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对陕西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大开发夯实陕西发展基础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综述
西安北二环立交桥。
(资料照片)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历史巨变。
10年间,全省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不仅成为我省干部群众感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最直观、最明显的成果之一,也对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西部大开发中,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陕西经济要发展,首先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这不仅是增强国民经济后劲、改善投资环境的长远之计,也是解决我省当前内需不足的应对之策。
经过10年的努力,让陕西3800万人民感受最深的是,一个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遍布了三秦大地。
全省10市1区72个县通上了高速公路,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通往各市的半日交通圈和通往省会及主要城市的一日交通圈。
同时,境内穿越秦岭的高速公路达到4条,自古“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从此变通途。
到2008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9万公里,乡镇、行政村通畅率分别达到90%和63%,行政村通达率达到86%。
公路通达率、通畅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公路网密度由1999年的0.21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2008年的0.637公里/平方公里,增长2倍。
高速公路在西部率先突破2000公里,截至2008
年底,全省共建成高速公路2466公里,较1999年增加了6.8倍,翻了两番多,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九。
2009年上半年,全省高速公路达到了2524公里,10市1区提前两年实现了全部通高速公路。
10年的铁路大建设,出行的人南下北上、东奔西走都越来越便捷。
包头神木铁路、西安延安铁路、神木延安和西安安康铁路先后通车,挺起了纵贯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的“铁脊梁”。
西安至合肥电气化铁路的建成,打通了陕西与长三角的便捷通道。
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750公里,“两纵五横四个枢纽”的铁路骨架基本形成。
新建成的西康铁路,经襄渝铁路、阳安铁路入川,成为我国西部铁路网中又一条南北大动脉。
2003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完成扩建,2007年,再次进行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将新建第二条跑道、第三座航站楼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2008年,我省民用航空航线里程达到71.16万公里,航线439条,国际航线93条,分别为1999年的2.7、2.5和14.5倍;完成货物周转量1570.09亿吨公里,比1999年增长1.9倍,2000-2008年年均增长12.4%。
随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站楼、榆林新机场相继投入使用,我省“一主四辅”航空运输格局初步奠定。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一大批水利设施重点项目相继建成。
全省12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收到实效。
宝鸡峡、泾惠渠渠首加坝加闸、东雷二期抽黄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先后告竣,全省10个大中城市和三门峡区防洪工程、50多座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如期完成。
同时,随着一系列城市引水工程的建成,我省的城市供水状况也有了长足的改善。
西部大开发时期,也是我省电力建设进入飞速发展的高峰期。
全省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时,相当于1999年的3倍,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由90年代初期的严重缺电进入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的阶段。
电信业增势强劲。
以光缆为主体、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的多功能骨干传输网覆盖全省,光缆线路总长14.5万公里,互联网普及率位居西部第二。
10年来,我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大中城市规模成倍扩大,城市功能增强,人居环境改善,一座座颇具规模的新兴小城镇拔地而起。
全省每年都有大批道路、供水、垃圾处理、绿化亮化、休闲广场、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工程投入使用,城市发展之快,面貌变化之大,令人目不暇接,由衷赞叹。
“一区六园”构建榆阳产业经济新格局
本报讯(记者张锦国通讯员杜飞刘亚飞)今年以来,榆林市榆阳区牢牢抓住“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政策机遇,紧紧围绕“基础先行、项目支撑、园区引领、民生拉动”的工作思路,创新举措,务实奋进,精心打造“一区六园”产业经济新格局。
“一区六园”,“一区”是位于榆卜界的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
该区占地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开工半年来,已完成投入8000多万元,完成了规划设计和7.6公里入区道路建设、引入北京庄生堂11.5万吨绿豆、榆林磨香园5000吨豆制品加工、小个子2万吨鲜粉、万头养猪场、千亩蔬菜温棚等12个汲农项目,协议入区的项目还有12万吨系列饮料产品和2000吨精品小杂粮加工。
部分项目已经达产见效。
在此引领下,全区建成30万亩玉米、20万亩马铃薯、6万亩蔬菜产业基地。
建成10万只以上养羊大乡7个,万只以上养羊示范村37个,万头以上养猪场5个,万头以上养猪示范村17个,羊子、生猪、牛饲养量分别达到161万只、90.5万头、3.7万头。
“六园”,一是麻黄梁工业园。
该园位于榆林城东17公里处的麻黄梁工业集中区,园区自2008年4月启动以来,已完成投入近10亿元,完善了园区基础设施,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和26公里铁路连线工程,已经有三江、同达60万吨兰炭、天朗120万吨兰炭、东方3.5万台汽车,100万吨水泥粉磨站、25吨煤焦油加氢等12个重大项目入园建设生产,入园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
二是大河塔煤化工园,占地总面积8平方公里,当年完成投入3.8亿元,并建成投产150万吨兰炭、5万吨硅酸钠和1万吨金属镁生产线,先期已建成投产60万吨甲醇和800万吨煤矿,入园在建的有20万吨碳酸二甲脂、240万吨盐化卤水等项目,筹建入园的还有180万吨甲醇及80万吨MTO项目。
三是金鸡滩循环经济园,占地面积4000多亩,今年开工以来已完成投入9.5亿元,将建成5000吨多晶硅、35万吨碳素、60万吨镁铝合金、800万吨煤矿和5×330兆瓦发电生产线。
四是鱼河盐化工园,已有60万吨盐化项目入园建设。
五是小壕兔新能源园,正在编制规划,已有比亚迪等风能、太阳能生产企业意向入园。
六是西红墩煤化工园,已有100万吨煤制油项目入园奠基,西安榆林商会大型煤产业链项目协议入园。
在六大园区中,今年安排的36个重点建设项目和24个重大前期项目进展顺利,有22个重点项目正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1.9亿元。
在“一区六园”产业经济新格局的强势推动下,全区工业经济发展虽然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仍实现了新跨越。
截至今年9月份,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增速居全市第三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增长17.8%,居全市第二位;完成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在北六县增幅居第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亿元,增长21.6%,居全市第一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亿元,增长46.5%,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5元,增长32.7%,居全市第四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072元,增长23.%,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