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城镇化比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5
1957
1978 1984
1992
2012
1949~2003年中国城镇化水平折线图
中国的城镇化率从改革开放初的17.9%提高到2005年的43%; 城镇人口由1.72亿增加到5.62亿。
2.我国城镇化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后,全国城镇化步伐 加快
• 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 • 城镇数量增加 • 城市综合实力增强
城镇化过程中伴 随着机动化,形 成“车轮上的城 镇化”。城市向 郊区蔓延
(2)美国的城市化--- 城乡同质化发展
8000 7500 7000 6500 6000 5500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十 五
•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 理限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 地区间的有序流动。
•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临时进城务工人 员;在城市已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进城 务工人员;因城市建设承包地被征用、 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村人口。 •鼓励农村人口进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定 居,特大城市要从调整产业结构的源头 入手,形成用经济办法等控制人口过快 增长的机制。
“一村一品”运动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日本西南部山区大分县 (相当于中国的省)。当时的大分县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差,农村人口 纷纷外流,农村社会濒临凋敝。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当地政府将每个村、 每个地区值得骄傲的一样东西(土特产,旅游资源,民谣)整合,通过 电视、广播及会议等机会宣传出去,开发成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叫得 响的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一村一品”运动的开端。 开展这一运动20多年来,,大分县培育出有特色的产品336种,比1980年 增加2.3倍。其中产值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有126项,产值达1000万美元 以上的有15项。人均收入在1994年就达到27000美元。 同时农村社区走向稳定与繁荣,并形成了独有的村落文化。
中国城镇化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1. 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
(1)欧洲的城市化--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模式 英国、法国(欧洲)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在城市化 进程中曾经遭遇过一系列严重问题,逐渐形成和不断完 善了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 人与耕地比较平衡,乡村发展独具特色。
法国农村
英国伦康住宅鸟瞰
(2)美国的城市化--- 城乡同质化发展 美国的城市化进程过分依从市场需求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 城市蔓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资源和环境上付出巨大代价, 成为世界各国引以为戒的深刻教训。
–传统城镇化模式的弊端
• 过于重视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方面的代价,空间低效扩张 • 过于重视由“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衡量的城 镇化水平,忽视社会和谐和生活质量的切实提高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制约
• • • • • • • • • 宜居土地和水资源相对稀缺,人地矛盾尖锐 人口“半城市化”现象突出 候鸟式农民工流动规模巨大,流向分布失调 建筑能耗过快增长,能量供求关系失衡 机动化与城市化同步发生,城市蔓延趋势初显 城市化推动力失调,污染排放失控 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城市风貌雷同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社会冲突增加 城市区域化加速来临,城市间恶性竞争加剧
三次全国五年规划(计划)的城镇化战略
总体战略 •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 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 快,我国城镇化的条件 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 地实施城镇化战略。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 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 化综合承载能力,按照 循序渐进、节约土地、 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 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城 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 元结构。 空间布局 •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 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 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 •防止盲目扩大城市规模。 •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 态,逐步形成以沿海及京广京哈线 为纵轴,长江及陇海线为横轴,若 干城市群为主体,其他城市和小城 镇点状分布,永久耕地和生态功能 区相间隔,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 化空间格局。 人口政策 •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形成城乡人口有序 流动的机制。
2. 亚洲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空间集聚发展模式
日本饭丰町村落鸟瞰
(2)韩国的城市化 作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韩国的经济腾飞也伴随着以 首都圈为核心的空间集聚发展模式,政府的公共政策同 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题目农村建设”是韩国新农村建设的又一次创新,也被称之
为婀美尼体(Amenity)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指农村历史、文化与自
9
3.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城市优先发展模式
3.1 拉美国家的城市化
一些拉美国家的城市化过于强调市场机制,奉行土地私有 制,加剧了农村的土地兼并,迫使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国际 上普遍认为,拉美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超出了经济发展水 平,导致大量的城市失业群体,带来贫民区的产生和犯罪率 的上升等社会问题,是“过度城市化”的典型代表。
14
坚持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952 1957 1962 1967 1972 1977 1982 1987 1992 1997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变化
(人/平方公里)
8000 7500 7000 6500 6000 5500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
传统城镇化
城市优先发展 数量增长 高能耗 资源与环境过度破坏 放任式机动化 少数人先富
新型城镇化
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质量提高 低能耗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集约式机动化 社会和谐
起 步 阶 段
大 起 大 落 阶 段
停 滞 阶 段
恢 复 发 展 阶 段
平 稳 发 展 阶 段
加 速 发 展 阶 段
新 型 城 镇 化 发 展 阶 段
十 一 五
十 二 五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 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 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 健康发展。
•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 •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 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大中城 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继续发挥 •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 吸纳外来人口的重要作用,中小城市和 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 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落户条件。 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 •对暂时不具备在城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 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 要改善公共服务,加强权益保护。
1990
由于美国人少地多,城市摊大饼式向农村扩散,机 动化的影响下城市人口密度下降趋势。
2. 亚洲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空间集聚发展模式
(1)日本的城市化
日本政府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干预作用,根据人多地 少和资源匮乏的国情,以较小的社会和环境代价获得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 日本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就是以三大都市圈(东京、京/阪/神、名古屋)为核 心的空间集聚发展模式,实现资源配置的集聚效应和跨越式的经济腾飞。
3.2 南亚国家的城市化 一些南亚国家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是人口过度增长,由此 导致大都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城镇和村落形成连绵不断的空 间集聚形态,尽管在空间上具有城市特征,但在经济、社 会和制度等方面都显示出乡村性,普遍存在就业岗位不足、 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匮乏和生活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 题。
3.3 非洲国家的城市化---城乡相互封闭式发展模式 20世纪50年代以后,非洲国家相继获得政治独立,但在 经济上依然依赖于欧洲宗主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 停滞不前和人口迅猛增长,加上连年战乱,使非洲国家的 城市危机更为加剧,50%以上的劳动力只能在“非正规” 部门寻找就业机会,70%以上的市民居住在自发形成的大 片贫民区,绝大部分市民的生活状况每况愈下,人口死亡 率升高。同时,农业劳动力的过度流失也严重影在贫民窟中的人口比例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72 59
36
33
32
28
28
24
6
6
亚
亚
亚
亚
美
非
洲
州
洲
南
南
东
西
拉
北
洋
欧
非
东
大
南
以
拉
撒
哈
其
他
发
达
国
家
4.城镇化的国际经验借鉴
根据世界各国城镇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城镇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农业保障
城镇化必须以农业发展为前提,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 城镇化既不能超前,也不宜滞后,必须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相适宜 城市的集聚发展和适度分散应在不同的阶段调整平衡,城市规模和 布局应适应发展需求 城镇化在遵循内在发展规律的同时,政府应进行适当的政策干预和 宏观调控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美国城市人口密度变化 (人/平方英里)
15
1970 1980 1990
1.建国以来的城镇化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的城镇化可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
城镇化起步发展时期(1949~1957) 城镇化大气大落时期(1958~1965) 城市发展缓慢和城镇化停滞时期(1966~1978) 城镇化恢复发展时期(1979~1984年) 城镇化平稳发展时期(1985~1992年) 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1992~2009年) 新型城镇化发展时期(2010~ 至今 ) 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成为当前 发展的主要任务
然生态资源,包括农耕文化景观、田园景观、农村风土人情等有 形和无形资源,既包括原生态的资源,如原始林、空气、水源、 土壤和无噪音的环境;也有自然生态和人类加工相结合的资源和 景观,如树林、公园、田园、水塘等,还有与历史文化相关的土 特产品、文化景观和风土人情,如民俗、节日、纪念馆、有机食 品、农村旅游等。
我国城镇化水平
–若干城镇密集区逐步形成 –城镇化水平接近全球平均水平
• 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以年均 1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增长, 2011年达到51.27%
51.27%
饱和阶段 加速阶段 初始阶段
36.2%
26.4%
1990
2000 2011
1978年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情况
1978 城镇化率(%) 年均增长量(%) 17.9 1980 19.4 0.71 1985 23.7 1990 26.4 1995 29.0 0.98 2000 36.2 2005 43.0 1.13 2010 49.68 2011 51.27 1.59
城镇化发展的历史
雅典宪章(1933)
1750(20%) 1850(50%)
英国及欧洲城市化 美国及北美洲城市化
马丘比丘宪章 1950(71%) (1977)
2000
1860(20%)
1930
拉美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1979 (20%)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 影响21世纪人类文明进程的两件大事:一是以美 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沃特· 恩道: “城市化极可能是无可比拟的未来光明前景之所 在,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灾难之凶兆。所以,未来 会怎样就取决于我们当今的所作所为。”
●
韩国的具体做法:
发放水泥。1970年冬,政府援助每个村庄300袋水泥,村民自 行决定其建设用途,但不得私分到户。第二年,政府再给积极参
与“新村运动”的村庄发放500袋水泥和1000公斤钢筋,不积极的
则不给。这样,从第四年起,各村都提高了积极性。1970—1978年 间,平均每村获得水泥84吨,钢筋2.6吨。
工业推进
适时转型
合理干预
适度合理的城镇化,必须适应工业化要求,促进农 业的现代化,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避免或消除 “城市病”
城乡空间差异化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原则
城乡主要差别
农村、农业 生产 消费 公共品提供 景观特征 空间关系 家庭经营为主 低成本、循环式 自助合作为主 自然、宽旷、情趣、传统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不可分离 城市、工业 以企业为主 高成本、直线式 政府包办为主 文化、现代、娱乐、多样 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