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10
中国财政史
4
2020/4/10
战争的失利和国土的沦陷,在经济上产生了一系列的 严重问题
大部分工矿企业落入日军之手,对国民政府的经济的 打击是沉重的
由于大量共产陷入敌手,而后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结果导致了工业内部的相互依存关系无法维持。能源 和原材料供应不足是十分突出的问题,尤其是电力短 缺、制造业所需的钢材和加工业所需的原料不足,导 致一些工厂不得不停产或转产
结果是后一种意见在国民党政府的决策中占据上风
2020/4/10
中国财政史
7
增发纸币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
1940年下半年以后,通货膨胀恶性发展,财政经济状 况愈加恶化
通货膨胀的不断加剧,造成粮棉及工业品等必需品的 物价飞涨,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受到 了危害
三、国民政府抗战时期财政政策的转变
至于农业,遭受的损失更大
虽然国民政府统辖区的面积还有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 上,但农业较战前损失了一般以上
1940年夏季歉收,以及国民政府在粮食方面采取“三 征”政策,农业经济日益衰竭,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交通运输方面
后方地区,铁路公路较少,交通运输甚为不便
中国财政史
5
进出口贸易方面
由于沿海都市的沦陷及敌人对我海口的封锁,中国的 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另外,为了装备和维持作战部队,修筑内地的公路、 铁路,将沿海地区的工厂设施拆迁到后方,以及动员 沦陷区的资源为作战之用,需要付出巨额的财政资金
一方面是巨大的财政需求,另一方面是严重的财源 枯竭,国民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
1939年财政收入比战前水平降低了63%,而政府收 入不敷支出之数高达2/3强
2.战时财政政策的转变
(1)各项财政法规以适应抗战为目标进行调整。国 民政府除颁布临时性的财政法规外,还对已有财政法 律条款进行修订,所涉及的范围包括预算制度、财政 收支系统、税收制度、国债制度等方面
(2)预算制度案战时要求进行简化
2020/4/10
中国财政史
9
2020/4/10
国民政府将核定概算的最高机关由中央政治会议改为国 防最高委员会
第十三章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财政
第一节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政治经济背 景及财政政策
一、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政治概况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1年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崭亮东北全境 1932年发动了上海一·二八事变 1933年日军占领了热河、察哈尔和河北东部大片土
北京、天津7月底相继沦陷
11月上海、苏州、常州等地沦陷
12月南京沦陷
1938年10月日军又先后侵占了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 被迫迁都重庆
到1938年底,日均遂占领了中国土地的1/3,农业生 产基地的40%、工业生产能力的92%,约占中国总 生产量的50-55%的地区被日军占领
1939年11月南宁被占,1940年6月宜昌沦陷
2.战时统制经济政策
国土的沦丧与国民经济遭受的严重损失,使国民政府 认识到没有后方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是难以持久抗战的, 因此国民政府提出了统制经济政策
2020/4/10
中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政史
6
统制经济,是指国家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达到国民 党对国民经济统一、严格的控制
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经济建 设方案》明确:“中国经济建设之政策,应为计划经 济”
在国统区内特务横行,贪污成风,政治愈来越黑暗 和腐败,财政经济状况也随之日益恶化
2020/4/10
中国财政史
3
二、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经济概况
1.国土的沦陷与经济困境
卢沟桥事变后,尽管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努力地 抗击日军的侵略,但由于国民政府缺乏必要的准备, 敌我力量悬殊,受单纯的政府和军队抗战思想的消极 影响,以及战略战术的失误,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
地,直逼平津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 安兵谏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 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全面抗 战开始
2020/4/10
中国财政史
2
2.蒋介石的独裁专制统治
蒋介石利用全民族统一抗战这一时机,集党政军大 权与于一身,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发展为个人的军 事独裁
过去依靠进口的工业产品和原料,因受到封锁而大幅 度减少
与此相反,国民经济总需求的膨胀是不断加剧的
政府支出于1937-1939年间增加33%之多,军费的 猛增导致国民政府财政支出迅速膨胀
转移到大后方的人口不断增加,沦陷区法币回流,促 使人们对衣食住行等消费品的需求迅速增加
私人企业投资的增加引起对信用需求的增加,因而使 银行对私营企业信贷的扩张
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会议进 一步强调经济建设对战争胜负的作用,宣布“实行统 制经济,调节物资之生产与消费,统制经济政策被正 式提出
3.通货膨胀政策的实施及经济形势的恶化
通货膨胀政策即增发纸币以满足财政需要的政策。在 采取何种办法以解决巨大的财政赤字问题上,有两种 不同的意见:一是主张通过开征直接税的办法来解决 问题;二是主张增发纸币并辅以公债来解决
变通《预算法》的预算编审程序,缩短时间,简化程序, 以适应战时需要
(3)财政体制向集中性和适应性方面转变
一方面,蒋介石在统一战线的旗号下,企图限制中国 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规模和作用
另一方面,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国民政府则按照中央 集权的方针,致力于削弱省权,加强中央集权
首先,他将各省军队调往前线作战,然后对各省进行 政治、军事和经济全面渗透
其次在制度上加进了缩省计划
另外,国民政府在推行县自治的名义下于1939年推行 新县制,实行保甲制度,从而加强了中央对省的控制
1.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财政困境 随和国土的沦陷,财政收入中的主要税收呈现锐减
的趋势
抗战前国民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是关税、盐税和统税, 仅以1937年预算数来看,三项税收收入合计为7.72 亿元,占财政收入的77.2%,沿海地区的三项税收 收入又占总额的80%以上
2020/4/10
中国财政史
8
由于国土的相继沦陷,关盐统三税的税源大部分丧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