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题系列活动(子课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实施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学校开展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子课题报告
走进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可以看到悠悠上下五千年的华夏传统文化是一个宏富的整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质。同时它又有着深厚博大的文化内涵,足以支撑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悠久的历史,智慧的民族,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如此之多的文化遗产,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内涵随着代代子孙的脉搏一同跳动,永不停息。时代的步伐走进了21世纪,对当代的中学生进行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校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学校,在多年的课改革实践探索中,我校充分利用校名文化、地域文化和社区教育资源,在学校形象设计、课程开发、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显现了华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雏形。在浦东新区“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建设中,我校正式确立以“华夏传统文化教育”为主攻方向,并作为素质教育实验校的实验项目,以此为抓手,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认真实施《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充分挖掘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用华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根据学校《学校开展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的主课题报告初步确立《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实施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德育子课题,以下为子课题报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源由(或研究的意义)
1、概念描述。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是指通过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庆日;通过开展行为规范主题活动,让学生争做遵守四“静、敬、净、竞”的华夏人;通过开展家长学校主题活动让学生的小手牵起家长的大手,来争当华夏的学习型好家庭。
2、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意义。
华夏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即使是在21世纪的当今,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华夏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让学生的心灵深处构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我们希望通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我们的初中学生初步形成具有华夏民族固有的爱国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可行性。
现行的《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中明确地指出:在中小学生中加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工艺、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吸纳华夏民族注重和谐的文化精神。充分利用“二期课改”中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不同特点,积极开展各类华夏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使华夏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另外,我校的校名有着与华夏之间得天独厚的天然联系,为做好这一篇“华夏传统文化教育”大文章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同时,我校在深入开展二期课改的实验中,已初步开创了与“华夏”相符的学校教育特色,凝聚出“做华夏人、抒华夏情、铸华夏魂”的校训。在此响亮的校训中,一语双关,蕴含着由“华夏(校)”向“华夏(民族)”迁移的过程,培养学生由热爱学校出发,进而热爱家乡,热爱华夏民族的情感。这也是确立这一个实验初衷。
3、对我校原有实施情况的分析。
作为一所初级中学,自学校开办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这一德育双基认真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我们坚持开展以“三爱”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将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融入学生的三观教育,并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铸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为抓好学校各班和学生的一日常规工作,我们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以“静、敬、净、竞”为切入口,每周的值周班管理制度为基础,开展行为规范文明班、示范班的创建活动,认真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工作。在围绕德育双基开展德育工作,以创建区法制教育星级示范校和区心理健康示范校为契机,认真开展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时刻不忘教育是一个大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区缺一不可,我们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广大家长的教子水平。目前我校是浦东新区行为规范二星级示范校、区法制教育二星级示范校、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区优秀家长学校。
4、确立《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实施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德育子课题的主要意图。
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实施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德育子课题的开展,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淀初中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功底,让学生打好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工作做好良好的文化素质的基础准备,使学生终身受益。同时希望我们川沙中学华夏西校的学生真正成为既有华夏传统美德,又有华夏传统文化素养;既有华夏传统文明礼仪,又有新时代开拓创新精神的现代化建设的一代新人。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华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华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华夏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成为有着华夏传统文化素养又有着时代精神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同时通过学校教育的各种载体,弘扬和渗透华夏传统文化的内容,特别是以华夏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初中阶段学生,是步入人生的关键时期,是各种思想、观念、情感和性格初步形成时期,通过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用华夏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渊源流长、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
2、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提出了四“静、敬、净、竞”的教育内容。当我们走进有着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宝库,我们发现古人对人的思想道德、为人修养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并留下了很多的至理名言。比如古人提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做法就很有道路;又如古人提出“敬人者,人恒敬之”、“天下万物,物竞天择”……分析归纳这些名人名言对我们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着很大的启示,我们决定将优良传统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从“静、敬、净、竞”入手,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
在我校创建法制一星级和二星级示范校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华夏传统法制文化教育,利用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活动等,渗透法制教育。比如中国古代古人就十分注重为人诚信、正直、勤俭。孔子曰:“言必行,行必果”、“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国时期刘备提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司马光提出:“以俭立名,以侈自败”……以及我国古代的狄仁杰、包拯、海瑞等历史人物执法如山的故事……这些至理名言、名人小故事都是在对学生开展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正直、责任心的教育,而这些都是我们开展法制教育的教学内容,我们决定将华夏传统民族精神教育与学生的行为规范、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