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加速器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加速器的渊源
1.产生的背景
长期以来,各国都重视创业企业的扶持和孵育,而忽视对孵化毕业后企业的支持。据美国孵化器协会的一项研究显示,孵化毕业的企业如果不能获得加速项目的支持,其在1年内继续保持活跃状态的概率只有20%。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David L.Birch提出了“瞪羚企业”的概念,把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比喻为跑得快、跳得高的瞪羚,并发现这类为数不多的“瞪羚企业”却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企业一旦进入成长期,孵化器就与企业的发展需求难相匹配,高成长企业对空间、资金和服务是一般孵化器所难以满足的,急切呼唤着一种新的能有大量资金支持研发成果转化、能为企业快速扩张提供大规模物理空间的科技园区形式和管理方式的出现,解决这一问题最佳途径就是尽快发展和建设加速器。企业加速器是由企业孵化器演化而成的新形态,是培育创新型企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集群的重要政策工具。自1999年美国西雅图市首家企业加速器诞生以来,英国、加拿大、瑞典、瑞士、法国、芬兰、澳大利亚、俄罗斯、新加坡等10个国家相继发展企业加速器。其中美国数量最多,已有23个州建成企业加速器,并得到好评。肯塔基州立大学校长Lefton博士指出:“美国少数民族企业加速器,不仅有助于加快经济的发展,对促进种族包容、多元文化也具有深远意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美国有47家企业加速器,其中:艾奥瓦州10家,密歇根州8家,加尼福利亚洲4家,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犹他州、肯塔基州各2家,其余州各1家。美国在企业加速器的实践探索中,企业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多元化的参与主体,集约化的物理空间,密集型的合作网络,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多样化的服务模式”的现代化管理新模式,成为世界上企业加速器分布广、服务全、类型多、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
在国内,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在软硬件的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大批入孵企业的迅速成长和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孵化器在空间发展、服务能力等方面也越来越无法满足毕业企业的进一步需求。很大一部分孵化的企业在完成了三年孵化、步入成长过程后夭折。根据2007年《中关村发展蓝皮书》对1009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3.7年,26.3%的企业存活期在2年内,50.5%的企业存活期在3至5年之间,成长期企业的死亡率甚至高于孵化期企业的死亡率。随着我国孵化事业的蓬勃发展,2000年4月,第一个高科技企业孵化加速器——大康企业加速器有限公司在上海交大科技园正式成立。2006年4月,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式批准中关村永丰科技产业基地作为国家首个建设
科技企业加速器试点单位;2008年5月12日,批准深圳光明高新区招商局片区作为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的试点单位。2008年7月,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动工建设。2009年11月,江阴科技企业加速器作为全国县级市首家单位通过了专家的组论证,正式筹划建设阶段。另外还有企业加速器很多在筹划建设之中,如:苏州工业园区加速器企业服务公司、招商局科技企业加速器、无锡新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吉林省高新创业孵化产业园(加速器)项目等。
我国企业加速器在短短几年中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挥前景,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实践尚处在初步的探索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服务功能单一化、入驻企业认定难、资金匮乏等。而且,目前人们主要关注其硬件设施建设,而理论研究则滞后于实践。因此,要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深入探讨企业加速器市场化机制的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研究我国企业加速器发展的政策及对策,为我国企业加速器建设注入灵魂,接收各孵化器的毕业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形成产业对接,既为从孵化器毕业的优秀企业提供加速发展的环境,打通产业化的通道,又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2.依托的理论
企业加速器的产生与发展的理论依据主要有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比较优势是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国家或地区都生产自己最擅长的产品和服务,然后进行交换,可以使交换的双方比在一切都自己生产且不交换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利益。
被加速企业的比较优势是拥有具有发展前景的科技项目和强劲的成长趋势,以及实施该项目的技术能力和对市场的敏锐。但是,它们缺乏创业所需的资金、管理经验,社会影响和信用度较小,而且市场能力较弱,开拓市场比较困难,这些是被加速企业的比较劣势。企业加速器依托于政府、大学和资金雄厚的大机构,有一支有进取心、服务意识强的管理队伍,具有良好的社会关系、良好的社会形象、良好的孵化环境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两者的结合使创业者集中精力从事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等活动,从而使企业加速器集中精力营造加速环境和提供优质的加速服务,使各自从事有比较优势的活动,从而促进企业成长,提高初创企业的成活率,共享成果。
(2)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指出的。规模经济是指的是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的情况。它反映了企业的生产规模与产品成本之间相关的某种规律性,其实质是企业合理的规模作业,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每个企业的行政、人事、财务、后勤等问题都大同小异,而且企业越小,人均管理费用越高。“如果被加速企业将行政、人事、财务、后勤等工作部分全部委托给加速器集团,可形成规模效益,从而降低各被加速企业的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企业加速器的资源利用效率,这对企业加速器和被加速企业都是有利的。”而且由于加速器集团的场地面积的不断扩展,会吸引更多的同类企业入驻,这样又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3)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首次把企业生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长和老化原因并提出系统对策。他在其名著《企业生命周期》中认为,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处于成长期的科技企业,由于缺乏经验,生存能力、抵抗能力都很弱,市场份额小、管理水平低,具有较大的技术失败和市场失败的风险。此时最需要企业加速器为其提供良好的软硬环境,促使其不断地成长壮大。这些企业尽管对于资金的需求量不是很大,但这些企业的数量众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不愿意或者没有足够精力顾及这些企业,而企业加速器正是填补了产业链上的这一必要环节。企业加速器采用提供加速空间的方式,将成长中的中小企业集中起来,这样便于日常的监控和信息沟通,可以随时发现企业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交流、人员培训和管理咨询等加速所需的方位服务,解决企业快速成长的问题,最大程度地节约了入驻企业的成本,为进入市场竞争做好准备。
3.加速器的由来
对于企业加速器产生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企业孵化器为何变异”以及“企业为什么选择企业加速器”的讨论,包括以下4种观点:
(1)“二次孵化说”。近来,国内从事孵化器管理工作的专家普遍认为,企业孵化器要在创新中求发展。刘晓英提出“二次孵化”的理念,还撰文介绍:“大连市重点对孵化器中已毕业但尚未达到产业化程度的科技企业进行再次孵化,启动了规模为10000m2的科技企业二次孵化器”。王荣也认为,“20年的孵化器发展进程中,前15年是第一次创业时期,实现了量的扩张。随着孵化器的发展,孵化服务质量等问题随之出现。因此,我国孵化器有必要进入第二次创业阶段”。并指出,“二次创业在于营造孵化服务的软环境,把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培育’为更多更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把其中一部分培养为科技‘小巨人’企业”。很显然,“二次孵化”和“二次创业”是对企业孵化器的一种扬弃,其实质是促进企业孵化器的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