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文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农业大学文件

青农大校字〔2008〕134号

青岛农业大学关于制订

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为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突出个性发展”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学校从2008级开始实施按学科专业类别招生(简称按大类招生)。按大类招生、培养是一次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涉及到教育教学观念、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为保证按大类招生培养的质量,现就按大类招生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体现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定位,突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关注经济全球化、产业国际化的影响,培养有国际意识和视野的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原则。要将党和国家、社会、学生的需要恰当地反映到培养方案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学生就业与发展兼顾的原则。既要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对知识、能力的需要,又要体现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阶段性,为学生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学科基础。

(三)坚持学科体系与社会需要统筹的原则。既要坚持专业人才的学科知识结构,又要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的要求,并要预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要注意区域经济发

展特点和经济全球化、产业国际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把握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总体要求和规格。

(四)坚持“加强基础、拓宽口径”与“巩固专业、强化能力、突出特色”相结合的原则。按大类打通、优化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体现“加强基础、拓宽口径”的要求;突出主干学科和专业主要课程,鼓励设置专业方向,开设专业拓展课程,构建能力培养体系,体现“巩固专业、强化能力、突出特色”的要求。

(五)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课程,理顺与更新教学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合理调整学时,优化课程体系;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以及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坚持理论教学的基础性、系统性,突出专业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实验、实习、创新教育内容的改革与整合;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通过人文素质课程、跨学科课程、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通过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使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有机融合,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体验社会、实践锻炼、提升素质提供合理的平台和机会。

三、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政治信念坚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

力、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对国家和社会有高度责任感,具有国际意识和视野,能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要依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结合国家对专业的基本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确定。

四、基本规格

体现培养目标在德、智、体、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五、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4年(最低修业年限为3年,最高修业年限为8年)

六、课程设置要求

(一)构建“3-2-2”教育体系,即:公共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素质教育课程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教育体系。

公共课程平台: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必须修读的课程。主要包括“两课”、外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是按学科大类设置的基础课程,包括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它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专业课程平台:是构成某专业专门人才的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即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是建立在专业课程平台之上,为适应社会需要而设置的专门化课程,或者为拓宽专业视野、深化专业技能而设置的课程。

素质教育课程模块:包括跨学科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跨学科课程是指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面向非本学科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历史、文化、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公共选修课程。

实践教学体系:以实验教学、课程实习(设计)、科研训练和课程论文、社会实践、生产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为内容,以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为递进顺序构成的能力培养体系。

创新教育体系:主要由学生参加课外学术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等,通过设置创新学分,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公共课程全校统一,学科基础课程按大类统一。主要课程、主要实践环节、主要专业实验要符合国家专业指导计划要求,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专业特色。

(三)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为必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为必修环节;专业选修课程、素质教育课程为选修课程。设置专业方向的按专业方向选修,其它专业方向的课

程为专业拓展课程,可自由选修。不设置专业方向的专业,在专业选修课程中也可指定必须修读的课程。

(四)必修课程、必修环节以及专业选修课程要理顺开设顺序,要规定课程开设学期和学分;素质教育课程和创新教育只规定须选修的学分,不规定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国防教育、就业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以讲座、报告、活动等形式进行,分别由宣传部、学工部、招生就业处、保卫处负责开设。

(五)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结构:

在总学时中,必修课:选修课≈7:3

在专业教育课程中,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程≈55:20:25

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含实验)为30周左右,其它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为34周左右。

七、实践教学要求

(一)实验教学

1.要以专业或系列课程为组合,整合实验项目和内容,独立开设实验课。对于不能组合的课程,实验学时数达到1学分的要独立设课。

2.实验项目应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类实验项目的比例要根据课程特点确定。独立设课的实验必须包含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培养方案中设置综合性、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