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解剖与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阑尾:上端连接盲肠,长7-9cm,位于右髂窝内
输 尿 管
四、血管、淋巴及神经
(一)血管
内外生殖器官血液主要来自卵巢动脉、子宫 动脉、阴道动脉及阴部内动脉。
1、卵巢动脉:腹主动脉—骨盆腔—跨过输尿管—骼总动 脉下段—卵巢系膜—卵巢门 2、子宫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的分支
宫体支:宫底支、卵巢支、输卵管支

出现了妇科医生“带下医” 马王堆帛书《胎产书》:是我国最早以胎产命名的 产科专著

《黄帝内经》:基础理论(生殖器官解剖、生理、 病因病机、诊法、治则);临床病证(经闭、崩、 带下、子瘖、死胎、胎病、产后大出血、产后发热、 癥瘕、不孕);记载首张妇科药方(四乌贼骨一芦 茹丸 )
三、秦、汉时期—已具中医妇科学雏形
九、清代、民国时期

清代:妇产科专著:傅山《傅青主女科》影响最大
萧赓六《女科经纶》 亟斋居士《达生篇》 沈尧封《沈氏女科辑要》 教科书:吴谦《医宗金鉴· 妇科心法要诀》 民国:中西医汇通学派: 唐容川《血证论》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山雷《沈氏女科辑要笺正》

开创近代中医教育新局面,创办中医专科学校。
道门户;
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出口; 合阴阳的出入口;
娩出胎儿的关口。
第二节 内生殖器官
一、阴道(首见于《诸病源候
论》)

位臵: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 与西医解剖学一致。 功能:
(1)抵御外邪“自洁”作用; (2)排出月经、分泌带下的通道; (3)阴阳交媾的器官; (4)娩出胎儿、排出恶露的通道; (5)反映精气津液之盛衰。

六、两宋时期—独立分科,产科 迅速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独立分科:设臵产科和产科教授;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内容全面、系统,是 妇产科史上的划时代著作。总结了南宋以前40多 种医籍,附以家传验方和自己经验而成。
标志着中医妇科学已经形成

产科专著众多,记载对异常胎位的助产方法。
七、辽夏金元时期——各家学说蜂起
十、现代

中医教育——全国先后创办26所中医院校 理论研究——大量古籍整理出版;妇科“肾主生殖”理 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及发挥 诊治技术——辨病与辨证结合,提高疗效,探究机理 多学科研究中医——提出“中医是复杂性科学” 中医走向世界,世界研究中医,关注中医妇科学。


女性生殖器官解剖位置 及其功能

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女医”:义姁、淳于衍 (汉)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脉学与胚胎学发展

晋《脉经》首见“月经”之名和特殊月经(居经、 避年、激经),记载妊娠脉、临产脉


妊娠各期保健要点 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
晚婚优育 南齐《褚氏遗书》 :“合男子必当其
年……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
10个历史时期


一、夏、商、周时期——萌芽阶段 二、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妇科学奠基时期 三、秦、汉时期—已具中医妇科学雏形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脉学与胚胎学发展 五、隋唐五代时期——趋向专科化 六、两宋时期—独立分科,产科迅速发展 七、辽夏金元时期——各家学说蜂起 八、明代——肾主生殖理论深化 九、清代、民国时期 十、现代
中医妇科学
总 论
总 论



绪论 女性生殖器官解剖位置及其功能 女性生殖生理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辨证 妇科疾病的治疗 预防与保健
绪 言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 与特点
目的要求:


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了解中医妇科学研究范围和学术特点; 树立学习中医妇科学的专业思想,掌握学习方法。
气完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则育,育而为子, 坚壮强寿。”
五、隋唐五代时期——趋向专科化

隋 · 《诸病源候论》为病理学巨著,其中37- 胎、产、杂病共283种证候。
44卷共8卷是论述妇产科病证的,包括经、带、 唐 · 《经效产宝》 是现存产科最完备者。 唐 · 《备急千金要方》列“妇人方”为卷首, 为“崇本之义”。
分二支
宫颈—阴道支
3、
阴道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的分支,有许 阴部内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的终支,并
多小分支分布于阴道中下段前、后面及膀胱顶、 膀胱颈。
4、
分出4支:
痔下动脉:供应直肠下段及肛门部 会阴动脉:分布会阴浅部 阴唇动脉:分布大小阴唇 阴蒂动脉:分布阴蒂及前庭球
子宫动脉与卵巢动脉
外阴部血管、神经分布
金元四大家对妇产科的观点:
刘完素——泻火通经,带下病从湿热论治 提出妇女不同生理阶段分别重视肾肝脾的学术观点。 李 杲——升阳止血,除湿止带;滋阴固气止崩。
张子和——善用“汗、吐、下”逐痰以通经,器械牵引助产方法。 朱震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首次描述子宫形态、真假阴阳人; 提出痰湿致经、带、不孕机理;
缘向两侧延伸达盆壁而成 。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均 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
主韧带:阔韧带下部,宫颈两侧和盆骨之间,固定宫颈位置
的重要组织。
子宫骶韧带:宫颈后上侧方,含平滑肌、结缔组织,维持子宫
于前倾位置。
子宫韧带(前面观 )
子宫正常位置:站立时子宫底部位于骨


盆入口平面稍下,子宫颈外口接近坐骨 棘水平,呈前倾前屈位。 正常子宫位置一般是前倾略前屈。 “倾”指子宫体纵轴与身体纵轴的关系。 若宫体朝向耻骨称前倾,朝向骶骨称后 倾。 “屈”指宫体与宫颈间的关系。若两者 之间的纵轴形成的角度朝向前方为前屈, 形成的角度朝向后方为后屈。
目的要求

熟悉内、外生殖器官的解剖名称、位臵及 功能。 了解胞宫、子宫含义的界定。胞络、胞脉 的生理作用。 了解女性生殖器官的异常发育(“五不 女”、“阴阳人”)。


第一节

外生殖器
毛际(阴阜):阴毛反映女性性征及部分 疾病特征。
阴户:
玉门(未嫁),龙门(未产),胞门(已产)
均指阴道口。

功能:保护生殖脏器,抵御外邪的第一
提出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
八、明代——肾主生殖理论深化
妇科学术发展,专著较多:

薛己《女科撮要》、《校注妇人良方》 万全《广嗣纪要》
王肯堂《证治准绳· 女科》 张介宾《景岳全书· 妇人规》-理论最全面,妇科病 完备。
赵献可《医贯》描述命门“水火” 张介宾《类经》
对命门学说的发挥:
李时珍对月经和奇经的认识
阴道前庭
尿道口
阴蒂头的后下方及 前庭前部,为尿道 开口,略呈圆形 阴道口位于 尿道口后方、 前庭的后部。 其周缘覆有 前庭两侧,由 一层较薄的 有勃起性的静 粘膜为 处女 脉丛构成 膜 大阴唇后部, 为球海绵体肌 覆盖
阴道口
前庭球
前庭大腺
【内生殖器】

输卵管 卵巢 子宫



阴道
【内生殖器】
《诸病源候论》:“胞络损伤……则令阴挺出。”
西医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1、
2、
外生殖器
内生殖器
3、
4、
邻近器官
血管淋巴及神经
5、
6、
骨盆
骨盆底
【外生殖器】
即耻骨联合前面隆起 的部分。青春期该部 阴阜 为近两股内侧的一对 皮肤开始生长阴毛。 纵长隆起的皮肤皱襞, 为位于大阴唇内侧的 大阴唇 大阴唇的皮下脂肪层 一对薄皱襞。 内含有丰富的血管、 小阴唇 为与男性阴茎海绵体相 淋巴管和神经。 似的组织,有勃起性。 阴蒂 阴蒂头富含神经末梢, 极敏感。 阴道前庭 两小阴唇之间的菱 形区
静脉
盆腔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并 在相应器官及其周围形成静脉丛,且 互相吻合,故盆腔静脉感染容易蔓延。
(二)淋巴
『外生殖器淋巴』
(1)腹股沟浅淋巴结: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阔
筋膜上面,输出管经股卵圆窝入腹股沟深淋巴 结
(2)腹股沟深淋巴结:位于股管内,在股静脉
内侧,收纳阴蒂、股静脉区及腹股沟浅淋巴, 汇入闭孔、髂内等淋巴结。



中医妇科学的学术特点

生殖健康为中心 中医妇科学具有特色和优势:
理论特色:重视肾、肝、脾、天癸、气血、冲任、胞宫。 病种特有,经、带、胎、产、杂病。 治疗优势,尤其在调经、助孕、安胎方面。
怎样学好中医妇科学?

学风正——良好的医德医风,科学的态度 基础厚——中医基础理论和西医相关基础

最早的妇产科病案(秦) 《难经》创命门学说及冲任督带理论 《神农本草经》所收365种药物中指明治疗妇产科病有88
种,并在紫石英条首见“子宫”之名。

仲景《金匮要略》最早设妇科专篇,奠定妇科治疗学基 础,有经、带、胎、产、杂病分类与辨证论治,并开创 了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 华佗:实施针刺与药物堕胎
定义: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基础
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的解剖、 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
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范围:

女性生殖器官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 妇科病的诊断辨证、治法、预防;
常见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 科杂病的诊断、辨证论治与预防; 西医妇产科基础理论,现代检查和诊断方法、 产科生理; 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一、夏、商、周时期——萌芽阶段

甲骨文中有“疾育”(妇产科病)


“坼剖而产”(剖腹产)——《史记》
“妇孕不育”,“妇三岁不孕” —— 《周易》

“种子”和避孕的药物——《诗经》、《山海经》
原始的优生观点——《列女传》的“胎教”


《曲礼》“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二、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妇科学奠基时期
(三)输卵管

间质部 峡部 壶腹部 伞部
(四)卵巢
一对性腺,产生卵子及性激素。
外观:扁椭圆形,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约
4×3×1cm 位置:位于输卵管的后下方
结构:生发上皮、白膜、髓质和皮质
【女性内生殖器官邻近器官】
(一)尿道 (二)膀胱 (三)输尿管 (四)直肠 (五)阑尾
尿道:长4-5cm,位于阴道前面、耻骨联合后面,
组织学内口(下)
子宫颈
【内生殖器】
(二)子宫
3.组织学结构
浆膜层 外纵 肌层 内环 中间交织 粘膜层 功能层(2/3) 基底层(1/3)
4.子宫韧带
圆韧带:宫角前面,输卵管近端下方,长12-14cm,由结缔组
织及平滑肌组成,使子宫保持前倾位置。
阔韧带:位于子宫两侧,由覆盖子宫前后壁的腹膜自子宫侧

二、胞宫、子宫、胞脉、胞络
子宫wk.baidu.com
位置:小腹正中,盆腔中央,带脉
以下,前邻膀胱,后为直肠。 形态:形如合钵,一系在下,上有 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功能:(1)主行月经,分泌带液;
(2)孕育胎儿,发动分娩,
娩出胎儿及附属物。 特点:定期藏泻,具有周期性、节律性。
《内经》称之“奇恒之府”。


胞宫:
(一)阴道


性交器官、排出经血、 娩出胎儿 粘膜+肌层+纤维层 阴道穹隆 前(7-9cm膀胱) 后(10-12cm直肠) 左 右
【内生殖器】
(二)子宫
1.形态、大小:50g 5ml
7 ~8cm 4 ~ 5cm 2 ~ 3cm
子宫角 子宫底
2.解剖学结构 子宫体 子宫峡部 解剖学内口(上)
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位于耻骨联合后、子宫前,膀胱壁由浆膜、
肌层及粘膜构成,妇科检查及手术前必须使膀胱排空
输尿管:一对肌性圆索状长管,起自肾盂,开口于
膀胱,长30cm;输尿管壁厚1mm,分为粘膜、肌层、 外膜,手术时避免损伤输尿管
直肠: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15-20cm,肛
管长2-3cm,手术时避免损伤肛管、直肠
(三)输卵管
输卵管的结构:一对弯曲的管道,
长8-14cm,内侧与子宫角相连,外 端游离,靠近卵巢。
输卵管的功能:输卵管为卵子与
精子受精的 场所,也是受精卵由输卵 管向子宫腔运行的通道。
分 为: 间质部:通入子宫壁内的部分,长1cm 峡部:间质部外侧的一段,长2-3cm 壶腹部:峡部外侧,长5-8cm 伞部:输卵管末端,长1-1.5cm 输卵管壁分3层:浆膜层、平滑肌层、粘膜层
是女子特有内生殖器官 的概称,包括子宫、输 卵管和卵巢等。
其功能涵盖内生殖器官 的功能。(出纳精气, 通脑髓,联五脏,主司 子宫行使其功能)

胞 脉
隶属于胞宫的血脉。 将阴血下注于胞宫,以维持其正常功能。 《素问》:“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
胞络
胞宫的脉络或网络联络之义,系于肾。或具有维系子宫 位臵的作用。 《素问》:“胞络者,系于肾。”


知识宽——本学科基本知识宽,多学科渗透
多实践——专科基本技能,临证见习、实习 参考书——配套教学用书《中医妇科学习题集》
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熟悉十大历史时期, 了解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发展概况, 掌握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代表性著作的名称、 作者。
参考: 《中国医学通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