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公开课教学设计
深圳中学吴汇文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说明
《课程标准》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本课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核心进行编排,第一目“探寻公正的理想国”,可以看作是铺垫;第二目“《共产党宣言》”,讲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部分内容;第三目“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政权”,可以视为是对理论的一次实践。因此本课内容可以以“空想——科学理论——实践”一线贯穿之。值得说明的是,岳麓版对于本课的编写有一定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具体的说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课本将其定位为“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同时适当调整了过去对巴黎公社的传统评价,重在强调其革命首创精神,这样的编写是比较符合实事求是和思想解放的原则的。
本课内容实际上为具有德育性质的传统内容,但长期的教育结果是,一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一知半解、误解、曲解甚至产生鄙视的心态,当然,马克思主义本身博大精深,学生不可能通过一节课的时间有大致的理解,本课内容在中学历史教材中的设置,用意在于承上启下,即解读: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无数中国人探索救亡救国的行动为什么都未能取得彻底胜利?中国革命如何才能取得彻底胜利?从而凸显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这在今天也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课内容的学习和讲授不应当局限在课本内容和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上,而应该在新课标所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方面挖掘一些新的东西。
根据目前学生的历史学习状况,拟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尝试:
1.科学理论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社会实际在变化,不能一成不变地拿来就用,既要实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
2.结合深圳崛起和发展的经历,以及深圳中学的培养目标,激发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发展和思考人生规划的意识。
3.树立人生的远大理想不是大而空的东西,而是一件基本又很重要的事情,理想的选择应该是自由的、积极向上的。
4.有理想还不够,应该无论成败付诸行动。即将思想力和行动力结合起来。
5.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应该摘下有色眼镜,马克思主义既不是遥不可及更不是毫不实用,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是博大精深的,需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逐步去解读和发现。
学生分析
一般的学生对于本课内容已有基本了解,但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意义的层面上,加上课文内容本身理论性较强,学生极有可能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有必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方式,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和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通过分析社会现实与社会理论的关系得出结论,侧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通过了解“巴黎公社”的基本史实,理解其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3、马克思主义提倡思想解放、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学习本课,应注意学生
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理论对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理论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青年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用于承担改造社会的责任,并在实际生活中行动出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巴黎公社的史实难点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教学方式
采用“知识导学”——“分享交流”——“情景体验”——“学思探究”的模式,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探究相结合。
教学用具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结构
一、探寻公正的理想国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2、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3、空想社会主义评说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三、巴黎公社—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成立背景
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3、“巴黎公社”的失败。
4、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安排以下课前学习活动:
①学生以自荐方式报名,根据本课内容自编自导自演短剧。
②按照课后“自我测评”的问题,预习本课内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
(开篇图片)马克思深圳地王大厦
引导模式:(1) 深圳剧变——原因——人,理论——科学理论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三个重要理论——马克思主义
(2) 做梦——梦想——历史上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探索——孔子、陶渊
明——空想社会主义
设计意图
通过“开篇图片”和问题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达到第一个情感价值观教学目标。
2.知识导学
结合课件,完成基本内容教学,第一目内容本身不作为重点,重点分析和归纳后两部分内容。
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推进知识教学进程。
问题设置:(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这三位空想社会主义者与莫尔的设想有何不同?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它吸收了哪些思想?又有哪些创新?
(3)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大概内容,你觉得它对未来的美好社会有什么样的描述?与你期望的有什么不同吗?
(4)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背景如何?
(5)巴黎公社的政权建设的措施有哪些?
3.分享交流
针对第一目内容,启发学生对于未来社会或“理想社会”的想象。
讨论和交流,设问:你心中的一个理想社会是怎样的呢?
4.情景体验
学生表演短剧,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思考意识,并结合相关图片,进一步强化教学内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
归纳升华:有崇高理想并未之不懈努力的人,不论成败都是令人尊敬的,我们处在今天,对我们的学校、我们城市、我们的国家、我们自己能做些什么呢?
5.学思探究
分两个层次的练习和探究,第一部分针对要求掌握和理解的基本知识内容,第二部分针对本课所引申和前面课文所涉及的内容,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任务,内容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期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学习资源、成果的交流,提高历史学科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