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社会精神分析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姆:社会精神分析论

一、弗洛姆的简介

(一)弗洛姆的家庭

弗洛姆生于1900年,享年80岁。生长在德国法兰克福,是一个中产阶级正统的犹太家庭的独生子。他的祖父母是犹太学者,父亲也是个犹太学者,母亲则是个著名犹太学者的侄女。弗洛姆的童年时期并不完美。据他自己的回忆,他有着“非常神经质的父母”,而他大概是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神经质小孩”。他的父亲是个息怒无常的人,而母亲则有抑郁症倾向,这使得他对异常行为非常感兴趣。

此外,他还生长在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传统而地道的犹太人世界,一个是现代的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分裂存在造成的紧张是令人无法忍受的,但是这促使弗洛姆养成了从多个角度看事物的习惯。

(二)弗洛姆的3个重要经历

1、跟着学者旧约全书:孩提时期,弗洛姆曾跟着几位著名的学者学习旧约全书。这些宗教思想提倡世界变革和社会进化,为他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打下了童年的烙印。

2、女邻居的自杀事件:在弗洛姆12岁时,他目睹了邻居一位美丽的女艺术家在父亲死后不久便自杀了。当时,在弗洛姆看来这位女邻居既漂亮又有才能,而他的父亲又老又丑。但是,她自杀后的留言条上却说希望同她的父亲葬在一起。这让年仅12岁的弗洛姆百思不得其解,不能理解她的愿望,也不能理解她的行为。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弗洛姆的心中,这也使得他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能够部分解释这种现象的发生。后来,弗洛姆将年轻女性对父亲盲目的依赖解释为一种非生殖性的象征关系。

3、一战的爆发:弗洛姆亲眼目睹了一战的爆发。失去理性的德国民主主义,以及英法同样失去理性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在他的心中留下了烙印。当一战结束时,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什么人类会集体失去理性行为,这些问题困扰着弗洛姆。他热切的期望和平以及国际间的相互理解。

(三)弗洛姆的职业生涯及其生命中重要的几个人

1、弗洛姆的职业生涯:一战结束后,弗洛姆成为了一名社会主义者。1922年在海德尔堡大学主修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并获得了社会学(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1930年,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接受正规的训练。1934年,离开纳粹德国移居美国纽约。并在美国从事广泛的教学、理论研究和精神分析的实践活动。1941年,加入霍妮新成立的精神分析发展协会(AAP)。1943年,弗洛姆与霍妮成为竞争对手,并产生了分裂。1946年,与沙利文等人离开了协会,并成立了怀特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和心理学研究所,弗洛姆担任主任。

2、弗洛姆生命中的重要人物:

(1)弗里达.里斯曼:里斯曼对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很有一手,所以在国际上也很有名气。她比弗洛姆大10岁,是他的分析师,1926年两人结婚。很显然,里斯曼对于弗洛姆来说是一个像母亲一样的人物,并且她和弗洛姆的母亲长得很像。如果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说,弗洛姆具有恋母情节。但是,两个人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但两人移居美国很久后才离婚。

(2)卡伦.霍妮:比弗洛姆大15岁,与弗洛姆来说,她是一个如母亲般强大的人物和导师。曾经是弗洛姆的情人,但后来由于弗洛姆与精神分析发展协会的分裂,两人分手。

(3)亨妮.格兰德:比弗洛姆小2岁,1944年与弗洛姆结婚。亨妮对宗教和神秘思想很感兴趣,这也助长了弗洛姆对禅宗的喜好。1951年,弗洛姆因为妻子有风湿性关节炎的原因,两人迁居墨西哥,并在那里任教,从事心理分析的工作。

(4)安尼斯.弗里曼:两人相识于墨西哥,并于1953年结婚。(一段黄昏恋)

(四)弗洛姆的主要著作

《逃避自由》(1941)、《为自己的人》(1947)、《精神分析与宗教》(1950)、《健全的社会》(1955年)、《爱的艺术》(1956)、《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概念》(1961)、《人心》(1964)、《人的破坏性剖析》(1973)、《为了一生的爱》(1986)

二、社会精神分析理论

(一)理论的基本假设

1、人类两难的境地:推理能力使人类进入了两难境地。弗洛姆认为,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被迫脱离了史前与自然的统一。人类没有强有力的本能去适应变动的世界,但获得了推理能力。这种推理能力使他们与自然分离,但却能够知道自己是一个孤立的存在。

2、人类的“存在二分法”:弗洛姆认为,人的推理能力使人不能摆脱“存在的二分法”。即推理能力使人们生存下去,但又迫使人们去解决根本无法解决的矛盾。他认为,人类有三个“存在二分法”。(1)生与死之间的二分法【最基本的二分法】:自我意识和推理告诉人类,他们将会死去,但人类又通过假设生死轮回来否认这种二分法。但这并不能改变生命将以死亡为告终的事实。(2)人们能够将全部自我实现的目标概念化,但是人们意识到生命太短暂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有人通过假设自己的历史时期是人性最辉煌的时期来解决这一二分法问题,有人则通过假设死后发展还会继续来解决。(3)人最终是孤独的,但是他们不能忍受孤独。人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但是他们又相信幸福取决于与人类同伴的结盟。所以,人类一旦解决不了孤独与团结的问题,就容易精神失常。正常:能融入群体,但又能够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自己与群体是不同的。

(二)人的需要

弗洛姆认为,健康的个体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答案,而这些答案与人类的全部需要(亲和、超越、觅根、同一性感觉和定位框架)完全一致。即健康的个体通过建设性的解决这些人类需要,能够较好地找到与自然界重新统一的途径。

1、亲和需要:与一个活几个人联合的驱力。弗洛姆认为,人与世界的联系可能有3种:顺从、强权和爱。

顺从—支配:(1)定义:一个人为了成为世界的一员,可能会顺从一个人、一个群体或一个机构。顺从的人寻求与支配欲很强的人建立起关系,而追求权力的人也喜欢顺从的搭档。所以,当他们发现彼此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共生关系,它能使双方都得到满足。(2)但它阻碍了个体整合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处于这种关系的个体,因为缺乏内在力量和自我依靠而痛苦,因为它们是自由和独立的必要条件。处于共生关系的个体不能完全满足亲和的需要,他们隐藏着对彼此的无意识敌意,相互指责对方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需要。

爱:(1)定义:在保持个人的自我独立和完整的前提下,与自身以外的某人或某物的统一。它是个人与世界合二为一的唯一途径,同时也是获得个性和完整的唯一途径。爱,包括彼此的分享和交流,但也允许个人具有独特和独立的自由。(2)爱包括4种基本要素。关心(愿意照料对方)、责任(一种反应的意愿和能力)、尊重(尊重对方本来的面目,不试图去改变对方)和熟悉(从他人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他人),并且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

2、超越需要: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来到这个世界和被驱逐出这个世界都是没有得到自己的允许和意愿的。但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因为他们受超越需要的驱策。(1)定义:超越被动、受偶然因素摆布的存在,进入有目的的、自由的王国的驱力。(2)人们可以通过创造生命或毁灭生命来超越自己被动的天性。

3、觅根:

(1)定义:是确立根基的需要,或需要在这个世界上再次有家的感觉。物种进化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