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鉴赏
《浪淘沙 (其一)》鉴赏
![《浪淘沙 (其一)》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8cfa22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4.png)
《浪淘沙 (其一)》鉴赏《浪淘沙 (其一)》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描绘了沧海桑田、岁月更迭的壮丽景象。
这篇诗以充满哲理和旷达情怀的笔墨,展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性,使人不禁对人生的意义深思。
诗中,刘禹锡以"浪淘沙"三个字作为主题,开篇即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表现出大自然的磅礴力量。
这种豪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敬畏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接下来的几句"我劝世人莫沉沦,珍惜光阴勿虚度。
水行无形却有状,冰为释水水为无,更变行云无定处;晚日散光云重叠,冀北江南自由人。
"更是刘禹锡抒发了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他以深沉的哲学思辨,告诫人们不要沉溺于浮华、虚度光阴。
他以大自然的景观,表现了人生的脆弱和短暂,呼唤人们应该珍惜时间。
随着诗篇的发展,刘禹锡以翔实的描写展示了时间的无常,"耐可乘风破浪浮"表明人们不可掌握时间的流逝。
他接着用"万头归浪共沧海"描绘了大自然的力量,表现了时间在不断流动变化中人们仅仅是其中的一瞬间。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更是点出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漠然态度,似乎时间的无常已经成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
随着人们着力于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会感叹时间的流逝,"居人得为久者稀,识者子为迟。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却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智慧发展速度的思考。
这种稀疏和迟缓的感觉使人不禁对人类的进步和成长感到迟钝和满意。
但随后的"智者千虑必损一,愚人千虑必有一"表达了一种对智慧和愚昧的关注。
刘禹锡要表达的是智者在追求进步时,也会面临成果甚微的情况。
相反,愚人却能够在千般愚昧之中有所收获。
刘禹锡在《浪淘沙 (其一)》这篇诗中,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学为主线,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他认为人类应该珍惜时间,努力追求智慧,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追求时也要学会放松和享受生活。
苏轼《浪淘沙》(大江东去)赏析
![苏轼《浪淘沙》(大江东去)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56d9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c.png)
仁爱之心
苏轼在词中展现出对百姓 疾苦的同情和关爱,体现 了儒家仁爱思想。
道家哲学对苏轼然景象,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向往,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追求自由
02
词中流露出苏轼追求心灵自由、不受世俗束缚的精神境界,与
道家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相契合。
情景交融
苏轼在描写景物时,往往融入自己的主 观情感,使得景物具有了人的情感和生 命,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音韵美感和节奏感体现
1 2 3
音韵和谐
苏轼在《浪淘沙》中注重音韵的和谐美,通过押 韵、平仄等手法使得词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 动听。
节奏感强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形成 了强烈的节奏感,使得词在整体上更加紧凑有力、 气势磅礴。
峻和江水的澎湃。
对偶
苏轼巧妙地运用对偶句,如“故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壁”,使词句在形式上更加工整 美观,同时也增强了表达效果。
结构布局特点及巧妙之处
时空交错
线索清晰
词中通过时空交错的叙述方式,将现实 与历史、景物与人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尽管词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众多, 但苏轼以一条清晰的线索贯穿全词, 使得词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强调文学的社会责
任
苏轼通过《浪淘沙》等作品表达 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强调 了文学的社会责任,对后世文学 家的创作态度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古典文化的传承
苏轼《浪淘沙》作为古典文化的瑰宝,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 传承,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经典的再创造
当代作家在传承苏轼《浪淘沙》等古典文化的同时,不断进行再创 造,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浪淘沙其一诗歌鉴赏
![浪淘沙其一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e22057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c.png)
浪淘沙其一诗歌鉴赏
浪淘沙,此词抒发了人生豪迈,奋发向上的情怀。
整首诗中,诗人以豪迈的笔触,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人在描绘黄河奔腾不息的景象时,生动地展现了其英勇无畏的精神。
他通过“九曲黄沙淘不尽”的描述,赋予了黄河一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内涵。
这种精神也正是诗人自身所追求的品质。
其次,诗人通过对“金榜题名”的渴望,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种信念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再次,诗人在词中通过对时光的感叹,提醒人们珍惜时间,不断前行。
他写到“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奋发向前的精神,让人深受鼓舞。
最后,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人通过描绘黄河、金榜题名、时光等元素,展示了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并告诉我们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战胜困难,实现梦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豪迈情怀的作品,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也展现了其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勇敢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dbf86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4.png)
刘禹锡《浪淘沙九⾸》赏析刘禹锡《浪淘沙九⾸》赏析 《浪淘沙九⾸》是唐代⽂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还是唐朝教坊曲名。
以下是⼩编带来的刘禹锡《浪淘沙九⾸》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浪淘沙九⾸ 其⼀ 九曲黄河万⾥沙,浪淘风簸⾃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织⼥家。
其⼆ 洛⽔桥边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东流虎眼⽂,清淮晓⾊鸭头春。
君看渡⼝淘沙处,渡却⼈间多少⼈。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将斜。
衔泥燕⼦争归舍,独⾃狂夫不忆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其六 ⽇照澄洲江雾开,淘⾦⼥伴满江隈。
美⼈⾸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 ⼋⽉涛声吼地来,头⾼数丈触⼭回。
须臾却⼊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 莫道谗⾔如浪深,莫⾔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苦,吹尽狂沙始到⾦。
其九 流⽔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
令⼈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第⼀⾸演绎神话传说;第⼆⾸⽤象征⼿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写游⼦情怀;第五⾸描绘锦江风情;第六⾸揭⽰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描绘钱塘江潮;第⼋⾸写迁客情怀;第九⾸再写世事流变之理。
注释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夏,寻找黄河源头。
张骞⾛了⼀个多⽉,见到了织⼥。
织⼥把⽀机⽯送给张骞。
骞还。
同书⼜载:织⼥是天帝的孙⼥,长年织造云锦。
⾃从嫁了⽜郎,就中断了织锦。
天帝⼤怒,责令她与⽜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初七之夜相会⼀次。
2.洛⽔:黄河⽀流,在今河南省西部。
唐敬宗宝历⼆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
晚年⼜以太⼦宾客⾝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岁病逝于洛阳。
此⾸⾔及洛⽔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般的.砂砾。
4.⽆端:⽆缘⽆故,突然间。
5.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江苏⼊淮河。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及赏析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c38f5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9.png)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及赏析《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是由李煜所创作的,这首词写当前的孤寂,与往日的繁华相对,不过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借景抒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浪淘沙·往事只堪哀》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五代: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往事只令人徒增哀叹,无论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都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
门前的珠帘,任凭它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淹没在野草之中。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秋月澄明。
回想那精美辉煌的楼宇宫殿,如今是人去楼空,只有那楼影,空映在秦淮河的河水中。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注释藓侵阶:苔藓上阶,表明很少有人来。
一任:任凭。
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
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
一桁:一列,一挂。
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
”终日谁来:整天没有人来。
金锁:即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事。
或以为“金锁”即“金琐”,指南唐旧日宫殿。
也有人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
众说皆可通。
锁:萧本、晨本《二主词》作“琐”。
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金剑”。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金敛”。
《古今词统》并注:“敛,一作剑。
”按:作敛不可解,盖承“金剑”而误。
已:《草堂诗余续集》、《古今词统》作“玉”。
《古今词统》并注:“玉,一作已。
”蒿莱:蒿莱,借指野草、杂草,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淹没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
刘禹锡-杂曲歌辞-浪淘沙诗词鉴赏
![刘禹锡-杂曲歌辞-浪淘沙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89f546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4.png)
杂曲歌辞·浪淘沙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文注释:1. 九曲:迂回曲折。
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2.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3. 浪淘:波浪淘洗。
4. 簸:bǒ 掀翻,上下簸动。
5. 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
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
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
6.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7.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诗词赏析:整篇诗词通俗易懂,运用神话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本诗前两句,黄河中的砂砾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后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神话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此诗为作者被贬谪之后所做,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借指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
刘禹锡原本身居高位,由于小人谗言而被统治者贬谪,遭到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
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自己的初衷。
本诗用夸张的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
白居易《浪淘沙》两首鉴赏
![白居易《浪淘沙》两首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a62363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9.png)
白居易《浪淘沙》两首鉴赏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一起欣赏下这几首诗歌。
浪淘沙·海底飞尘终有日唐代:白居易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谁道小郎抛小妇,船头一去没回期。
注释①海底飞尘:即沧海成尘。
比喻人世短暂。
②山头化石:古代传说,有女子送夫从役远方,立于山上望夫,化为石。
此处借咏思妇。
浪淘沙·一泊沙来一泊去唐代:白居易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山海一时平。
注释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后演为词牌。
②泊:浪花。
秋游唐代:白居易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
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著洛阳秋。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
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浪淘沙刘禹锡曲的赏析
![浪淘沙刘禹锡曲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984922f18583d0496459e6.png)
浪淘沙刘禹锡曲的赏析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及译文注释1.浪淘沙: 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2.九曲: 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也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3.万里沙: 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4.浪淘风簸: 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5.浪淘: 波浪淘洗6.簸: 掀翻,上下簸动。
7.自天涯: 来自天边。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8.如今: 到今天9.直: 径直10.去: 不是到什么地方去,而是离开此地。
11.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
牛郎夫妇被罚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译文九曲黄河一路裹挟着万里黄沙,历经浪涛冲洗、狂风簸荡,从天涯一直蜿蜒奔腾来到这里。
你从天边来如今好像又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我扶摇直上,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鉴赏《浪淘沙九首》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一组七绝作品,本诗是其中第一首。
永贞元年,刘禹锡接连被贬,但他并未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正表达了他的这种生活态度。
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万里的黄河壮丽图景。
“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描绘黄河的曲曲折折。
“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汉武帝寻找河源及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了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人或事物。
这首绝句模仿了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文学_浪淘沙诗词鉴赏
![文学_浪淘沙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25fa50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7.png)
浪淘沙诗词鉴赏浪淘沙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译文翻译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困窘和顺利的境遇全都经历过了。
他俩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奴仆。
如果两位英雄遇不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他们偶然与成汤和周武王相遇,英明的君主得到了贤臣,犹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
到现在已几千年了,谁又能与他们所建立的丰功伟业一争高下呢?注释解释浪淘沙令,即“浪淘沙”,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
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伊吕:指伊尹与吕尚。
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
他是伊水旁的弃婴,后居莘(今河南开封)农耕。
商汤娶莘氏之女,他作为奴隶陪嫁给商汤。
后来,汤王擢用他灭了夏。
伊尹成为了商的开国功臣。
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
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辅武王灭商,封侯于齐。
衰翁:老人。
穷通:穷,处境困窘;通,处境顺利。
钓叟:钓鱼的老翁,指吕尚。
耕佣:指曾为人拥耕的伊尹。
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
指伊吕二人若不遇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汤武:汤,商汤王,商朝的创建者。
武,周武王姬发,周朝建立者。
风虎云龙:易经中有“云从龙,风从虎”,此句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
兴王:兴国之王,即开创基业的国君。
这里指辅佐兴王。
争:争论,比较。
创作背景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尧舜,但长期不得重用。
直到宋神宗即位,他才有了类似“汤武相逢”的机会,可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这首词当作于作者任宰相之时。
诗文赏析《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浪淘沙昨日出东城苏轼鉴赏
![浪淘沙昨日出东城苏轼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302748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9.png)
浪淘沙昨日出东城苏轼鉴赏一、词牌背景你要问苏轼的《浪淘沙·昨日出东城》到底有什么特别的?这首词可是经典中的经典,堪称是词坛上的“顶流”。
它出自苏轼的《东坡乐府》,写的是苏轼在杭州的生活感悟,特别是他与朋友们的一次别离。
说实话,光是名字就让人忍不住心生向往——“昨日出东城”这一句话,你听着就知道是一段故事的开篇,一段离愁的序曲。
为什么这么说呢?“东城”是杭州的一个地方,而这首词是苏轼在与朋友分别时写的。
离别的场景下,那种复杂的情感,一定是难以言表的。
而这首词,正是用一股悠扬的节奏,带着些许抑郁,又有点豁达,表达了他那种在分别前的心情。
唉,说起来,你是不是也有过和朋友告别的那种情绪?明明舍不得,却又不得不走,那种滋味,苏轼说得比谁都真切。
二、内容解析“昨日出东城”这句,就很有画面感,不是吗?你能想象那种清晨的阳光照在杭州的东城,空气中还有点湿润,刚下过雨的样子。
苏轼骑马出城,可能心里还想着些许不舍吧。
你看,人生如梦,时光如流水,什么东西都得随它去。
所以,苏轼开头就点明了一个离愁别绪的情感基调。
接下来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句说的可是大家都懂的心情。
花儿开了又谢,燕子来来去去,生活中的那些事儿,就像花落燕归,重复得让人既无奈又熟悉。
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看到某些人来来去去,事儿一件接一件,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
这就是“无可奈何”啊。
可奇怪的是,尽管如此,苏轼用的却是“似曾相识”,这是不是有点哲理在里头?明明无力改变,明明难免伤感,可回过头来,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就是苏轼的聪明,他把“无奈”与“淡然”结合得恰到好处。
就像有些事,越是强求,就越显得无力,而一旦放下,反而能看到更远的风景。
然后,“小园香径独徘徊”这句,给我们展现的是一种孤单的画面。
小园,也许是苏轼在杭州某个地方的小园子,香径是那种花香弥漫的路径。
而“独徘徊”呢?想必是那种夕阳西下,苏轼一个人站在园中,回忆着旧日时光的样子。
浪淘沙原文及赏析
![浪淘沙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cb859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d.png)
浪淘沙原文及赏析浪淘沙原文及赏析浪淘沙原文及赏析1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
寻思依样到心头。
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
是仙是幻是温柔。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翻译美好的梦境最难留住,梦中我到了仙人居住的地方。
现在回味起来,那梦境依旧留在心头。
梦中的情事在醒来后消失无踪,只能向空寻觅,我对此已经习惯,尚记得梦中出现的那一角红楼。
在那梦中的红楼上,我和那个人细细密语,灯火荧荧,帘钩低垂。
这般温柔的场景如幻境,又如仙境。
醒来后只剩下我一个,孤独又凄凉,只得独自排遣这离别的愁绪。
注释仙洲:海上的仙境。
依样:按照梦中的形状。
一桁:一座,一排。
桁:梁上的横木。
绸缪:缠绵,情意深厚。
遣:排遣。
赏析托梦写情。
“好梦最难留”,劈空而来,情势完足,醒入耳目,总摄全篇。
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作者曾有个美好的梦,美梦已经逝去,十分怀恋它。
“最难留”,是因为最想留,加深了“好梦”所表现的感情。
这句是极丰富的个人情感的凝缩,是对古今中外人们某些感情生活经验的概括,是作者最深沉的感叹。
读之使人回味再三,产生强烈的共鸣。
作者声称写梦,但那发自肺腑的感喟却使人疑梦为真。
“吹过仙洲”,好梦都是短的。
作者的好梦象一阵风,就那么容易吹走了。
风吹好梦飞越大海到了神仙居住的小岛。
“仙洲”写梦的归宿,显示梦的美和对它逝去的伤感。
也许作者希望它在“蓬莱宫中日月长”吧。
词写到这儿,象似一首乐曲已近尾声,又象主人公在凝神思考。
“寻思依样到心头。
”“寻思”,承首句怀恋好梦的含义,写寻梦。
“依样”,依照那个梦境的样子。
这句是说,作者想念着那好梦,把它又完好地唤了回来。
可见对好梦的印象之深,突出了“好”字。
但这句重要的作用是强调下文写的梦境。
“去也无踪寻也惯”,回应首句好梦已逝的含义,并解释了“依样”。
因为作者经常重温这好梦,已完全纯熟。
每当想起它,眼前首先浮现的是“一桁红楼”。
这是复道行空、楼阁玲珑的非凡去处。
交待了好梦的环境和在这环境中的佳人。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欧阳修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欧阳修宋词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f3fa3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1.png)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欧阳修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此词是作者与友人梅尧臣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词中伤时惜别,抒发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
上片由现境而忆已过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游之乐;下片再由现境而思未来之境,含遗憾之情于其中,尤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
全词笔致疏放,婉丽隽永,含蕴深刻,耐人寻味。
作品原文:浪淘沙⑴把酒祝东风⑵,且共从容⑶。
垂杨紫陌洛城东⑷。
总是当时携手处⑸,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⑹,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⑺?作品注释:⑴浪淘沙:词牌名。
⑵把酒:端着酒杯。
⑶从容:留恋,不舍。
⑷紫陌:紫路。
洛阳曾是东周、东汉的都城,据说当时曾用紫色土铺路,故名。
此指洛阳的道路。
洛城:指洛阳。
⑸总是:大多是,都是。
⑹匆匆:形容时间匆促。
⑺“可惜”两句: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作品译文:端起酒杯向东方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一去匆匆。
洛阳城东垂柳婆娑的郊野小道,就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
欢聚和离散都是这样匆促,心中的遗恨却无尽无穷。
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将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相从?创作背景:此词为春日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同游有感而作。
据词意,在写作此词的前一年春,友人亦曾同作者在洛城东同游。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三月,欧阳修至洛阳西京留守钱惟演幕做推官,与同僚尹洙和河南县(治所就在洛阳)主簿梅尧臣等诗文唱和,相得甚欢,这年秋后,梅尧臣调河阳(治所在今河南孟县南)主簿。
次年(明道元年,1032年)春,曾再至洛阳,写有《再至洛中寒食》和《依韵和欧阳永叔同游近郊》等诗。
欧阳修在西京留守幕前后共三年,其间仅明道元年(1032年)春在洛阳,此词当即此年所作。
词中同游之人或即梅尧臣。
作品鉴赏:此词上片叙事,从游赏中的宴饮起笔。
这里的新颖之处,是作者既未去写酒筳之盛,也未去写人们宴饮之乐,而是写作者举酒向东风祝祷:希望东风不要匆匆而去,能够停留下来,参加他们的宴饮,一道游赏这大好春光。
部编版小学语文《浪淘沙》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浪淘沙》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3ad6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4.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浪淘沙》课文原文及赏析
《浪淘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课文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戍边士兵的生活情感。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形象地描绘出黄河从地面升起,直入云端的壮观景象,既展现了黄河的雄浑气势,也寓示了边疆之地的辽阔与遥远。
“一片孤城万仞山”一句,描绘了一座孤零零的城池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既表现了边疆之地的荒凉与艰苦,也寓示了戍边士兵的孤独与坚韧。
“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通过羌笛的声音表达了士兵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杨柳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离别和思念,而“何须怨”则表达了士兵们的坚韧和乐观,即使身处艰难困苦之中,也不会一味地抱怨和哀叹。
最后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以春风无法到达玉门关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边疆之地的寒冷和荒凉,同时也寓示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和照顾尚未完全达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黄河、孤城、羌笛和春风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边疆之地的壮丽景色和戍边士兵的生活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地区和戍边士兵的深深关怀和敬仰。
同时,诗中的寓意和象征手法,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翻译赏析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00dec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a.png)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翻译赏析《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作者为唐朝诗人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前言】《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词作(有人认为是诗)。
作品描写的是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
前二句描写涨潮情形,后二句描写退潮情形,写涨潮固然写出其势,写退潮实亦写出其力,显得形象生动、丰满多姿。
【注释】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形制又变。
作品描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②须臾:指极短的时间。
③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翻译】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海潮浪涛声如万马奔腾,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似乎在片刻之间,潮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
【鉴赏】这是刘禹锡《浪淘沙》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海潮涨落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又称浙江。
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
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
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首句,“八月”点出大潮时节,“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
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
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
三、四两句写退潮的景象。
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潮水应时而来,应时而退,来时凶猛,退去迅疾,似乎“须臾”之间。
这里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
《浪淘沙 (其一)》鉴赏
![《浪淘沙 (其一)》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02ba1e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3.png)
《浪淘沙 (其一)》鉴赏浪淘沙(其一)欣赏《浪淘沙》,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的世界。
《浪淘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绪为主,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作为一首闪耀着艺术光辉的佳作,它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体会到人生的无常。
诗中,作者以海浪冲刷沙滩的景象为线索,展示了浩渺宇宙的力量。
诗中描述的海浪洗刷沙滩的情景是如此壮观,宛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过,力度极大,将原有的沙滩推倒,又重新堆积起来。
这一景象象征着宇宙的运动和物质的变化。
海浪的冲刷让沙滩从破碎中得到重生,而这种过程,也正是宇宙永恒的循环。
在刘禹锡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自然万物的力量和宇宙的神秘。
然而,诗中的海浪冲刷沙滩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景观,也代表了人生的无常。
海浪洗刷沙滩的景象让我们联想到人生中的悲欢离合。
人生如同沙滩,时而被激情冲刷,时而又被逝去的时间淹没。
我们的人生常常被各种变故摧残,如同沙滩上堆积的沙石,时而被潮水冲走,时而又重新堆积起来。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命运无奈的感叹。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感慨。
刘禹锡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意象,让诗句有着更深的意义。
如诗中的“尘土飞扬”以及“万古如长夜”,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海浪冲刷沙滩时的景象和人生的无常。
同时,诗句中的平仄和韵律使整首诗流畅而富有节奏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浪淘沙》一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人生的哲理和情感。
通过对海浪冲刷沙滩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宇宙力量的无穷和人生的变幻无常。
这首诗给人沉思和启发,使我们对人生的瞬息万变有了更深的体会。
请让我们品味这首妙语连珠的佳作,受到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的启发,感悟生命的价值和真谛。
浪淘沙(其一)欣赏《浪淘沙》,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首诗的意境之中。
刘禹锡以海浪冲刷沙滩的景象为主线,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宇宙的敬畏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使人们对生命的奥妙和变幻之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浪淘沙词刘禹锡赏析
![浪淘沙词刘禹锡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0caed7f90f76c661371af8.png)
浪淘沙词刘禹锡赏析 导语:浪淘沙,唐教坊曲。
刘禹锡、白居易 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
下面小 编为你整理的浪淘沙词刘禹锡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浪淘沙①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②, 浪淘风簸自天涯③。
如今直上银河去④, 同到牵牛织女家⑤。
[注释] ①浪淘沙:原是民间的曲名。
②九曲:形容弯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指黄河漫长,夹带着大量泥沙。
③浪淘风簸(bǒ):形容黄河风浪很大,汹涌澎湃。
自天涯:从天边来, 指黄河源长流急,如李白 诗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
④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 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⑤牵牛、 织牛: 即牵牛星、 织女星。
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 织女, 他们结成夫妻,住在银河两岸。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二十二岁 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
随即与柳宗元 等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 (今湖南常德) 司马。
十年后,相继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
晚年官至检校礼部尚书(“检校” 是加官的名称),兼太子宾客,在洛阳常与白居易唱和。
刘禹锡是中唐的进步政治家,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也是著名诗文家。
他有不 少诗篇讽刺当时腐败的政治, 抒发自己被排挤的积愤, 表现了要求改革的斗争精 神。
其诗风格雄浑、意境丰富,有些仿效民歌的作品更为清新活泼。
他积极支持 韩、柳的古文运动,反对写作“沉溺于浮华”。
他的散文 思路清晰,简洁晓畅,说理文论证周密,深入浅出。
著有《刘梦得文集》。
浪淘沙 译诗 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奔腾万里,从遥远的天边滚滚而 来。
如今诗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银河,同黄河一 起去牛郎织女家中做客。
[浪淘沙赏析]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
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 任夔州刺史时所作。
刘禹锡古诗浪淘沙
![刘禹锡古诗浪淘沙](https://img.taocdn.com/s3/m/c061387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5.png)
刘禹锡古诗浪淘沙刘禹锡古诗浪淘沙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刘禹锡古诗浪淘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浪淘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诗人的组诗作品。
其一演绎神话传说,其二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其三写世事流变之理,其四写游子情怀,其五描绘锦江风情,其六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其七描绘钱塘江潮,其八写迁客情怀,其九再写世事流变之理。
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
浪淘沙九首第一首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1,同到牵牛织女家。
第二首洛水桥边春日斜2,碧流清浅见琼砂3。
无端陌上狂风疾4,惊起鸳鸯出浪花。
第三首汴水东流虎眼文5,清淮晓色鸭头春6。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第四首鹦鹉洲头浪飐沙7,青楼春望日将斜8。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9。
第五首濯锦江边两岸花10,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11,将向中流匹晚霞12。
第六首日照澄洲江雾开13,淘金女伴满江隈14。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第七首八月涛声吼地来15,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第八首莫道谗言如浪深16,莫言迁客似沙沉17。
千淘万漉虽辛苦18,吹尽狂沙始到金。
第九首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19,回唱迎神三两声20。
创作背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
刘禹锡诗人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
此组诗当为刘禹锡诗人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
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
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浪淘沙 (其一)》鉴赏
![《浪淘沙 (其一)》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1aba648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2.png)
《浪淘沙 (其一)》鉴赏《浪淘沙(其一)》是明代杨慎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刻的意境而闻名。
这首诗描绘了海岸边浩渺的海浪,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浪淘沙(其一)》的上片开篇便道出了浩渺的海浪:“细腻繁华拂尾起,洞房孤月独闯。
”这两句中的“细腻繁华拂尾起”描绘了海浪的细腻而繁华的状态,让人仿佛看见了海浪在拍打岸边的景象。
而“洞房孤月独闯”则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仿佛海浪就如同一个孤独的旅行者,在寂静的夜晚独自徜徉。
通过这两句诗,作者将海浪的气势和孤独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海浪与沙滩的交互。
“信应南国风沙(xīnyīng nán guó fēng shā),至今鳞史未曾消(zhì jīn lín shǐ wèicéng xiāo)。
寂寂香幔吹彩缕”,这几句诗将人们的视线转向沙滩。
诗中的“信应南国风沙”一句,暗示了千百年来,风雨侵袭、沙尘滚滚的南方沙滩所形成的景象。
而“至今鳞史未曾消”,则表明这种景象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且变化不大。
最后一句的“寂寂香幔吹彩缕”中,“寂寂”表达了沙滩的孤寂,与刚才所描述的海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香幔吹彩缕”则形象地描绘了海浪拍打着沙滩时,飞溅起的水雾如彩色的细线,在阳光的照射下,美不胜收。
下片的诗句“一尾天涯送五津,便解沧溟与玄堇。
千斤万斛礁石默,发舌卷舌渔翁神。
”展现出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对海洋深度的崇敬。
这几句中的“一尾天涯送五津”是说海浪拍打着沙滩,仿佛把来自天涯海角的波涛送到了这里。
而两句中的“沧溟与玄堇”,则是描述海洋的辽阔和神秘。
接下来的“千斤万斛礁石默”,则是对大海中坚硬的礁石的形容。
换句话说,就是即使在大海中的巨大冲击力面前,礁石也是默默地承受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无言的坚韧。
最后一句的“发舌卷舌渔翁神”,则描绘了渔民在巨浪中划船捕鱼的情景,渔翁凭借着超凡的技术与毅力,仿佛是与海洋达成了默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浪淘沙》赏析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浪淘沙》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梦里暂时忘却了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
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使词人重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
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
“暮凭栏”意谓暮色苍茫中凭栏远眺,想起江山易主,无限往事,“暮”也暗指词人人生之暮。
说“别时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已逝的感慨。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就象水自长流、花自飘落,春天自要归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完结,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
”意谓天上的人间,用在这里暗指自己来日无多,“天上人间”便是最后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