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问题与议程概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怎样进行问题描述:节日燃放鞭炮的事例分析 •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爆竹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空前的发展,一步步走向繁荣。 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大中规模的烟花爆竹生产厂家已超 过1万家,但产品仍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 个人开办的鞭炮厂和家庭式鞭炮作坊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由 于生产技术不过关,安全措施不到位,运输管理不严格,产品 质量低劣,导致生产环节、运输环节和消费环节重大安全事故 频频,惨剧不断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伤亡和 损失。 • 以北京市为例,市民过节燃放烟花爆竹这项习俗已逐渐变化 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据1987年的统计,因燃放鞭炮,除夕夜致 伤到医院就诊的有251人,到初五,增加到1 027人。其中伤了 眼睛的159人,摘除眼球的8人。除夕夜火警208起,到初三增 至391起,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仅初一零点至1点,在燃放 鞭炮最集中的这段时间,发生火警104起,平均每35秒就发生1 起。看来这项传统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危害越来越大,已经渐渐 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因此决策层应高度重视。
• 政策问题的特征 • 1、客观存在性
• 政策问题的产生、解决都是客观的,受制于客观物质条件的影 响。比如,为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制定有关的公共政策,首先 必须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前提。以前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是又快又 好发展,先快后好,现在要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可持续发展。
• 2、相互关联性

一个领域的公共政策问题,往往与其他领域的政策问题相互影 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如环保问题往往与经济、法律、教育、 道德等领域的问题相互制约。(德国小孩钓鱼时手里要带一把尺, 小于一定程度的都要扔回去)
• C.需要把问题情境转变为实质问题。
• 把复杂、混沌的问题情景总结概括为清楚明了的实质性问题。
• • • • •
(3)问题描述 是运用可操作性语言对问题进行明确的表述。 第一,应做到真实详尽,切忌人为夸大或缩小。 案例: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声 2000年3月8日,原中共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怀着 对中国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深深忧虑,以“一个 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为题,向国务院领导如实反映“农村有些 地方真穷,那里的农民真苦,农业发展真困难”的情况。国务院 领导两次动情批复,由此引发了湖北省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改革。 然而,在李昌平秉笔直书后,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个人 命运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果用“四面楚歌”来形容他当时的处 境,可能并不为过。2000年9月16日,他含泪离开了棋盘乡。他 说:“如果我真能见到国务院领导,我会对他说,人人都想跟您 说真话,但说句真话不容易。”李昌平的这段话很值得我们深思 • 第二,尽量缩短报告链条,减少报告层次。 • 在一般的决策系统中,察觉、界定和描述问题的人并不直接参与 政策的决定,决策者更多地依赖于问题的描述而不直接参与问题 的确认。
• 4、以政策问题是否包含实体性内容为标准,可以将 政策客体分为程序性和实体性问题。
• 实体性问题涉及具体的权利和义务。 • 程序性问题与主体如何组织和如何采取行动有关。 • 如为了应对危机,美国政府想拿出几千亿美元钱来救市,但政 府说了不算,必须经过议会审议批准。为了确保方案被通过, 美国财长保尔森甚至不惜在女议长面前单膝下跪;即便如此, 议会第一次审议仍然没有通过,直到政府将计划修改到令议员 们满意。但事情并没有完。由于部分议员后来再度质疑救市的 钱可能被用于支付华尔街金融大鳄们的薪酬,财长保尔森多次 被传唤到国会作证,并几次调整救市方案。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
•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
• 是不是所有的公共问题必须通过公共政策来解决? • 有些问题通过公民社会的联合行动就能处理,比如 小区的物业管理问题;有些问题的性质不适宜由公 共政策来解决,如离婚率居高不下的问题。
• 公共政策问题:被公共权威部门摆上议事日 程,并加以处理的公共问题
• 4、社会公众与大众传媒 • 5、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 (三)确认政策问题的角度与过程
• 1、角度 • 对于社会问题的观察和判断,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维度。 • 由于政策问题最终是由政府有关部门认定,所以从政府立 场看,有这样两个角度: • (1)从市场失灵的角度来确认政策问题:把某些由市 场本身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认定为公共政策问题。比如: 社会保障问题、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进城的农民工问题。 • (2)从政府失败的角度排除政策问题:把某些由政府来 解决反而效率更低、效果不佳的问题,可以排除到政策问 题的范围之外。如:一般行业的价格竞争问题
• 3、动态性 • 政策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
一个问题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以前决策失误或不当,一个问 题的解决,很可能会引起新的问题。(如德国为解决能源问 题而建立核电厂,并用莱茵河的水冷却, 结果提高了河水 的温度,导致疟疾的流行)
• 4、主观性
• 受人们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影响。 • 案例 核能政策的国际争议 • 有学者研究,在核能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同国家的社会和政 治的先入之见影响到政策问题的不同建构。在讨论核能政策 问题时,美国政治家商讨价格控制、市场机制以及核电厂的 所有权问题;而法国政治家则关心私人收益、工人的健康以 及国家能力的执行;瑞典的政治领袖则讨论应该建设12个 还是13个反应堆的问题。瑞典人很少提出所有权和国家能 力的问题,美国人几乎不考虑国家能力或反应堆的精确数量 问题,法国人从不置疑市场中的政府干涉问题。
• 三、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 不是所有的公共问题必须通过公共政策来解决,只有确认为政策 问题才是通过政策来解决的,那么谁来确认?如何确认?
• 案例:没有解决方法就等于不存在问题吗? • 西方的一则小故事:在新西兰,一位士兵在根本不具备人力和物 力条件的情况下想建一座跨河大桥,他在河岸边发呆,情绪看起 来非常低落。这时,一位毛利妇人走近他,问道:“大兵,为何 这样忧郁?”士兵述说了他所面临的这个没有解决方法的难题。妇 人回答道:“振作起来吧!没有解决方法就等于根本不存在难 题。” • 另一个故事:那是1334年的事,一位荷克斯特茨城堡指挥官指挥 士兵抵御来自提洛尔女公爵的武装包围,围困已经持续了很长一 段时间,指挥官和他的战士们只剩下一头公牛和两袋大麦粉,显 然,仅靠这些东西他们支撑不了几天,他们正面临一个看似毫无 解决办法的难题。 • 因而,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对于政策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从某 种程度上来说,确认问题就已经是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政策问题 的确认为具体的政策制定过程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 (一)政策问题确认的条件
• 1、客观情势的存在 • 出现和形成了某种客观事实。如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 • 2、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 • 当某种客观事实持续存在甚至出现扩大或趋于严重的时候, 社会公众的政策诉求随之持续存在且趋于强烈。如:各种企业, 尤其是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的工资成为严重的问题,民工的生命 和财产权益遭受了极大的损害,引起了强烈的公众诉求,所以要 求追讨民工工资就被确认为政策问题)
“ 炸楼是民意所向”
六朝古都南京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古迹、山 水、园林等旅游资源丰富。为了保持传统的山水园林式 的文化古都风貌,该市在规划上一直实施一个深受市民 拥戴的“显山露水”计划,“大钟楼——鼓楼——北极 阁”风景带正是这一计划的重要内容。为了营造这一自 然人文景观走廊,政府做出了最大努力,附近居民做出 了巨大牺牲。然而某电信公司却在这一风景带内投资建 设了30多层的多媒体大楼,引起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 员、专家以及众多市民的猛烈批评。很多人认为该楼严 重破坏了鼓楼地区的和谐景观,应该炸掉。到底该不该 炸掉,如何确认这个问题,涉及多个主体即利害关系人 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电信公司、市规划局、人大 代表、政协委员、普通市民、政府领导、专家、记者等。
• 2、确认政策问题的过程 • 由社会问题到政策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是从对社会问题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 程。 • 可以分为3个阶段: • 问题察觉、问题界定、问题描述。 •

• (1)问题察觉
• 是指某一社会现象或问题被不同社会主体发觉, 进而反映到政府有关部门并引起关注的过程。 • 问题察觉能否实现,不仅取决于客观条件,更取 决于相关人员的主观条件。 • “每一个社会问题的产生都基于某个地区人们意 识的觉醒 ”
• 3、以问题的特性为标准: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 结构良好问题是指那些直观的、熟悉的和易确定的问题,
这类问题可以用程序化或者例行的规范加以解决。 • 结构不良问题是新的或者不同寻常的、有关问题的信息是 含糊的或不完整的问题,这类问题只能依靠非程序化决策去 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 如:贵州瓮安的“俯卧撑”事件,没有处理能力, 导致矛盾加深,打砸政府,烧毁警车
•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 • 1、以政策问题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将政策客体分为: • (1)政治问题,即政治领域的公共问题 • 如政府机构改革: 从46个工作部门减少到31个,精简幅度达1\3, 并且要在2个月内基本完成,去年深圳历史上第八次机构改革正式 启动,这一次改革,也被学者喻为“改革开放30年来力度最大的一 次”。 • (2)经济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最多的一类问 题, • 如贸易政策调整等; • (3)社会、文化问题,是指涉及文化领域的公共政策问题, • 如道德伦理的严重缺失;是否允许安乐死的问题等
• • • •
(2)问题界定 问题界定是指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A.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问wk.baidu.com进行必要的归类。 B.需要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诊断。(差距何在?原因何 在?)
• 案例分析:怎样搞好乘车秩序? • 我国大中城市每天需乘公共汽车的上班族,一提起公交秩序 就一脑门子官司。不用提吵架、生气、丢东西,单是那份拥挤 就让人不能忍受。汽车一进站,人们一窝蜂地拥上前去;为抢 一个座位,好像什么都不顾了;经常会有上上不去、下下不来 的尴尬局面;更可气的是,年轻力壮的棒小伙儿占着老弱病残 的专座死不动窝。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角色 在不断发生,有些问题符合以上3个条件,但是一方面 如果不在政府职能范围内,或者政府制定政策来解决的 效率和效果比市场更差,则不宜确认为政策问题。 (人才的选拔和流动,分配问题则应由劳动力市场解决, 而失业率较高才是政策问题)
• • • • •
(二)确认政策问题的不同主体 1、政府部门 是最主要,最直接的确认公共政策问题的主体。 2、 政治领袖 政治领袖通常是指通过法定的途径占据国家或各种政 党或政治组织高层权力地位的政治领导人物。 • 希拉里和奥巴马 ,一个是“啤酒”,一个是“红酒”, 在政治观察家眼中,强调经济利益者为“啤酒候选人”, 突出理念者为“红酒候选人” • 工会强调经济利益,他们要求严厉惩罚雇用非法移民的 雇主,工会觉得这影响到成员手中的面包大小;而自由 派知识分子突出价值观,他们主张大赦非法移民,他们 认为这样才人道。 • 3、 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 3、问题的影响程度深,范围广
• 比如吸毒问题,就属于影响程度深的问题,其性质极为恶劣, 危害极大,而且还引发一系列其他的社会问题,所以需要将它作 为政策问题加以处理。有些问题虽没有达到极为破坏性的程度, 但却影响范围较广的问题,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问题, 如噪声问题。
4、属于政府及其有关政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问题
政策过程 政 策 问 题 确 认 制 定 公 共 政 策 政 策 合 法 化 公 共 政 策 执 行 公 共 政 策 评 估 公 共 政 策 终 结
第六章 公共政策问题与议程
本章要点
• 重点:
• 政策问题的含义和确认, • 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 难点:
• 政策问题确认的角度和过程
• 2、以公共政策问题在社会经济中的功能为标准,分为: • (1)初次分配问题,指国民收入如何在那些与生产过 程直接联系的阶层之间进行分配问题 • (2)再分配问题,也要社会转移分配问题。是在初次 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过 程。 • 如税收、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来调节收入差距, 防止贫富过分悬殊的两极分化。(中国的基尼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