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病害与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参病害与防治

一、刺参的价值与养殖意义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把海参作为一种滋补食品和中医药膳。现代医学证明,海参含有的酸性黏多糖对人体的生长、愈疮、成骨和预防组织老化、动脉硬化等有着特殊的功能(张群乐1998);五肽和三萜糖苷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溶血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海参的保健作用更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形成了以亚太地区为中心的巨大贸易和消费市场。海参含有的酸性黏多糖对人体的生长、愈疮、成骨和预防组织老化、动脉硬化等有着特殊的功能(张群乐1998);五肽和三萜糖苷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溶血作用(Kalininetal.1996;Hatakeyamaetal.199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海参的保健作用更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形成了以中国、新加坡、香港、日本、韩国、美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为中心的巨大贸易和消费市场(Battagleneetal.1999;Hameletal.2003)。

日本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做了大量刺参的投石移种试验。而在虾池中养海参,最早则始于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乔,1989)。之后,经过几年的群众性探索,逐渐在大连、牟平等地形成了规模。近年来,我国海参养殖迅猛发展,已形成很大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2-2003年,山东省池塘海参养殖面积达26万亩,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鲜参总产量达3.15万吨,产值达31亿元。2004年发展更快,超过了30万亩,形成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报道,全世界海参约有1200种(McElroy1990),均属海洋种类。在我国海域分布的有140多种,其中以黄、渤海的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品质最佳。然而,世界范围内海参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引发了过度捕捞,尤其在印度洋和东太平洋地区种群数量日益减少,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的危机(ReyesBonillaetal.2003)。为了解决市场问题,海参的人工养殖应运而生(Munroetal.1997),特别是在中国、日本等国家蓬勃发展起来,成为一项新兴的、前景广阔的养殖产业。

随着刺参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方式也多样化,如海上沉笼养殖、池塘养殖、围堰养殖、浅海围网养殖、海底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及参、鲍混养,虾、参混养等多种模式。但由于养殖的非科学性和单纯追求利润导致的环境恶化,造成了养殖海参病害的大规模爆发。另外各国关于海参病害的防治研究几乎空白,所以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对于这样一个高盈利和社会需求强烈的产业,控制病害、保持稳产高产,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为了紧急遏制海参的疾病危害,必须迅速普及科学养参知识,同时加快有关海参免疫、免疫促进剂和杀菌药物等的研究,达到减少病害的目的。

二、国内外养殖与病害发生状况

据报道,全世界海参约有1200种,均属海洋种类。在我国海域分布的有140多种,其中以黄、渤海的刺参品质最佳。然而,世界范围内海参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引发了过度捕捞,尤其在印度洋和东太平洋地区种群数量日益减少,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的危机。为了解决市场问题,海参的人工养殖应运而生,特别是在中国、日本等国家蓬勃发展起来,成为一项新兴的、前景广阔的养殖产业。近年来,我国海参养殖迅猛发展,已形成很大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中国的海参育苗规模和技术大大提高,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辽宁省。以大连为例,2003年全

市拥有海参育苗场180个,育苗总水体41.6万m2,出苗21亿头,新增海参养殖池4000hm2,总规模达到8000 hm2;新增人工投石20万m3,建人工鱼礁7万个,海参底播增殖总规模达到20000 hm2,累计投苗21.4亿头。山东省池塘养参的发展也极为迅猛,海参池塘养殖面积已达17000 hm2 (26万亩),形成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中国的海参育苗规模和技术大大提高,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辽宁省。以大连为例,2003年全市拥有海参育苗场180个,育苗总水体41.6万m2,出苗21亿头,新增海参养殖池4000hm2,总规模达到8000 hm2;新增人工投石20万m3,建人工鱼礁7万个,海参底播增殖总规模达到20000 hm2,累计投苗21.4亿头。山东省池塘养参的发展也极为迅猛,海参池塘养殖面积已达17000 hm2 (26万亩)。

20世纪90年代,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先在虾池中投放瓦片构筑海参的附着基并试养成功。随后,人们开始投放不同的附着基,如苹果筐、塑料编织袋、水泥构件等,此外养殖方式也趋于多样化。但刺参的养殖多集中于沿海附近水域和潮间带,该区域正是陆源污染物、污水排放和养殖自身污染物的主要受纳场所。最近发布的《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2》指出:海水鱼、虾、贝、藻类养殖区均不同程度受到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重金属铅和铜。据初步观测,海参自然栖息和繁殖场所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质变得混浊,底质黑化,致使天然捕获量逐年减少;另外,随着刺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面积的迅速扩张及集约化养殖方式下的不规范运作,导致出现了大面积的病害。据了解,国外对海参疾病的研究很少,仅限于自然环境下海参寄生虫病的报道:如Jangoux1990记录了寄生于海参体内外的涡虫、孢子虫、腹足类等病原生物。而我国冶仅在2004年海参病害爆发后,开始了为数不多的

研究,如黄海水产研究、海洋局一所等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以及再生功能基因的研究。目前成果初步认为,苗期耳状幼参烂边、皮肤溃疡引起的自溶(俗称“化板”)等病症主要是由细菌性病原引起,该病症可导致80%、乃至100%的死亡率、经济损失严重。养成期刺参的主要疾病是皮肤溃烂、肿嘴,其病原可能是细菌、霉菌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Wang et al.2003)。据调查,集约化程度高、养殖规模较大的池塘养殖、围堰养殖和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方式下,病害最为严重、并有连年加重的趋势。这些疾病在室内越冬的参苗也时有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刺参疾病与症状

随着刺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面积的迅速扩张及集约化养殖方式下的不规范运作,导致出现了大面积的病害。据了解,国外对海参疾病的研究很少,仅限于自然环境下海参寄生虫病的报道:如Jangoux1990记录了寄生于海参体内外的涡虫、孢子虫、腹足类等病原生物。而我国也仅在2004年海参病害爆发后,开始了为数不多的研究,如黄海水产研究、海洋局一所等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以及再生功能基因的研究。

目前成果初步认为,苗期耳状幼参烂边、皮肤溃疡引起的自溶(俗称“化板”)等病症主要是由细菌性病原引起,该病症可导致80%、乃至100%的死亡率、经济损失严重。养成期刺参的主要疾病是皮肤溃烂、肿嘴,其病原可能是细菌、霉菌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此外,还发现一种真菌病,其病灶几乎都集中在刺参背部,由于真菌的生长,刺参背部肌肉被消耗广,只剩下一层薄薄的组织与体腔相隔。

四、海参发病原因探讨

1.养殖密度与病害

据调查,集约化程度高、养殖规模较大的池塘养殖、围堰养殖和人工控温工厂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