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习题

1.4《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习题
1.4《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习题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习题

基础强化

1、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使哺乳动物本身变成“批量生产药物的工厂”,如“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培养,就是将“某种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法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然后,将受精卵送入母体内,使其生长发育成转基因动物。这里的“某种基因”是指:()

A.乳腺蛋白基因 B.药用蛋白基因

C.药用蛋白基因和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重组在一起

D.药用蛋白基因和细菌质粒基因重组在一起

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

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3、PCR技术的原理类似于细胞内DNA的复制,短时间内就可以在体外将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下列关于PCR技术的推测,不可能的是()

A.PCR技术在短时间内将目的基因放大几百万倍,因而对基因工程中的操作有极大帮助

B.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等条件

C.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如果目的基因共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60个,用PCR技术扩增4代,需要864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4、切取牛的生长激素和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它们分别注入小鼠的受精卵中,从而获得了“超级鼠”,此项技术遵循的原理是 ( )

A.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

B.基因工程:RNA→RNA→蛋白质

C.细胞工程:DNA→RNA→蛋白质

D.基因重组:DNA→RNA→蛋白质

5、科学家将β—干扰素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导人大肠杆菌表达,使干扰素第十七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大大提高了β—干扰素的抗

病活性,并且提高了储存稳定性。该生物技术为( ) A .基因工程 B .蛋白质工程

C .基因突变

D .细胞工程

6、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白蛋白的转基因牛,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

药物蛋白含量提高30多倍,转基因动物是指 ( )

A.提供基因的动物

B.基因组中增加外源基因的动物

C.能产生白蛋白的动物

D.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

7、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转移到烟草DNA 分子上,

从而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这项技术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 ( )

A .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

B .中心法则

C .基因分离定律

D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8、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将抗菜青虫的抗虫基因转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的油菜品种,这一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特异的杀虫蛋白,对菜青虫有显着抗性,能大大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提高油菜产量,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根据以上信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虫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 、抗虫基因中有菜青虫的遗传物质

C 、转基因抗虫油菜能产生杀虫蛋白是由于具有抗虫基因

D 、转基因抗虫油菜产生的杀虫蛋白是无机物 9、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绵羊体内,转基因绵羊生长速率比一般的绵羊提高30%,体型大50%,在基因操作过程中生长激素基因的受体细胞最好采用( )

A .乳腺细胞

B .体细胞

C .受精卵

D .精

10、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中,对人类不利的是( )

A .制造“工程菌”用于药品生产

B .创造“超级菌”分解石油、DDT

C .重组DNA 诱发受体细胞基因突变

D .导人外源基因替换缺陷基因 11、生产上培育无子番茄、青霉素高产菌株、杂交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抗虫棉的培育原理依次是( )

①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②染色体变异③基因重组④基因突变⑤基因工程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⑤ D.①④③③

12、科学家已能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羊合成并分泌抗体。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技术将导致定向的变异B.受精卵是理想的受体细胞

C.宜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D.卵巢分泌的孕激素能促进抗体的产生

13、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

A.常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

B.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D.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14、蛋白质工程中,直接需要进行操作的对象是( )

A.氨基酸结构B.蛋白质空间结构 C.肽链结构 D、基因结构

15、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是( )

①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②DNA合成

③预期蛋白质功能④据氨基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

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

16、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整合到棉花细胞中,为检测实验是否成功,最方便的方法是检测棉花植株是否有( )

A、抗虫基因

B、抗虫基因产物

C、新的细胞核

D、相应性状

17、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

B.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

C.一种DNA限制酶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

D.解旋酶能作用于氢键,在转录或翻译时使DNA分子双链打开

18、人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据此推测胰岛细胞中()

A.只有胰岛素基因 B.比人受精卵的基因要少

C.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

D.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19、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转录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A.置换单个碱基对

B.增加3个碱基对

C.缺失3个碱基对

D.缺失4个碱基对

20、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限制酶切割产生的都是目的基因

B.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不需要用限制酶切割

C.用DNA连接酶可连接两种来源不同的DNA

D.运载体必须能复制、保存;有多个限制酶切点和抗性基因

21、植物基因工程往往需要接受外来DNA的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植株。细胞每次分裂时DNA都复制一次,每次复制都是()

A.母链和母链,子链和子链,各组成一条子代DNA

B.每条子链和它的母链组成子代DNA

C.每条子链随机地和两条母链之一组成子代DNA

D.母链降解,重新形成两个子代DNA

能力提升

1、棉铃虫是一种危害棉花的害虫。我国科学工作者发现一种生活在棉

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杆菌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这种毒

蛋白对人畜无害。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科学家采用花粉粒通道法将毒蛋

白基因转入棉花植株并成功表达,棉铃虫食用了这种转基因棉花的植株

后就会造成死亡。花粉粒通道法是指:利用植物花粉萌发时形成的花粉

管通道将毒蛋白基因送入胚囊,近而导入尚不具备细胞壁的合子或早期

胚体细胞,借助天然的种胚系统,形成含有目的基因的种胚。

(1)下列所示的黏性末端是由_______________种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产

生的。

(2)利用花粉粒通道法将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此过程是基因操

作的基本步骤中的第________步,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减少获得目的基因的盲目

性,在获得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时,应尽量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该目的基因在导入受体细胞前需要与运载体结合,目前经常使用

的运载体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检测该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扰素是治疗癌症的重要药物,它必须从血中提取,每升人血只能

提取μg,所以价格昂贵。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基因公司用如下图

的方式生产干扰素。试分析原理和优点。

(1)从人的淋巴细胞中获取出干扰素基因,一般可用

_______的方法,此基因在基因工程中称为。

(2)此基因与细菌的质粒相结合要依靠,其作用部位

是磷酸二酯键,然后将目的基因移植到酵母菌体内,酵母菌在基因工程中叫。

(3)科学家在培养转基因植物时,常用中的质粒做运载体。

(4)细菌质粒能与干扰素基因能够拼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人的干扰素基因在酵母菌体内合成了人的干扰素,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表示从苏云金芽孢杆菌分离出来的杀虫晶体蛋白质基因(简称Bt 基因)及形成转基因抗虫植物的图解。请回答:(1)在下列含有ATP和有关的酶的试管中.大量而快捷地获取Bt基因的最佳方案是下图中( )

(2)写出b过程表达式:。

(3)活化的毒性物质应是一种分子,活化的毒性物质全部或部分嵌合于昆虫的细胞膜上,使细胞膜产生孔道,导致细胞由于平衡的破坏而破裂。

(4)我国在“863”计划资助下开展Bt抗虫棉育种等研究,这将对

、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参考答案:

1—5DCDDB 6---10BBCCC 11—15DDBDC 16—21DCCDC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