法船还存在设备落后、更新不及时、甚至没有运行费用等问题。

3、执法困难加大。

由于环境恶化, 养殖病害频发, 渔业资源减少, 养殖和捕捞收入不断下滑, 不少渔民对执法产生很大抵触, 给渔业执法增加很大困难。

4、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全国多数基层渔政部门隶属于地方渔业管理部门。

渔政管理部门的任务是渔业执法, 而渔业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却是发展当地渔业经济, 所以, 渔业管理部门必然会利用部门职能寻求当地渔业生产和执法平衡的问题。

( 三) 渔业环境的恶化
随着我国工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 水域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来自陆地的污染, 如工厂排污、生活垃圾排放、农业用药以及海上船舶排污与海损事故等造成的污染, 已导致沿海、河道、河口均已不同程度变成了“垃圾场”、“纳污池”。

进而, 污染水域底质变劣, 水体环境质量恶化, 赤潮发生频率和规模不断扩大, 传统的渔业产卵场、索饵场、育肥场生态环境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生物资源数量减少、种类减少, 天然生物资源又由于其有限性和不可更新性而得不到有效补充。

( 四) 其它问题
建立专属经济区之后, 由于海洋生物的洄游性, 很多生物洄游和分布范围均超过某个国家和地区的管辖范围, 洄游性鱼类也成为了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共有资源, 从而产生了多国生物资源共享和共管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定期的专属经济区资源与环境检测评估和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 随时掌握共管海区渔业资源情况, 作为我国与其它资源共享国进行渔业谈判的基础。

但是,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深入和系统。

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 我国海洋捕捞的作业渔场将明显减少, 我国从2000 年起, 有3 万多艘渔船将从对马、济州岛、大小黑山岛等渔场撤出, 每年减产160 多万t 水产品, 占全国海洋捕捞产量的10%以上,直接经济损失80 多亿元。

而且, 随着中越渔业协定的生效, 损失也将进一步加大。

另外, 目前我国渔业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基础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和系统, 缺乏养护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的意识, 渔业资源调查不够细致、手段不够先进, 缺乏科学和有效的养护。

虽然渔业资源增殖技术研究已取得一系列成果, 但很多资源增殖技术却无法在实际应用中大规模操作和推广。

三.渔业管理优化方向
既然我国目前的渔业管理体制存在着上述不足,那么在海洋渔业发展的转折关头,优化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体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影响我国渔业管理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第一个影响因素与我国海洋捕捞业的特点有关。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资源特点和生产特点是一国的特殊国情,尤其是渔民素
质不高、海岸线长、多鱼种并存、单鱼种产量低等问题,在较长的时期内是难以改变,甚至无法改变的。

因此无法作为我国当前时期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优化的方向。

第二个影响因素与我国目前实施的管理制度相关。

我国当前的投入控制制度虽然容易操作,但是该制度是以控制入渔者数量和捕捞努力量为目的,联系到我国众多的渔民、分散的码头,该制度在实施执行中势必需要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为了改进管理效果,国外先进国家走在了创新前沿,在传统的投入控制制度上引入了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的产出控制制度,以控制最终的渔获量为目的[9],这种综合管理制度也于2002年被我国新修订的《渔业法》正式确立为渔业基本管理制度。

但是产出控制制度要有效实施,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政府能及时快速地掌握资源的利用程度,能详细了解每个渔民的捕捞量,如果渔民太分散,该制度很难贯彻下去,因此需要有相应的渔民合作组织来呼应。

但是当前我国渔民组织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还很弱小。

第三个影响因素与我国经营管理制度变迁过程中组织制度弱化有关,跟第二个因素一样,该因素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而改变。

可以作为我国制度优化的方向。

为了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我国渔业生产经营体制和渔区的行政管理制度下,我国渔民的组织化程度比较弱,通过对我国当前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提高我国渔业的组织化程度,是本文认为的比较可行的制度优化之路。

政府应该调动起资源的最终使用者渔民参与管理和养护渔业资源的积极性,通过大力发展地方性海洋渔业合作组织。

使渔业资源的最终使用者渔民通过行业自律、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相互监督,转换其思考角度和行为方式,提高渔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程度,自觉减少捕捞强度,保护海洋环境,并分担政府的部分管理负担,达到管理和养护海洋渔业资源的目的。

四.渔业管理优化措施
1. 加强管理和资源的调整
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和调整设立了专门中心来推进工作的实施。

根据各海域的特征投放多功能的人工渔礁,结合沿岸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综合信息网络进行管理。

实施亲环境的海洋牧场项目计划;为实行总许可渔获量(TAC)制度,增加TAC制度中的对象鱼种,配备专用调查船用于科学调查,并且扩充相关的研究设备。

2.改善海洋环境和创造亲环境渔业
对于海洋环境的改善,国家首先考虑消除陆源污染、水质管理政策优先等综合因素,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管理体制。

渔场净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水产品疾病控制体系的确立,需要开发高效能的预防和治疗药剂;为防治养殖场的自身污染,要加大复合饲料的供给;建立高效的赤潮应对措施,普及赤潮防治设施。

3.调整生产结构加强渔业的竞争力
为恢复和保持渔业的竞争力,需要对近海渔业的结构进行调整。

根据各鱼种的数量配置相应的渔船,调整各鱼种的许可渔获量限额;调整养殖渔业的结构,对已开发的渔场规模进行缩减,限制生产养殖过剩品种,限制灾害频发海域的渔场开发;加强专属经济区和公海渔业作业的管理,为解决国内渔场面积缩减的问题,积极开发海外渔场和发展相关支持产业。

4.建立良好的渔业秩序和食品安全体系
为建立良好的渔业秩序,对违法渔业行为采取积极的对策,相关机构协同配合,互相提供必要的支援,加强对违法的小型机拖网船的管理,建立合法的渔业渔具购置融资支援体系。

加强水产品认证制度,建立安全卫生的认证标准,改善物流体系,对渔业品流通量进行调整。

5.保持渔业发展的动力,提高从业者的福利
为确保渔业发展的动力,扩大对渔业研究、开发的投入,促进新技术的实用化,积极培养渔业专业型人才。

建立美好的新渔村环境,吸引周边人口入住渔村,发展休闲渔业,为满
足国民多样化的需求,综合开发渔港、渔村建设。

6.发展海洋渔业的新思路
随着各国加强对沿海渔业资源的控制, 韩国远洋渔业遇到了不少困难。

开辟新渔场是韩国发展海洋渔业的一个思路。

建立“海洋牧场”是韩国海洋渔业摆脱困境的一个尝试。

2005年韩国远洋水产品捕获量从1992年创纪录的102.4万t下降到55.2万t,在水产品生产总量中所占比例为20%。

为此,韩国政府2007年制定了一项以加强国际竞争力为主要内容的远洋渔业发展方案。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