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变得厚重__全国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购物小票

一、找准起点,提高预期

师:(出示购物小票)从这张钩物小票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数学信息?

生:知道买了一盒酸奶1.25元,一袋饼干2.4元。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可以提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也可以提一袋饼干比一盒酸奶贵多少钱。

师:要解决“一共用了多少钱”,该怎样列算式呢?

(教师刚板完1.25+2.4,学生就毫不费力把答案也顺口说出来了:“等于3.65元。”)师:(教师故作一脸的诧异)没有学就会?

生(齐):会!(全班学生回答地斩钉截铁)

生:老师这太简单了。

生: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一样的。

……

(类似的回应此起彼伏)

师:达到“三清”的要求,我认为才是真的会了。哪三清呢?一是想清;二是写清;三是要说清。想清和写清只是自己明白了,这还不行,还要说得别人也清楚,这才算是会了。

(在学生报出正确答案时,我没有将学生的思维拉回,也没有就此驻足,而是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知道结果是多少,还要用别人能够理解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想法。这个要求包含了回顾反思和数学表达两项任务,这都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好做法。)

二、尊重差异,相互启发

师: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方法写在这张纸上,可以用文字记录自己想的过程,也可以用画图说明,也可以用竖式……你觉得怎样写清楚就怎样写。但是,要考虑怎么说才能使别人也明白。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随机指导,并请速度较快的、方法有代表性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师:黑板上是同学们中比较有代表性的5种算法。请静静地看一看,你都能看懂吗?选择其中一种你最喜欢的算法与大家交流。

(理解了别人的想法才会有真正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看似不经意地等学生“静静地看一看”,其实是为后面的交流做好准备。)

第一种方法:用文字加数学符号描述。

师:请认真听,有疑问的可以提出。

生1:1.25元等于1元2角5分,2.4元等于2元4角。元加元、角加角、分加分就可以算出来。即1元+2员=3元,2角+4角=6角,5分+0分=5分。3元+6角+5角=3元6角5分=3.65元。

师:我觉得她刚才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等待片刻)是谁和谁想加。

生: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

师:(教师随机竖式板书)为什么这个很重要呢?(板书如下)

元角分

+ 元角分

生:因为只有相同的单位才相加减。

师:谁听明白了?(举起来一片小手)

生2:(这时候一女孩的手高高举起要质疑,于是生1示意让其提问)我没有什么问题,

只是觉得这样做太复杂了,后面的方法更简单。

师:别急,待会请你介绍你认为简单的。这种方法明白了吗?能达到“三清”的要求吗?

(在学生都认同“三清”后,画了一个笑脸.)

第二种方法:与第一种类似,不过是用数学符号表示的。

1元2角5分

+2元4角0分

3元6角5分

生:这与前面的那种方法差不多,也是用元加元、角加角、分加分的方法来计算的,道理和前面的一样。

(全班一致同意达到了“三清”得到了一个笑脸)

第三种: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计数器。

(图1)

师:谁来解释一下第三种方法。(见图1)

生:意思是用计算器来表示,红色的珠子表示酸奶的价格,也就是1.25元,再画出黑色的珠子表示饼干的价钱,也就是2.4元。它们在计数器上合起来就是3.65元。

(教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见下图2)

(图2)

第四种方法: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示,见下图3。

(图3)

师:我们请这位同学自己上来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生:我把小数用图表示出来了,1.25就是1个片,2个条,5个格;2.4就是2个片,4个条。分别相加,片加片,条加条,格加格就是3个片、6个条和5个格,也就是3.65。

生:我帮他补充一下,他的片表示的是个位(上的数),一个片就是1,2个片就是2;条表示的是百分位(上的数),一个条就是十分之一……

生:我觉得他说的片和相加、条和条相加、格和格相加,很重要。

片条格

+ 片条格

(教师随机竖式板书,并出示课件,展示过程由实物抽象成竖式得过程,见下图4。)

(图4)

(大家也同意“三清”,也得到了一个笑脸)

第五种方法:用竖式计算。

师:这种方法是谁的?自己来介绍吧!

生:我把1.25看作是125,2.4看作240,加起来就是365,然后点上小数点,就是3.65。

生:她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的,再把整数变成小数。

师: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算,得到整数的结果后又变成小数。变来变去变了两次,结果

没有变,不错。

(也得到了“三清”的笑脸,讲解的学生在掌声中回到了座位。)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没有让学生各自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自己的想法。采用的是“介绍别人作品”的方式,让其他学生来说。学生介绍别人的方法,必须自己先“读懂”,不仅给学生创造了理解别人想法的空间,也留给学生两次发展的机会。)

三、归类分析,突破局限

师、回过头来看这5种算法,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类呢?

(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生:第一种、第二种、第五种方法是同一个类型的,它们都是用算式解决的;第三、四种方法是一类的,用的是画图的方法。

生:第一、二种方法是一类,都是竖式。第三、四、五种方法都是横式。

师:同学们分析的有道理。在老师眼里,这五种方法都很好。但如果要我来分类的话,我会分为这三类:

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分为一类,运用生活中元、角、分的知识,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第三种和第四种方法分为一类,它们是用图形来解释和帮助理解算理的。这是数学学习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第五种方法是一类。它是根据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知识,来推理出小数的计算方法。学习数学,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学过的一些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解决我们遇到的新问题。

(课堂需要处理好思维的发散和收敛的关系。这里对学生思维的收敛,不是一个简单的归类,是学生学习策略的总结。我帮助学生总结出三类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联系实际;数形结合;重组已知经验。希望学生从别人的思维方式中借鉴到有益于自己的东西,在交流中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和改变不是教师强加的,而是学生自己主动调整与选择。)师:我们用5种方法都计算得出了3.65,该如何验算呢?

生:加法可以用减法验算。

师:好,请大家用竖式进行计算并验算。

(学生汇报的时候,借助学生的语言着重解决“占位0”的问题。)

四、“理”“法”融合,相锝益彰

师:同学们,这三类不同的方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这三类方法其实都一样,就是相同的才能相加减。(见下面的表示方法)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

元角分片条格个位十分位百分位

+ 元角分+ 片条格+ 个位十分位百分位

生:他的意思是说相同的单位要对齐,只有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减。

生:相同数位上的相加减。(有零散的语言附和着)

(我借助三类方法,让学生经历从算理中抽象出算法的过程。第二种是第一种的一般化。前面两种较为直观,第三种是对前面两种的抽象和形式化。第三类做法的学生,借助前两种寻找到了算理,更清楚为什么这样算。前两类做法的学生,借助第三种找到了一般规律,更清楚怎样算。)

师:请大家尝试解决一袋饼干比一盒酸奶贵多少钱。

(学生自主计算验算后,全班交流)

今天学习了小数加减法,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注意小数点要对齐。

师:为什么要对齐呢?小数点对齐重要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