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师生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处理师生矛盾
在师生的相处过程中,免不了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冲突,问题处理得当,会加深师生情谊,促进后续工作有效开展,倘若处理不好,会进一步恶化师生关系,对后续教育产生严重影响。
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一个老师的学生观,就是我们如何看待学生。
学生是一个个处于人生发展成长期的,有思想、有观念的鲜活个体。
他们有着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了解、认识和看法,由于心智的不够成熟和社会阅历的不足,他们对周围人、事、环境的看法和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有的甚至还有叛逆思想。
作为老师,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成长性”的不足或者“幼稚”,甚至是“不可理喻”,把它们看作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现象或者一个部分。
只有我们接纳了学生,我们才可能了解学生想法、看法和困惑,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抗争”的状态中走出来,以更加理性、积极和有效的方式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1)我们批评学生要留有余地,不能把学生的错误与学生的人品人格混为一谈;不能因为学生犯了几次错误就据此对这个学生下结论、贴标签;不能从人格人品上否定学生,把学生至于绝望境地。
否则就免不了出现学生的“拼死抵抗”。
(2)改变对学生的认识和看法。
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也难免犯错误,所以老师要尽力善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并努力通过优点的发现去促进学生成长。
(3)允许学生犯错误,不等于纵容学生犯错误、干坏事。
允许学生犯错误,是承认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
是客观存在的,有的甚至是难以避免的,但这样不等于说老师可以等闲视之,任其发展。
相反,应通过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能量去认识和改变自己不适当的行为。
(4)老师不一定永远正确。
老师首先是一个普通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一个普通人,然后才是一个老师。
所以,我们有时也会有些不合适或者错误言行,这是正常的。
不因为我们是老师就没有或者不允许别人提及,或者为了面子也要硬撑下去,致使冲突升级。
作为老师,要努力减少不合适的言行,但如果出现了,一个知错敢认、知错能改的老师也同样可以成为一个受学生尊敬和欢迎的人。
2.接纳学生,用肯定、认可和引导代替指责、训斥。
与人交往和互动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一个人接受我们、理解我们,我们就会愿意跟他交往和相处,否则就不愿意和他交往相处,甚至会有意地远离或排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观念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希望能被周围的人尤其是师长认可、肯定,加上正值青少年期的学生是情绪与行动极易冲动的时期,指责、训斥或者一些过激的行为可能不仅达不到我们原有的目的,而且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导致冲突。
在发生师生冲突的时候,老师要愿意花时间去聆听学生的真实感受,衷心接纳学生的意见与感受,并进一步乐于帮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而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急于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去做。
这样不仅有利于冲突的澄清和处理,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优化。
3.尊重学生,坚持让学生把话说完。
在教育教学中,听话的学生
常常讨老师的喜欢,爱“顶嘴”的学生却往往遭到老师的训斥。
在出现问题尤其是发生冲突时,这些“经常被批评、训斥”的学生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被剥夺了解释的权利。
其实,学生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是为了求得老师对自己的谅解,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老师武断地阻止学生申辩,学生会认为老师不相信自己。
同时,对老师这种蛮横的做法,学生虽不敢言,但内心不服,以后学生即使被误解也不会再申辩了。
从表面看,好像学生被征服了,老师的批评有了效果。
其实,学生会由此形成一种敌对心理:表面上忍气吞声地对待老师的训斥,实际上把训斥当成耳边风,甚至在内心深处生出了更多的怨恨。
而且,一旦种下逆反的种子,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4.当师生发生冲突时,作为老师一定要努力保持冷静,切不可大发雷霆。
在发生师生冲突尤其是突发性事件时,一般老师习惯迅速处理。
但此时可能我们和学生都处在生气、压抑、不满等负性情绪之中,此时急于处理问题难免说出过激的话,做出过激的事。
此时,面对师生冲突,作为老师首先要保持冷静,切不可跟着感觉走,大发脾气或者一走了之。
而是要先试着处理自己内心冒出来的情绪,在短暂的停顿、深呼吸或借着板书的机会让自己内心的情绪得以平静。
切忌用过激的言语和行为进一步激化矛盾,当然也不能用体罚的方式解决冲突,而应迅速考虑引起冲突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应对。
在处理与学生的冲突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正在极度恐惧、伤心的时候不要处理。
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整体上讲挫折承受力不强,在重大失误面前会产生非常脆弱。
有时会做出反常,
甚至出格的事来。
此时老师如果非要穷追不舍,有可能会产生意料不到的严重后果;(2)上课之前的事不要急于处理。
上课之前,时间紧张,处理问题可能会应学生上课的状态和情绪,甚至因为老师处理而在急躁中出现简单、粗暴。
如果不是非立刻解决不可,一定要缓一缓;(3)放学之前不要急于处理。
5.多方携手形成教育的合力,但努力靠自己解决问题。
有些老师在遇到学生的顶撞、不服从管理等不当行为时,习惯找领导给学生处分或者喊家长来教训孩子。
这种做法有时看来是“有效”的,好像学生“顺服了”,但在学生心里却可能会认为老师无计可施。
他反而会有“得胜”的感觉,瞧不起老师,使师生矛盾无法真正解决。
所以,作为生活老师,如果可能,还是努力把问题化解在自己那里,而不是直接交由班主任或教育处处理,那样可能表面上解决了问题,省了心,实际上却可能造成师生间的隔阂,或者引起学生的不满,为以后的管理埋下祸根。
当然,对于一些重大矛盾需要学校、领导、家长配合也是必要的。
更重要的是在学生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和班主任加强沟通,携手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
当然,这种合力的形成和作用的发挥更多地还是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而不是在发生冲突或者学生出现问题之后。
如果是一种后续的教育手段要注意试着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让他意识到大家希望他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而不是联合起来“整治”他。
6.快刀斩乱麻,但不能一斩了之。
有时一些突发的事件或冲突需要立即加以控制和处理,否则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此时,就需
要老师“快刀斩乱麻”,先通过提高声音、大声呵斥、强行控制等手段稳住局势。
此时控制住了局面,可能学生的一些行为举止也停止了,但事情并没有解决。
作为老师,要在双方平静的状态下,与学生深入的沟通和交谈,让学生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该如何解决?老师又为何要采取那种方式?从而在交流和沟通中让问题得以真正的化解。
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逆反心理很强,“硬”的批评后,还需“软”的教育。
让学生通过老师持续的教育和自身的反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反思所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分寸是否恰当,如不恰当,就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补救。
7.讲究学生教育的艺术。
(1)体面地退一步。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也适应于师生矛盾冲突的解决。
特定情况下,老师理智地让一步,不但不会损失老师的尊严,反而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因为当我们都处在情绪之中时,是没有办法真正解决问题的,如果都带着情绪去处理还会让冲突升级,让情况变得更糟。
师生矛盾冲突后,应该说没有赢家,损失最大是老师,所以果断地结束冲突是明智之举。
也就是说,在冲突进入初始阶段,老师就该果断地结束。
不要与学生争一时之高低。
冲突时间越长,老师损失越大,即使是胜了,也是惨胜;(2)适当运用肢体语言。
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是直接面对学生的,点头和微笑可用来表示对学生的关切,有时用一些肢体语言,效果会更好。
所以,微笑、点头、轻轻拍拍学生的肩膀等都是一种沟通。
但要注意的是,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尽可能的不要摸他们的头,尤其是男孩子,随着学生成人感的增强,这个动作会让他们感
觉老师还是把他们当作小孩子,内心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3)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中学时期是自尊心很强的时期,同时因为阅历、心智不够成熟等原因不能正确的对待别人的看法和评价。
作为生活老师,我们在管理中要对事不对人,学生出了问题之后具体地告诉学生问题出在哪里了,为什么出了问题,然后努力引导他去解决问题。
切忌用讽刺、挖苦等方式去批评、指责学生,或者因为一件事或出了几次问题就给学生下结论、贴标签,什么没出息、没脸没皮等等的话不要说;(4)要把带有指责意味的“你”改成表述、说明的“我”。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想让他明白事情和道理,而不是在指责他;(5)肯定和认可会让学生更充满干劲。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有意无意地要求不同的学生都能达到一个标准,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好的行为要及时、公开的提出来,而批评一般不宜公开;(6)说有效的不是应该的。
在教育教学中,要说有效的不是应该的。
按照要求和常理而言,学生做的一些事情的确是不合适的,但我们教育和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不合适(很多时候学生也已经明白),也不是批评、训斥学生,而是让学生能够改正不适当的行为。
所以,我们应当努力说有效的,就是能让学生听进去,触动学生内心并愿意努力去克服和改正。
在管理和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做正性的引导,少做负性的批评。
去喝酒的男人…… 你就不能学点好!不要想红色的苹果;想绿色的葡萄。
8.以正确的老师威信影响学生。
老师在处理冲突时,要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合理地处理冲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
感人。
老师威信没有强迫的意思,也没有强制性的力量。
它不只是权力,它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是学生对老师的报答,是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为了树立其威信,采用“高压”的手段,动辄恐吓、斥责、挖苦或体罚学生,结果适得其反。
学生敢怒而不敢言,就会形成反感情绪,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心理危机或者爆发出来产生师生冲突。
9.加强沟通,增进理解。
老师与学生沟通之间,需多花点时间去了解学生,可利用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机会与学生闲聊,询问是否有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
老师真心乐意去帮助学生,必会让学生感受到温馨、亲切,自然会想多亲近老师。
沟通是构建和谐、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只有通过交流,交谈,交心,才能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融合。
而沟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师生之间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和交往,进行情感联络及信息交流,才能化解矛盾,增进理解,减少冲突的发生。
良好的关系是一笔财富,更是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
在孩子和父母之间是这样,在师生之间也是这样。
而良好关系的建立是以彼此了解,并能逐步实现互相理解为基础的。
所以,作为教师,平时要注意和学生的沟通。
10.与家长保持顺畅的沟通。
在学生的成长中,教师和家长的责任虽然不同,但在学生管理和教育中的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在管理中我们要在和家长的沟通中形成家校的合力。
所以,作为教师要多跟家长进行沟通,互通信息,而不是等到学生出了问题或者出了自己处理不了的问题再去找家长。
没有哪个家长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孩子不
好,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找家长也会影响我们跟学生的关系和相处。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如实地说明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分析和意见;此外,我们更要说明学生好的变化和和进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状况、变化并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表扬。
11.用幽默化解问题。
学生出现一些不符合要求和规定的行为总是难免的,但不同的处理方式带来的效果却可能有很大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如果我们因为一个学生的问题而多次或长时间纠正或者批评,不但被批评者会有情绪,其他的同学因为受影响而出现情绪,甚至对老师产生意见。
如果我们用点幽默的话,有些问题可能就在无形中被化解了。
某班有个学生在上课时总是下意识地会用手敲击桌面,声音很响,影响了别的同学也影响了老师讲课,尽管被多次批评,但他有时还是会下意识地去敲。
一天,在新来的语文老师的课上,他又开始敲了。
语文老师听了之后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说:哦,我们的课上还有伴奏,同学们真是多才多艺!不过呢,现在暂时不需要伴奏,等需要的时候我会告诉大家的,好吗?听了老师的话,那个同学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12.真诚对待学生,真心关爱学生。
和其他老师一样,作为生活老师我们也要真诚地对待和关爱学生,这样我们才能和学生更好地相处。
当我们真心对学生好的时候学生是可以感知到的,尽管有时他们还会和我们闹情绪,但当学生感到老师的真心时他们不会和老师起大的冲突。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如果有可能我们在教育的同时也要给他们提出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13.人前表扬,人后批评作为生活老师,在宿舍管理过程中批评学生是难免的,但要注意的是尽可能地做到人后批评。
中学时期是自尊心和自我意识迅速增强的时期,他们很在乎别人尤其是同龄人的看法,都希望给别人留个好印象。
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要在很多同学之前批评人。
而对学生进步和好的表现的表扬则要当着大家的面进行,表扬应当是如实的、具体的,这样会更容易出动学生的内心。
尽管有人可能对批评或表扬好像没有什么反应,但其内心还是会出现不好的或者好的体验和情绪,当体验和情绪出现时,影响就已经发生了。
14.就事论事,不要秋后算账。
在宿舍管理中,学生出现问题之后我们批评教育学生是正当的,但要就事论事,说清楚事情和方法就行了,切忌就事论人,因为某件事或几件事就对学生下结论、贴标签。
另外遇到问题要采取适当方式及时处理,不要把学生的问题攒到一起处理,或者把某个学生的问题积累起来“秋后算账”。
这样做一是不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延误教育的机会;二是容易导致发火、贴标签等行为。
15.抓好养成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就是从入校开始就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作息等习惯,当学生逐步适应之后,出现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
可能最初的时候会有些费神费力,但当学生习惯养成之后就可以少花费精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