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2 8 18 32 ……2n2

【巩固练习】

1.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提出的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

④道尔顿原子学说⑤核式模型

A.①③②⑤④

B.④②③①⑤

C.④②⑤①③

D.④⑤②①③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级就是电子层

B.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C.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

D.不同能层中的s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

3、下列能级表示正确(实际存在的)且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按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的是( )。

A.1s、2p、3d

B.1s、2s、3s

C.2s、2p、2d

D.3p、3d、3f

4.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1)钙原子核外有个能层填充电子。

(2)钙原子M层有个能级填充电子。

(3)钙原子能层上的电子能量最高。

【能力提升】

1.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n表示能层序数)()。

A.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与能层序数相同

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C.1s、2s、3s的能量不同

D.s、p、d、f 4个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是2、6、10、14

2.氯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填充在()。

A.4s能级

B.3p能级

C.3d能级

D.3s能级

《原子的结构》公开课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 成。 【课前预习】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呢?如果不是,那你想 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 【情境导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10.16新疆罗布泊),原子弹的 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二、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第70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观察图4-1 1.同桌互相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所占体积等不 同角度描述。)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 何运动的呢? 【观察】教师播放的动画:原子内部的运动,概括原子的结构。 【分析思考】分析教材第70页表4—1、4—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 分? 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3.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 5.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阅读】课本第71页第一段,体会原子的体积 之小。表1 【阅读】教材第71页的相关内容。 1.结合表1体会为什么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2.请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原子的实际质量 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3.运用这个式子,计算一下表1中任意两种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交流讨论】 1.相对原子质量有没有单位?

原子结构 教案 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原子核的构成及基本微粒;初素原子百分比与近似原子量的关系;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力培养:通过元素原子量、元素的近似原子量与同位素原子量、原子质帚数之间关系的对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体积、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木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科学方法:认识微观世界的基本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质量数与近似原子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导:相关知识的回顾 一、原子、原子核的构成 二、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 三、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 四、原子的特点 1.原子不显电性 2.原子体积小 3.原子质量小 学:教材研读提示 1.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曾引起很大的轰动,因而他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他的学说中有下 述两个观点: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从现代科学的观点分析,你认为上述两个观点正确吗?请简述理由

2.阅读教材表5-1归纳,构成原子的各粒子间的数量上有何关系?各自起何作用?为什么说质 量数可以近似地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是否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试举反例。 探: 结:知识优化 1.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构成的,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 的几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只有原子体积的几千万分之一,但集中了几乎整个原子的质量,核外一个电子的质量只有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质量的1/1836,它绕核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 2.质量数 (1)含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L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用符号A表 示:中子数用符号N表示;质子数用符号Z表示。 (2)公式:质量数(A)=:质子数(Z) +中子数(N) (3)理解:质量数是一个整数,质量数是原子相对质量近似值 3.元素的四角和上标号码的意义 A-b n- Z m 说明:质子数:Z 质量数:A 电荷数:n个单位的正电荷或n个单位的负电荷或不带电原子数:m化合价:+b价或一b价或O价 4.原子内各种关系 (I)质量间的关系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原子结构教案 知识目标: 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 2、理解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 3、掌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间的关系。能进行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间的简单计算 4、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会判断同位素 能力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概括总结能力 2、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态度 4、通过放射性同位素作用的自学和查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习重点: 原子核的结构,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及同位素的判断 难点:原子核的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 教法:模型展示、多媒体动画模拟、问题推进、对比归纳 学法:交流研讨、比较归纳、练习巩固 [引入]初中我们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在原子中的相对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重温一下著名的卢瑟福实验。 [多媒体动画演示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及实验现象2·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实验,总结现象,分析现象并思考问题: 1、大部分粒子穿过金箔不偏转,说明了什么? 2、少数粒子被偏转,个别粒子被反射分别说明了什么? 3、试想象推测原子的结构模型 [多媒体演示2]展示卢瑟福的解释:原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核式原子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关系,那么,原子核内部的结构又是怎样的? 【多媒体演示3】学习目标1· 一、原子核核素 1、原子核的构成

[交流研讨]9·阅读P3表格,分析电子、质子、中子的基本数据表,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电子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3、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的? 4、若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试推测原子的相对质量的数值与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 [学生总结]回答问题1、2 [多媒体演示4] 结论(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思考]以上关系式是否适合所有的微粒?(以Na+、Cl-为例进行分析) 注意:以上关系式只适用于原子,不适用于阴阳离子。 [学生总结]回答问题3、4 结论(2):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关系: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学生阅读P3-P4第一段]掌握质量数和A Z X的意义: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跟踪练习:2· 1、判断正误: (1)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氧元素的质量数是16 2、符号为b a X n-的微粒,核电荷数是,中子数是,电子总数是。符号为b a Y m+的微粒,核电荷数是,中子数是,电子总数是。结论:阴离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是= 电子数电荷数 阳离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是= 电子数电荷数

原子结构第一课时教案

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第1课时) 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与原子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可分的哲学思想,了解科学家认识原子结构的不同阶段及重要贡 献。 2)知道原子结构 2.过程与方法:学习模型法和实验法在原子结构发现过程中的应用,体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方 法在探索原子结构奥秘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 舍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卢瑟福原子行星结构模型的提出依据及内容 2)构成原子微粒的两个关系式 难点:每种原子结构模型提出的依据,不足及其发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与教师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讲解结合 教学过程: 【设问】面对一张纸,从化学的角度你会想到些什么? 不断地撕开一张纸,能将其分开到什么程度? 【教师】人类生活在物质世界中,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索物质的组成以及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到底是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穿梭时空,亲历原子结构的探索之旅!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3页“从古典原子论到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相互讨论,回答下列问题:介绍了几位科学家?他们在物质构成上的主要观点?有哪些不足之处?并请同学们 谈谈看书后感想。 【板书】1.原子结构的探索 【学生总结】我国惠施: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我国墨子: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古典原子论。 (尽管这些观点基于猜测、思考,没有得到实验的验证,缺少科学依据。在科学发展 的今天看来,他们的观点当然很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但在科学十分落后的当时,他 们能提出这样的观点,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先辈们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 力,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 【板书】古典原子论(德谟克利特)

原子的结构教案第一课时

原子的结构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备考原子形成的初步科学知识,并使学生懂质量数和 X的含义,掌控形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常识. 3.介绍核外电子轨域的初步科学知识,能画出来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5.并使学生重新认识物质的结构同意物质的性质. 〖教学重点-----原子核的结构关系计算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课时精心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设问、激疑、形象比喻、讨论、练习、讲述 〖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画面一样的音乐贺卡和普通贺卡、铁锁、电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展示两张外表类似的贺卡] 〖回答同学们,我这儿存有两张贺卡,现在我把它们关上,恳请大家讲出它们最显著的不同点在哪里?为什么可以相同呢? 〖过渡我们知道,一种物质之所以区别于另一种物质,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而它们的性质又决定于它们各自的结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掌握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然而,自然界的物质太多太多,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去一个一个地进行认识的话,既耗时间又费精力,这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物质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规律,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过渡研究物质的结构首先要解剖物质.我们知道,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何两个或多个原子的接触都能生成 新物质?举例说明. [鼓励学生根据前面研习过的科学知识去展开分析,如H2与F2在热暗处就能够反应,而H2和I2在常温下却不反应;Na与O2常温下快速反应分解成Na2O,而真金却不怕 UX21LI2467E;再例如稀有气体等等……] 〖提问为什么常温下氢原子与氟原子“一拍即合”,而氢原子与氖原子却“老死不相 往来”呢? 然则其究竟,必须掀开原子内部的秘密,即为重新认识原子的'结构. 〖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回答关于原子结构,我们在初中就已熟识.恳请大家讲出形成原子的粒子存有哪些? 它们怎样形成原子的? 〖思考 〖结论形成原子的粒子存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其中,质子和中子形成了原子的 原子核,居原子中心,电子在核外搞高速运动. 〖板书一、原子结构 〖思索恳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原子结构科学知识,融合下表中,去认识一下形成原子 的粒子及其性质. 〖投影展示表5-1-----表5-1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形成原子的粒子 电子 质子 中子 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个质子拎1个单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质量/kg

高中化学 第4章 第1节 第1课时 原子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一第一册化学教案

第1课时 原子结构 目标与素养:1.认识原子结构。(微观探析)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微观探析)3.能够正确书写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一、原子的构成 1.构成 (1)原子⎩⎨⎧ 原子核⎩⎪⎨⎪ ⎧ 质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带1个单位 正电荷) 中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不带电)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2)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中性原子中)。 2.质量数 (1)概念: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作质量数。 (2)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二、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 (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能量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 (1)能量最低原理 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即按K→L→M→N……顺序排列。 (2)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①第n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如K、L、M、N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为2、8、18、32。 ②最外层电子数目最多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③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18个。 3.(1)原子(离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所示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如: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 微点拨:①电子层实质上是一个“区域”,或者说是一个“空间范围”,它与宏观上层的含义完全不同。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如钙原子由于受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的限制。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而不应该是。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所有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 (2)某种氯原子的中子数是18,则其质量数是35,核外电子数是17( ) (3)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 (4)某原子M层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 ) [答案](1)×(2)√(3)×(4)× 2.下列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是( ) C[A项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应该先排满K层再排L层;B项不符合各层最多排2n2个电子,K层最多排2个电子;D项不符合最外层最多只能排8个电子。] 3.(1)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______,该元素原子的二价阴离子中,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2)B元素原子的一价阳离子的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40,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 [解析](1)核电荷数=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10。(2)B 元素质子数是18+1=19,质量数为40,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40-19=21。 [答案](1)8 10 (2)21

【精编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前面已经学过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性、原子的不可分性,本节课立足于此继续发展对于原子的认识:除去“化学反应”这个前提的约束,原子也具有可分性。进而深入了解原子的构成,辩证认识其中各种粒子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探索原子结构的化学史料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因此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验、假说、模型、推证等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和质疑、反思、严谨等科学态度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电解、氢气燃烧等变化事实,并且以此为载体形成了对于分子、原子的一些基本认识。本节课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上述认识,但鉴于目前的实验条件还难以让学生直观看到微观真相,而学生本身又处于化学启蒙阶段,缺乏推断原子结构的知识基础,因此适宜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及微观模拟动画或者示意图,变抽象为具体,辅助学生的想象、推理,促进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三、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课时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 课时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说出原子的构成; 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理解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引入】播放视频:原子的结构——原子弹的基石

【过渡】视频中展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片段,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子弹爆炸所造成的威力是非常大的,战争对人类也造成了不可想象的伤害。那么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最基本的原子结构说起。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 【讲解】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构成分子的原子体积同样也非常小,科学家们已测定: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乒乓球跟地球相比。其实,科学家们对原子的认识与探索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投影】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第一次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建立了实心球型原子模型;之后,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建立了枣糕型原子模型;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有核原子模型;到了近代,在20世纪20年代,根据量子力学形成的电子云模型被学术界广泛认可。 【过渡】虽然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原子也是由其它粒子构成的。人类探索原子的结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头发里的原子世界。 【播放视频】带你走进头发的原子世界 【投影】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讲解】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更小,只有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如果将一个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的体积只相当于一只蚂蚁。【提问】原子核为什么带正电? 【讲解】在原子核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板书】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案设计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4.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插图和表格的观察,培养数据分析水平。 2.学会使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使用形象恰当的比喻方法减少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个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理解是持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 起到了重要作用。 3.学习科学家在科研中不懈追求的精神,激发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 【学习重点】 1.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间的关系;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学习难点】 1.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2.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课我们学习过相关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关于分子和原子,你还有哪些问题?还想知道与它们相关的哪些知识? 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相关分子和原子的问题,可见大家有强烈的求知欲。为了搞清楚这些 问题,在本课题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 二、预习导学 阅读P 53~P 57教材的内容及相关插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的结构和电性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请以钠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的数目分别是多少? 3.多电子原子里,核外电子的运动离核近,电子的能量????;核外电子的运动离核远, 电子的能量????。 4.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称为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这 种现象叫做?????????????。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 一个质子带???????????? (不带电) 一个电子带??????????????

化学人教版选修二原子结构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学习目标】 1、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基态、激发态和光谱 3、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引入】我们必修二学习过,我们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在必修学习的基础上请思考:思考:钾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什么左侧书写正确?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什么规律呢?带着这个思考进行今天的学习。 【主干知识梳理】 一、能层与能级 1、能层(电子层):核外的电子按照能量不同分成能层 能层(n) 一二三四五六七 符号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72 98 规律:用n来表示能层序数,则每个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2n而且能层越高,电子的能量越高,所以不同能层能量的高低顺序从K、L、M、N、O、P、Q依次增大,即E(K)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原子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课时原子结构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 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2.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 层排布的关系。3.了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会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自主学习 原子的构成质量数 1.原子的构成 2.质量数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的含义 02不连续多电子原子里,电子分别在□01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人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 的壳层,称之为电子层。 2.电子层表示方法

3.电子的能量与运动区域 (1)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10较低。 (2)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11较高。 (3)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是□12K 层,该电子层上的电子的能量最低。 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13内层排起,当一层□14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152n 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168(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172)。 5.原子结构示意图 以Na 原子为例: 1.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提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一个电子 的质量仅相当于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 ,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画为,对吗? 提示:不对,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所以应画为 。 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点一 组成原子的有关粒子间的关系 1.核电荷数取决于元素的种类,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原子的种类。 2.有关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案设计 隆回九龙学校罗安 一、【教材分析】 《原子的结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 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将视野放到了微观的世界,它沿着发现问题(矛盾)——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的思路进行编写,可以弥补学生直接经验不足的局限,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对概念定义的文字辨析,防止学生死记硬背。可以这样说,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它将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易于接受宏观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则难以理解。本课题之前学生对微观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原子的构成认识起来将十分困难。因此要用模型、图片、表格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架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 三、【设计理念】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以理论为基础的合作探究式教学。力求做到两个体现和三个突出。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以理论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突出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同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说出原子的结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能通过分析、推理得出原子的电性关系、数量关系; ②了解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初步应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 ②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 六、【教学过程】 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知识回顾,情境导入】【自主学习,感悟新知】【合作交流,领悟新知】【盘点收获,整理所学】【达标检测,巩固提升】以理论探究活动为核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做出猜想、构建模型验证猜想,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跨越。

《原子结构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2(新课标)】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核外电子按能量不同分为能层、同一能层的电子分成不同能级,以及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各个能级的能量顺序,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 2.知道电子运动的能量状态具有量子化的特征,知道基态、激发态与原子光谱,能解释一些金属产生不同颜色的原因。 3.知道构造原理,能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教学重难点 1~36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简化的电子排布式的书写,认识价层电子排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回忆已经学习过了原子的组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达。 是否有更精细的模型表达原子的结构? 进一步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原子光谱、元素化合价这样的性质么? 【科学史话】 简要介绍人类对于原子结构的探索的历程及成果,让学生体会原子结构模型的证据发现与模型建立的方法。资料参考《教师教学用书》第23—25页原子结构研究史。 二、讲授新课 【阅读理解】阅读教材P6的内容,完成表格。 一、能层与能级 (1)能层的含义: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核外电子按能量不同分成能层。(2)能层对应的序号、符号、及所能容纳的电子数。 (中学只研究到第七能层) (3)能层的能量与能层离原子核距离的关系: 能层能量的高低顺序为E(K)

远,电子的能量越高。 (4)能级的含义 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所以,同一能层的电子,又被分成不同的能级,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5)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6)能层与能级的有关规律 阅读教材P7的内容并思考: 【提问】(1)同一能层中的不同能级,如何用符号进行区分表示?它们的能量关系如何?【讲解】同一能层的不同能级用符号s、p、d、f 表示,字母前加上对应能层数的阿拉伯数字,如1s、2s等。 能量关系满足E(ns) < E(np) < E(nd) < E(nf) 【提问】(2)一个能层的能级数与能层序数间存在什么关系?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序数间存在什么关系?你能否推导容纳电子数与能级序数之间的关系? 【讲解】能层数= 该能层序数(n) 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 2n2 推导可能用到的求和公式:1+3+5+…………+(2n-1) = n2 【提问】(3)以s、p、d、f 为符号的能级分别最多可容纳多少个电子?3d、4d、5d能级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 【讲解】以s、p、d、f 为符号的能级分别最多可容纳2、6、10、14个电子;3d、4d、5d能级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提问】(4)第五层最多可容纳多少个电子?它们分别容纳在几个能级中,各能级最多容纳多少个电子?(只要求到f 能级) 【讲解】第5层最多可容纳50个电子。它们分别容纳在5个能级中。 5s、5p、5d、5f 最多可容纳2、6、10、14个电子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1节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核 核素教案化学教案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1节原子结构 一.教材分析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中出现的元素、核素、同位素的知识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体现了教材注重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四.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