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然我们可以用 AHP 来分析指标在生 态农业建设中的权重,那么同样我们也可 以用 AHP 来分析某个指标在所有指标中的 权重,从而得出一个固定的,广泛适用的 基础评价指标,再根据各地区差异添加各 具特色的指标即可。从而避免了各地区因 所选指标体系不同,而不能进行横向比较 的弊端。
6、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紧迫,此报告并没有涉及国外研 究综述。
查阅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相关分析较片 面。 笔者资历尚浅许多分析还不到位,忘老师 多多指正。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 研究报告
绪论 1、研究对象的选取 2、研究方法的确定 3、评价指标的构建 4、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5、研究假设 6、不足之处 致谢
生态农业的内涵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靠高效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来实现。 充分吸收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结合现代 科学技术 , 以多种生态模式和丰富多彩技术 类型装配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工程,是农 业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 , 它是按照“整体、 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对山、水、 田、林、路、村等统筹规划,综合开发, 实现物质再生循环和能量多级综合利用, 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3、评价指标的构建
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导向性 指标要与目标相一致,且对实现目标有导向作用。 系统性 要按照系统科学的原理,各项指标在其相互配合 中,要比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区域生态农业建设的整体情 况。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般评价指标体系被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目标层,反映各区域生态农业建设综合效 益 第二层为准则层,大部分学者从生态效益、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三方面衡量生态农业建设成效
第三层为指标层,是具体的评价指标,依作者观点 不同而数量不定
3.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是指各评价指标在系统中的相对重要值。 目前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主要方法是层次分析法 (AHP)和德尔菲法 (Delphi)结合进行。这是一种整 理和综合专家们经验判断的方法,也是将分散的 咨询意见数量化与集中化的有效途径,它将要识 别的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由专家和决策者 对所列指标两两比较重要程度而逐层判断评分, 利用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下层指标对上 层指标的贡献程度,从而得到指标对总体目标或 综合评价指标重要性的排列结果。
独立性 指标之间必须相互相对的独立,不应存在包含、 交叉关系及大同小异现象。
可比性 指标必须能充分反映本系统在不同时期的特征以 及同一时期内各层次子系统、各要素的特点,要求对比指 标之间具有相同的计算方法和同样的计算范围,要注意剔 除掉特殊自然因素对系统作用而出现的特殊情况,以反映 不同被评对象共同属性的差异。
效益评价是对实施措施功能的反映, 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实施方案,或同一区 域不同时期的不同实施方案所产生的效益 的比较,可以判断不同“方案”的优劣, 从而为未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是对生态农业 系统运用一系列指标和一定评价方法进行 分析和诊断,以辨别和衡量系统优劣,发 现系统发展变化的规律,并通过对其内在 机制和原因的探索,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 决策服务。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对我国 各地区生态农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 意义。
( 6 )虽然国内学术界在生态农业的理论 研究己经了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由于生 态农业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学、 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科学、林学等 多种学科的内容,目前多数研究往往基于某 一学科的视角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对 于交叉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知之甚少。
5、研究假设
生态农业评价指标多是由专家凭经验给 出,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人为干扰因素, 从而使得评价结果不够直观,如何用统一 的量纲来表现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 ,值得 我们思考。
层次分析法 (简称AHP)
首先将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分为 3 个层 次,然后从最后一层开始将每层定量化。 第一层为总效益,即综合效益 ;第二层为子 效益,即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 效益;第三层为每个子效益分成的若干具体 指标 。
层次分析法中,为了使决策判断定量 化,通常会引入了下表的1-9的标度方法确 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4、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1 )指标层指标过多且倾向于农业生态 指标,对经济、社会指标重视不够。大多 是在以往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指 标,指标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性。因此, 在指标选取时,应选择能反映评价目的和 评价内容且代表性强的关键指标。
( 2 )指标选取存在交叠现象,一方面影 响其他指标的入选,增加了计算负担,另 一方面会造成重叠指标信息增强,削弱其 他指标的实际影响。为此,在准确、科学、 客观地选定评价指标后,应运用主成分分 析法为核心的因子分析法,合理消除重复 信息,并对各具体指标项进行权重评价。
( 3 )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环境条 件、传统习惯、发展策略等因素不同,运 用这种综合指数法更适合于某一地区作纵 向 ( 时间序列 ) 比较,很难对不同区域农业 可持续性进行横向比较,而且对农业发展 的指导作用也大大被削弱。建议各个基准 层首先进行独立评价,然后综合考虑地区 特点、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及政 策导向等进行客观综合评价。
熵值法
熵值法可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将调查 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及标准化处理; 第二步计算参评指标的熵值,指标值的差 距越大,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目标中所起 的作用越大;最后一步将指标的熵值转化 为权重值, 熵值越小,指标权重越大,反 之若熵值则越大,指标权重就越小。
模糊评价法
一般分为四步 : 第一步建立评价对象的 因素集;第二步建立评价集,评价集是评 价者对评价对象作出的各种总的可能评价 结果所组成的集合;第三步确定隶属度函 数式,隶属度是某事物归属于某个范畴的 程度,这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重要概念, 是利用模糊集合论定量研究模糊现象的基 础,其取值范围在 0 一 1 的闭区间;第四步 确定综合评价模型。
可行性 指标应符合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原 理,反映出生态农业与其他农业不同的技术措施特点,能 够比较真实地反映生态农业各因素之间的客观实际和内在 联系。
可测性 指标要反映生产过程中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函数关 系,同时应尽可能地能够分析测定,以利量化。
简便性 指标要少而精,概念要明确,数据易得,计算简 便,以便于计量和应用。 动态性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评价指标要考 虑系统的动态状况,不但要评价现状和系统稳定性,还要 考察系统的发展趋势、系统的缓冲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1、研究对象的选取
国内生态农业评价研究于 20 世纪 80 年代幵 始兴起,主要集中在评价原则、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评价权重以及评价 标准的确定等方面。 众多学者的研究视角大多集中在江浙等经 济发达地区,或者是北方的“四位一体” 生态农业建设评价方面,而针对西南地区 的研究则不多见。
2、研究方法的确定
目前对于农业生态综合效益评价的方法 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熵值法、模糊综 合评价法、综合指数法和人工神经网络评 价法。 其中, AHP 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 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 策方法,已广泛应用到能源系统分析、城 市规划、经济管理、科研评价等领域,得 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 4 )指标的计算过程存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实际评价 中,尽量减少权重赋值法等主观价值倾向 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多采用相邻指标比较 法、回归系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试验 统计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
( 5 )现有的评价方法存在选取指标过多、 指标值难以准确获取、评价过程过于繁琐、 可操作性不强、过分依赖专家经验、主观 性太强等缺点,如何用统一的量纲来表现 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是生态农业效益评 价中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