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考点5)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考点6) (1)世界观原理: 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 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哲学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②自然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改造自然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
哲学
2.“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的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 346.9公里,轨道倾角为42.75度,周期5382秒的运行轨道。 天宫一号只有在特定轨道上绕地运动才能完成使命。据此判 断: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4)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有好坏之分。 (×) (5)发展航天科技要按规律办事,按规律办事就能成功。 (×) (6)人们可以创造、改造、改变、消灭规律。 (×)
哲学
【点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固有属性是运动。
哲学
3.航天是一项高科技工程,有成功,也会有失败。任何事物 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都需要在曲折中前进。说明 (C) A.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按照人的意志改变的 B.规律有时候起作用、有时候不起作用 C.违背客观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更能深刻地感觉到规律的 存在与作用
哲学
知识梳理·自主预习 考点梳理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考点1) (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哲学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考点2) (1)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本质: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 观的物质的要素,这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①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 观实在。 ②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 质性。
3.在复习中,要在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的基础上, 根据物质→意识→意识能动性→认识规律→实践→认识发展 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知识网络,准确理解重要 原理。要着重把握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物质性原理进行表述;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理解运动与物质、运动与静止、人与规律 的关系。多角度透视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的不同形式,识 别意识能动性的表现。熟记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理解人类 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发展规律,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真 理观。运用世界物质性、规律客观性、实践基础性、意识能 动性原理理解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
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考调研·单元解读 单元解读 1.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探讨世界的本质,引导学生如何 正确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本单元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主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入手,通过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外 部世界,正确处理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在实践 中探索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系统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本体论(世界的本质)和认识论,全面科学地回答了哲学的 基本问题。
1.哲学的物质概念 1.辨析实例,说 (1)自然界的物质性 明世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物质 物质是运动的, 性 运动是有规律的 2.哲学的运动概念 2.解析客观规律 (3)运动和物质的关 是可以认识和掌 系 握的事例,印证 (4)绝对运动与相对 人们在尊重客观 静止 规律的基础上,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能够发挥主观能 (5)规律的概念 动性,自觉地把 (6)规律的客观性和 握客观规律 普遍性
哲学
2.高考试题的设置往往是几个知识点的整合,以选择题形 式呈现较多,有些选择题以漫画、名人名言出现。非选择题 的设问切入点小,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具体。在2014年的高考 中,预计将以自然灾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社会热点材料 为背景,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规律、实践与认识的关 系等重要知识。
哲学
哲学
(2)方法论要求: ①不可随心所欲: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 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 福于人类。
哲学
网络构建
哲学
专家伴读 1.“嫦娥三号”发射要求很高,必须零窗口准时发射,精确 到秒,一点也不能推迟,才能实现对接。这说明①②③哲学知识Fra bibliotek线哲学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标要求·考纲研析
哲学
课标要求 考纲呈现 学习提示 1.本课主要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 物质观,论证了运动是物质的存 在方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 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2.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是物质 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 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题型以选 择题为主 3.备考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 运用。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以及 与之相关的重大方针政策,加强 对名言、诗词、谚语的针对性训 练,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 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 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 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是无条件的、永恒 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的和绝对的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 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哲学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考点3) (1)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 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 的承担者。 (3)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脱离物质 的运动。
哲学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考点4)
运动 含 义 性 质 联 系 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