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正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互联网协会关于积极传播正能量坚守“七条底线”的倡议书
新华网北京8月15日电 8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举办的“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就承担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共守“七条底线”达成共识。“七条底线”是: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
正在举行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各位理事、专家、学者、网站负责人、网民代表经过热烈讨论,一致认为,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所有网站和网民都应增强自律意识和底线意识;一致赞同,应共守“七条底线”,并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自觉抵制违背“七条底线”的行为,积极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守住“七条底线”是每个网民的责任
8月10日,网络名人齐聚央视新址演播厅,对话畅谈网络名人的社会责任。大家一致认为,网络名人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并且达成共识,共守“七条底线”:一是法律法规底线;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底线;三是国家利益底线;四是公民合法权益底线;五是社会公共秩序底线;六是道德风尚底线;七是信息真实性底线。
“七条底线”,乍听起来似乎条条框框很多、要求很严,其实并非如此。这七个方面不过都是一些上网基本常识,是每一个普通网民“安全冲浪”的必备前提,共守“七条底线”是包括网络名人在内的所有网民的基本责任。
比如共守法律法规底线,这不止网上活动应该如此,任何线下活动也都不得触碰这条“高压线”。任何法治国家,这条底线都是所有公民活动的基本遵循。社会主义制度等底线也是如此,我国宪法就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任何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坚守的底线,在貌似虚拟实则现实的网络世界同样挑战不得。信息真实底线,则是相对互联网传播属性而言,真实同样也是网络媒体的生命。
在这次网络名人责任论坛上,网络名人达成共识,共守“七条底线”,这说明在日常的网络活动中,他们也深受网络谣言满天飞、各种有害信息充斥微博等平台之害、之苦、之扰;充分说明他们已清醒认识到,网络世界要想健康有序发展,亟需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则或底线,以纠偏引导一些网民不够文明、理性的行为,维护这个共同的精神家园。
网络说到底是一个交流互动平台,这个平台好不好,既有赖于互联网主管部门的依法监督管理,网络从业人员的精心建设维护,也有赖于每一位网民的高度自律,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七条底线”为包括网络名人在内的每一个网民框定了清晰边界、划定了明确红线。共守“七条底线”是每一个网民的责任,也是最终确保互联网成为一个充满真实、互信、包容、健康的平台的有效保证。
8月10日,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在央视新址演播厅举办。网络名人济济一堂,共同对话畅谈网络名人的社会责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出席论坛,并在座谈讨论中对网络名人提出六点希望:1、网络名人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因为他们的网上一言一行影响更多的人。2、网络名人应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积极发挥凝聚正能量作用,鼓舞更多网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3、网络名人应自觉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美德。4、网络名人应带头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努力成为法治和道德的倡导者。5、网络名人应积极倡导社会诚信,为社会诚信建设做出贡献。6、网络名人应带头维护公民个人合法权益,自觉抵制一切有损他人名誉和利益的行为。
与会的网络名人一致赞同鲁炜主任的提出六点希望,并发表了个人看法,共同认为六点希望并非高标准,而是价值底线。比如不造谣、不传谣,比如带头维护公民个人合法权益,如果连这也做不到,就确实说不过去。责任未必是甜美的,它有时很苦涩;未必是圆润的,它有时很尖锐。但是,网络名人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就一定感受到承担的乐趣,梁启超说过:“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有责任的名人,更有公信力,最终受益的自然是名人。
鲁炜主任在座谈讨论中还提出,网络名人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共同遵守“七条底线”:一是法律法规底线;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底线;三是国家利益底线;四是公民合法权益底线;五是社会公共秩序底线;六是道德风尚底线;七是信息真实性底线。
大家一致认为,“七条底线”,乍听起来似乎条条框框很多、要求很严,其实并非如此。这七个方面不过都是一些上网基本常识,是每一个普通网民“安全冲浪”的必备前提,共守“七条底线”是包括网络名人在内的所有网民的基本责任。
比如共守法律法规底线,这不止网上活动应该如此,任何线下活动也都不得触碰这条“高压线”。任何法治国家,这条底线都是所有公民活动的基本遵循。社会主义制度等底线也是如此,我国宪法就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任何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坚守的底线,在貌似虚拟实则现实的网络世界同样挑战不得。信息真实底线,则是相对互联网传播属性而言,真实同样也是网络媒体的生命。
在这次网络名人责任论坛上,网络名人达成共识,共守“七条底线”,这说明在日常的网络活动中,他们也深受网络谣言满天飞、各种有害信息充斥微博等平台之害、之苦、之扰;充分说明他们已清醒认识到,网络世界要想健康有序发展,亟需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则或底线,以纠偏引导一些网民不够文明、理性的行为,维护这个共同的精神家园。
网络说到底是一个交流互动平台,这个平台好不好,既有赖于互联网主管部门的依法监督管理,网络从业人员的精心建设维护,也有赖于每一位网民的高度自律,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七条底线”为包括网络名人在内的每一个网民框定了清晰边界、划定了明确红线。共守“七条底线”是每一个网民的责任,也是最终确保互联网成为一个充满真实、互信、包容、健康的平台的有效保证。
近日,“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现实生活中,随意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等司空见惯,许多人一边痛恨这些陋习,一边在自觉不自觉中“随大流”,成为陋习群体中的一分子。泱泱中华,礼仪之邦,缘何如此?
中国有13亿多人口,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水平的差异,人口素质也参差不齐。这是具体国情。但在“中国式陋习”的“表演者”中,并非都是受教育水平低者,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所谓精英人群。至于“丢人丢到国外”的那些中国游客,更是属于日常评价体系中的佼佼者。有人为国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辩解,认为是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导致。确实有这些方面的原因,但些许的客观因素不是形成陋习现象的主要原因。究其本质,仍然在于法不责众、个人利益至上等社会心理。
国人陋习的存在,不是今时今日之事,过去我们也经常对国人陋习痛斥,也搞过不少运动式治理来改变国人陋习。比如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后,全国各地都曾掀起过向陋习开战的活动,不能说这些没有用,但是,在各个公共场合,陋习的展现仍然络绎不绝,甚至于还发生了地铁上老少殴打的新闻。这说明,公共道德的建设是长久之事,对国人陋习的战斗,远未结束。
文明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底色。虽然国人的陋习最近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另一方面,也无需妄自菲薄,国人虽有陋习,却并非所有国人皆有陋习。有报章称,不少国人到了海外,立马遵循当地规矩,有红灯绝不过马路,也不随地吐痰,还有的国人在海外倒真的是格外注意自身形象,展现出了富有礼仪、大气、大度等良好的形象。不能因为国人中有人有陋习,便随意贴标签,把所有中国人都看成陋习的潜在“表演者”。这对那些一直坚守文明底线的国人来说,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