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探究策略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提升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化学课堂教学形式所不能及的作用。新课标强调中学化学教学应重视实验操作,完全忽略实验教学或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都将严重影响化学课的教学效果。随着实验条件的不断改善,教师应转变教学方法,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每个实验。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加强实验教学中的启发性引导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启发性讲授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可启发学生将课堂上讨论的话题与知识点连接起来,使学生对该实验教学的目的有充分的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有序操作,适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针对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总结。如,在教学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性质与制取》时,教师列举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有关氧气的内容,提前讲授实验注意事项及操作步骤,指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如向学生讲解为什么在制取氧气时试管会发生破裂),引导学生总结出试管破裂的原因。
二、创设有效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以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增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教学措施的引入可使实验的演示更为形象与直观。如,在教学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实验时,教师首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将玻璃管加热,此时教师可启发性地向学生提问:如果将步骤颠倒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随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再通入一氧化碳时发生爆炸的现象,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的印象和理解。
2.情境式教学对学生求知欲的激发作用
好奇心可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创造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教师在进行第一节化学课时可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提问:“为什么氢气球可以飞?”“铁为什么会生锈?”“胃酸过多怎么办?”等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这些看似简单却是学生当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无穷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教师还可设计“点不燃的手帕”等“魔术”,让学生自发地形成“我要学”的思想。
三、转变教学手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将单纯的演示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以往的化学课堂实验均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观众,课堂参与度低,学生被动地学习。新课改要求化学教师不仅创造性教学,更要让学生
创造性地学习,将以往的教师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主开动脑筋,多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在教学如何制取氧气时,就可采用探究性实验法指导学生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2.采用多种实验教学途径,激活学生思维
(1)游戏实验法:化学实验教学可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实践中教师可提前准备好演示实验的视频短片,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直观地重现实验过程,使抽象的知识更具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如在讲解如何还原氧化铁中的铁时,由于实验条件的局限性,教师可通过动画演示或模型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再现。
(2)分组实验法:让学生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思考与实践,允许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原理,使用多种仪器,以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比如中学化学实验课中对于H2、O2、NH3、CO2等进行实验室制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反应物状态、反应原理、收集方法、装置等方面加以思考,探寻最佳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3.化学实验设计紧贴生活,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化学教材中关于“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调查居住区域固体废弃物的品种和回收价值”等研究性课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已知知
识和生活环境进行探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与兴趣。
4.重视化学实验中的“异常现象”
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泛指超出实验者预料之外的实验现象。这种情况多发于验证性实验中,经常有学生现有知识所不能及或教师不希望出现的现象产生。然而,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却是极为重要的学习资源,事实上,许多重要的发明就是来源于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的启发性思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必须正确对待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