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_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才 , 而 人 则 是 重 点 ,《周 易》便 是 秉 承 了 这 种 思 想 。 以人为主体的宇宙观是有情的, 是生生不息的。由于
《周易》强调天、地、人三才之道, 推崇天人合一, 人 世 间 的 无 所 依 归 , 人 只 有 自 己 去 创 造 , 超 越 自 我 ,
构造和谐之美, 并最终归结为礼和道, 形成儒家的中 把握天道, 使人性充分显现, 这样世界才有意义。人
的行为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只是一个总体大概的 以制器者尚其象, 以卜筮者尚其占。” “六合之外圣人
描述, 具有多种理解的可能性。
存 而 不 论 ”从 而 割 断 了 普 通 人 与 自 然 、道 的 联 系 , 只
二是“中和”为贯穿《周易》的基本思想。《易传》 有圣人才能研究自然发展规律, 普通人只是学习圣
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者,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 之美。
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宜, 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
《周 易》六 十 四 卦 凡 三 百 八 十 四 爻 , 以 一 百 九 十
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 《系辞》说:“参伍 二 阳 爻( 奇 数) 对 应 于 一 百 九 十 二 阴 爻( 偶 数) , 六 十
有三:
之下卦中位, 是一个中爻, 是吉爻。“和”在《周易》中
一 是《周 易》作 为 卜 筮 之 书 , 其 基 本 组 成 部 分 是 表现为天、地、人三才之和, 一种生命生态之和, 人与
象和数, 决定了它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系辞传》 自 然 , 人 与 人 处 于 和 谐 、对 应 的 状 态 , 表 现 为“ 和 兑 ”
受《周易》影响的理性包容性, 本身就是矛盾的。 信仰的危机。我们想在现实中自强不息, 有所作为,
包容性使文化具有弹性, 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 却遭遇失败, 中庸的思想暗示我们隐遁, 在精神上又
性, 但理性却与圣人的经典有关。圣人的经典又是为 找不到寄托, 这时往往濒于崩溃, 却对死有与生俱来
封建专制统治者服务的,“天道”即是“王道”, 中国是 的恐惧, 不敢死。在这样一种循环的矛盾中, 实用理
对于高等的文化则变换其面目, 使之成为符合传统 臣, 当然也不乏愚忠。
思想的文化再进行吸收。由于中和使中国文化具有
中 国 文 化 是“ 乐 感 文 化 ”, 自 强 不 息 在 现 实 中 才
很强的张力, 这也是几千年来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能实现, 因而中国看重现实, 对“彼岸世界”有怀疑的
的原因, 但却不重视吸收西方先进文明, 这也是导致 态度, 所以中国人的人性中都具有“怕死”的潜意识,
由 这 三 方 面 原 因 形 成 的《周 易》, 理 性 的 包 容 的 性, 不利于对科学和真理的探索。
特点, 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 表现是多方面的, 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我大致概括
二 、自 强 不 息
为以下三点:
中国缺少宗教, 没有万能的上帝, 只有天、地、人
一 、厚 德 载 物
以变, 错综其数通其变, 遂成天下之文, 极其数遂定 四卦的总体范型, 是均衡和谐的, 它推崇中爻, 认为
天下之象。” 《周易》的“象”是一个以阴阳爻为基础的 中爻是事物发展统一的两个方面。《周易》讲“中和”
无限开放系统, 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纳入象的体 着重看整体, 体现为“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 追求和
三 、主 观 整 体 性
《周 易》的 根 本 是 象 和 数 , 在 卜 筮 时 则 要 从 总 体 上看, 以整体上的直觉体验来获得认识。
中国人整体性的观念对于维护统一是至关重要 的, 在今天则表现为无论多么艰难, 祖国的人民也有 收复祖国失地和强烈统一的愿望, 这是根源于 《周 易》 的取整体的方法和用圣人的学说统一思想的思 维方式。
《周易》重整体, 却淡化了个体生命意识, 西方的 宗教文明认为人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 每个人都是 上帝的子民, 每个人的生命都要受到尊重。中国则以 整体的天人合一理解宇宙, 认为人不过是宇宙生命 大循环上一个小小的链条, 个人无足轻重, 整体才是 重要的, 由此形成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古代 和战争年代, 多少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这自然具有积 极的意义, 但中国的无神论使中国人关注现实, 整体 性却又忽视个人的存在。那么个人将如何生活成为 影响人生的重要问题, 许多人在现实中找不到轨迹, 不能真正把握生活, 尤其是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 和平的今天, 精神的孤独、空虚成为困扰人类的严重
【关键词】《周易》; 传统文化精神; 理性的包容
我认为《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最大的影响 中”、 “刚健中正”。《彖传》《象传》所谓“中”、 “中正”、
就是理性的包容。《周易》作为中国文论的源头, 其基 “ 正 中 ”、 “ 得 中 ”、 “ 时 中 ”、 “ 中 行 ”、 “ 中 直 ”、 “ 中 道 ”、
统 一 的 中 和 思 想 源 于《周 易》, 成 为 中 华 民 族 精 神 的 技术的落后, 使人只沉浸在现实的自我的世界中, 道
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外来文化侵袭时, 强大的包容性 和礼的标准变是圣人的经典, 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去
便显现出来, 对于比自己低等的文化可以进行同化, 维护“天道”也就是王道造就了大批“忠君报国”的贤
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用数的变化无穷 自己的人生有终极意义、价值, 就有必要寻求一个可
来表现宇宙中所有事物的瞬息万变, 象和数本身就 行之道, 因此就会向圣人经典中寻求帮助。《周易》中
是比较抽象的, 它们所揭示的宇宙间事物的规律, 人 说 :“ 有 圣 人 之 到 四 焉 , 以 言 者 尚 辞 , 以 动 者 尚 其 变 ,
作家作品
《周 易》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精 神
○魏 宁
(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杨振宁提出《周易》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引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思考。《周易》作为圣人的经典, 带给中国的文化精神怎样的影响呢? 今天, 我们又怎么看待这种影响呢? 从《周易》本身的特点出发, 可以把握它的精髓, 看到沉 积了几千年的文化中饱含《周易》的影子。《周易》作用于传统文化带给我们今天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最为基本的我概括为理性 的包容, 这一点既是《周易》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又成为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
但用象直观去整体的方法, 对客观世界的把握 是抽象的片面的概括性的, 对宇宙规律凡是一个大 略的认识, 只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来探索深层意蕴, 这 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来说是大忌, 科学要讲求事实, 而 中 却 也 正是这样可以创造出绚烂多彩的文艺作品。
人 类 自 强 不 息 , 通 过“ 悟 ”达 到 道 德 修 养 上 的 极
吾其体; 天地之帅, 吾其性, 民吾同胞, 物吾与也。”天 高境界, 无须直接研究自然, 只依靠圣人的经典就可
地人三才达到有机统一的状态, 这是一种无私的“大 以了, 掌握了它就理解了宇宙。由于只是“悟”使中国
我”之境, 体现出“厚德载物”的思想。这种万物和谐 缺乏思辨精神, 又不吸收西方科技文明, 造成了科学
庸思想。《周易》的研究重点是人, 人通过自身的悟和 只有奋斗, 人生才有价值, 据此就形成了中华民族自
道德修养就可理解圣人的经典, 掌握宇宙发展规律, 强不息的精神, 这也是中国经历多少艰难走到今天
达到“天人合一”、 “天人合德”的境界。《正蒙》曰:“乾 的原因。
称父, 坤称母, 予滋貌焉, 乃浑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
问题。主观整体性和中庸思想使中国人善于消解一 切二元对立的现象, 以直觉的体验把各种对立柔和 为一体, 放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因此个人的创造性往 往被忽视, 个人的执著探索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四 、结 束 语
中国的文化就象看似平静的大海, 一切都在传 统精神整体、平和的思想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理性的 包容, 其实内部已经充满矛盾和颠覆。传统文化精神 毕竟根深蒂固, 不管怎样, 许多人还是想着回归传 统, 毕竟中国人都希望过平静、大圆、和谐的生活。但 再大的包容性也有包容不下的可能, 何况它还是有 限制的。我觉得事物是迂回发展, 相辅相成, 无穷无 尽的, 因而才造成了每个领域研究的复杂性和多元 性, 就像理性再发展也不可能消灭无理性一样, 中国 传统的文化精神也会一直伴随并影响着我们, 不论 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我们都无法妄下论断, 毕竟它 们 都 是 复 杂 的 、多 面 的 。
追求目标, 不达则以身殉教, 中国人则能“达济天下” 少明确目标的“神”, 只有圣人的经典。这种以《周易》
也能“独善其身”。当然, 这种中庸思想却反对对真理 为源的经典具有模糊性、包容性和不确定性, 它本身 95
2007.10
语 文 学 刊
作家作品
就是复杂多变, 可以多重理解的, 再加上传统的中庸 思想, 使中国人的信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动摇 性。因而, 我们受传统文化影响, 没有确定的信仰, 只 是在现实中盲目的寻求人生的终极意义和价值。我 们在信仰上采取理性的态度, 却更表现出了危机。当 各种鱼龙混杂的潮流向我们袭来, 左右摇摆的包容 性显现出它不稳定的根基, 我们惊叹于它们伟大的 同时, 不免又会包容、吸收, 甚至以它们为经典。当代 中国的文论几乎都是借鉴西方, 自然也是受以 《周 易》为 源 头 的 传 统 文 化 精 神 影 响 吧 。 杨 振 宁 说 过《周 易》 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 《周易》岂不是也阻碍了中国文学思想的发展吗? 这 也是个复杂而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 , 很 多 地 方 谈 到“ 中 ”。 《文 言》所 谓“ 重 刚 而 不 人 的 经 典 就 可 以 了 , 这 里 的“ 理 性 ”实 质 则 是 一 种 实
2007.10
94 [ 作者简介] 魏宁,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 2006 级研究生。
语 文 学 刊
语文学刊
用理性。
的执著追求, 受各种条件的影响, 使我们本身缺乏韧
缺 乏 宗 教 文 化 的 国 家 , 没 有 上 帝 , 只 有“ 天 ”, 敬“ 天 ” 性的自强不息精神又带给我们什么呢?
就是尊“王”。在这样的统治下, 创造性又一次被束缚
我总感觉中国传统自强不息是矛盾的。它强调
了, 所有的一切都在文质彬彬的专制框架内奴化。 人在现实中的奋斗, 却着重道德修养的追求, 不看重
系内。《周易》占筮操作过程表现为数与数之间的运 谐大圆之美, 把万事万物都尽力推衍到这一美中, 注
算。《易传》说:“天一, 地二; 天三, 地四; 天五, 地六; 定了它有很强的包容性。
天七, 地八; 天九, 地十。天数五, 地数五, 五位相得而
三是这种包容性并不是无限制的包容, 而是有
各 有 合 , 天 数 二 十 有 五 , 地 数 三 十 , 凡 天 地 之 数 五 十 理性的。因为中国缺少像西方那样万能的上帝, 为使
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强调的是有用。在古代, 正
在民族关系上追求和睦相处。《乾彖》曰:“乾道 如 圣 人 经 典 中 所 要 求 的 那 样 对 统 治 者 对 国 家 有 用 ;
变化, 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 乃利贞首出庶物, 万过咸 在今天, 这种思想演化为实用理性, 我们总会反思我
本观点被后世的著作借鉴和吸收, 逐渐沉积, 形成了 “行中”、 “未出中”、 “久中”、 “中节”、 “中未变”、 “中有
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神。
庆”以及“位中”等等。凡涉及到“中”字的卦爻, 如乾
“ 有 容 乃 大 ”是《周 易》本 身 的 特 点 , 产 生 的 原 因 卦九二爻:“见龙在田, 利见大人。”乾卦九二处于乾
《周易》所说的中和, 是悟得的一种心境,《易传》却将 对自然的探索, 因为自然在圣人的经典中已经呈现,
其披上专制统治的外衣, 因而历代知识分子都会在 你只需依照经典理解、掌握, 追求本身心境的“乐”就
出世与入世之间不断徘徊, 也不时表现出对中庸思 行了。这样的自强不息, 忽视对自然的探索本身就不
想矛盾性的困惑, 并不像宗教国家那样具有强烈的 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而虚幻的心境的饿追求中缺
宁。”由包容性而形成的和平意识, 使中华民族能承 们的存在和存在的意义, 存在的价值, 但由于人格神
受苦与痛, 以坚强的毅力, 追求和等待和平。在今天, 的缺乏, 当今社会各种思想的冲击使我们处于混乱
“ 天 人 合 一 ”的 思 想 对 生 态 保 护 也 有 积 极 的 意 义 。
的状态, 找不到生存的价值, 自我存在的意义, 陷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