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营养与施肥》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肥料是提高植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合理利用土壤、肥料资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保证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壤营养与施肥》就是研究土壤中物质运动规律和植物的营养规律以揭示土壤肥力的本质、土壤和植物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提出提高土壤肥力的途径、肥料的合理施用技术等,为提高植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提供理论依据的科学。
《壤营养与施肥》是农艺教育专业及植物种植类各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学习各门专业课程之前必修的一门先导性课程。
《壤营养与施肥》的基本任务就是把《壤营养与施肥》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技能及其最新成果和实用的高新理论与技术等,简明、清楚、准确、系统地介绍给同学们,使同学们掌握《壤营养与施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今后学习、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为学好后继的专业课打下基础,也为学习其他种类植物的栽培提供帮助。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土壤和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理论与原理,能够具备土壤农化测试新技术、土壤评价新技术、土壤利用改良规划新技术、植物营养诊断技术、肥料合理使用技术等多种技能,为学好植物生产、环境科学等专业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农业生产、管理与发展服务。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利用多媒体辅助授课。
五、教学内容
绪论
1、基本内容
土壤、土壤肥力和肥料的基本概念,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等。
2、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通过讲授土壤、土壤肥力和肥料的基本概念,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发展概况,加深学生对土壤和肥料的内涵及农业生态系统中重要作用的深刻理解,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状况,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土壤的有效管理和肥料的合理施用,达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产量、土壤肥力持续提高之目的。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土壤与肥料的基本概念。
难点: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土壤矿质土粒
1、基本内容
主要成土矿物、岩石及其基本特性;矿物岩石至形成母质的过程中,各种风化过程的作用;不同粒径矿质土粒在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及元素组成上的变化规律,矿质土粒的粒级分类,质地分类,不同粒级与质地类型土壤的肥力性状及生产特性,不良质地土壤利用改良的基本原理。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粒径对矿质土粒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的影响及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的基本原理。了解不良质地土壤利用改良的基本原理,为利用改良不良质地土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自学了解土壤生物的多样性。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形成土壤母质的主要成土矿物、各种风化过程的作用结果。粒径对矿质土粒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的影响及掌握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的基本原理。
难点:主要矿物、岩石风化特点、产物;怎样区别不同类型的母质;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和质地分类的关系。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1、基本内容
土壤有机质来源、类型、组成以及分解与转化以及影响因素,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和管理。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土壤有机质组成、分解与转化以及影响因素,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和管理等内容。重点掌握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影响因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管理。让学生认识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及影响其转化的因素,土壤腐殖质特征,有机质的作用及调节原理及途径。
难点:腐殖质形成的生物化学过程,腐殖质的分离,有机质的作用及调节原理及途径。
第三章土壤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1、基本内容
土壤孔性、结构性、土壤容重、比重及土壤孔隙、结构的概念;土壤结构类型及对土壤肥力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团粒结构的肥力特征及创造机理;物理机械性的概念及与耕性的关系,土壤物理性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土壤比重、容重的概念、土壤孔隙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了解土壤中结构的概念、类型及对土壤肥力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土壤容重的作用,孔隙的概念、类型;土壤结构性的评价尤其是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调节作用;对粘结性、粘着性及可塑性的理解;土壤物理机械性与耕性的关系。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土壤结构性的评价尤其是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调节作用;对粘结性、粘着性及可塑性的理解;土壤物理机械性与耕性的关系。
难点:各级孔隙的计算及土壤比重和容重的区别;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机制;土壤水分对土壤粘结性和可塑性的影响。
第四章土壤水
1、基本内容
水资源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土壤水的形态学和能态学观点以及土壤含水量等基础知识:土壤水分的分布、运动规律以及田间水分的平衡。
2、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通过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特点的分析概述,了解水资源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土壤水的形态学和能态学观点以及土壤含水量等基础知识:阐明土
壤水分的分布、运动规律以及田间水分的平衡。通过本章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土壤水的类型、性质以及土壤水的运动特点,要求学生掌握土壤水分运移的基本规律及调节措施,以便有效地指导生产实践。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及区别;土壤水分的形态学;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分运移的基本规律及调节措施。
难点:水分常数;液态水的有效性;土壤水分的能态学。
第五章土壤空气与热量状况
1、基本内容
土壤空气的组成的特点、土壤空气的更新过程及其机制;土壤热来源、热性质、土壤的热平衡和温度变化的规律以及土壤空气和土壤温度对作物生长、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土壤空气与热量状况的调节。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次课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土壤热来源、热性质、土壤的热平衡和温度变化的规律以及土壤温度对作物生长、土壤肥力的影响。掌握土壤空气的组成的特点、土壤空气的更新过程及其机制。土壤空气与热量状况的调节。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土壤空气组成特点及土壤的通气性;土壤热容量、导热率对土壤热量状况的影响及土壤空气与热量状况的调节。
难点:土壤的通气性,土壤热容量、导热率对土壤热量状况的影响。
第六章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
1、基本内容
土壤供肥性和保肥性的概念、含义及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土壤胶体及其特性,土壤吸附保肥作用及影响土壤供肥性化学条件。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影响土壤供肥性化学条件,掌握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的概念及与土壤养分的缓冲容量的关系;掌握土壤胶体及性质;掌握土壤吸附保肥性及阳离子的交换作用;掌握土壤酸碱性及氧化还原状况的概念及调解;土壤供肥性的调节。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的概念及与土壤养分的缓冲容量的关系;掌握土壤胶体及性质;掌握土壤吸附保肥性及阳离子的交换作用;土壤酸碱性及氧化还原状况的概念及调解;土壤供肥性的调节。
难点:土壤胶体的电荷来源;专性吸附的概念;土壤水解性酸;土壤氧化还原电位。
第七章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