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阅读经典 积累习作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阅读经典积累习作素材
————————————————————————————————作者:————————————————————————————————日期:
有效阅读经典积累习作素材-作文教学论文
有效阅读经典积累习作素材
辽宁崔基
习作教学的现状普遍存在着“学生畏,教师累,学生表达苦,教师指导难”的“顽疾”。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很多精力,但习作教学的质量不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偏低却是不争的事实。能否在习作教学的课堂上找到突破这一习作教学通病的方法呢?基于这样的思考,近几年来我尝试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习作教学的课堂中来,将诵读经典与习作教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借助经典学习写作,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阅读经典的环境。借助经典诵读打开学生积累习作素材之窗,通过有效指导,多角度评价,让学生写作的笔不再沉重,变苦为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习作指导方面我们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有效阅读经典拓宽习作思路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是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近些年来人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出现了“汉学热”“国学热”。以此为契机,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有着积极的意义。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经典的诵读上不是让学生泛泛的诵读,而是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经典书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近两年来我校将《弟子规》选定为养成教育的校本教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依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它是一部真正教育我们做人处事、治学修身的生活细则,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的根本,人生必修课。《弟子规》总计360句,1080个字,讲了113件事。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
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在外、待人接物和进取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学生如果真正走进这样的经典诵读感悟,将会影响其一生。为此学校为学生制定诵读计划,每天有固定的诵读时间。内容的固定和时间的保证,使学生诵读经典逐渐形成习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长时间的诵读,学生会潜移默化地理解《弟子规》所讲述的孝、弟、谨、信、泛爱众、余力学文几部分。其内容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洗礼,书中所言皆是生活经验,写法上多是句句谐韵,通俗易懂。再加上我们的老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的基础上,穿插一些国学小故事,便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情不自禁地在生活中践行着。有理论有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习作素材,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这样的经典诵读活动,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想象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经典语句运用得恰到好处,妙笔之处不胜枚举。
我校每到“三八”妇女节,都以“我让妈妈露笑脸”为主题写自己为父母尽孝的习作。以往的学生选材多是帮妈妈擦桌子、扫地、洗脚、做饭等,不光内容单一,多数学生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想象编出来的。没有真实的体验,内容空泛干瘪,千文一面。教师指导无从下手,这样的习作流于形式,很难有所提高。自从我校学习践行《弟子规》以来,学生的选材面拓宽了,同样是“我让妈妈露笑脸”为主题的习作选材不同了。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总爱与妹妹吵架,每次妈妈都说姐姐应该让着妹妹,我感到很委屈,总是要和妈妈分辩几句,每次都惹妈妈不高兴。今天学了《弟子规》中的“兄弟睦,孝在中”,我才明白孝敬父母的方式有很多种,兄弟间的和睦相处也是孝敬父母的一种方式。所以从今天起我决定处处让着妹妹,不再和妹妹吵架,这样妈妈就会露出笑脸……
还有的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引用“黄香温席”这样的经典故事。在“我让妈
妈露笑脸”主题习作时,实实在在地写出:古有黄香为父母温席的孝心,而如今的我们,生活条件是那个时代所不能比的,屋里有了暖气、空调,不用为父母温席,但我们可以为父母换上一床干净的床单,爸爸妈妈睡在我为他们铺的舒爽的床单上,一定会美在心里,笑在脸上……
从学生朴实的话语可以看出,《弟子规》的诵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他们学会用自己的观点来观察身边的每一件事。其中一位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每天看到父亲喝得酒气熏天,走路东摇西晃,我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从《弟子规》中我学到,父母有过错的时候我们应该小心劝导改过,如果父母长辈不肯接受劝说,就等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再劝。总之用恰当的、父母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劝说,也是孝敬父母的一种方式。于是我采用书信的形式与父亲进行了交流,我告诉他说:“饮酒醉,最为丑。”我还把父亲喝酒后的情形一一列举出来,以此劝说父亲能改变以前的做法……给父亲的信发出后我的心一直忐忑不安,生怕父亲会大发雷霆。一连很多天,都是风平浪静,父亲并没有怪罪我。相反,最近一段时间,父亲回家的时间早了很多,再也没有喝醉过,一有时间就陪我和妈妈聊天、散步。妈妈对我竖起大拇指说:“你是大功臣”。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可见习作的素材来自多彩生活的一点一滴。只有亲身体验,亲身感受,习作中才能吐真意,发真情。虽然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恰当的修辞,但我们仔细品读,会被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真话、实话深深打动。
诵读经典使学生目光放得更长远,关注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学校,班级,延伸到社会,邻里……电视节目的选择上也从乐此不疲的动画片转移到最美孝心少年、感动中国这样的节目了。关注的视角放大,习作的选材才能更广,思路才能
更宽。《弟子规》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在学生的心中和习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一位六年级的学生看了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专题片《筷子传真情》后有感而发这样写道:我们中国人用餐时使用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具——筷子。
从春晚的专题片中我看到了筷子传递的真情,而这双小小的筷子也传递着我家乡所有的情感。
过年了,一大家子人围在一张大桌子上吃饭。刚坐在桌子旁,我一眼就看见了我最爱吃的红烧肉,迫不及待伸筷子去夹时,我突然间想起,“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我赶紧放好筷子,端端正正坐好,听爷爷说完祝酒词,邀请大家吃菜时,我才去夹菜。这双筷子传递着中国的礼仪文化。
今年正月我住在姥姥家。十多天里,村里的人都挨家挨户地去给玉米脱粒,你帮我家,我帮你家。不是因为有报酬,而是他们觉得邻里互相帮忙是应该的。给玉米脱完粒后,每一家都邀请大家吃饭,而且菜比平常更丰盛。当吃饭时,十几双筷子一起伸向餐桌,一边吃一边称赞着饭菜的可口,小小的平房里都市充满了菜的香气,人们谈话的声音与开心的笑声交织在一起。这双筷子传递的是邻里和睦之情。
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只有触摸了,才能发现其独特之处,才能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敏感情弦,才能写得入微。
但小学生大多不具备敏锐的感受力,没有细节意识,写作大多流于平淡地叙述,套话、空洞而乏味的表白等,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应该在指导学生细节描写方法上下功夫。大家都知道: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充分利用例文导读,挖掘习作方法,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