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的影像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中,CT最能反映肝脏的病理形态表现,如 病灶的大小形态、部位、数目以及病灶内有无出血坏死、钙化等。 从病灶的边缘情况可了解其侵袭性,如病灶边缘光滑清晰,特别 是显示包膜的,表明肿瘤生长相对慢,侵袭性小;若肿瘤边界模 糊不清,表明肿瘤有较高的侵袭性,易侵犯血管,或在门静脉内 形成癌栓。原发性肝癌根据大体形态一般可分为4型 : 巨块型:癌组织呈大块状,可以是单个巨块,直径在5cm以 上,也可由许多密集的结节融合而成,其周围有时可有小的散在 结节,称巨大块卫星型;结节型:癌结节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大 小不等,分布在肝左、右叶,也有数个结节融合成一个较大结节; 巨块结节型(混合型):指巨块伴单个或多个结节病灶; 弥漫型:此型最少见,整个肝脏有弥漫分布的细小癌结节。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上血管瘤的特点为边界清楚的肿块。 T1WI为均匀性低信号或混杂性低信号,如有出血 可表现为高信号。T2WI随着回波时间的延长信号 强度增高,表现为特征性的“灯泡征”。但应注 意的是源于胃癌、肉瘤的肝转移灶可呈均匀高信 号,亦表现为“灯泡征”,与肝血管瘤极为相似。 诊断困难时可结合病史、肝动脉造影和肝穿刺活 检等加以确诊。
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 现
岷县中医院放射科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 瘤最多见,自然人群尸检发现率为0.35-7.3%,占肝良性肿瘤的520%。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体检的意识提高及各种影像诊断技 术的进步,无症状的小血管瘤发现率明显升高。多数病例临床无 症状或症状轻微,病程长、生长缓慢,预后良好。目前对该病的 基础和临床研究不多,缺乏成熟而严格的诊治标准,治疗方案、 适应征的界定存在诸多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传统外科手术治 疗与射频消融术、肝动脉栓塞、放射治疗、术中微波固化术、冷 冻和硬化剂注射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共存,治疗方案尚未形成较 为统一的临床路径供医患抉择。 目前对肝血管瘤的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种 学说: (1)先天性发育异常学说: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血管瘤的发生为 是先天性肝脏末梢血管畸形引起,一般认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 于肝血管发育异常,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肝血管瘤; (2)激素刺激学说:有学者观察到在女性青春期、怀孕、口服 避孕药等可使血管瘤的生长速度加快,认为女性激素可能也是血 管瘤的致病机制之一; (3)其它:如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 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充血扩张; 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
肝血管瘤的影像学检查一般包括以下3方面: 超声成像 小的肝血管瘤在超声检查中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团块,其 内血流丰富。较大的血管瘤多成混杂回声,周边可引出血流信号。位 置表浅的肝血管瘤在探头加压时肿瘤形状可发生改变,这是其特征性 改变。 CT成像 CT平扫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病变,边界清楚,边缘光滑或 轻度分叶,密度多均匀。肿瘤较大者,其中心可见不规则 更低密度区, 少数中心可有钙化。CT增强扫描有特征性改变,早期呈边缘增强,强 化区逐渐向病灶中央推进,峰值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分钟,曲线高 于正常肝实质,然后CT值逐渐下降,最后整个病灶等密度充填,其密 度接近正常肝实质,这个过程一般需要7~15分钟。
鉴别诊断 肝血管瘤主要的鉴别诊断有: 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常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史,有肝功能异常和 AFP升高;转移性肝癌,多为多发,常有消化系统原发病灶; 肝棘球蚴病 患者有牧区生活史,有羊、犬接触史,肝包虫皮内试验(Casoni 试验)阳性,嗜酸性细胞计数增高; 肝非寄生虫囊肿 孤立单发肝囊肿易与肝血管瘤鉴别,只有少数多囊肝有时可能与 肝血管瘤混淆。多囊肝50%以上合并多囊肾,病变自开始即为多 发性,大多满布肝脏,超声、CT检查示病变为大小不等、边界光 滑完整的囊腔,可能有家族遗传因素; 其他 肝腺瘤、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均少见。前者发展缓慢,但肿块坚 硬似橡皮;后者发展较快,具恶性肿瘤特征,多见于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