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沟浅层稠油油藏活性水压裂试验

西峡沟浅层稠油油藏活性水压裂试验
西峡沟浅层稠油油藏活性水压裂试验

稠油油藏蒸汽驱的研究

稠油油藏蒸汽驱耐高温堵剂类型及汽窜封堵工艺的研究现状、存 在问题及对策 前言 中国稠油资源较为丰富,陆上稠油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最新研究表明,我国稠油预测资源量197x10gt,己探明稠油地质储量18.1x10gt,己动用地质储量11.93x10gt,剩余未动用地质储量6.14x10gt。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四川、内蒙、广西、浙江、贵州等地约250x10gt。目前己经建立了新疆油区、辽河油区、胜利油区和河南油区四大稠油开发生产区。 稠油热采的主要方法有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热水驱等。其中蒸汽吞吐作为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热采技术己广泛应用于稠油开采中,成为稠油开采的主要方法。目前我国稠油开发方式所占比重为蒸汽吞吐(约占78%),蒸汽驱(约占10%)和常规水驱(12%)等。蒸汽吞吐是单井作业,对各种类型稠油油藏地质条件的适用范围较蒸汽驱广,经济上的风险比蒸汽驱开采小得多,因此蒸汽吞吐通常作为油田规模蒸汽驱开发之前的先导开发方式,以减少生产的阻力和增加注入能力。此外,对于井间连通性差、原油粘度过高以及含沥青砂,不适合蒸汽驱的油藏,仍将蒸汽吞吐作为一种独立的开发方式,因而它在稠油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热力开采过程中,受蒸汽超覆、平面指进和储层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经过多轮次蒸汽吞叶开采的油井,其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口益突出,出现高低渗透层的吸汽差异:高渗透层为强吸汽层,低渗透层为弱吸汽层,甚至不吸汽。在高轮次吞叶阶段还会产生汽窜通道,导致井间汽窜干扰,而蒸汽驱开采必然加重这种趋势。目前,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应用高温调剖剂技术,通过解决蒸汽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吸汽不均问题,达到改善吸汽剖面,提高稠油动用程度及采收率的目的。所以此次调研将针对稠油油藏耐高温堵剂以及汽窜封堵工艺进行研究。 正文 1.耐高温堵剂的分类 根据封堵方法的不同,将油井调剖堵剂分为选择性堵剂和非选择性堵剂。其中,选择性堵剂有水基、油基、醇基堵剂;非选择性堵剂有水泥浆封堵、树脂堵剂、硅酸盐堵剂、冻胶堵剂。根据矿场实际,又将堵剂分为沉淀型无机盐类堵水化学剂、聚合物冻胶型堵水和调剖化学剂、颗粒型物理堵塞类调剖剂、泡沫类堵水和调剖化学剂、树脂类堵水化学剂、离子型堵水化学剂、耐高温堵水和调剖剂

顺槽底抽巷水力压裂安全技术措施(正式)_1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顺槽底抽巷水力压裂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785-30 顺槽底抽巷水力压裂安全技术措施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21111(1)顺槽底抽巷穿层钻孔抽采浓度较低,为提高条带穿层钻孔的预抽效果,达到快速消突的目的,选择对该处采取水力压裂增透技术。为保证水力压裂工作安全有序进行,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一、试验地点基本概况 1、试验地点概况 21111(1)顺槽底抽巷(-790m东翼胶带机大巷)为二水平运煤大巷,兼做21111(1)顺槽掩护巷。巷道断面形状为直墙半圆拱,巷道净宽×净高为:5500mm ×4350mm。该巷道内共安排3台钻机正常施工,现第一台钻机在78组钻孔处向西施工,第二台钻机在123组钻孔处向东施工,第三台钻机在157组处向东施工,本次压裂方案设计2个压裂钻孔(钻孔间隔50m),2#、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摘要:作为一种非常规石油资源,“重油”又被称为“稠油”。世界上的重油资源非常丰富,已在多个国家发现了重油资源。专家们估计,在全球约10万亿桶的剩余石油资源中,70%以上是重油。我国的石油储量也相当丰富。已建立了辽河油田、新疆油田、胜利油田、河南油田以及海洋油区等五大重油开发生产区,稠油产量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10%。但是稠油粘度大,难以流动,阻碍了原油的顺利开采。针对稠油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随着温度升高而急剧下降的特点,目前世界上已形成提高稠油采收率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法、气驱、热力和微生物采油。 关键词:稠油油藏;采收率 稠油,国际上称之为重质油或重油。严格地讲,“稠油”和“重油”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稠油”是以其粘度高低作为分类标准,而原油粘度的高低取决于原油中胶质、沥青及蜡含量的多少。“重油”是以原油密度的大小进行分类,而原油密度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其金属、机械混合物及硫含量的多少。 一.稠油的特点 我国稠油油藏分布广泛,类型很多,埋藏深度变化很大,一般在10m~2000m之间,主要是砂岩储集层,其特点与世界各国的稠油特性大体相似,主要有: (1)粘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它不仅增加了开采难度和成本,而且使油田的最终采收率非常低。稠油开采的关键是提高其在油层、井筒和集输管线中的流动能力。

(2)稠油的粘度对温度极其敏感。随稠油温度的降低,其粘度显著增加。大量的实验证明,温度每降低10℃,原油粘度约增加1倍。目前国内外稠油采用的热力开采方法正是基于稠油的这一特点。 (3)稠油中轻质组分含量低,而焦质、沥青质含量高 中国稠油资源多数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具有高孔隙、高渗透、胶结疏松的特征。稠油储量最多的是东北的辽河油区,其次是东部的胜利油区和西北的新疆克拉玛依油区。中国重油油藏具有陆相沉积的特点,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地质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油藏埋藏深。油藏深度大于800m的稠油油储量约占已探明储量的80%以上,其中约有一半的油藏埋深在1300m~1700m。吐哈油田的稠油油藏埋深在2400m~3400m,而塔里木油田的轮古稠油油藏埋深在5300m左右。 二.国内外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 2.1.1 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是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注蒸汽开采稠油技术。 蒸汽吞吐技术机理主要是加热近井地带原油,使之粘度降低,当生产压力下降时,为地层束缚水和蒸汽的闪蒸提供气体驱动力。 蒸汽吞吐的工艺过程是先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气,关井一段时间,待蒸汽的热能向油层扩散后,再开井生产,即在同一口井进行注入蒸汽、关井浸泡(闷井)及开井生产3个阶段,蒸汽吞吐工艺描述如图2-1。注入蒸汽的量以及闷井的时间是根据井深、油层性质、原油粘度、井筒热损失等条件预先设计好的。 封隔器 吞 蒸汽 蒸汽注入 油砂层 流体采出 吐

稠油油藏精细地质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07434141.html, 稠油油藏精细地质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作者:汪宁 来源:《石油研究》2019年第10期 摘要:油田全面实施的开采之后,由于开采深度逐渐增加,对其进行剩余油的开发和利用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分析高含水油田中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通过研究其分布状态,从而更好的提高对其开发的效率,提高油田产量。本文结合实际问题,对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狀态进行分析,并通过研究其分布规律,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稠油油藏;精细地质;剩余油;分布;研究 剩余油的形成机理多样,主要包括地质和开发因素等,其分布方式多样,主要呈现高度分散和相对富集的特征。我国大多数油田正处于开发后期高含水采油阶段,高含水阶段的油田开发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剩余油的研究,剩余油的研究离不开相应测井方法和评价技术的发展,本文将对剩余油的测井方法和剩余油评价技术展开论述。 1 油藏基本情况 1.1地质概况 锦C块地处欢喜岭油田的中台阶,开发的目的层是在沙一中段的于楼油层。已经探明的含油面积是2.5km2,石油地质储量792×104t。储集层主要由粗~细的砂砾岩和含砾砂岩组成,属于高孔、高渗的储集层。油藏的埋藏深度介于760~990m之间,含油的井段长度为80~ 90m,平均的油层厚度是25m,是层状岩性构造油藏。 1.2开发历程及现状 锦C块在1979年打了第一口探井进行常规试油,历经了两次井网加密调整后,形成了目前的83×83m井网。开发历程上一共有4个开发阶段:一是干抽和蒸汽吞吐的初期阶段(1989年~1995年);二是开发局部调整和井网完善阶段(1986年~1997年);三是产量逐渐递减阶 段(1998年~2002年);四是开发综合治理和低速稳产阶段(2003年-至今)。 截止到目前在锦C块的西部一共有油井95口,开井51口,日产液820t,日产油50t,含水93.9%,累产油165.8×104t,累产水580.9×104t,累注汽420.5×104t,采油速度0.32%,采出程度27.8%,累积油汽比0.39。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油藏水淹严重

顺槽底抽巷水力压裂安全技术措施实用版_1

YF-ED-J2454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顺槽底抽巷水力压裂安全技术措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顺槽底抽巷水力压裂安全技术措 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21111(1)顺槽底抽巷穿层钻孔抽采浓度 较低,为提高条带穿层钻孔的预抽效果,达到 快速消突的目的,选择对该处采取水力压裂增 透技术。为保证水力压裂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一、试验地点基本概况 1、试验地点概况 21111(1)顺槽底抽巷(-790m东翼胶带机 大巷)为二水平运煤大巷,兼做21111(1)顺 槽掩护巷。巷道断面形状为直墙半圆拱,巷道

净宽×净高为:5500mm×4350mm。该巷道内共安排3台钻机正常施工,现第一台钻机在78组钻孔处向西施工,第二台钻机在123组钻孔处向东施工,第三台钻机在157组处向东施工,本次压裂方案设计2个压裂钻孔(钻孔间隔 50m),2#、3#压裂孔自西向东布置,施工地点分别在130、135组穿层钻孔处,该段范围内87~123组、140~157组穿层钻孔已施工。 2、水力压裂地点煤层顶底板情况 11-2煤层老顶为粉细砂岩,厚度2.4~11.5/7.44m,浅灰白色,细粒结构,顶部颗粒较细,层内含白云母薄片及暗色矿物。 直接顶为11-3煤砂质泥岩,厚度0~ 5.3/3.32m,砂质泥岩:灰色,砂泥质结构,砂质含量不均,上部偶见植化碎片。11-3煤:黑色,碎

石油工程方向

石油工程方向 ——石油北京10秋学期毕业论文具体题目 1、CO2气体提高采收率最小混相压力确定方法研究 2、CO2气体压裂技术研究 3、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4、CO2驱油机理及应用研究 5、CO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 6、CO2驱油技术研究 7、CO2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 8、CO2吞吐技术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9、SAGD的生产动态及变化规律研究 10、边底水油藏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 11、边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规律研究 12、边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影响因素研究 13、边底水油藏水侵量计算方法研究 14、边水油藏高效开发理论研究 15、边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16、不同化学驱方法经济效益评价 17、不同化学驱方法适用油藏条件界限研究 18、采油系统能耗分析研究 19、常规稠油油藏采油速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常规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21、常规油藏开发动态研究 22、常用水驱特征曲线研究 23、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24、稠油热采对储层伤害的评价 25、稠油热采机理研究 26、稠油油藏储量动用程度研究 27、稠油油藏高效开采技术研究 28、稠油油藏汽窜特征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29、稠油油藏热力采油方法对比分析 30、稠油油井防砂技术研究综述 31、储层大孔道识别方法研究 32、储层划分与对比的基本方法研究 33、储层潜在伤害评价与对策 34、储量计算评估的基本方法研究 35、窜流通道识别与描述技术研究综述 36、大孔道形成机理研究综述 37、大庆油田采油技术研究 38、单井泄油区内平均地层压力动态分析方法研究 39、低渗气藏产能分析方法研究

稠油油藏钻采方案

第一部分常规热采开发方式采油工程设计

3.1 直井及定向井采油工程方案设计 3.1.1 完井工程设计 3.1.1.1 完井方式 友林稠油油藏出砂普遍,目前开发井都采用套管注加砂水泥预应力固井、射孔完井方式。 根据山东油田稠油开发实践,2013年友林油田超稠油油藏直井(定向井)主体采用套管注加砂水泥预应力固井、射孔完井方式,水泥返至地面,要求固井质量优良。 3.1.1.2 生产管柱设计 3)生产管柱设计 根据理论计算和经济效益对比,2013年部署区直井(定向井)生产管柱选择为: ①油藏埋深≤350m(337口),采用Φ73mm ×5.51mmN80平式油管; ②油藏埋深﹥350m(230口),采用Φ114mm×62mm隔热油管。 按2013年友林油田产能建设实施部署统计,有230口直井(定向井)需要使用隔热油管,按单井平均470m计算,需隔热油管10.81×104m,隔热油管性能参数见表3.1-7和表3.1-8。 表3.1-7 Φ114×62mm隔热油管性能参数 表3.1-8 隔热油管隔热等级参数表 此外,2013年友林油田产能建设实施方案还部署了10口动态监测井,设计单井井深470m。对抽油生产中采用的Φ73mmN80平式油管和Φ60.3mmN80平式油管进行了强度校核和生产适应性分析(见表3.1-9),两种管柱的强度和生产适应性满足采油要求。因此,为满足生产和动态监测的要求,动态监测井采用双管结构:主管、副管都采用Φ60.3mm×4.83mmN80平式油管。 表3.1-9 Φ73mm和Φ60.3mm平式油管强度校核

3.1.1.3 油层套管 根据山东油田稠油开发实践,直井和定向井通常采用Φ177.8mm套管。Φ177.8mm套管井筒半径大,流动阻力较小,有利于稠油流入井筒,也有利于后期防砂及维修作业。推荐采用Φ177.8mm套管。 全生命周期采油工程方案的实现,依赖于井筒的完好。而在热采开发中,套管损坏往往导致生产井提前报废。因此,建议钻井工艺使用TP90H或以上钢级的热采套管,保证井筒完好。 3.1.1.4 射孔工艺 友林油田侏罗系八道湾组压力系数为0.94,原油粘度高,无自喷能力。因此,射孔方式选择电缆传输方式,具体射孔参数如下: 射孔弹:YD-89弹 孔密:20孔/m 布孔格式:螺旋布孔 布孔相位:60° 射孔液:稠油脱油热水 3.1.1.5 井口 为防止地层破裂发生汽窜,友林超稠油注汽压力应不高于地层破裂压力。油藏工程要求结合2012年实施区的实际注汽压力情况见表3.1-10,2013年实施区八道湾组井口注汽压力控制在9.0 MPa ~12.0MPa之间。根据油藏工程设计的注汽参数,采用耐压14MPa的热采井口可以满足要求。 表3.1-10 重18井区2012年投产井井口注汽压力与2013年注汽压力预测 1)生产井:采用KR14-337-65型热采井口,最高工作压力14MPa,最高工

我国稠油资源分布

我国稠油资源分布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我国有丰富的稠油资源,探明和控制储量已达16×108t,是继美国、加拿大和委内瑞拉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稠油生产国。重点分布在胜利、辽河、河南、新疆等油田。我国陆上稠油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探明与控制储量约为40亿吨,目前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胜利油田地质储量约15000万吨,中原油田约为3200万吨,克拉玛依油田约6660万吨,国内每年稠油产量约占原油总产量的10%。中国尚未动用的超稠油探明地质储量为×108t。 辽河油田 辽河油田公司2007年重新计算确定探明储量中的难动用和未动用储量为4亿吨,目前原油年开采能力1000万吨以上,天然气年开采能力17亿立方米。辽河油区稠油油藏,油层埋藏深度变化较大:最浅小于600m,最深达1700m,一般在700~1300m之间。按埋藏深度统计,超过1300m的深层稠油油藏,其储量占探明储量的42.92%,900--1300m的中深层油藏,储量占41.39%,600--900m的中浅层占15.69%。由上述统计不难看出辽河84.3%储量油藏埋藏深度在900m以上。 塔河油田 塔河油田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亿吨,塔河油田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超深超稠碳酸盐岩油藏 ,埋深 5 350~6 600m, 80%的储量为特超稠油 ,稠油产量占总产量 57% 。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作为我国石油战略接替区的塔里木盆地的油气产量正逐年上升,2002年该地区两大油田生产原油约751万t,发展势头较猛。同时,沿塔里木河一带的稠油探明储量为3.35亿t,可采储量为4500万t。2002年产出稠油约270万t,占塔里木原油产量的36%。比例相当可观.这部分资源开发对今后塔里木石油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该稠油性质极差(目前中国最差),属于高硫、高残碳、高金

脉动水力压裂项目阶段总结(新)

高压脉动注水及水力压裂防治煤与瓦斯 突出技术 项目阶段总结 通化矿业集团松树镇煤矿 中国矿业大学 2012年9月

目录 1 工作面概况 (1) 2 脉动水力压裂卸压增透技术原理 (1) 2.1煤体的疲劳损伤 (1) 2.2高压脉动水的“水楔”作用 (2) 2.3脉动水压力的传播 (3) 2.4脉动水力压裂卸压增透过程分析 (5) 3 脉动水力压裂设备及操作安全措施 (5) 3.1密封设备 (5) 3.2压裂系统 (6) 3.3脉动压裂考察设备 (7) 3.4安全措施 (7) 4 脉动水力压裂施工方案设计 (9) 4.1钻孔参数 (9) 4.2钻孔密封 (11) 5 脉动水力压裂现场实施 (14) 6 脉动水力压裂效果考察 (15) 6.1脉动水的分布 (15) 6.2脉动水力压裂效果 (16) 7 主要结论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19) 7.1结论 (19) 7.2下一步工作计划 (20)

1工作面概况 该工作面为三水平+206西一采区,地面标高为+840~+850,井下标高为+280~+180,煤层厚度(最大-最小)为3.34~2.8/3.0,煤层倾角较大,煤层倾角(最大-最小)为11°~9°。地质构造复杂,火成岩侵入严重,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80 m3/min,自然发火期为10个月。煤尘爆炸指数为37.50﹪。煤层顶板基本顶厚度8.8m,为中-粗粒砂岩,直接顶厚度为1.0m,黑色细砂岩,煤层底板基本底厚度0.7m,黑灰色细砂岩。 该工作面地质构造为向斜的南翼深部,呈单斜构造,地层走向最大130°最小118°,平均地层走向125°。地层倾角最大11°,最小9°,平均地层倾角10°。由于该区域内没有巷道控制,所有资料都借鉴地质报告,在采区内有r1、r2、r3断层,r1正断层倾向330°、走向63°、倾角68°、落差8.0~13.0米,对巷道掘进没有影响。r2正断层倾向148°、走向59°、倾角65°、落差8.0~3.0米,对巷道掘进有影响。r3正断层倾向360°、走向90°、倾角64°、落差13.0米,对巷道掘进没有影响。 该采区Ⅰ层煤呈条带状,黑色油脂光泽。为石炭二迭系山西组含煤系,煤层最大厚度为3.34米,最小厚度为2.8米,平均厚度为3.0米;Ⅱ层煤呈粉末状,黑色油脂光泽。为石炭二迭系山西组含煤系,煤层最大厚度为3.1米,最小厚度为2.8米,平均厚度为2.95米;Ⅱ层煤顶板即一层煤底板为灰黑色细砂岩,含植物根茎化石,平均厚度为0.7米。Ⅰ层煤直接顶为灰黑色细砂岩,平均厚度为1米,老顶为灰白色石英质中粒砂岩,平均厚度为8.8米。 2脉动水力压裂卸压增透技术原理 2.1煤体的疲劳损伤 疲劳特性是材料的动力性能之一,在重复、循环或交变荷载作用下,任何材料都会出现疲劳损伤。研究表明,煤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会发生疲劳损伤,其强度和变形规律与静态荷载作用下有显著不同,煤岩是否发生疲劳破坏和应力门槛值有关,单轴循环荷载作用下煤样疲劳破坏“门槛值”不超过单轴抗压强度的81%,且在疲劳破坏“门槛值”以下进行循环加载、卸载时,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疲劳损伤。

5'复合压裂桥塞技术要求

‘复合压裂桥塞技术要求 ‘复合压裂桥塞技术要求一、主要技术参数 ‘复合压裂桥塞 桥塞长度: 27.36”;() 适用套管:"(127mm) 最小套管内径:99.54mm 最大套管内径:105.4mm 桥塞外径: 3.688”(93.68mm); 坐封范围:3.919”.276”(99.54mm-108.61mm) 桥塞承压:≥,000 () 桥塞承温:≥150℃ 桥塞内部通道直径:"(19mm); 座封工具:贝克坐封工具 销钉剪切力00-4700lbs个;最大剪切力(安装个销钉):32900 座封后正向承压压差:≥,000 () 座封后反向承压压差:≥,000 () 推筒连杆:推筒连杆 钻磨时间:<分钟 投球直径:”(42.9mm) 二、()桥塞的技术要求 .最高井温:150℃

.最大压差:正向压差:最大(000)反向压差:最大() .最大井斜:° . 适用套管:5”套管 .适用套管内径:108.6mm4.276”-99.54mm3.919” .桥塞本体复合材料,桥塞芯轴复合材料。卡瓦为铸铁材料。 .通井:要求有效长度1.2M,外径98mm以上的通井规通井合格 .刮削:如井筒有结垢结蜡,或者残留水泥环,要求刮削通井合格后方能进行桥塞作业 .操作要求:桥塞座封、打捞操作须遵循《桥塞封堵作业规程油管座封》、《桥塞使用注意事项》(参见附件)并在乙方工程师指导下操作。通过乙方培训后方可独立上井操作。 三、产品清单 四、为保证产品质量,需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 、产品的检验合格证。 、产品的技术说明书 、原产地证明 、装货箱单 、提供配工具连接组件样品及图纸 五、交货要求。 、交付地点:按合同规定地点交付。乙方可协助运送到甲方指定地点,运费由甲方负担。、运输时用符合运输标准的木箱包装,内部包装要严密注意不得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所有零部件的磕碰、划伤和损坏。如产品及配件发生任何损坏或损伤而造成无法检验通过的,相关费用由乙方负责。 六、验收、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

顺槽底抽巷水力压裂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顺槽底抽巷水力压裂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顺槽底抽巷水力压裂安全技术措施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21111(1)顺槽底抽巷穿层钻孔抽采浓度较低,为提 高条带穿层钻孔的预抽效果,达到快速消突的目的,选择 对该处采取水力压裂增透技术。为保证水力压裂工作安全 有序进行,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一、试验地点基本概况 1、试验地点概况 21111(1)顺槽底抽巷(-790m东翼胶带机大巷)为 二水平运煤大巷,兼做21111(1)顺槽掩护巷。巷道断面 形状为直墙半圆拱,巷道净宽×净高为:5500mm× 4350mm。该巷道内共安排3台钻机正常施工,现第一台 钻机在78组钻孔处向西施工,第二台钻机在123组钻孔处

向东施工,第三台钻机在157组处向东施工,本次压裂方案设计2个压裂钻孔(钻孔间隔50m),2#、3#压裂孔自西向东布置,施工地点分别在130、135组穿层钻孔处,该段范围内87~123组、140~157组穿层钻孔已施工。 2、水力压裂地点煤层顶底板情况 11-2煤层老顶为粉细砂岩,厚度2.4~11.5/7.44m,浅灰白色,细粒结构,顶部颗粒较细,层内含白云母薄片及暗色矿物。 直接顶为11-3煤砂质泥岩,厚度0~5.3/3.32m,砂质泥岩:灰色,砂泥质结构,砂质含量不均,上部偶见植化碎片。11-3煤:黑色,碎块至粉末状,沥青光泽,暗煤。 11-2煤层直接底为泥岩11-1煤,0~9.08/4.52m,泥岩:灰色、局部深灰色,泥质结构,层内含较多植化碎片,薄层状,岩性较脆,易碎,岩芯局部完整,局部发育碳质泥岩。11-1煤:黑色,粉末状为主,暗煤。

水力压裂技术

水力压裂水力压裂:: 一项一项经久不衰的技术经久不衰的技术经久不衰的技术 自从Stanolind 石油公司于1949年首次采用水力压裂技术以来,到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压裂施工作业量将近有250万次。目前大约百分之六十新钻的井都要经过压裂改造。压裂增产改造不但增加油井产量,而且由于这项技术使得以前没有经济开采价值的储量被开采了出来(仅美国自1949年以来就约有90亿桶的石油和超过700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因压裂改造而额外被开采出来)。另外,通过促进生产,油气储量的静现值也提高了。 压裂技术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纽约、肯塔基州和西弗吉尼亚州,人们使用液态的硝化甘油压浅层的、坚硬地层的油井。目的是使含油的地层破裂,增加初始产量和最终的采收率。虽然使用具有爆炸性的硝化甘油进行压裂是危险并且很多时候是违法的,但操作后效果显著。因此这种操作原理很快就被应用到了注水井和气井。 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开始尝试向地层注入非爆炸性的流体(酸)用以压裂改造。在酸化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压力从逢中分离出来”现象。这是由于酸的蚀刻会在地层生成不能完全闭合的裂缝,进而形成一条从地层到井的流动通道,从而大大提高了产量。这种“压力从逢中分离出来”的现象不但在酸化的施工现场,在注水和注水泥固井的作业中也有发生。 但人们就酸化、注水和注水泥固井的作业中形成地层破裂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理解,直到Farris 石油公司(后来的Amoco 石油)针对观察井产量与改造压力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此次研究,Farris 石油萌生出了通过水力压裂地层从而实现油气井增产的设想。 第一次实验性的水力压裂改造作 业由Stanolind 石油于1947年在 堪萨斯州的Hugoton 气田完成(图 1)。首先注入注入1000加仑的粘 稠的环烷酸和凝稠的汽油,随后是 破胶剂,用以改造地下2400英尺 的石灰岩产气层。虽然当时那口作 业井的产量并没有因此得到较大 的改善,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在 1948年 Stanolind 石油公司的 J.B.Clark 发表了一篇文章向石油 工业界介绍了水力压裂的施工改造过程。1949年哈里伯顿固井公司(Howco)申请了水力压裂施工的专利权。 哈里伯顿固井公司最初的两次水力压裂施工作业于1949年3月17日,一次在奥克拉荷马州的史蒂芬郡,总花费900美元;另一次在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射手郡,总花费1000美元,使用的是租来的原油或原油与汽油的混合油与100到150磅的砂子(图2)。在第一年中,332口井被压裂改造成功,平均增加了75%的产量。压裂施工被大量应用,也始料未及地加强了美国的石油供应。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压裂施工达到了每月3000口井的作业量。第一个过五十万英镑的压裂施工作业是由美国的Pan 石油公司(后来的Amoco 石油,现在的BP 石油)于1968年10月在奥克拉荷马州的史蒂芬郡完成的。在2008年世界范围内单级花费在1万到6百万美元之间的压裂作业超过了5万级。目前,一般的单井压裂级数为8到40

水力压裂操作规程

水力压裂操作规程 第一条 系统组成 高压水力压裂系统由乳化泵、水箱、水表、压力表、高压管、封孔器及相关装置连接接头等组成。 图2 水力压裂系统装置连接示意图 高压铁管高压软管 注 水 泵水 箱卸压阀压力表 连接管水管 压裂钻孔 注:设备之间的连接必须保证密封无泄漏,且应实现快速连接。 第二条 压裂时间 压裂时间与注水压力、注水量等参数密切相关,注水压力、流速不同,相同条件下达到同样效果的注水时间也不同。注水过程中,煤体被逐渐压裂破坏,各种孔裂隙不断沟通,高压水在已沟通的裂隙间流动,注水压力及注水流量等参数不断发生着变化,注水时间可根据注水过程中压力及流量的变化来确定,当注水泵压降为峰值压力的30%左右,可以作为注水结束时间。 第三条 工艺流程 1.先施工4个效果考察钻孔,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封孔,将其接入抽放系统,抽放队安排测流员收集效果考察钻孔浓度、负压,并进

行计量。 2.在施工1个压裂钻孔,压裂钻孔施工到位后,立即进行封孔, 3.所有钻孔封孔完成并凝固24小时后,开始进行高压水力压裂,压裂时一旦出现效果考察孔有水流出时,立即关闭高压闸门,直至乳化泵的水箱内水位不再下降时停止压裂。 4.压裂过程实施完成后,由抽放队测流员每天收集压裂钻孔和效果考察钻孔的数据,并计算瓦斯抽放量。 5.高压水力压裂流程图,如下所示:

第四条压裂步骤 在注水的前期,注水压力和注水流量呈线性升高;随后,注水压力与流量反向变化,并呈波浪状。这直观反映出了在注水初期,具有一定压力和流速的压力水通过钻孔进入煤体裂隙,克服裂隙阻力运动;随后,当压裂液充满现有裂隙后,水流动受到阻碍,由于煤体渗透性较低,水流量降低,压力增高而积蓄势能;当积蓄的势能足以破裂煤体形成新的裂隙时,势能转化为动能,压力降低,水流速增加;当压力液携带煤泥堵塞裂隙时,煤体渗透性降低,水难以流动使流量下降,压力上升。 压裂实施过程中,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1.同时打开井下高压泵水箱的水闸门与注水孔口的闸门; 2.启动高压注水泵,然后采用动压注水压裂; 3.当乳化泵压力急剧上升或水箱内水位不在下降时,立即停止压力。 启泵时压力选为20MPa,调节控压闸门,每5min升压2MPa,泵压达到28MPa以上,稳定20min后,若压力迅速下降,说明已开始压裂;继续注水10min钟,水压不再上升,此时停泵,关闭卸压阀,压裂程序结束。若从开泵开始,压力持续上升,则说明未压裂,并持续加压至30MPa后压力仍不下降或稳定,说明煤体未被压裂,此时停止压裂工作,分析原因,重新考虑制定措施、方案。 第五条水力压裂施钻规定 1.每班施钻前必须先检查撤退路线是否畅通、安全设施是否完好,若有一样不符合规定,当班禁止施工(当班班长负责,安瓦员监督)。 2.施钻当班负责人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并将其吊挂在距

我国稠油资源分布

我国有丰富的稠油资源,探明和控制储量已达16×108t,是继美国、加拿大和委内瑞拉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稠油生产国。重点分布在胜利、辽河、河南、新疆等油田。我国陆上稠油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探明与控制储量约为40亿吨,目前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胜利油田地质储量约15000万吨,中原油田约为3200万吨,克拉玛依油田约6660万吨,国内每年稠油产量约占原油总产量的10%。中国尚未动用的超稠油探明地质储量为7.01×108t。 辽河油田 辽河油田公司2007年重新计算确定探明储量中的难动用和未动用储量为4亿吨,目前原油年开采能力1000万吨以上,天然气年开采能力17亿立方米。辽河油区稠油油藏,油层埋藏深度变化较大:最浅小于600m,最深达1700m,一般在700~1300m之间。按埋藏深度统计,超过1300m的深层稠油油藏,其储量占探明储量的42.92%,900--1300m的中深层油藏,储量占41.39%,600--900m的中浅层占15.69%。由上述统计不难看出辽河84.3%储量油藏埋藏深度在900m以上。 塔河油田

塔河油田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7.8亿吨,塔河油田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超深超稠碳酸盐岩油藏 ,埋深 5 350~6 600m, 80%的储量为特超稠油 ,稠油产量占总产量 57% 。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作为我国石油战略接替区的塔里木盆地的油气产量正逐年上升,2002年该地区两大油田生产原油约751万t,发展势头较猛。同时,沿塔里木河一带的稠油探明储量为3.35亿t,可采储量为4500万t。2002年产出稠油约270万t,占塔里木原油产量的36%。比例相当可观.这部分资源开发对今后塔里木石油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该稠油性质极差(目前中国最差),属于高硫、高残碳、高金属、高密度、高黏度、高沥青质含量的”六高”原油,运输困难,一般的已有的炼油工艺很难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必须采用一种新的工艺对其进行轻质化加工处理。 塔里木油田 塔里木盆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为160亿吨,其中石油80亿吨、天然气10万亿立方米。在寒武系顶部4 573.5~4 577 m获得少量稠油,粘度 2 698 mPa·s。 河南油田

义煤集团水力压裂实施方案

义煤集团公司矿井水力压裂技术 实施方案 义煤集团公司 二00九年五月八日

义煤集团公司水力压裂技术实施方案 义煤集团公司现有5对突出矿井,主要煤层二1煤赋存极不稳定,全层未构造煤,透气性差,煤质松软,打钻成孔困难,预抽效果差,瓦斯治理难度大、治理任务艰巨。 中部义马煤田的5对矿井为集团公司骨干矿井,主采煤层为侏罗纪长焰煤,煤质硬脆,厚度大,其顶板为巨厚砾岩层,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矿井冲击地压危险性增大,且属于容易自燃发火煤层,煤层自然发火期15—30天,最短7天。 定向高压水力压裂技术在煤矿中的尝试应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进一步提高突出矿井瓦斯抽采效果,搞好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利用水力压裂技术为中部矿井的冲击地压防治增加新的技术手段和开辟新的预防途径;在防治煤层自燃发火和综合防尘方面,也会带来明显的效果。为加快井下水力压裂技术的推广范围和扩大应用力度,使水力压裂技术在义煤集团全面推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水力压裂技术机理简介 井下压裂的基本原理与地面煤层气井压裂相同,即将压裂液高压注入煤(或岩)体中原有的和压裂后出现的裂缝内,克服最小主应力和煤岩体的破裂压力,扩宽并伸展和沟通这些裂缝,进而在煤中产生更多的次生裂隙,从而增加煤层的透气性以便于进行瓦斯气体的抽

放;在高压水的作用下,利用人造裂缝与裂隙的通道进行煤体的湿润,从而达到软化煤体、进行煤体卸压的目的。 压裂液具有不可压缩性,其在煤层中的流动压裂过程是有一定顺序的,即由张开度比较大的层理或切割裂隙等一级弱面开始,而后是二级裂隙弱面,依次下去,直到煤层的原生微裂隙;压裂液的压裂分解作用是通过水在裂隙弱面内对壁面产生内压作用下,导致裂隙弱面发生扩展、延伸以至相互之间发生联接贯通,形成了相互交织的贯通裂隙网络,从而达到了提高煤层渗透率,增加钻孔瓦斯抽出率的目的。见压裂裂缝网络示意图1 图1 压裂裂缝网络示意图 压裂设备系统主要由压裂泵、混砂装置、水箱、指挥舱、高压管路、实时监测记录系统等组成。 压裂设备系统主要由压裂泵、混砂装置、水箱、指挥舱、高压管

水力压裂报告

南桐矿业公司鱼田堡煤矿穿层钻孔定向水力压裂煤层增透 技 术 报 告 (初稿) 二〇一一年三月

防止煤与瓦斯突出在煤矿安全上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在近年来重庆发生的煤矿安全重大事故中,瓦斯突出占了很高的比例。随着采深的不断增加,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在不断增加,瓦斯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重庆地区瓦斯治理难题,重庆能源投资集团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重庆大学开展了定向水力压裂增透技术相关研究,并在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逢春煤矿和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鱼田堡煤矿进行了应用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室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在南桐矿业公司鱼田堡煤矿34区-350m东抽放道实施了水力压裂并取得了以下成果: 通过2011-1-8日的实验得出,在鱼田堡煤矿34区-350m东抽放道5#煤层起裂压力为23MPa,延伸压力为19MPa。实验共进行了40min,注水量为6.9m3。经现场查看,发现压裂孔东侧10m考察孔出口处压力表读数为15.6MPa,上方、西侧考察孔压力均超过压力表量程(10MPa),下方压力表没有读数,但有水流出。可以判断,鱼田堡5#煤层在40分钟以内其有效压裂范围能够达到10m以上。 分别在在4个考察孔附近钻进4个抽放孔进行瓦斯抽放考察压裂后瓦斯抽放参数。并于2011-01-26开始接抽,截止到2011-02-17,压裂孔平均抽放浓度为95.4%,平均抽放纯量为0.0673m3/min;抽放孔1#平均抽放浓度为25.6%,平均抽放纯量为0.0147m3/min;抽放孔2#平均抽放浓度为33.1%,平均抽放纯量为0.02m3/min;抽放孔1#平均抽放浓度为25.6%,平均抽放纯量为0.0147m3/min;抽放孔3#平均抽放浓度为33.4%,平均抽放纯量为0.0177m3/min;抽放孔4#平均抽放浓度为36.1%,平均抽放纯量为0.0192m3/min。压裂范围内平均抽放浓度为44.72%,平均抽放纯量为0.1389m3/min;相比同一抽放道普通钻孔抽放浓度(13.28571%)提高了 3.37倍,抽放纯量(0.00796 m3/min)提高了17.45倍。共抽放23天,5个孔共抽放瓦斯纯量为4725m3,相比同一抽放道5个钻孔瓦斯抽放纯量(368m3)提高了12.83倍。

稠油分类标准

一、稠油分类 (一)国外重油分类标准 稠油分类不仅直接关系到油藏类型划分与评价,也关系到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的选择及其开采潜力。为此,许多专家对稠油分类标准进行了研究并多次举行国际学术会议进行讨论。联合国培训研究署(UNITAR)推荐的重油分类标准如表1所示,委内瑞拉的重油分类际准见表2 。 表1UNITAR 推荐的分类标准

表2 委内瑞拉能源矿业部的分类标准 (二)中国稠油分类标准 我国稠油沥青质含量低,胶质含量高,金属含量低,稠油粘度偏高,相对密度则较低。根据我国稠油的特点分类标准如表 3 所示。在分类标准中,以原油粘度为第一指标,相对密度为其辅助指标,当两个指标发生矛盾时则按粘度进行分类。 表3 中国稠油分类标准 *指油层条件下的原油粘度;无*者为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

二、稠油油藏一般地质特征 稠油油藏相对于稀油油藏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一)油藏大多埋藏较浅 我国稠油油藏一般集中分布于各含油气盆地的边缘斜坡地带以及边缘潜伏隆起倾没带,也分布于盆地内部长期发育断裂带隆起上部的地堑。油藏埋藏深度一般小于1800m ,埋藏浅的有的可出露地表,有的则可离地表几十米至近百米。但井深3000~4500m也有稠油油藏,为数较少。 (二)储集层胶结疏松、物性较好 稠油油藏储集层多为粗碎屑岩,我国稠油油藏有的为砂砾岩,多数为砂岩,其沉积类型一般为河流相或河流三角洲相,储层胶结疏松,成岩作用低,固结性能差,因而,生产中油井易出砂。 稠油油藏储集层物性较好,具有孔隙度高、渗透率高的特点。孔隙度一般为25%~30%,空气渗透率一般高于0.5 ~2.0平方微米。 (三)稠油组分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含量低

水力压裂实施方案

南桐矿业公司鱼田堡煤矿 34区-350m西抽放巷道高压水力压裂技术推广应用 实施方案 二〇一二年六月

目录 前言 (3) 1矿井概况及压裂条件 (3) 1.1矿井基本情况 (3) 1.2矿井生产系统现状 (3) 1.3地质特征 (4) 1.4压裂区概况 (5) 2、压裂工艺 (14) 2.1压裂参数选择 (14) 2.2压裂设备 (15) 2.3压裂孔 (16) 2.4压裂剂 (19) 3.安全措施 (19) 3.1防止高压事故措施 (19) 3.2防治瓦斯及顶板事故措施 (20) 3.3消防措施 (20)

前言 由于南桐矿业公司鱼田堡煤矿煤层透气性差,造成采用单一的穿层钻孔、水力割缝等工艺后预抽效果不理想,工程量大。同时部分区域受地质构造影响,以中风压为主的区域防突措施难以实施到位,造成较大的空白带。因此,鱼田堡煤矿将在3504W4段工作面顶板的矽质灰岩抽放巷道即34区-350m西抽推广应用“高压水力压裂技术”。以期望在保护层突出煤层中全面达到“增透、卸压、消突”的作用,从而真正实现快速达标、经济防突的目的。 1矿井概况及压裂条件 1.1矿井基本情况 鱼田堡煤矿隶属于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南桐矿业公司。该矿地处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矿井位于重庆市南东面,方位152°,距万东镇4.0Km,距重庆市主城区130 Km。 矿井于1956年建矿,1959年正式投产,设计能力60万吨/年,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39万吨/年,现实际生产能力约33万吨/年。矿井开采古生代二叠纪乐平统煤系煤层,煤系厚80~100m,含煤6层,从新到老分别为1~6号煤层。井田内1~3号煤层不可采;4号、6号煤层稳定可采,5号煤层局部可采,其中4号煤层为主采层。 1.2矿井生产系统现状 1.2.1矿井开拓、开采 矿井采用立井+暗斜井的综合开拓方式,在井田中部布置主、副立井到二水平(+331m~-100m标高);三水平(-100m~-350m标高)在井田中部布置4个暗斜井;目前,矿井采掘活动主要集中在三水平四区,采掘活动相对比较集中。为了缓解这一不利局面以及矿井的长远发展,矿井开展了四水平延深工程。目前,四水平各采区以剃头下座的方式已分别延深至-400m、-431m、-465m以及-600m标高。 1.2.2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方式为用两翼对角抽出式,在井田两翼及采区布置了专用回风道。 1.2.3矿井供水系统 矿井供水供水方式主要为采用4寸无缝钢管从+150m水平利用自压方式向-100m水平及主要用水地点供水,在-100m建有专门的防尘水池向-350m水平各用水点供水,水源充足。 1.2.4矿井供电系统 矿井井下根据生产需求,在-100米水平和-350米水平各设有一个中央变电所,水平各采

大尺寸花岗岩水力压裂试验

大尺寸花岗岩水力压裂试验 摘要:干热岩开发中储层改造是其中的关键一步,目前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有 许多温度亟待解决,本次研究通过真三轴水力压裂模拟试验,研究了水力压裂裂 缝的特征,分析了裂缝的发生发育规律,认识到模拟试验在干热岩开发研究中的 可操作性,并得出了围压对于裂缝发生发育有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水力压裂;花岗岩;裂隙发育特征 1.引言 目前水力压裂试验的研究成果已较为成熟,且多针对于油气增产方面,因此 在干热岩开发过程中可以借鉴水力压裂的方法对热储层进行改造,形成裂隙网络,提高储层渗透能力,提高储层内换热效率。国内外针对水力压裂试验的研究方向 主要为裂缝的观测评价、岩石内部性质结构对裂缝发生发育的影响和缝内流体的 研究。经过多个国家多次的增强型地热系统实验发现[1],水力压裂的方法在花岗 岩储层的干热岩开采中最为成功。 压裂过程中,影响干热岩热储层压裂效果的因素主要在于两点:储层性质和 条件(岩石特征、场地应力状态、天然裂隙系统,储层结构温度等)和储层改造 技术(注入速率、注入方法、流速等),在研究过程中,使用试验的手段,可以 掌握花岗岩的裂隙形成特征,从而达到工程利用的目的[2]。 在以往的花岗岩水力压裂试验中,多数使用人工材料或小尺寸样品,其代表 性差,本次研究使用大尺寸花岗岩样品进行了水力压裂模拟试验,分析了大尺寸 花岗岩的水力压裂形成的裂隙特征[3]。 2.大尺寸花岗岩水力压裂试验 2.1 实验仪器 本次试验使用的真三轴模拟系统可以在不同轴向分别控制围压大小,同时利 用声发射系统监测岩石内部变化,该设备主要包括压裂液注入模块、压裂用试样、模型系统、三轴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模型加温系统、测量系统、数据采集处理 系统、操作台、辅助系统等部分。 仪器以模型系统为中心展开运行,最大可对600mm×600mm×600mm的立方 体岩石样品进行水力压裂模拟试验,可以为样品的三轴应力加载提供高压腔体, 它主要由地下安全舱、上下承压钢板、内外承压腔体、连接螺杆及螺母、柔性加 压板、锲形板、筛板、网格式安全罩等部分组成,样品通过航吊车利用吊装版将 样品装入试验舱。试验时在样品端面加工模拟井孔,孔内放置钢制井筒,通过高 压恒流恒压泵向井筒内注压,形成裂缝。三轴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主要由加载液 压缸、液压站及链接管阀等组成,最大液压压力为70MPa。 2.2 样品制备 水力压裂模拟试验所用的岩石样品采集自青海共和盆地露头的印支期花岗岩,后加工为400mm×400mm×400mm的立方体试样,实验前仔细观察样品并记录样 品已经存在的裂缝情况,在样品的其中一个端面的正中央钻孔作为模拟井孔,直 径30mm,模拟井管用高强度钢管,并用高强度环氧树脂结构胶固定。最后根据 声发射软件预设探头安装位置将探头安装在样品上。 2.3 试验过程 试验中采用水加着色剂作为压裂液,以保证压裂稳定性,着色剂方便观察裂 缝是否贯穿样品。试验过程中,三轴应力加载控制系统、高压注入泵和声发射系 统同时工作,以确保数据的同步采集,具体的试验步骤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