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肿瘤的流行病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性肿瘤的流行病学

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工业生产中,劳动者长时间接触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容易引起某种特定的肿瘤,这称为职业性肿瘤。有资料显示,职业性肿瘤约占全部肿瘤人数的4%。目前,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确认为与工农业生产有关的人类化学致癌物或工业过程有40多种[1]。因此,预防和控制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有致癌作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职业卫生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

一、职业性肿瘤的发展历史

职业性肿瘤的历史可追溯到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Perciv al pott首次报道了扫烟囱工的阴囊癌[2],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各种新物质的出现,陆续又发现职业性致癌物质或致癌生产过程。职业性肺癌的发现可追溯到100多年前,在德国的Schneer berg铀矿的矿工52%~57%死于当时被称为“矿山病”的肺癌,这些矿工接触含有砷化钴、砷化镍及含氡的矿尘。早在1954 年已有人怀疑石棉可能与间皮瘤有关,1960年Wager等在南非青石棉矿区发现了33 例间皮瘤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至1976

年在22个西方国家共报道了4539例间皮瘤,二者关系得以肯定。铬酸盐肺癌的报道始于1911年, 镍酸盐与鼻咽癌、肺癌的关系在20世纪30年代已证实。多环芳烃诱发肺癌是通过煤气发生炉及炼焦工来验证的。芥子气、氯甲甲醚同样可致肺癌的发生[3]。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生产活动中的致癌物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职业致癌物的特点是致癌性强、浓度高、混合接触少、靶器官单一;而新的职业致癌物的特点是致癌性弱、浓度低、混合接触多、多数靶器官与常见肿瘤一致。由于这些特点,新的研究领域逐渐关注高新技术工业、低剂量放射接触和服务业的致癌性问题。另一方面,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职业性肿瘤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如内剂量的估计、早期生物学效应的测定、不可逆生物学效应的分析,以及敏感人群的确认等,为职业性肿瘤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4]。

二、职业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

2.1 化学致癌物的作用特征

与一般肿瘤不同的是,职业性肿瘤的病因明确,接触某种特定的化学致癌物往往会引起相关肿瘤[5]。化学致癌物引发职业性肿瘤有其作用特征,首先是潜伏期,劳动者在首次接触职业性致癌物到肿瘤发生有一个明显间隔期,不同的致癌物有不同的潜伏期,最短的4-6年,最长的40年以上,大多职业性肿瘤潜伏期为12-25年。一般来说,职业性肿瘤的发病年龄要比同类非职业性肿瘤发病年龄提前[6];其次是阈值问题,大多数毒物的毒作用存在阈值或阈剂量,即超过这个剂量时才引起健康损害,但对职业性致癌物来说,是否存在阈值尚有争议。解决这一争议有助于职业性肿瘤预防措施的制订;第三是好发部位,职业性肿瘤往往

有比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或范围,一般易在致癌因素作用最强烈、最经常的部位发生。由于皮肤和肺是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和直接作用的器官,故职业性肿瘤也多见于皮肤和呼吸系统;最后是病理类型,职业性肿瘤往往由于致癌物不同而具有一定的病理类型:如接触强致癌物以及高浓度接触引发的肺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7]。

2.2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

由于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一,各国规定的职业性肿瘤的名单有所不同,这是由于职业性肿瘤和非职业性肿瘤在发展过程和临床症状上没有差异,加上诊断职业性肿瘤具有职业病的法律补偿性质,因此,一般各国都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将某种致癌物所致肿瘤列入职业性肿瘤名单[8]。

我国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于2004年4月发布了我国的《职业病目录》,在职业病目录中规定了10大类115种职业病,其中第九类为职业性肿瘤,共有8种职业性肿瘤: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工人肺癌;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另外在第二类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中列入了放射性肿瘤。

除以上法定职业性肿瘤外,还有很多明确的职业因素而尚未被列入职业病名单的职业性肿瘤,如放射性物质、芥子气、木屑尘、矽尘、煤尘、金属镍、铍等可致呼吸道肿瘤;蒽、木榴油、

页岩油、杂酚油、石蜡、氯丁二烯、放射性物质、电离辐射、紫外线等可致皮肤癌;芳香胺类可致职业性膀胱癌等[9]。

肺癌的发生率与接触石棉的量有接触水平反应关系[10],随着接触石棉颗粒浓度的降低,石棉肺和肺癌的发病率也降低,可以通过改善作业环境的办法减少石棉对人体的危害[11]。王治明在对肺癌与石棉关系的研究中报道,在石棉工人中有1/5死于肺癌,石棉厂工人的肺癌死亡率高达1032.4/10万,而对照厂则为10. 8/10万[12]。此外,石棉还可致间皮瘤,其致癌作用可能与石棉纤维形态有关[13]。占石棉产量95%的温石棉可引起肺癌及腹膜间皮瘤[14],而青石棉和铁石棉可以引起胸膜间皮瘤[15]。另外,长期接触石棉还可以导致发生胃癌、肝癌等消化系统癌症的危险性增加[16]。

联苯胺曾经是染料行业的重要原料。1895 年德国Rehn首先发现膀胱癌与化学染料工业的关系。目前公认的职业性膀胱癌的化学致癌物有β-奈胺、联苯胺、4-氨基双联苯以及其它一些芳香胺类衍生物。1954 年Case等报告了英国染料工人膀胱癌的死亡率大约增加14倍[17]。1982年Rubine报道了意大利染料工人膀胱癌的危险度增高80倍。欧美的研究资料表明职业性接触联苯胺及芳香胺类工人膀胱癌发生的危险性均升高[18]。1986年Ev ans研究发现芳香胺作业工人发生膀胱癌的危险性存在种族差异,认为慢型乙酰化代谢者发生膀胱癌的危险性增加。欧洲和非洲的居民慢性乙酰化代谢者占50%,而亚洲人大约仅为10%~15%[19]。

我国对染料化工厂的一项调查表明,从事联苯胺作业工人的膀胱癌发病率明显增高,为一般人群发病率的25倍,且工龄越长发病率越高,接触量越大发病率越高[20]。这里要指出的是,吸烟和工种差异对联苯胺致膀胱癌可能有协同作用[21]。

苯是工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原材料。接触高浓度苯可引起白血病,国外报道的苯所致白血病病例已有几百例[22]。苯致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最常见,也可引起较罕见的红白血病[23]。值得注意的是,苯所致白血病的发病通常继发于苯中毒所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后。我国报道的白血病病例,在发病前多出现血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24]。吸烟在白血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系统作用[25]。

氯甲醚多用于生产离子交换树脂。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氯甲醚类作业工人的肺癌发病率为889.68/10万,肺癌死亡率为5 33.81/10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而且发现氯甲醚类作业工人的肺癌发病率随接触年限的增加而增加[26]。氯甲醚所引起的肺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型肺癌,恶性程度高。

砷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地壳中主要是以硫化物矿的形式存在,如雄黄、雌黄、砷黄铁矿等。接触无机砷化合物可引起皮肤癌和肺癌,其危险度一般比一般人群高2-8倍,我国某雄黄矿的调查材料表明,该矿的劳动者肺癌发病率达234.2/10万,比该矿所在地省会居民高25.1倍,比该矿所在地县居民高101.8倍[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