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衔接的有效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衔接的有效措施
【摘要】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数学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也不相同,于是,各自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但教学又具有连续性,小学阶段应该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初中教学则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借鉴小学数学教学的有益经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方法的衔接是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等衔接问题中的重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40-01
小学和中学教学方法是有差异的,要求也不相同。小学数学知识都比较具体、直接,形象思维较强,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概括能力相对较弱;进入中学后,数学知识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扩展,呈螺旋式上升,变化十分明显。
新知识的增加引发的知识维度变化、视野扩展、思维方式改变等,都让刚进入初中后的学生数学学习无所适从,学习状态不佳,成绩明显下降。为了使小学生在升入初中以后能尽快地适应中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好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限于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小学数学中,概念大都从实例引进,问题大都从实际提出,结论主要从图形直观和实验中得出。而学习初中数学,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抽象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而且力度较大。
为了促成学生进入中学后能在认识能力方面得以顺利发展,在小学阶段,一方面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加强直观教学,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逐步做好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工作。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实现这个过渡的主要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中年级(特别是四年级)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关键阶段、转折阶段,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应当不失时机的从这里抓起。
例如,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感知对象的本质特征,形成角、垂线、平行线的概念;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出加法及乘法的运算定律;从三年级下学期起,要求学生学会用分析法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认识能力,从而实现感性到理性过渡的一个突破口。教学大纲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和灵活性。这几种思维品质的内涵,并不是小学阶段必须达到的教学要求。但是,应注意从这几方面做起,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这些品质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实现这个过渡的必要措施。在感性认识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数学用语有许多是描述性语言。理性认识阶段,以抽象思维为主,对学生的语言要求相应提高,应当以规范的数学语言为主。
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
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能简洁、准确地表达概念的内容。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时,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做出判断,还要说出是与非的依据,对或错的理由。解答应用题时,应当要求学生按照解题步骤有序地思考,根据解题思路进行推理,每一步都能说出前因后果,弄懂算理。
二、正确运用迁移原理,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数学学科结构严谨,系统性强,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密切,彼此影响。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迁移原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对于学生学好当前的知识和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都有积极作用。
小学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都有迁移作用。
教学时,应注意瞻前顾后,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启发诱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另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以后学习的知识适当提前孕伏和渗透,为后续教材的教学预作准备。这是教学方法衔接的有效措施。
三、重视发展智力,注重培养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重方法轻能力”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使得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对今后继续学习很不利。
中学数学中,具体数值计算发展为抽象的字母运算,直观几何上
升到论证几何,常量数学逐步转化到变量数学,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为了尽快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使学生适应将来学习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学得活一点,聪明一点。
四、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教是为学服务的,只有在改进教法的同时,重视研究并指导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能收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因此,研究教学方法的衔接,必须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的问题。
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法。同时,”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课堂学习的方法、课后复习的方法;要教给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教给记忆的方法。为了使学生能逐渐学会自己进行学习,还应教给学生独立阅读数学课本。
低年级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阅读,如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书上的情境图,讲述图意;对课本中的结语特别是其中关键性词语,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举出实例说明。
中高年级学生,则应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教会他们先粗读
再精读,边读边对新的概念、术语及重要的法则、结论圈圈划划;教会他们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教给他们自我归纳、自我总结的方法;教给他们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这些,对于学生学习中学内容都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中小学教师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方能帮助学生平稳度过中小学的衔接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使紧张、难忘的中小学学习阶段成为学生培养人格、塑造人生的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