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的现状及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展望

摘要: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就注定了中美两国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竞争。近年来,中美关系错综复杂,这是由于中美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存在着差异与竞争所引起的。中美两个国家之间虽然时常出现摩擦,但是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向好的。中美两国的战略伙伴与共存合作正将迎来新的阶段,这是由双方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

关键词:中美关系政治,经济,军事竞争合作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推行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相悖则是国家间出现摩擦的根源。奥巴马总统执政以来,中美两国交流频繁,经贸联系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双方加强了合作。但近年来,美国还是对我国的台湾问题进行干涉,以及围绕人权方面借题发挥。中美关系确实也很复杂,既有许多共同的利益,也存在不少重大的分歧。中美关系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关系的展望,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中美关系的良好开局

过去30年来,中美关系存在一个基本规律,即每当政治权力从一个政党转换到另一个政党,新政府总是借批评前任政府的对华政策来凸显自己的地位。政治权力的更替造成了中美关系的周期性波动,凸显了双边关系的不成熟和脆弱性。但是,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关系成功地避免了政党权力转换的怪圈,开局良好。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国积极的政策应对。在奥巴马执政前,中方就与他的决策班子建立了良好联系。奥巴马执政之后,双方在官方和民间层面进行了密切接触。从国际系列峰会到战略与经济对话、从议会外交到商贸、能源、军事外交,两国交流次数之频繁、范围之广、层级之高、内涵之深,不仅在中美关系史上不多见,而且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也属罕见。

第二,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战略影响逐渐显现。北京奥运会显示了中国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现代化成就;而从抗击汶川地震到应对金融危机则反映出中国超强的抵御灾难和抗打击的能力,这反映出中国国家能力的全面提升。

第三,中国和平的对外战略。自邓小平确立“韬光养晦”的外交方

针起,中国通过在对外事务中的积极合作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力量增长并没有改变其对外战略的和平性质,和平发展战略及关于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外交的合作、和平原则。

第四,金融危机的正面效应。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受到损害,并累及它的实体经济,引发其他发达经济体同时出现了经济衰退。

第五,奥巴马政府的外交变革。奥巴马上台后提出了“巧实力外交”的政策设想。希拉里·克林顿在国务卿提名举行的听证会上说,美国现在面临的安全威胁要求新一届政府必须诉诸巧实力,设法巩固原有的联盟,形成新的联盟,以便打开美国外交的新局面。

二.中美之间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一)经济问题: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这使中国在经贸领域的摩擦增多,贸易环境趋向恶化。统计显示,2010年1至9月,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4起,涉案总额达58.4亿美元,同比大幅上涨639%。美国商务部2010年11月24日做出终裁,以中国油井管存在补贴为由对相关产品实施10.36%至15.78%的反补贴关税制裁,涉案金额约27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美对华贸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中美贸易摩擦显示,不管两国政治关系是否良好,在涉及经济利益的问题领域,美国一定会以其自身的利益为重。

(二)军事矛盾:近几年来,美国将视野由中东转向东亚地区,进一步加强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力量,军事活动频繁,并且大力的对台军售。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迅速进展,美国对中国军力的担心会不断上升,将可能加大要求中国加入美俄裁军谈判的力度,在军事透明方面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三)政治问题:美国一直干涉中国的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政。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企图阻止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此外,美国还就能源,气候和人权问题,多次在国际重大会议上企图为难我国。美国所宣称的能源,气候与人权问题,不过是其想遏制我国的诸多借口而已。

三.中美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

第一,双方共同利益的扩大。中美在客观上存在着大量共同利益,而且这种共同利益还在发展之中,体现在双边、地区和全球等各个层面。在双边层面,中美经贸关系持续扩大和深化,达到空前的相互依存程度。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二大

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国债持有国,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直接投资国。

第二,美国对中国的重视逐渐长期化。20世纪70年代,基于对抗苏联霸权扩张的共同利益需要,中美两国摒弃了意识形态敌对,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从而使世界战略格局向“大三角”转型。

第三,中美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两国之间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广,这就需要两国之间开展越来越频繁的互动,并将这种互动机制化。两国迄今已建立6大类60多个对话和磋商机制,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执法、科技、教育、能源、环保、航空等方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

第四,中美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经过30年的经济发展和实力积累,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尤其是步入新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能力差距迅速缩小,其速度之快超出了普遍的预期。按汇率计算,198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2926.08亿美元,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31268.50亿美元,双方的差距达10.7倍;到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16.14亿美元,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则为142646亿美元,两国的差距缩小到3.2倍。

中美关系的发展存在的这些有利因素,将会大大推动中美关系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四.展望中美关系

中国学者大都认为中美间在台湾问题、民主、人权问题上仍将存在分歧,在经济、能源等领域仍将存在竞争和冲突,但是这些问题是可控的。中美之间在未来的十五到二十年间仍将难以建立起战略互信。与会美国学者大都认为中美可以努力减少战略不信任,民主、人权等问题并不会造成中美间的战略紧张。与会学者大多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中美两国应该增加对对方核心利益的理解,都应该进行改革,调整心态。在应对气候变化、核扩散等全球性问题上,中美间的合作是必须的。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孙哲教授认为,未来15到20年中美之间的互信仍难以建立,双方领导人需要对未来的中美关系明确定位,并有远见卓识,推动中美合作。中美将来可能会生活在一种若隐若现的合作伙伴或20国关系中和一种以相互竞争、相互遏制为常态的关系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周琪研究员认为,中美之间缺乏互信的原因在于美国人有一种种族和文化上的优越感,总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来衡量中国,这使他们很难了解真正的中国,也就难以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