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发展给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文化发展给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用先进文化引领多元文化,这给德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使得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教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时,伴随着多元并存的文化格局的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造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多种文化激荡、交织、兼容、发展,存在着主流文化与亚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甚至反主流文化的并存与碰撞,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之间出现的冲突和碰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和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冲突,多元文化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多元文化视野下,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创新现代文明发展方式,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个性化和文明化,提高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实效性,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国社会,在坚持社会主流文化的前提下,如何运用先进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合理利用和选择对学生思想道德选择有益的文化形态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校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1 多元文化发展给大学生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

文化是思想形成的重要条件,多元文化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深刻影响,多元文化具有塑造精神、提升文化品位的功能。多样性的文化在促进文化、社会和人本身发展中具有多重意义:一是对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意义。多元文化是和谐文化得以发展的源头活水,离开了多元文化,先进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一讲多元文化就是消极文化甚至是落后文化。对于多元文化,要挖掘其中积极的成分和因素,限制其不良的因素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二是对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我们既要强调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也要重视多元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多元文化创设了社会发展的大舞台,丰富了社会生活的实际内容,涵养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使社会变得更加充实和文明,也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

三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进步意义。多元文化造就了全新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会选择人生的目标和现实路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学生,已经将市场竞争意识变为自身思想中的一部分,敢于接受新事物、追求新需要、迎接新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根据社会要求与学生需求,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多元文化发展给学生德育教育带来的挑战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复杂的,工作内容和过程也是复杂的。教育者要把教育内容传输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

的思考、鉴别形成认识,相信并接受教育者的观点这一过程变得异常复杂,这给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是多元文化导致社会多元价值观,文化的复杂性带来了多样化的价值,使学生无所适从,缺乏分析、判断和选择的统一标准,从而引起学生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混乱和错位。文化的多元性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也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背景。文化正在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旧的价值体系被逐步解体,他们不再拘束于旧的观念和体制,崇尚个性自由,关注个人价值的显现。在这个日益物化的社会,人类面临的不仅是生存的问题,还有自我欲望膨胀与自我控制约束的问题。

二是多元文化给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树立了多种价值标准,增加了价值选择和价值比较的机会,也使学生们失去了明确的文化权威和价值评判标准。学生在校内接受着高层次的教育,但是当他们走出校门后发现,有时知识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了,毕业就等于失业的社会现实让他们对知识和社会产生了不信任,相反,许多人靠出名、靠关系甚至靠美色却可以宝马香车、衣食无忧。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思想的复杂化,特别是国外享乐、拜金思想的涌入和浸染使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新的特点,加上当今中国国情下的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剧,更让不少人不甘寂寞,通过种种途径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各种方式奋斗不止、出人头地成为个人意识觉醒的表现。在工作价值上,学生更关注自我发展空间和个人事业的成就,对物质需求的渴望

已经为自我价值的显现所替代,这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尤其要注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德育内容的复杂化。德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现代多样化的文化氛围带来了德育语言的主宰性缺失,多种途径的价值传播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给德育带来了内容选择上的困惑。借助网络的便利、匿名性,社会消除了信息传播的等级和障碍,无论谁都可以触摸电脑,指点网络,德育也从神圣的殿堂里走了出来,谁都可以在较少限定的情况下撰写、发行自己的即兴之作。作为进入信息时代第一梯队的青年学生,网络和信息快捷传播成为他们用文学抒写人生、表现独特价值观的有力助推。[1]庞杂的道德影响因素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内容上的挑战,许多德育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德育的需求。随着多样化文化的兴起,背景的复杂性要求思想道德教育也要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单一性的活动、满堂灌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就会受到质疑甚至不感兴趣。

从学生成长过程看,德育过程“既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又是一个道德形成的过程”。[2]作为一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规律和教育的一般规律。实际生活中,部分学校德育之所以一味地强调德育的超越性,忽视其适应性,强调社会的利益,忽视个体的正当利益,是因为我们一贯提倡的“公而忘私”、“大公无私”、“舍生取义”等忽视了学生本我需求,生硬地将自我价值屈从于社会价值,丧失了个体存在的基本满足理由,因而得不到接受与认同。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把学生的自我价值需要与

实现社会价值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如果学生自我需求得不到满足,便没有积极实现社会价值的动力,个体的生存得不到保障,个体的社会性需要便丧失了存在的基础。多元文化并存,使学生价值取向的选择空间非常广阔,思想道德状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参差不齐,相互差别不断扩大,认识问题的起点、角度和标准也多种多样,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面临着时代发展的巨大挑战,对学生的空头说教和脱离实际的教化已经丧失了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德育内容在很大程度与学生身心发展相脱节,大、中、小学的德育存在着严重的交叉重复和错位现象。特别是内容的陈旧以及与学生思想实际脱节使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不愿接受;多年来,在德育方法上过多采用单一灌输的方法,即把革命战争年代的思想教育素材和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内容硬性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枯燥和无味中咀嚼着一些过时的论调,不仅不会起到教化和榜样示范的作用,相反还会形成学生对目前德育教育的逆反心理,不利于他们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兴东,胡泳.媒体变革的经济学与社会学[J].现代传播,2003(6).

[2]宋伟.“内化”是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