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24.1 《十五从军征》课件(共21张PPT)
![24.1 《十五从军征》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357ae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8.png)
《乐府诗集》是一部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其内容十 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 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 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背景介绍
根据《乐府古题要解》诗原 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 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第六单元
24.1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 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 诗句含义。
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 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 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 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 感。
教学 目标
导入新课
读杜甫的《石壕吏》,感受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石壕吏 杜甫
众多。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雉:野鸡
译文:(我)十五岁就从军去征战了,到了八十岁才回来。回来的路上碰 到一个家乡的人,问:“(我)家中还有什么人?”(家乡的人回答道: )“远处就是你家,(已是)松柏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 野兔从狗洞里进进出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此处景物描写,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幅老 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 面,以哀景写哀情,以荒凉的景象烘托老 兵心中的悲哀和绝望。
精读课文
3.赏析:“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 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 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 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 人至深。
精读课文
背景介绍
根据《乐府古题要解》诗原 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 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第六单元
24.1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 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 诗句含义。
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 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 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 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 感。
教学 目标
导入新课
读杜甫的《石壕吏》,感受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石壕吏 杜甫
众多。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雉:野鸡
译文:(我)十五岁就从军去征战了,到了八十岁才回来。回来的路上碰 到一个家乡的人,问:“(我)家中还有什么人?”(家乡的人回答道: )“远处就是你家,(已是)松柏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 野兔从狗洞里进进出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此处景物描写,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幅老 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 面,以哀景写哀情,以荒凉的景象烘托老 兵心中的悲哀和绝望。
精读课文
3.赏析:“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 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 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 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 人至深。
精读课文
《十五从军征》ppt课件
![《十五从军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ae0bb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6.png)
本诗采用白描手法,勾勒了
。
一位应征多年的老兵返回家 乡时看到家破人亡的凄惨遭
遇,揭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
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
重灾难,也表现了诗人对战
争的厌恶以及对人民苦难的
同情。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 鲍照《拟行路难》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
消息,死者为尘泥。”
一言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3.此句赏析:运用远景描写,写出庭院因无人打扫而 凄凉破败的景象。选取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 示老兵诸多亲人皆已离世。
一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
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老人九死一生,风餐露宿,一路风尘 仆仆,得以回家。有没有像木兰归家 时遇到的情形一样,家人开心相迎呢?
老庄处无为之世,行不言之教,让我们看到了对人的关怀,对生
命的珍视与热爱,以及建立在生命意识上的家国意识。
(联系我们接触过的诗歌,抓住关键词,结 合想象,我们也尝试着补充诗歌字里行间的 空白,体会其中隐含着哪些不幸。)
一翁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残酷的兵役制度—— 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如遇 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 更长。
《十五从军征》课件(16页)
![《十五从军征》课件(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e9df857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4.png)
3. 内容剖析
十五将领介绍
详细介绍了十五名红军将 领的姓名、籍贯和战斗经 历。这些将领的个人背景 各有特点,使他们成为红 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军的原因
探讨了为什么这些将领选 择从军的原因。他们的选 择深受革命热情的驱动, 同时也受到个人经历和当 时的时事影响。
战斗中的表现
描述了红军十五将领在战 斗中的英勇表现。他们领 导红军与敌人作战,付出 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展 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5. 教学应用
历史学科课程
《十五从军征》可以作为历 史学科课程中的教学案例。 它帮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历 史,提高历史素养。
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育
作为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 育的重要素材,这篇文章可 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 家意识。
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通过学习《十五从军征》, 学生将加深对中国革命历史 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国家历 史的理解和尊重。
4. 文学价值
1 描绘长征艰辛
2 展现将领英勇形象
通过《十五从军征》, 我们可以了解红军在长 征中所经历的艰苦条件。 这使得文章具有较高的 文学价值。
文章向读者展现了红军 将领的英勇形象。他们 面对逆境和敌人的艰辛 挑战,展现出了军事才 能和坚定的革命信仰。
3 史料的重要价值
《十五从军征》提供了 研究中国革命历史和红 军文化的重要参考。它 记录下了红军历史中的 重要时刻和人物。
6. 结束语
《十五从军征》是一篇具有重要红色文化价值的文章。其中的红军将领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对于中国革 命历史和红军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十五从军征》ppt课件
《十五从军征》是毛泽东所写的一篇记录红军将领从军经历和战斗经验的文 章。本课件将逐个分析其背景、内容和教学应用。
《十五从军征》ppt教学课件
![《十五从军征》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9f442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7.png)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扑簌簌洒落在沾满沙尘征衣上。
大地啊,苍天啊!亲人啊!我 已经不会像年轻时那样嚎啕 大哭,我已经看惯了烽火狼 烟,但我心中的痛苦谁能理 解?怎叫我不悲从中来?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 心中的悲哀。突出老兵 “出门东向看” 与 “泪落 沾我衣” 这一细节,将举 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 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 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 漓尽致 。
01
始:才。
02
归:回家
03
君:你,表示对对方尊
敬的称呼。
04
冢(zhǒng):坟墓
05
累累:与“垒垒”通,
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
样子。
06
狗窦(gǒu dòu):给
狗出入的墙洞,窦,孔
穴。
雉(zhì):野鸡 生:长
旅葵(kuí):即野葵。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 “旅生”。旅生的谷叫 “旅谷”。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十五从军 征
《乐府诗集》
关于“乐府”
01 一﹑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 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 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02 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
03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04 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拓展类比
01
誓扫匈奴不顾 身,五千貂锦 丧胡尘。
05
新鬼烦冤旧鬼 哭,天阴雨湿 声啾啾 。
02
可怜无定河边 骨,犹是春闺 梦里人。
06
——节选杜甫 《兵车行》
03
——陈陶《陇 西行》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十五从军征》PPT教学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十五从军征》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11d6f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1.png)
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从军之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远望 回乡所见
近看 行动: 作饭、作羹
兵役给人 民带来的 沉重灾难
回乡心情: 泪落沾我衣
随堂练习
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是从古至今咱们每 一个老百姓的心愿。但是即便在今天,在这 个看似和平的世界上,仍有很多的国家和地 区的人们在从事着战争,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十五从军征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掌握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 民生活带来的苦难,培养珍惜热爱和平生活 的情感。
相关介绍
“乐府”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 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 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 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 《乐府诗集》中。
满目苍凉。
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 生活的呢?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 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
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突 出老兵“出门东向看”与“泪落沾我衣”这 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 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抒发得淋漓尽致。
课外拓展
这是一首叙事诗,试发挥想象,扩充细 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十五从军征
【教学目标】 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掌握诗歌内容,揣摩诗歌表达 的情感。(重点) 2.领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深刻体会长期战争给人 民带来的灾难。(难点)
乐府常识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 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 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十五从军征》ppt课件
![《十五从军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96d38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5.png)
翻译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 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 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 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 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 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就洒落在 征衣上。
第一句分析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十五”“八十”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夸张的手法;突出从军之久, 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 的中有阿谁?
你从“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中读到了老兵的 什么心情?
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现状,思 亲情切。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诗歌介绍
《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乐府诗 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文人模仿乐府 古题所作。它有一个鲜明的语言特点 是:叙事性强。今天我们学习的《十 五从军征》来自民间,所以没有具体 的诗人,它用朴实的语句为我们讲述 了一位征战六十五年的老兵急切返回 家中,没想到家破人亡的这样一个悲 伤的故事,像这样叙述事情的诗叫做 叙事诗。
第三句分析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写出了悲凉之情。
第四、五句分析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 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 葵。 环境描写,由远看到近见,写出一 派凄凉破败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 无人,而是抓住野免见人钻进家畜 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 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 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 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 “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 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课件(共23张PPT)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616f76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e.png)
指十五岁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作品简介
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专门官署 (自
秦汉时设立,专事配置乐曲、训练乐工 和采集民歌)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 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简称乐府。“乐府诗”大多来自民间,没 有确定的作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现状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文笔自然朴素, 打动人心,有很强的叙事性。后人拟乐府 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 府双璧
作品简介
《乐府诗集》为诗歌类著作,是北宋
郭茂倩所编著的乐府歌辞集。《乐府诗 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 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 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 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语言 朴实自然。《乐府诗集》把历代歌曲按 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 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 了很大的方便。
背景链接
《十五从军征》: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 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 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 感愤,催人泣下。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 了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没有马革裹尸,却也垂垂而暮。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本文以叙述为主,用环境描写和动作描 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领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深刻体会长期战争 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背景链接
汉朝时,北部边界时常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 繁。诗中的这位老兵身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是一 个野心勃勃、好大喜功的人,年年对匈奴发起战争 ,统治阶级大量征兵,兵役沉重,有些人的一生几 乎都葬送在服兵役的痛苦中,这首诗就写了一个老 兵回家后见不到亲人的痛苦经历,于是,文中的主 人公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第24课《十五从军征》课件(共13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4课《十五从军征》课件(共13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76d070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e.png)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乐府——乐府诗——乐府诗集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乐府的职责是采集 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 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 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白描手法绘景写人
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 词和繁复的修饰语, 而须用准确、简洁的 语言进行朴素、单纯 的描写,做到既省俭, 又传神。
课文主旨
这首诗通过白描对一个久别家乡、 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 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兵役和 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 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十五从军征
情感变化: 亦喜亦悲——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 — 悲哀流泪
整首诗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 从老兵回乡后的所见所感落笔,表现了战 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十五从军征(试着背诵)
诗歌中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始得归 记叙
归途中 语言描写
回到家中
环境描写 动作描写
家中景象 做饭无人共享
叙事诗: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归途中遇到乡里人便问家里的情况,迫 不及待想知道家里的情况,思乡心切, 希望与家人团聚。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听到噩耗,希望落空。
同学们猜想家人遭遇了什么? 为什么会都离世了呢?
语言 描写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乐府——乐府诗——乐府诗集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乐府的职责是采集 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 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 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白描手法绘景写人
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 词和繁复的修饰语, 而须用准确、简洁的 语言进行朴素、单纯 的描写,做到既省俭, 又传神。
课文主旨
这首诗通过白描对一个久别家乡、 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 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兵役和 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 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十五从军征
情感变化: 亦喜亦悲——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 — 悲哀流泪
整首诗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 从老兵回乡后的所见所感落笔,表现了战 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十五从军征(试着背诵)
诗歌中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始得归 记叙
归途中 语言描写
回到家中
环境描写 动作描写
家中景象 做饭无人共享
叙事诗: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归途中遇到乡里人便问家里的情况,迫 不及待想知道家里的情况,思乡心切, 希望与家人团聚。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听到噩耗,希望落空。
同学们猜想家人遭遇了什么? 为什么会都离世了呢?
语言 描写
十五从军征优秀课件
![十五从军征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c32cc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c.png)
分享形式
可以采用口头分享或书面分享的形式,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 受。
分享目的
通过感悟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对《十五从军征》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THANKS
人生意义主题
生命的价值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 及如何面对生死存亡的抉择。
人生的追求
通过主人公对家乡和亲人的追求,表达人生的目 标和追求,以及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
人生意义的反思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反思,引导观众思考人生的 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和决策。
04 艺术手法鉴赏
诗歌主题
描绘了老兵回乡后的悲惨遭遇,揭 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普通士兵的摧 残。
作者生平
01
姓名:未知
02
生卒年月:未知
03
04
身份:普通士兵
创作背景:经历了长期的战争 生活,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同 胞的牺牲,最终得以回乡。
创作背景
01
02
03
历史背景
唐朝时期,战争频繁,许 多男子被征召从军。
个人经历
十五从军征优秀课件
录
Contents
• 背景与作者简介 • 故事情节梳理 • 主题思想分析 • 艺术手法鉴赏 • 文化内涵挖掘 • 现实意义探讨 • 互动环节设计
01 背景与作者简介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唐朝时期,战争频繁,许多男子 被征召从军。
故事背景
一位15岁少年被征召从军,经过 65年的战争生活后,终于得以回乡 。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如老兵、少年等。
02
表演形式
可以采用口头分享或书面分享的形式,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 受。
分享目的
通过感悟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对《十五从军征》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THANKS
人生意义主题
生命的价值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 及如何面对生死存亡的抉择。
人生的追求
通过主人公对家乡和亲人的追求,表达人生的目 标和追求,以及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
人生意义的反思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反思,引导观众思考人生的 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和决策。
04 艺术手法鉴赏
诗歌主题
描绘了老兵回乡后的悲惨遭遇,揭 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普通士兵的摧 残。
作者生平
01
姓名:未知
02
生卒年月:未知
03
04
身份:普通士兵
创作背景:经历了长期的战争 生活,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同 胞的牺牲,最终得以回乡。
创作背景
01
02
03
历史背景
唐朝时期,战争频繁,许 多男子被征召从军。
个人经历
十五从军征优秀课件
录
Contents
• 背景与作者简介 • 故事情节梳理 • 主题思想分析 • 艺术手法鉴赏 • 文化内涵挖掘 • 现实意义探讨 • 互动环节设计
01 背景与作者简介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唐朝时期,战争频繁,许多男子 被征召从军。
故事背景
一位15岁少年被征召从军,经过 65年的战争生活后,终于得以回乡 。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如老兵、少年等。
02
表演形式
十五从军征优秀精品PPT
![十五从军征优秀精品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0df4b10b4c2e3f5727639c.png)
听到: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看到: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做的: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你”(尊称) 一片坟墓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狗洞 野鸡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野生的谷子 野生的葵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把谷类的壳捣掉 汤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赠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向东看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 中。
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还 有什么人?”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执教者:赵红艳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 诗。 2、我能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 歌的艺术境界,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 来的苦难。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自由读全诗,画出自
己不会读的字词,借助字典在上 面标注上读音,并在不懂的地方 做个记号。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累累。”
dòu zhì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kúi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chōng
gēng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yí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应征参军 才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遇到
“远远望去,松柏之下,坟墓相连的地方便 是你的家。"
《十五从军征》ppt课件
![《十五从军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67564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1.png)
兵车行(节选)(杜甫)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理解诗意
10、通过这首诗,你对战争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示例:
情感
思亲情切—希望落空—绝望心碎—悲哀流泪————凄苦茫然
诗歌主题
主题
《十五从军道,年年战骨多秋草
----领悟情怀
理解诗意
9、你还知道哪些反映封建兵役制度的诗歌?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理解诗意
9、你还知道哪些反映封建兵役制度的诗歌?
理解诗意
6、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 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象,
,由 到 ,写出了
的景
出老兵与家人团聚的希望彻底落空的悲哀心理。
理解诗意
7、“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 谁。”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写出了老兵怎样的心理?
运用
,通过“舂”“持”“采”等一系
“遥看/是君家,松柏/
。”
兔/从狗
入,
/从梁上飞。
朗读诗歌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谷/持作饭,采葵/持作
。
羹饭/一时熟,不知/
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
----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
十五岁参军出征,八十岁才得以回家。在 路上遇到家乡的人,连忙问道“我家中还有 什么人?”“远远望去的就是您的家,松柏 丛中,坟墓一个连着一个。”捣去野谷的皮 壳拿来做饭,采摘葵菜拿来做菜汤。羹和饭 一会儿就熟了,却不知道送给谁吃。走出家 门向东望去,泪水低落沾湿了我的衣服。
列的动作,以及主人公不知把饭给谁的心理,表现了主人公
理解诗意
10、通过这首诗,你对战争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示例:
情感
思亲情切—希望落空—绝望心碎—悲哀流泪————凄苦茫然
诗歌主题
主题
《十五从军道,年年战骨多秋草
----领悟情怀
理解诗意
9、你还知道哪些反映封建兵役制度的诗歌?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理解诗意
9、你还知道哪些反映封建兵役制度的诗歌?
理解诗意
6、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 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象,
,由 到 ,写出了
的景
出老兵与家人团聚的希望彻底落空的悲哀心理。
理解诗意
7、“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 谁。”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写出了老兵怎样的心理?
运用
,通过“舂”“持”“采”等一系
“遥看/是君家,松柏/
。”
兔/从狗
入,
/从梁上飞。
朗读诗歌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谷/持作饭,采葵/持作
。
羹饭/一时熟,不知/
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
----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
十五岁参军出征,八十岁才得以回家。在 路上遇到家乡的人,连忙问道“我家中还有 什么人?”“远远望去的就是您的家,松柏 丛中,坟墓一个连着一个。”捣去野谷的皮 壳拿来做饭,采摘葵菜拿来做菜汤。羹和饭 一会儿就熟了,却不知道送给谁吃。走出家 门向东望去,泪水低落沾湿了我的衣服。
列的动作,以及主人公不知把饭给谁的心理,表现了主人公
《十五从军征》PPT优质课件
![《十五从军征》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5e0c5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2.png)
已给角度 根据所给角度进行赏析 未给角度 从炼字、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方法、表
现手法等)、句式与结构特点等角度进行赏析
结合作者、题材,分析诗(词)句创设的意境或表达的情、理趣
[参考答案]侧面描写。选取中庭、井台上随意生长的谷子和葵菜两种特殊 景物,从侧面表现老兵从军时间之久,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 揭露了当时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两相对照,突显人去屋空、家园荒芜的景象。 D. “家中有阿谁”与“不知饴阿谁”前后照应,写出主人公因“从军征”而幸运独
存的复杂心态。
【解析】“写出主人公因‘从军征’而幸运独存的复杂心态”说法有误。这 两句写出老兵由盼望家中还有亲人幸存到亲睹家破人亡的痛苦心情,将举目 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 得淋漓尽致。
[参考答案]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进出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
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这四句描绘了一
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
对动作的白描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对心理的白描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羹饭做好了却不知道送给谁,暗指老兵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 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悲伤。这四句将哀景推向极致,为最后一句蓄足抒 情的势,使其感人至深。
淋漓尽致。
表现战争残酷的诗句: ①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曹植《送应氏二首》(其一) ③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 关于近乡情怯的诗句: ①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参考答案]这两首诗都指向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朝廷穷 兵黩武、百姓家破人亡的现实,展现了百姓厌恶战争、痛恨可 恶的兵役制度、渴望宁静美好生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 朝廷的抨击、对广大百姓的同情。
现手法等)、句式与结构特点等角度进行赏析
结合作者、题材,分析诗(词)句创设的意境或表达的情、理趣
[参考答案]侧面描写。选取中庭、井台上随意生长的谷子和葵菜两种特殊 景物,从侧面表现老兵从军时间之久,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 揭露了当时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两相对照,突显人去屋空、家园荒芜的景象。 D. “家中有阿谁”与“不知饴阿谁”前后照应,写出主人公因“从军征”而幸运独
存的复杂心态。
【解析】“写出主人公因‘从军征’而幸运独存的复杂心态”说法有误。这 两句写出老兵由盼望家中还有亲人幸存到亲睹家破人亡的痛苦心情,将举目 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 得淋漓尽致。
[参考答案]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进出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
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这四句描绘了一
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
对动作的白描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对心理的白描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羹饭做好了却不知道送给谁,暗指老兵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 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悲伤。这四句将哀景推向极致,为最后一句蓄足抒 情的势,使其感人至深。
淋漓尽致。
表现战争残酷的诗句: ①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曹植《送应氏二首》(其一) ③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 关于近乡情怯的诗句: ①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参考答案]这两首诗都指向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朝廷穷 兵黩武、百姓家破人亡的现实,展现了百姓厌恶战争、痛恨可 恶的兵役制度、渴望宁静美好生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 朝廷的抨击、对广大百姓的同情。
《十五从军征》ppt课件(17页)
![《十五从军征》ppt课件(17页)](https://img.taocdn.com/s3/m/1166513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8.png)
• 沙场久归图 • 道逢乡邻图 • 萧瑟家园图 • 形单影只图 • 黯然神伤图
拓展类比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
——节选杜甫《兵车行》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走到家门前〔却〕看见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 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围绕 着井台。
人去屋空,人亡园荒,倍伤人心神。一个风尘仆仆的老 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 在数十年魂牵梦萦而今却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居 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我那慈蔼的父亲啊, 你埋在哪里?我那和气的妈妈啊,你葬在何方?还有我 活泼可爱的小妹啊,此刻,你可否听到了我撕心裂肺呼 唤?还有我可敬的兄长啊,你可还在人世?此情此景, 人何以堪!
朗诵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ā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
zhǒng
• “眺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dòu zhì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kuí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chōng
gēng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yí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整体感知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 2、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3、主人公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十五从军征
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远望: 松柏冢累累
兵
役
狗窦:兔入
十五从军征ppt课件
![十五从军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d6a2b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7.png)
3
互动性强
课件中设计了多种互动环节,如问答、讨论等, 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
反思启示
深度不够
虽然课件涵盖了十五从军征的多个方面,但在某些方面的分析不够深入,可能无 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语言平实
课件的语言表述相对平实,缺乏一些生动的描述和情感色彩,可能影响学习者的 学习兴趣。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问题1
如何理解十五从军征这一历史事件?
问题2
该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问题3
中国古代社会中,战争对普通百姓造成了哪些影响?
谢谢
THANKS
CHAPTER
教学策略建议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以便更好地 引导他们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使用讲解、图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 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强调实践与操作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所学内容,提 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劳动力短缺
长期服役使得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村荒芜 。
社会治安问题
由于男性青壮年流失,社会治安问题逐渐凸显,犯罪率上升。
对人性的启示
珍惜生命
01
十五从军征的男性青壮年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更加珍惜生命,
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坚持信念
02
尽管面临困境,男性仍然坚持对国家的忠诚和信念,展现了勇
艺术特色
诗人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白 描手法将老兵的境遇生动地展现出 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艺术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
诗人将老兵年轻时与老来归乡的 境遇进行对比,突出了兵役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句
近体诗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律诗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关于“乐府”
一﹑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 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 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 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二、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三、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 璧”。 四、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 府
• B项不当,诗中没有心理描写。
•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纷纷暮 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写北方风狂雪早的诗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 月即飞雪;
• 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百花开;
• 2、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朗读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ā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
zhǒng
•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dòu zhì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kuí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chōng
gēng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yí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情节:
小结
始得归→道逢乡→见家景→做饭羹→出东门→ 泪沾巾
情感变化:
思亲情切——希望落空——绝望——悲哀流泪— —心意茫然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诗 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 到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 人民带来的苦难。
十五从军征
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 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 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扑簌簌洒落在 沾满沙尘征衣上。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突出老 兵 “出门东向看” 与 “泪落沾我衣” 这一细 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 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 致。
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 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 《十五从军征》 •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 反映了兵连祸接的社会现实,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
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 2、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 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
远望: 松柏冢累累
兵
役
狗窦:兔入
给
回乡所见:
人
梁上:雉飞
民 带
近看 中庭:生旅谷
来 的
沉
井上:生旅葵
重
灾
行动:舂谷、作饭、采葵、作羹
难
回乡心情: 泪沾我衣
小测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 2、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3、主人公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 4、 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 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 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 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 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 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
理解字词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才
归:回家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阿:语气词,无意义 道逢:在路上遇到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冢:坟墓 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狗窦:狗洞 雉:野鸡
•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旅:野生 葵:葵菜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 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诗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 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 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 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 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人去屋空,人亡园荒,倍伤人心神。一个风尘仆仆 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 面前,站在数十年魂牵梦萦而今却无一亲人相迎的 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
疏通诗意
• 十五少年参军出征,八十老翁才得还乡。 • 路遇同乡便把话问:“我的家中还有谁人?” • “从远处看那是您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 野兔乱窜出入狗洞,野鸡乱扑飞上房梁。 • 野生谷子长满庭院,野生葵菜布满井沿。 • 舂罢谷子拿来煮饭,采摘葵菜拿来做羹。 • 羹饭全熟端将出来,举目无亲与谁共享? • 步出庭院向东张望,悲从中来泪满衣裳。
十《
五乐
从
府 诗
军
集 》
征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2、涵咏揣摩,体会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品思想感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曹操《短歌行》
古体诗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白居易《琵琶
行》
诗
杂言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羹:糊状食物
舂:放在石舂里把谷类的壳捣掉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贻:送,赠送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六、赏析
始 十五从军征,八十 得归。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突出其“从军征”时间 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 途一直未能回来。
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 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 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 3、第一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起得很平,但 却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这是为什么?(2分) • 从十五到八十,整整六十五年,诗人似乎没有批评什 么,但“八十始得归”,一个“始”字,却强有力地 揭示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惨无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