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在退耕还林工作中,由于地域和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以下是常见的问题和对策:
1. 土地利用权转让难:征地时征收的是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但是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时,容易受到农民不同意的影响。
对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土地转让的认识和理解,做好政策解释工作。
2. 资金缺乏:退耕还林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但由于政府财政压力等因素,退耕还林项目经费难以保障。
对策:拓宽项目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如银行贷款、企业捐赠等。
3.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退耕还林工作牵涉到多个部门的协调和合作,但由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难以实现有效的联动机制。
对策:加强部门间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合力。
4. 低效率问题:由于技术和人工成本高,以及种子育秧和树苗培育等方面的难度,退耕还林的效率相对较低。
对策: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种植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5. 管理责任不到位:由于管理责任不到位,退耕还林工作中可能存在造假、虚报等问题。
对策:强化管理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力度,对于违规行为应及时给予处理,提高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6. 群众参与意识不够:由于群众参与意识不够,造成群众对退耕还林工作不理解,难以落实工作。
对策: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和利益,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提高群众参与意识。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作是国家的重要政策,旨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退耕还林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作的进展,也影响了退耕还林工作所带来的生态效益。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推动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常见问题1. 土地复垦困难在退耕还林工作中,由于部分土地长期被耕种,土地质量下降,土壤得不到充分休养,导致土地复垦困难。
这就给退耕还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影响了工作效果。
2. 投入不足由于退耕还林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一些地方财政状况欠佳,导致退耕还林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工作的进展。
3. 生态保护措施不力一些地方在实施退耕还林工作时,没有加强对已退耕地的生态保护措施,导致退耕还林后的土地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甚至出现了部分地区再次开垦的现象。
4. 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在退耕还林工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对已退耕地的监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林地复垦效果难以保证。
5. 缺乏农民的积极性由于农民长期以来依靠耕种土地为生,对退耕还林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农民对退耕还林工作持观望态度,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二、对策1. 加强土地改良和复垦针对土地复垦困难的问题,应加强土地改良和复垦工作,通过绿肥覆盖、植树造林等方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适宜度,为退耕还林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2. 增加资金投入为了保障退耕还林工作的资金需求,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同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面参与,增加资金的投入,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健全管理机制为了保障退耕还林工作的有效推进,需要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林地复垦的监管力度,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5. 提高农民积极性在推动退耕还林工作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增强参与意识,同时通过政策激励等方式,提高农民对退耕还林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工作的开展。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通过退耕还林来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防止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该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种种原因,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问题之一:农民的成功脱贫问题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改善生态环境,但是对于参与这项工程的农民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能否通过这项工程实现脱贫致富。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会使农民失去部分耕地,导致农业收入减少,因此农民很难依靠土地种植获得高额的经济收入。
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措施来帮助农民解决就业问题,鼓励他们通过其他途径来提高收入水平,比如发展乡村旅游、推广养殖业等。
对策: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民进行新型农业经营,提高他们的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收入来源。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旅游、乡村特色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帮助农民发展多元化的经济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问题之二:土地管理和监督问题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土地的管理和监督非常重要。
由于地域广阔、人力有限等原因,一些地方存在着土地管理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一些土地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甚至出现了乱种乱占、滥伐滥用等现象。
对策:加强土地管理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工作体系。
通过建立定期检查和督导制度,加大对退耕还林地块的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加强对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整治,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保证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三、问题之三:生态保护问题退耕还林工程的目的是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土地生态功能,但有些地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生态保护不到位的情况,比如树木长势不佳、成活率低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工程的效果和成效。
对策: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科学指导和管理,推广适宜树种,做好树木的养护管理,提高成活率和林木品质。
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共同维护好退耕还林地的生态环境。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土地的利用率快速提升,而这也导致了农田数量的快速减少,特别是在城市周围的农田往往被城市规划者占用,导致中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因此,退耕还林工程被提出作为解决污染环境、恢复生态、保护资源、美化环境等多项工程中的先行工程,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在退耕还林工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将就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别阐述:问题一:资金缺口退耕还林工程的资金需要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然而,由于政策调整、坏账催收等因素,使得项目资金出现了缺口。
此外,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基本性质为环保性质,不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这也增加了政府对资金的投入难度。
对策一:引入社会资本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包括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在落实政府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发起还林还地的项目,以达到解决退耕还林工程经费的问题的目的。
问题二:存在效益不明显的问题虽然退耕还林工程是环保性质的公益项目,但是仍需针对社会环境与生活等因素考虑效益问题。
而由于成果效益不好量化,这使得项目的实效难以评估,导致许多项目难以得到有效的支持。
对策二:扩大宣传力度可以针对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性与实效,扩大宣传工作的力度,通过提供实可行的数据,让大众明白这项公益事业对于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并在宣传过程中,提供方案动员各方自力较大的支持力量。
问题三:财政投入不足目前,政府在退耕还林工程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了实际的投入力度与退耕还林工程的意义不能相符,工程的效果也难以保证。
此外,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周期较长,易被长期的政治变动影响,进而影响财政资金调节。
对策三:制定完善的退耕还林规划和政策应当通过制定完善的退耕还林规划和政策,尤其是财政投入方面的政策,使政策与投入成为收支状态平衡,以保证工程的长期经济持续。
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当地资源,引导各地采取多种投资渠道,以达到财政政策上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生态保护和恢复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中国,退耕还林政策早已在国家层面上推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实施。
退耕还林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退耕还林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拟围绕着此问题进行探讨,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望政策能够更好地在实践中落地。
一、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1. 退耕土地空置问题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有部分耕地因为缺乏有效的利用措施,导致土地空置和荒芜,甚至出现了退耕地再次使用的情况。
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2. 农民收益问题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往往伴随着农民的经济收益减少,因为他们失去了部分的耕地。
而对于那些从事农耕的农民来说,他们的收入来源严重依赖于耕地的面积,退耕就意味着减少了他们的收益。
3. 生态保护措施不到位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管理和维护工作并不到位,导致一些退耕地的生态环境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反而成了一些私人乱倒建筑垃圾和垃圾处理场。
二、对策研究1. 合理规划和利用退耕地针对耕地空置问题,应当加强对退耕地资源的调查,合理规划并引进适宜的农业和林业项目。
通过科学合理的农林结构布局,利用退耕地,充分激发土地的产出潜力,增加农民收益。
也要着力解决一些退耕地再次使用的问题。
2. 增加农民收益为了解决农民收益问题,可以在政策制定上加大资金补贴力度,提高种植农作物的补贴金额,或者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提升他们的经济收益。
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让农民利用退耕地进行生态修复,从而获取更多的补贴。
3. 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生态保护措施不到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机构,加强资源配置,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监管的问题。
浅谈退耕还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放 活经 营 、 活 市场 , 搞 以激 发农 民参 与 退耕 工程 的积 极性 , 提高农 户从 生态 建设 中获得 的经济效 益 。
方 面 应 定 期对 项 目实施 单 位 进 行 检查 、 查 . 大 抽 加
2重数 量 , 质 量 。基 层林 业 部 门每年 忙 于拓 展 . 轻
监管 力度 .及 时掌 握退 耕还 林 资金 管理 使用 情 况 . 发
现 问题 便 于 及 时 引 导 更 正 2适 度 控 制 发 展 规 模 现 在 需 适 度 控 制 发 展 规 模 .
查 方案 . 以审批 , 抓最 好 的时季 。 予 抢 四是所 涉 乡镇 应
密切 支 持 、 合 , 配 并充 分调 动群众 积 极参 与 。 是实 施 五 单位 狠 抓工程 进度 管理 . 促施 工 单位 按 时按 质按 量 督 施工 . 保工 程项 目如 期完 成 。 确 7完善 退耕 还林 资料 林业 主管 部 门及各 乡镇应 .
程形 成 的森 林植 被 的利 用 . 须坚 持在 “ 必 生态 优先 ” 的 前提 下 , 学管理 , 科 适度 开发 , 积极 探索林 草 、 纸 、 林 林
业与 旅游等 结合 的退耕 还林模 式 符合有关 法律 法 在
规 的原 则下 , 按照 “ 分类施 策 ” 的思路 , 区分对待 , 在合
,
退耕还 林项 目实施 后 .项 目区生 态环 境 得 到 明显改 善 、 增加 了农 民收入 、 快 了脱 贫 致 富 加
步伐 、 进 了农 村 产业 结构 调 整 、 高 了全 民 促 提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在中国进行“退耕还林”工作已经有多年历史,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
采取一些对策措施来解决。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1. 土地流转难:一些城市和企业缺乏土地,但退耕还林的土地在农村地区,导致土
地流转效率低下。
对策: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土地流转,例如减少土地转让税等。
2. 资金缺乏:退耕还林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但是政府的资金不足以满足需要。
对策:政府可以集中更多的资金用于“退耕还林”工作,并鼓励其他组织和企业捐赠资
金。
3. 农民收益降低:退耕还林导致一些农民的土地减少,他们的收益也受到影响。
对策:政府可以提供给农民一些补贴,例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或者改善农村的公共设
施。
4. 管理不力:一些地方政府和组织在“退耕还林”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管理。
对策:
应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教育来提高管理水平,政府可以监督“退耕还林”工作,确保每个
项目都得到管理。
5. 生态补充效果不明显:退耕还林通过补充森林来改善生态环境,但有些退耕还林
的效果不明显,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策:应该在执行“退耕还林”项目前,进行彻底
的生态评估和监测,确保退耕还林的项目有足够的生态补充效果。
总之,退耕还林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协调相关组织,确保退耕还林工作的有序、稳步推进。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作是指通过对农田进行退耕,并将其转为森林或其他生态功能的工作。
这项工作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有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下面是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问题一: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缺乏理解和支持。
对策一:加强政策宣传教育,向农民普及政策的重要性和意义,让他们从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角度理解退耕还林的好处。
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来提高农民的认知水平。
对策二:优化政策补偿机制,确保农民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能够获得合理的补偿。
可以通过给予经济补贴、提供职业培训、支持农村发展等方式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作。
问题二:退耕还林项目管理不规范,存在资金浪费和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对策一:建立科学的退耕还林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资金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可以建立专门的退耕还林管理机构,对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对策二:加强项目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可以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案。
加强对项目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问题三:退耕还林后,土地利用效益不明显,经济收益不高。
对策一:促进农民参与林业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可以组织农民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民集体经济发展。
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果树等,增加土地的经济收益。
对策二: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可以组织农业专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教授先进的农业种植和管理技术,提高农民的产量和收益。
问题四:退耕还林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对策一:制定综合的农村发展规划,统筹兼顾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因素。
合理规划农村产业布局,发展多元化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对策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加大对农村道路、电力、水源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退耕还林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农民和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程是指将农田退耕还林,使得原本为农田的土地转化成为森林,属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
退耕还林工程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用,可以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水土保持状况等。
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和应对。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很多地区,资金短缺成为影响退耕还林工程推进的主要因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加大政府对于退耕还林工程的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投入,确保资金供应充足,切实保障项目的正常实施。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土地空间利用不合理。
在一些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退耕还林工程所在地的土地空间利用不合理,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在选址时充分考虑土地的地理特点和资源状况,科学确定退耕还林工程的区域范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三是社会组织管理不到位。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方,社会组织管理不到位容易导致项目推进的不顺利。
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加强对于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合理保障,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之四是宣传教育不到位。
在一些地区,由于对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导致社会公众对于该项目的认知水平较低,以及对项目实施的理解和支持度不高。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当通过多种宣传教育手段,提高社会公众对于退耕还林工程的认知度,加强对于项目的宣传推广,增强社会公众对于项目的理解和支持,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氛围。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程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启动的一项重要的国家工程,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人民生活。
这项工程由于其重要性,在全国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实施。
退耕还林工程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生态补偿是指因为生态系统保护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由行政机关或社会组织提出并进行的补偿。
退耕还林工程属于一种生态工程,生态补偿应该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是现阶段中,很多地区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缺乏标准、缺乏实施细则、审批时间过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补偿制度的发展进程。
2. 资金拨付不及时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大规模的工程,在实施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但是现实中,有些地方在退耕还林工程的资金拨付上存在着失实、失信的情况,导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进程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 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因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得很多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或经商,于是产生了很多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农村人口流失加剧,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上升。
同时,由于资金不足,相关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措施未能完善,造成了很多老人的生活困难。
4. 绿化效益难以评估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绿化效益难以评估。
退耕还林的结果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收益的积累,而这些努力的结果是难以完全预测的。
评估办法、指标体系不健全,导致效益过于模糊和不直观,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
二、解决对策相关部门应该尽快依据生态计划和生态保护投入许多具体里程碑条款,建立起一套清晰的生态补偿制度。
其中应该包含行政管理部门责任的明确和民间组织的参与,以便监管平衡和公正;同时应该建立一个细致的生态补偿体系,使生态补偿具备稳定性和妥当性。
政府应该加强对财政拨款的监管力度,加快拨款进度,把拨款耽误的情况降到最低。
同时,要加强对农业合作社和村委会的监管和管理,通过严格的审计和规划,避免过分泛化资金,确保资金用于到位和使用的透明度。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作是指利用已经不再适合耕种的土地进行退耕还林,以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退耕还林工作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和对策。
本文将就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种植树木的成活率低在退耕还林工作中,种植树木的成活率低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土地质量不佳、保护措施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管理等因素造成的。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1.选择合适的树种。
在进行退耕还林工作时,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避免因为树种选择不当而导致成活率低的问题。
2.改善土地质量。
在种植树木之前,应对土地进行适当的改良和保护,以提高其质量,增加树木生长的条件和成活率。
3.加强管理。
对种植的树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等,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在退耕还林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能不到位,导致植被恢复效果不佳,甚至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监管。
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得到落实,防止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加大投入。
增加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提高相关设施和设备的完善程度,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三、政策执行效果不佳退耕还林工作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因此政策的执行效果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地方由于诸多原因,政策执行效果并不理想,需要采取对策加以解决:1.完善政策。
根据实际情况完善退耕还林相关政策,提高其可操作性和执行效果,为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政策支持。
2.加强政策宣传。
加强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让更多的人了解政策内容和利益,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和吸引力。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作是我国生态环境维护和生态安全保障的重要举措,既是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要行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必要措施。
当前,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逐步推进,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退耕还林难度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退耕还林难度较大,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因为村里判断不确定和误判,导致部分耕地没有被退耕;二是因为村民对政策理解不足,不愿意申请进行退耕还林;三是因为退耕还林面积过大,引发了村民的抵触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当加强宣传力度,普及政策,让村民了解到这项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也可以以购买劳务和植树补贴等方式,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此外,在村里开展统一认领、清查周界等工作,可以减少误判,确保退耕还林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二、林木管理不到位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有基层单位对于退还的林地进行科学、全面的管理。
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种植管理不到位,导致了林木的养护比较困难,大量的种植林木死亡或者长得不好,浪费了政府和社会的投入。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加强对于林业种植和管理技术的培训和指导,确保种植前的准备工作足够细致、充分、科学。
同时,也可以对于一些技术经验丰富的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林木种植和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退耕还林政策效果不够显著在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后,很多地方的环境生态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所以,在实施退耕还林工作的当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再退利用,加强对于退还的林地进行科学规划,注意综合效益。
此外,还应当逐步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于退耕还林之后的效果进行监测,弥补现有的不足,验证政策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
同时,在接下来的监管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于环保工作的监督,减少生态破坏,增加退耕还林工作的效果。
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退耕还林工程退实施概况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全省的造林质量、管理质量和规划设计质量均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成效,推进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
我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
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生态建设方针,对全省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2002年,国家正式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全省退耕还林计划任务为24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为120万亩,荒山荒地人工造林面积为120万亩。
退耕还林建设基本覆盖全省。
2.退耕还林概念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国家对退耕还林工程实行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补贴制度,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补助。
粮食补助现在改为按每公斤1.4元发放粮食现金补助。
每亩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补助种苗造林费50元,为当年一次性补助。
密山市退耕地还林工程始于2002年,工程涉及全市16个乡镇,9个国有林场,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4.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5万亩(其中生态林5万亩,经济林0.5万亩),两荒造林9.2万亩(全部为生态林)。
退耕地还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杨树、果树等树种为主,宜林荒山造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等树种为主。
通过退耕还林的实施,对于治理我市坡耕地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3.存在的问题退耕还林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标准高任务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1重造轻管现象仍然存在我市退耕还林存在重造轻管的现象。
尽管市政府制定出台了相应的管护办法,各乡镇也不同程度地交管护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按照“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管护措施要落实到实施退耕还林的一家一户,难度较大,管护效果也不理想,原因是:①农户的经营意识中仍有以前的粗放经营的老思想,树栽上就很少管理,任凭林木自由生长。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难点与解决对策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难点与解决对策摘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重要生态工程。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
本文档旨在分析这些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参考。
实施难点1. 政策实施难度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涉及政策较多,如土地政策、农业政策等。
在实施过程中,政策之间的冲突和协调难度较大,导致实施效果受到影响。
2. 农民参与意愿低部分农民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认识不足,担忧工程实施会影响到自身的生计,导致农民参与意愿较低,工程推进缓慢。
3. 资金投入不足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土地整理、树苗购买、生态保护等。
当前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工程实施效果受限。
4. 技术支持不足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需要运用一系列先进技术,如土地整理技术、植树造林技术等。
然而,我国在某些技术领域仍存在不足,影响工程实施效果。
5. 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矛盾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旨在生态保护,而农业生产则需要占用一定土地资源。
在实际操作中,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导致工程实施困难。
解决对策1. 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顺利实施。
2. 提高农民参与度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认识和参与意愿。
同时,落实相关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3. 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工程所需资金得到保障。
同时,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4. 强化技术支持引进、研发和推广先进技术,提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技术水平。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
5. 优化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布局合理规划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空间,确保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在生态保护区域,发展适宜的生态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有望解决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推动工程的顺利推进,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对退耕还林后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及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标签:退耕还林;林地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前言退耕还林政策是我国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实施手段,为了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文明、科学、合理的发展,在实行退耕还林建设时,不仅要考虑增加绿植覆盖,而且也要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退耕还林项目是利国利民的环保建设项目,其在增加经济生态林建设的基础上,还要促使农民增收,但在项目建设后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式。
一、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1.只注重造林,管理工作跟不上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入,导致农村耕地闲置,在退耕还林项目建设实行后,相关管理工作跟不上,林地中杂草生长,不利于林木成长。
另外由于部分地区退耕还林政策补偿和农民利益产生冲突,使得农民对林地管理工作产生懈怠情绪。
2.退耕还林后农民收入减少,容易使农民产生复耕思想在对农民耕地进行退耕还林建设后,使得农民的收入来源减少,同时部分经济生态林建设由于林地结构没有实现产业化发展,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微乎其微,这就有可能导致一些农民产生复耕的思想意识。
3.缺乏保护意识退耕还林后没有树立农民群众对林地的保护意识,甚至有人为了利益而对林地搞人为破坏。
在一些林地建设中,农民不参与管理,使其保护林地思想意识薄弱,由于經济生态林效益低,不能促使农民的积极主动参与性,导致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工作滞后,相关管理部门没有把后续林地管理工作当做重点来抓。
二、退耕还林后对林地管理的具体措施1.注重宣传国家政策退耕还林后的管理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关系着绝大多数农民的利益,所以必须加强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对农民多做政策宣导,使农民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主动参与宣传,从而有效化解了林业和果农与牧民之间的冲突,使林业管理和农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作是指将农田退耕还林,恢复成森林、草原或湿地,以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目的。
这项工作在我国已经实施多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对策解决。
本文将就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1. 资金问题:推动退耕还林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退耕补助和植树造林上的投入,对于一些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来说,资金来源不足是制约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2. 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农业畜牧业向森林草原转变,需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充足的用地空间。
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存在土地所有权问题、土地流转问题等,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生态环境问题:一些地区的退耕还林工作受到了当地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限制,例如干旱地区、高寒地区等,很难进行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存在一定困难。
4. 管理监督问题:一些地方在推动退耕还林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导致工作开展效率低下、工作成效难以保障,对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退耕还林工作中的对策1. 加大资金投入:国家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可以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资金支持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促进退耕还林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
2. 完善土地资源利用机制:针对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建立统一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土地所有权确认制度,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确保退耕还林工作的土地空间保障。
3.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的地区,可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推动科学合理的退耕还林工作。
在干旱地区可以采取人工灌溉、水土保持等措施,提升植树造林的存活率和生态效益。
4. 健全管理监督体系:国家可以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管理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强化执法力度,确保退耕还林工作有序顺利地进行。
退耕还林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依然面临着一些常见问题。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退耕还林政策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落实和推广。
它是我国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森林资源、推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但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推进,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1、政策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执行效果欠佳的问题。
有些地区的退耕还林项目执行不到位,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提升,导致退耕还林效果不佳。
2、耕地严重不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用地越来越少,而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是非农用地的占用和放弃耕种。
在一些地区,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为退耕而改变种植作物、使用草甸等,使得当地耕地面积减少,导致耕地严重不足。
3、部分造林工程管理不规范退耕还林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提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但是有些地区为了完成任务,在快速推进造林工程的过程中存在管理不规范、把关不严的情况,使得植被、土壤和水循环等环境因素发生了变化,导致造林工程的效益不佳。
4、缺乏长期监测评估机制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推进,对退耕还林的效果进行长期监测评估是必要的。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测评估机制,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监测数据体系,退耕还林效果监督评估体系不完善,导致了政策效果无法被科学监测。
二、对策研究1、加强政策执行效果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为了改善政策的执行效果,需要建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通过制定奖惩措施,鼓励那些退耕还林执行得好的地区,同时对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地区,采取实质性的惩罚,以求达到预期目标。
2、注重农田土地治理工作对于土地资源越来越受到限制的问题,应该加强土地治理的工作。
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保障高效的农业生产,调节经济发展方式,让退耕还林政策真正地落实在公众中。
3、加强造林工程的管理和技术指导政府和各级领导部门应该加强造林工程的管理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力度,保证造林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实施的一项重要生态工程,旨在恢复和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在实施过程中,退耕还林工程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着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一些地方对项目资金管理不严格,存在着挪用、截留和浪费资金的现象。
对策: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和审计,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大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透明度,严厉打击资金违规行为。
由于前期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着生态效益不明显的问题。
一些地方在选择退耕还林地块时,缺乏科学依据,导致种植的树种不适应当地地理环境和生态需求。
对策:加强前期规划和科学研究,合理选择树种,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着人员素质不高、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些从事退耕还林工程的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对工程的实施和管理存在困难。
对策: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从事退耕还林工程的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退耕还林工程中还存在着生态监测不到位、生态修复不彻底的问题。
一些地方对退耕还林地块的生态监测和修复措施不够全面,导致生态环境的恢复效果不理想。
对策:加强生态监测和评估,制定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案,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中还存在着宣传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一些地方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宣传和推进过程中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社会各界对工程的认识和支持不足。
对策: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工程的认识和理解,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确保工程得到广泛支持和参与。
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只有充分认识问题所在,不断完善管理和技术手段,才能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程是指国家根据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在农村地区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
通过用地统筹、调整和整理,在农村范围内实施退耕还林,将原本被耕地所占据或者荒芜的土地恢复成森林或者草地,以达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改善生态系统功能的目标。
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下:政策指导不到位是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一个主要问题。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退耕还林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政策指导部分不够具体和细致,导致实施效果不佳。
需要进一步细化政策指导,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
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另一个问题。
在农村地区,退耕还林往往会对农民的生计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退耕还林会减少可耕地的面积,影响农民的收入来源。
在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时,需要注意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
可以通过培育新的经济产业,提供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
农民的参与度不高也是退耕还林工程的问题之一。
退耕还林工程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但由于一些原因,部分农民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意识和认知程度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工程的进展缓慢。
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识和意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促进工程的顺利推进。
监管不严和执法不力是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另一个问题。
由于工程的实施涉及到大量的土地和资源,一些地方存在着利益纠纷和违法行为,导致工程的实施不规范和效果不佳。
需要加强对工程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最大化。
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指导不到位、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农民参与度不高以及监管不严和执法不力。
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细化政策指导、寻找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加强农民的宣传和教育以及加强监管和执法等方面入手,以推动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退耕还林工程退实施概况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全省的造林质量、管理质量和规划设计质量均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成效,推进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
我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
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生态建设方针,对全省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2002年,国家正式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全省退耕还林计划任务为24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为120万亩,荒山荒地人工造林面积为120万亩。
退耕还林建设基本覆盖全省。
2.退耕还林概念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国家对退耕还林工程实行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补贴制度,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补助。
粮食补助现在改为按每公斤1.4元发放粮食现金补助。
每亩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补助种苗造林费50元,为当年一次性补助。
密山市退耕地还林工程始于2002年,工程涉及全市16个乡镇,9个国有林场,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4.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5万亩(其中生态林5万亩,经济林0.5万亩),两荒造林9.2万亩(全部为生态林)。
退耕地还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杨树、果树等树种为主,宜林荒山造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等树种为主。
通过退耕还林的实施,对于治理我市坡耕地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3.存在的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标准高任务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1重造轻管现象仍然存在
我市退耕还林存在重造轻管的现象。
尽管市政府制定出台了相应的管护办法,各乡镇也不同程度地交管护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按照“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管护措施要落实到实施退耕还林的一家一户,难度较大,管护效果也不理想,原因是:
①农户的经营意识中仍有以前的粗放经营的老思想,树栽上就很少管理,任凭林木自由生长。
②退耕农户以短期经济效益考虑,在退耕地上块间种粮食,而对于间作现象,乡镇干部在清理间作的时候,存在同情心理,措施不到位,制止不力。
③管理技术跟不上,对退耕还林栽植的经济林树种,广大退耕户缺乏专业的修枝、锄草、施肥等专业技术,至使很多不成林现象。
3.2工程缺乏运作经费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量大,工程要求高,从规划、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工程实施及监理、检查验收到政策兑现等涉及夫环节多,工程工期长(政策兑现10-16年不等)需大量的工作经费。
而国家对地方退耕还林的前期工作和科技支撑费用予以部分补助,并明确检查验收、政策兑付等兑付费用由地方财政承担。
由于我市财政困难,难以随后全部工作费用,因此,工程经费不足和工作负担过重已成为困扰林业主管部门和项目乡镇的一大难题。
一是林业部门除支付工程规划、作业设计、工程监理、检查验收等方面正常费用外,
还要承担退耕还林信访、林权纠纷、退耕还林督查整改、会议、培训及接待等方面额外费用,大大增加了林业部门资金压力。
二是各实施乡镇在自身财力紧张的情况下,还要承担制作退耕合同、图表卡、人员差旅、会议、培训、接待等费用。
三是因为无工作经费,承担大量退耕还林基础工作的基层工作干部工作不积极,应付了事。
3.3退耕还林超计划实施造成的遗留问题
由于密山市在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出台了“五个一律”的政策规定,全市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实施退耕还林,全市当年还林面积大大超出了计划面积,这样使得一部分退耕还林地没有纳入政策补贴范围内,而目前这些林分已经成林,相应的退耕还林户没有得到任何补助,给生活造成了不小的负担,这种现象在富源乡比较突出。
3.4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
《退耕还林条例》明确规定了相关违纪违法行为就承担的法律责任,但对退耕户还缺乏强制制约措施。
《条例》仅仅从擅自复耕、林粮间作等方面给予处罚规定,但未具体明确量的问题,地方在定性定量的问题上不好把握,给处罚造成一定难度。
另外,对退耕地块管护不到位、保存率不达标的,主管部门和实施乡镇也只能依靠做思想工作、不予验收、不发退耕还林补助款的手段来解决,(验收合格后,再出现不合格的问题,解决的难度更大)缺乏强制性措施约定退耕户加强对退耕地块的管理。
3.5作业设计滞后
个别地方由于国家计划任务下达较晚、北方造林季节性强、时间要求紧等诸多原因,使退耕还林前期基础性工作受到影响。
不同程度地存在先施工后设计的现象。
个别地方存在作业设计不合理,造成退耕还林小班过度分散,有的小班不足1亩地。
不但给日后工程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也将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3.6林权证发放工作进展缓慢
林权证是退耕还林者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重要法律凭证,发放的是否及时将直接关系到保护退耕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其造林、抚育和管护积极性、达到工程建设质量的大问题。
但在核查过程中发现,由于林权证发放费用过高,工作量过大,各地普遍存在林权证发放滞后的现象。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3.7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退耕还林工程是个政策性强,技术质量高,涉及面广的宏大系统工程,现在全省普遍存在基层林业工作者无论是法律法规、政策理论水平,还是管理能力及业务素质都难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不同程度存在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因业务素质低,装备落后等情况,造成造林技术指导方法不当,设计不规范等问题。
4.对策与建议
4.1中央增加对退耕还林地区财政投入
一是应增加地方政府的管理费用,减轻财政负担;二是增加增加退耕农户种苗补助,适当补贴林林管护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适当申请增加退耕还林计划,缓解因退耕未补助的问题。
中央或地方出台相应的管护措施和相关的处罚细则,便于对出现的林粮间作和随意改变退耕地用途的行为依法处罚,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延续和健康发展。
4.2建议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的后续政策
一是我省地处寒温带,树木生长慢,主要营造杨树、落叶松等树种,达到允许采伐时间较长,近期无收益,建议延长我省退耕还林生态林补助年限。
二是建议在农业开发项目
上给予政策倾斜,为退耕后农民开发替代产业创造有利条件,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是中国农林网建议研究制定退耕还林林木采伐政策,彻底消除退耕农户对林木采伐利用的后顾之忧。
4.3建议加大工程管理人员培训力度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工程质量要求高,技术性强,政策性强,建议国家经常性举办高水平的工程管理人员培训班,以达到层层培训,提高整体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4.4建议通过立法或政策制定加强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
乡镇林业站是最基层林业管理机构,在工程建设中即负有宣传贯彻国家林业政策,又承担工程建设的具体工作。
林业工作站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成败。
因此,建议国家通过立法或政策制定,明确要求加强林业工作站建设,确保基层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