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晋升副主任医师专题报告病例分析汇编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外科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病例分析

专题报告

单位:***

姓名:***

现任专业

技术职务:***

申报专业

技术职务:***

2022年**月**日

胃穿孔急性腹膜炎诊治病例分析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42岁,农民。

【主诉】

中上腹痛痛四小时。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四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痛痛,呈钝痛,持续性发作,不向四周放射,不能忍受,当时无发热,恶心,未呕吐,无腹泻,未排气排便,急来我院,急诊查肝胆彩超室未见异常,腹透示:膈下游离气体。以消化道穿孔收入我科。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冠心病、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及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查体】

体温37.2℃,脉搏8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3/70毫米汞柱。腹部外形正常,无胃型,无肠型,无蠕动波,腹硬,中上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无腹部包块,肝脏触诊未触及,胆囊未触及,脾未触及肿大,腹部叩诊呈鼓音,

肝区无叩击痛,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存在。

【辅助检查】

血常规是,白细胞,12.5X10的9次方/每升,肝功能:谷丙8.8单位每升,血淀粉酶52单位每升。ct:腹腔积气,盆腔积液,子宫略大。肝胆彩超室未见异常,腹透示:膈下游离气体

【初步诊断】

1、消化道穿孔

2、急性腹膜炎

【鉴别诊断】

急性胰腺炎:常有暴饮暴食,中上腹痛痛,频繁呕吐,肌紧张不明显,血尿淀粉酶增高,ct可确诊。

【诊疗经过】

陆院后给予一级护理,禁食水,完善相关检查,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小弯前壁有一0.5X0.5厘米长穿孔,行穿孔修复术,术后给予头孢他啶,1.5克每日两次抗感染治疗,腹腔引流,手术切口换药治疗。

【临床诊断】

1、胃穿孔

2、急性腹膜炎

【病例分析/讨论】

此病人胃穿孔的严重之处在于穿孔之后大量胃液流入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如手术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无腹膜炎发生的小穿孔及空腹穿孔,可采用保守疗法。饱餐后穿孔,常有弥漫性腹膜炎,需在6~12小时内进行急诊手术。慢性穿孔,进展较缓慢,穿孔至毗邻脏器可引起粘连和瘘管,亦常需外科手术治疗。

乳腺导管原位癌术后出现全身多脏器转移

病例分析

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属于非浸润性乳腺癌,病理形态学表现为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癌变且局限于导管的基膜内,未侵犯间质,临床发病率约占乳腺癌的10%左右。

DCIS预后好,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主,部分患者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及内分泌治疗,但是DCIS是否需要化疗目前是存在争议的。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6岁,2013年3月因左侧乳腺肿物在****医院乳腺外科行肿物切除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提示左侧乳腺高级别DCIS(癌灶大小约75px×50px×50px),遂行左侧乳腺全切+左侧腋窝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中前哨淋巴结快速病理结果未见癌转移(0/5)。

术后患者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左侧乳腺DCIS (粉刺型,高级别),ER(++)、PR(+)、HER-2(+++)、Ki67(约10%~20%)。

术后给予患者他莫昔芬口服治疗,未行化疗及放射治疗,每半年入院复查,期间患者未出现异常。2015年2月,患者突然出现腰部疼痛,行腰部CT检查提示腰椎多发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考虑骨转移可能性大。

入院后完善全身检查,乳腺及腋窝淋巴结彩色超声检查提示:左侧乳腺切除术后,左腋前线结节样低回声团,较前次检查增大(图1);右侧锁骨上下区及左侧锁骨下多个淋巴结声像。

注:患者左乳切除术后,左侧腋窝近腋前线处可见结节样低回声

图1乳腺癌患者左侧胸壁彩色超声图

腹部彩色超声显示肝弥漫性实质性占位病变。肿瘤标志物指标均明显升高。遂行左侧腋下肿物穿刺活组织检查及PET/CT检查。

病理结果:穿刺组织考虑乳腺癌转移,倾向于浸润性导管癌(图2),其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HER-2(+++),Ki67(约40%)。

注:a图所示大量上皮来源的恶性细胞,呈条索状分布(HE×200);b图中箭头所示细胞异常核分裂相(HE×400)图2 乳腺癌患者胸壁复发后穿刺肿瘤组织染色结果

PET/CT检查结果显示全身多处可见可疑转移灶。

诊断:左侧乳腺癌术后复发伴多脏器转移。

经影像科、病理科及肿瘤内科多学科会诊(MDT)后,给予多西他赛75mg/m2+卡铂[6×(肌酐清除率+25)]mg+曲妥珠单克隆抗体6mg/kg(首次8mg/kg,其后

6mg/kg)方案,每3周1次方案治疗,并检测患者肿瘤标志物及转移灶变化。

经过6个周期的化疗后,复查乳腺彩色超声,患者转移灶较前明显缩小(图3),肿瘤标志物指标均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

注: 患者左乳切除术及化疗后,左侧胸壁软组织回声呈术后改变,未见明显肿块

图3 乳腺癌患者左侧胸壁彩色超声图

讨论

目前临床针对乳腺DCIS治疗存在分歧,治疗措施包括局部病灶广泛切除联合或不联合全乳放射治疗、保留乳房手术联合或不联合全乳放射治疗、全乳房切除术等,部分学者认为若患者ER、PR阳性,也可术后进行内分泌治疗。

对乳腺DCIS是否行保留乳房手术和乳房全切术,既往的观点是如果肿瘤多中心病灶、散在钙化灶及保留乳房手术失败的情况下,选择乳房全切术。

针对本例患者,即使肿瘤确诊为单发病灶的DCIS,且肿瘤直径小于100px,但由于患者术前诊断属于高级别DCIS,笔者也预防性进行全乳房切除。

对于乳腺DCIS患者,目前的临床共识是不必进行腋窝淋巴结预防性清扫,因为既往文献报道乳腺原位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腋窝淋巴结清扫未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肿瘤标志物检测及彩色超声检查是肿瘤患者术后监测

复发的重要手段。对于乳腺癌术后的患者,糖类抗原(CA)15-3、CEA结合乳腺彩色超声是监测患者术后复发常用的方法。CA15-3在原发性乳腺癌中升高不明显,但其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均高于CEA,因而成为诊断转移性乳腺癌的首选指标。CEA在早期和局部乳腺癌中常正常,一旦升高,往往意味着转移。

因此,在本病例中,CA15-3及CEA未能早期预测肿瘤复发,提醒临床医师不能过于依赖肿瘤标志物指标,应结合患者其他检查如肿物超声造影、基因检测等,来综合评估患者疾病复发的可能,并对术后再次出现肿物需提高足够警惕,及时行肿物穿刺病理检查,以防延误病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