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2011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

合集下载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一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一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最新考纲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分。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

2.把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比较不同的人口进展模式的地区差异。

3.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分,理解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微专题一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的自然增长(1)总趋势人口数量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依据:图中曲线上扬)。

(2)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缓慢(依据:图1中a段曲线平稳)农业革命期间增长速度加快(依据:图1中b段曲线坡度增大)近100多年来急剧增长(依据:图2中c段曲线坡度最大)(3)空间差异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进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特殊提示人口的自然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肯定是数量的增多,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负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特殊提示①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由“死”到“生”来实现,生产力进展是关键——“死”是指死亡率下降,“生”是指诞生率下降。

②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20世纪60年月以来,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峻,死亡率有所上升。

③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是现代型,但因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很快。

④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人口增长模式的推断(1)依据生产力水平推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时期多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依据国家类型推断:绝大多数进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进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多属于现代型。

(3)依据数值特征推断:诞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4%左右4%左右4%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传统型3%左右1%以上2%左右现代型1%左右1%左右1%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2.分析人口增长快慢缘由的思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打算性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凹凸,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进人口的增长正说明白这个问题,因此分析人口增长快慢缘由的思路如下:考向一人口数量增减的相关计算(2022·江苏地理)1980年我国开头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方案生育政策,2021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练习题-学生用卷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练习题-学生用卷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民族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河南省人口最多B. “全面二孩”政策表明我国不再需要计划生育C. 我国共有56个少数民族,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D.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2.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可每年新增人口仍有500多万,主要原因是()A. 人口出生率高B. 人口死亡率低C. 外籍人口迁入增多D. 人口基数大3.如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读图,完成问题。

如图显示,我国()A. 人口总数持续增加B. 1953-1964年净增人口不足1亿C. 每年净增人口数量相同D. 1990年以后,人口增长速度不变4.如图示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动态调整,其调整的主要原因主要是()①人口老龄化②劳动人口减少③人口出生率升高④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5.读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问题。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8%降低到2010年的0.48%,主要原因是()A. 自然灾害频繁,人口出生率下降B. 人口老龄化严重C. 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D. 医疗条件差6.“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四年来,我国出生人口虽有所上升,但并未出现爆发式增长。

读图“我国‘二孩’生育意愿抽样统计图”,完成问题。

图中材料反映出()A. 东部地区已有二孩的家庭少于西部B. 城市已有二孩的家庭比例高C. 经济发达地区二孩生育意愿比例高D. 农村二孩生育意愿比例高于城市7.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我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读“1980-2012年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率和人口数量增长曲线图”。

完成问题。

1980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是()A. 人口数量开始减少B. 人口数量持续增加C.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不变D.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8.结合图“我国人口结构图”和所学知识,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正确描述是()A. 未来30年我国不会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B. 现阶段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C.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是由于男女比例失衡D. 目前我国不需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9.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B. 黑河腾冲线是重要的人口地理界线C. 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D. 东南地区人口密度比西北地区小10.如图为2015~2019年中国人口统计数据。

2021-2022学年湖南省益阳市上湖中学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湖南省益阳市上湖中学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湖南省益阳市上湖中学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图为我国1982年、2000年、2050年(预计)人口年龄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3. 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发展的大致趋势是()A. 出生率升高死亡率下降B. 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C. 出生率升高死亡率升高D. 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24. 预计到205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接近()A. B. C. D.参考答案:23. D 24. A23. 从1982年到2050年龄分布图可以看出,1982年年龄不足20岁的人口数最多,2000年30岁左右人口数最多,2050年60岁左右人口数最多。

因此15岁以下人口总体减少,说明出生率下降,老年人口比重逐渐上升导致死亡率上升。

故D正确。

24. 依据2050年人口年龄分布图,可计算出我国各年龄段人口的大致比例,故A正确。

2.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A、可见光区B、红外区C、紫外区D、波长较短的紫外区参考答案:A3. 下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的哪一岸相连A. 甲岸、丙岸B. 乙岸、丙岸C. 甲岸、丁岸D. 乙岸、丁岸参考答案:C由于地球自转引起地转偏向力,面朝物体运动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幅图为南半球(纬度向南增加),依南半球左偏可知,水流向乙处偏,乙处水流速度快冲刷严重,甲处流速慢沉积为主,小岛最终与甲岸相连。

第二幅图为北半球(纬度向北增加),北半球右偏,丙处水流速度较快,丁处水流速度较慢以沉积作用为主,最终小岛与丁岸相连,C对。

4. 形成我国北方冬春季节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B.气旋C.冷锋系统 D.暖锋系统参考答案:C5. 下图为我省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望远镜镜头朝向为A. 北方B. 南方C. 东方D. 西方25. 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反映出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流星运动D. 恒星运动26. 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则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是A. 20时3分56秒B. 20时56分4秒C. 19时3分56秒D. 19时56分4秒参考答案:24. A 25. A 26. D24. 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望远镜镜头朝向为北方,地球北极指向北极星,北极星在北方,A对。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5)(含答案解析)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5)(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5)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

据此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如表为我国八大经济区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 )表。

地区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大西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大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2005年 6.9511.97 3.137.9810.989.7120.5828.70 2010年 6.2013.22 4.1311.1413.5311.0119.8620.91(1)根据材料一,分析1982-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出我国八大经济板块中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该地区人口大量流人带来的影响。

(3)2005-2010 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增加,试分析原因。

2.读表,完成下列要求。

2010年和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化(单位:万人)年份2010年2014年常住人口总数1961.22151.6其中户籍人口1256.71332.9外来常住人口704.5818.7(1)表中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主要来自______ 增长。

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朝阳区和海淀区的常住外来人口超过百万,昌平区排在第三位,形成多个外来人口聚集区--“城中村”,如图所示。

(2)“城中村”一般具有交通______ ,租金______ 的特点,但由于人口高度集中容易出现______ ,______ 等城市问题。

(3)北京市提出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下的目标,主要是考虑北京市的______ 和______ 条件,尤其是______ 资源的承载能力。

(4)在控制人口的同时,北京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选择填空)。

A.实施南水北调--提高地域开放程度B.加强污水处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C.更多开辟农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D.大力发展工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2030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的预测

对2030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的预测

对2030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的预测【摘要】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这使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预测未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我收集了1982年至2010年的人口数据并建立模型,对203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社会一.提出并分析问题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如今,”4+2+1”的家庭结构在我国普遍形成,随之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未来,我国的人口年龄构成将呈现怎样的态势,又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计划生育的实施,使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的年龄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预测未来中国人口的年龄构成,我收集了1982年以来的各类人口数据,并利用数学模型对2030年的人口年龄构成进行预测.二.建立模型下表反映了1982年—2010年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各年龄段的人口(1)全国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依照表中数据,可以绘制出1982年—2010年我国总人口数散点图.1982年—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份人口数(万人)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年-2010年我国总人口呈上升趋势,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982年至1995年的13年中人口增长了19467万人,而从1995年至2008年的13年中增长了11681万人,可见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不断下降,上升速度逐渐减慢.由此看出我国对人口的控制取得了成效.(2)0—14岁的少儿人口,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人数变化趋势依表中数据,可以绘制出1982年-2010年我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的散点图.1982年—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份人口数(万人)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计划生育的实行,1982年—2010年,我国0—14岁的少儿人口数量逐年下降,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则呈上升状态,但是上升速度减慢,从6亿增长到8亿用了13年,而从8亿增长到10亿用了近15年.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上升趋势明显.(3) 0—14岁的少儿人口,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依表中数据,可以绘制出反映1982年—2010年我国各年龄段人口所占比例变化的散点图.并绘制1982年和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的饼图进行比较.1982年—2010年我国各年龄段人口所占比例0.020.040.060.080.0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份比例(%)1982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65岁及以上4.9%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15-64岁74%65岁及以上0-14岁从图中可以看出,0—14岁的少儿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1982年时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33.6%,2010年仅占17%.而由于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1982年占4.9%,到2010年已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则持续上升.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依此标准判断,我国在2000年就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4)预测模型建立的构想综合分析以上图表和材料可以发现,总人口变化的趋势比较符合发展的规律.而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和比例中,0—14岁的少儿人口受出生率的影响较大,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则与死亡率关系较大,因此这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比较符合发展规律.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虽然至今都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出生率的下降,势必会对其产生影响.举个例子,2000年0—14岁的少儿人口有29012万人,2010年已下降到22246万人.2000年的29012万人在2014年都进入了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段,2010年的22246万人在2024年也进入了劳动人口的年龄段,由于2010年的少儿人口相较于2000年减少,势必会影响2024年的劳动年龄人口相较于2014年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化趋势.劳动年龄人口数的上升趋势应当会逐渐放缓以至下降.因此选择全国总人口数,0—14岁的少儿人口数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进行分析,并依据以上分析预测数据推算出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 三.拟合函数并分析(1)用一次函数拟合总人口数的图像设x 表示年份,y =(f )x 表示人口总数.所以y =(f)x =kx +b ,且y =(f )x ≥0.利用线性拟合,获得年份(x )与人口总数(y ,万人)之间的函数y =1145.8113x -2166160.0271.根据该函数预测得到2030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59837万人.我国人口总数变化趋势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份人口数(万人)(2)用一次函数拟合0—14岁的少儿人口数的图像设x 表示年份,y =(f )x 表示0—14岁的少儿人口数.所以y =(f )x =kx +b ,且y =(f )x ≥0.获得年份(x )与0-14岁的少儿人口数(y ,万人)之间的函数y =-400.5209x +829003.0698.根据该函数预测得到2030年我国0—14岁的少儿人口数为15946万人.0—14岁人口变化趋势010000200003000040000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份人口数(万人)(3)用二次函数拟合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的图像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递增速度有加快趋势,因此选用二次函数拟合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的图像.设x 表示年份,y =(f )x 表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所以y =(f )x =ax ²+bx +c ,且y =(f )x ≥0.获得年份(x )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y,万人)之间的函数y =7.3136x ²-28978.6751x +28712182.8098.根据该函数预测得到203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24087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变化趋势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份人口数(万人)(4)综合数据并绘制图表综合以上数据得到,2030年我国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159837-(15946+24087)=119804(万人),上升幅度明显下降.绘制203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饼图203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15岁-64岁75%0-14岁65岁及以上比较以上图表可以发现,1982年至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上升幅度不断减小,预测2010年至2030年的20年中,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仅上升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不断上升,到2030年时已经超过少儿人口,是少儿人口的 1.5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而少儿人口随着出生率的下降不断下降,2030年仅占全国人口的10%. 四、总结与分析通过预测,到2030年,我国总人口数将达到159837万人,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为1594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11980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将达到24087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误差分析(1)由于2009年的人口数据是采用抽样比为0.873‰的抽样调查样本数据,与实际数据有偏差,因此在分析中必然会出现误差.(2)该模型比较理想,在实际的人口发展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国家也可能出台新政策,从而使人口变化趋势和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五、感悟与反思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少儿人口不断减少,我国未来的青壮年劳动力资源将出现短缺.而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又使养老成为了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单凭家庭是远不能解决养老问题的,需要社会保障措。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1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1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1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图型概述]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除人口金字塔图外,还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等。

这些图形可以反映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或迁出状况,也可以反映人口年龄构成、职业构成等。

下面重点分析判读难度较大的三种统计图。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流程:读懂坐标含义→明确各坐标数值大小→分析数下宽上窄,说明人口的年龄越小,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大;而人口的年龄越大,所占比重越小。

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底部与中部的宽窄相近,儿童、青少年所占比重趋于减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总人口继续增长。

属于传统型的后期阶段,一般属于发展中国家形中的已知点(如图中的P点)分析三组年龄人口的构成情况,具体操作方法:过已知点分别作三角形三边的平行线,这样每个轴上可得到两个交点,其中靠近原点的那个点对应的数值,就是已知点在相应的坐标轴上的数值。

如图所示,P点0~14岁人口比重为A点的数值,15~64岁3.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判读流程】图表信息获取【尝试解答】(1)B (2)B下图中a、b、c分别对应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

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
A.土地资源充足B.产业基础发达C.对外交通便捷D.基础设施完善
16.横琴岛坚持在大、小横琴山划定禁建区,主要是为了( )
①防止土地资源短缺 ②防范水土流失 ③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④减轻环境污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作为某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2000年前后,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下图示意1982-202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少儿人口(15岁以下)比重、劳动人口(15~60岁)比重、老年人口(60岁以上)比重对应的坐标轴依次是( )
A.X、Y、ZB.X、Z、YC.Y、Z、XD.Z、Y、X
18.由图可推测( )
A.1982~1990年少儿人口比重变化主要是由于实施计划生育
B.1982~1990年劳动人口比重变化主要是由于就业岗位增多
厦门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
地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应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1)物流由货物运输、中转(搬运装卸)、仓储(储存保管)、包装等环节构成。说明与罗津线相比,2014年以前珲春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物流选择营口线的优势。
(2)简述2014年以后罗津线的运营对珲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3)各大自媒体平台争相报道罗津线的开通事件。以下一则报道中存在不少错误。请你仿照示例,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指出另外3处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结构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结构
较高收入国 家
最高收入国 家
580-2335 2335-6000 6000-15000 15000以上
35.8 33.0 17.6 14.5
家庭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及恩格尔系数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5年P105、P110


1990 1995 2000 2003 2004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生活消 费支出(元)
销售量 (y)
5 8 13 18 6 10 14 18 8 12 16 22 15 17 19 25 226
t2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121 144 169 196 225 256 1496
ty
5 16 39 72 30 60 98 144 72 120 176 264 195 238 285 400 2214
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
本平均变动多少? (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月份
产量(千件) 单位成本(元)
1
2
73
2
3
72
3
4
71
4
3
73
5
4
69
6
5
68
某企业各月月初职工人数资料 单位:人
25.09 19.17
4.5 24.08 24.66
合计 300 - 109500 615 29250 100 97.5
总方差分解计算示例表
工龄在10年以下 (甲组)
工龄在10年以上 (乙组)
受教育年 工人数 受教育年 限(年) (人) 限(年)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变动趋势分析(模型预测)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变动趋势分析(模型预测)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变动趋势分析摘要:人口迅速老龄化将是我国面临的最主要的人口现象之一。

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同时也带来发展机遇。

本文从我国人口老龄结构变化出发,了解了我国老龄人口的基本特征及现状,分析了其变动趋势,并预测了未来特定几年我国老龄人口的数据,同时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也提供了几点应对它的措施。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变动趋势英文摘要:关键词: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一)人口老龄化的含义老龄化不是某个长寿高龄的人,而是人类群体老化的社会现象。

它包括绝对老化和相对老化。

由于老年人口数量增多,老年人口数在总人口数量的比值中日益增大,这一老化过程被称为绝对老化。

但是人口老化不仅取决于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而且取决于老年人口数与其他年龄人口数的相对比值。

如果总人口中少年儿童或成年人比老年人增加得更多更快,那么,即使老年人数也在增多,也不能形成人口老化。

反之,如果生育率下降引起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减少,最后引起总人口数减少,使得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相对增加,也会引起人口老化。

这种老年人口与总人口数量减少而出现的老化,称为相对老化。

(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随着我国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人口类型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类型的转变,人口年龄结构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用表格表示近几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表1 近几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1996年—2004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41%,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

1949-2018我国历年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平均预期寿命

1949-2018我国历年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平均预期寿命

25166 25660
18.95 19.42
96680 95833
72.80 72.53
2006年 2005年
131448 130756
25961 26504
19.75 20.27
95068 94197
72.32 72.04
2004年
129988
27947
21.50
92184
70.92
2003年 2002年
34146
0.00 33.59
62517
0.00 61.50
1981年
100072
0.00
0.00
1980年 1979年
98705 97542
0.00 0.00
0.00 0.00
1978年Βιβλιοθήκη 962590.00
0.00
1977年 1976年
94974 93717
0.00 0.00
0.00 0.00
1975年 1974年
据为当年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数;其余年份数据为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据。总人口和
135404
22287
16.46
100403
74.15
2011年 2010年
134735 134091
22164 22259
16.45 16.60
100283 99938
74.43 74.53
2009年
133450
24659
18.48
97484
73.05
2008年 2007年
132802 132129
26 26.8 27.3 28.1 30.3 31.4 31.9
32 32.6 37.5

2011年全国人员情况-地域、学历、年龄

2011年全国人员情况-地域、学历、年龄

2011年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7%2012-08-17 14:00:11 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婚姻、家庭状况保持稳定。

积极就业政策的确立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就业总量的稳步增加和就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就业质量有所提高,城镇失业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就业局势整体上保持基本稳定。

一、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一)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平稳增长。

2011年年末中国大陆人口总量为134735万人,比2002年增加6282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53%。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由2002年的6.45‰降至2011年的4.79‰,比2002年下降了1.66个千分点。

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在逐年减少,年增加人口由2002年的826万人减少至644万人。

我国大陆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继续下降,由2002年的20.3%降至2011年的19.5%,为世界人口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分地区看,东中西仍然保持“东多西少”的人口格局。

2011年末,东部[1]人口为55445万人,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合计的41.4%;中部人口为42374万人,占31.6%,西部人口为36222万人,占27.0%,西部地区人口增长略快于中部地区。

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

2011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为11.93‰,全年出生人口为1604万人,出生率比2002年下降了0.93个千分点。

2002-2011年我国平均每年出生人口为1603万人。

从全国总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 2011年全国15-64岁人口首次超过十亿,达到100283万人,占总人口的74.4%,比2002年增加了9981万人,比重增加了4.1个百分点。

2002-2011年,15-64岁人口总量逐年增加,平均增长速度为1.17%。

2020年高中必修2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卷

2020年高中必修2人教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2小题)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

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北多,东南少B.南多北少C.东北多,西南少D.均匀分布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A.空间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D.草场资源丰富下图为“某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化的统计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3.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过渡时期,人口增长迅速B.过渡时期,死亡率高于出生率C.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D.工业时期,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读“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列两题。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①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生育率指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2010年我国人口普查各省低生育率前十位:京0.7 067,沪0.73 665,辽0.74,黑0.75,吉0.76,津0.9 128,浙1.017,藏1.0 496,苏1.05 385,陕1.0 545。

完成下列三题。

5.低生育率可能导致()A.家庭负担加重B.老龄化问题缓解C.失业率上升D.环境污染加剧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6.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自然条件长期稳定地影响人口的分布,短期内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

读“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空间流动成本图”,回答下列各题。

2012年高考真题——文综(山东卷)含答案

2012年高考真题——文综(山东卷)含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

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命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3.图2为某区域地址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 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 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4~6题。

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卫星云图B.查询地理数据C.选取考察路线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6.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 10小时B. 11小时C. 13小时D. 14小时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8.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 标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中国⼈⼝年龄结构变化中国⼈⼝年龄结构分析商务统计(论⽂)学校:年级:学号:姓名:专业:指导⽼师:中国⼈⼝年龄结构分析摘要:⼈⼝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显著的影响,⽼龄化对就业问题、产业结构、消费、家庭变化等各⽅⾯影响⽇渐明显。

因此,本⽂运⽤统计⽅法和实际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年龄结构的变动,进⾏了⽐较全⾯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且在此基础上,还指出⼈⼝年龄结构对就业问题、产业结构、消费、家庭变化等有何影响,并提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年龄结构;⽼龄化;⼈⼝普查;⼈⼝红利⼀、引⾔社会是由“⼈”所组成,社会经济活动是由“⼈”来进⾏,这个“⼈”是由“不同年龄”,或“不同⾏业”,或“不同层次”的⼈群所组成,显然,这些不同⼈群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是各不相同的,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年龄结构数据的特殊意义与作⽤,年龄结构数据质量不仅成为研究⼈⼝状态、⼈⼝过程的必要条件,⽽且是研究⼈⼝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我在这⾥想对⼈⼝年龄结构这个问题进⾏⼀些相关分析。

中国⼈⼝年龄结构变化之猛烈程度是古今中外从没有过的,是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特定条件所造成的独特现象,这种独特现象,近⼆⼗年来已影响了我国社会⽣活,⼜将严重影响整个下世纪中国社会⽣活的⽅⽅⾯⾯,然⽽,我们的经济分析和社会分析很少结合我国所特有的独特⼈⼝年龄结构变化来进⾏研究。

⾃建国以来进⾏的六次⼈⼝普查,提供了我国⼈⼝年龄结构变化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为我们分析未来⼈⼝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制定有关对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本⽂是根据2010年第六次⼈⼝普查数据对中国⼈⼝年龄结构在今后⼏⼗年的变化给出预测,并就这些变化对中国的就业问题的影视作粗略分析,希望这能对读者有所启迪。

⼆、⼈⼝结构的概念⼈⼝年龄结构:指⼀定时点、⼀定地区各年龄组⼈⼝在全体⼈⼝中的⽐重。

⼜称为⼈⼝年龄构成。

通常⽤百分⽐来表⽰。

例如,中国1982年7⽉1⽇零时,以5岁为⼀组统计⼈⼝年龄结构(表1)。

高三地理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图的判断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图的判断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图的判断试题答案及解析1.2011年10月31日是“世界70亿人口日”。

下图示意某同学绘制的M国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其中某一时期的图例标错。

据此完成小题。

【1】图例标错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根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知④图错。

【2】根据人口演变规律,四个时期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④②①③D.①③④②【答案】B【解析】根据“三率”数值大小可知四图中由先到后依次为③②④①。

【3】人口性别—年龄构成最符合M国①时期的是 ()【答案】D【解析】M国①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人口增长快,故D选项正确。

2.下图为2010年我国各省老年人口比例图(不含港、澳、台数据)。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010年我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京津地区B.长三角地区C.川渝地区D.珠三角地区【答案】C【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四川、重庆老年人口比例所占比例最高,是我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两省分别简称川、渝,C对。

A、B、D错。

【2】图示西藏老年人口比例特点的成因是A.自然增长率高B.出生率低C.医疗水平高D.迁入人口多【答案】A【解析】读图,西藏老年人口比例特点是在各省区中比例最低,这主要是因为该地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A对。

出生率低,少年儿童少,老年人比例占的高,B错。

医疗水平高,老年人死亡率低,占的比例会增高,C错。

西藏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容量低,迁入人口少,D错。

【考点】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

3.通常将人口按照0-14岁、15-64岁及65岁及以上分为三个年龄段进行统计分析。

下图是我国不同时期三个年龄段人口统计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按照年龄0-14岁、15-64岁及65岁及以上划分,依次是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②③①【答案】B【解析】随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出生率下降,0-14岁人口比重逐年下降,③为0-14岁人口比重;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比重上升明显,②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5-64岁比重变化不大,①为15-64岁人口比重。

台港澳联考试卷:地理-人文地理选择题1-10(含答案)北京博飞

台港澳联考试卷:地理-人文地理选择题1-10(含答案)北京博飞

北京博飞华侨港澳台联考地理最新试题训练人文地理1-10(含答案)选择题(共30道小题)1.图1为我国沿海某省1960—2060年间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及预测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省人口自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a曲线为人口死亡率B.b曲线1980年后上升与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有关C.在K时间点之后,人口总数仍将继续增加D.在K时间点之后,.少年儿童比例上升2.该省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A.原始型 B.传统型C.现代型 D.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2.“单独二胎”政策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图5为我国2013年末人口年龄结构预测图(注:图中比例表示该年龄段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数量的比),据此回答1-2题。

图51、影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重大调整,其主要原因是:()A.克服独生子女问题B.平衡男女比例失调C.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D.提升家庭幸福指数2、“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将:()①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②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③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④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下图为1982年和2012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12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12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12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12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12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4.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5.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

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读我国2003-2012年我国人口抚养比变化图(下图),完成下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A.人口出生率上升B.养老保障负担加重C.工业化水平降低D.企业“用工荒”加剧【答案】B【解析】读图,一定要注意,图中的纵轴的时间是从右向左增加,由此判断老年抚养比在增加,说明老年人口占的比重在增加,养老保障负担加重,B对。

少儿抚养比在下降,说明人口出生率下降,A错。

图中社会总抚养比下降,说明劳动人口比重上升,社会发展快,工业水平不会降低,C错。

劳动力丰富,不会加剧用工荒,D错。

【2】2013年8月,我国放开单独二胎,国家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可以:①-维持社会稳定②-减缓人口老龄化③-减缓人口红利期④-增加现阶段劳动力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主要是因为养老保障负担加重,国家的养老体系还不完善,仍需要子女养老,所以放开二胎,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①对。

新生儿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可以减缓人口老龄化,②对。

只是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可能延长人口红利期,不是减缓,③错。

新增的是婴儿,不能增加现阶段劳动力,④错。

所以A对。

B、C、D错。

【考点】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2.人口生命素质指数(PQLI)由婴儿死亡率、1岁时平均预期寿命和识字率3个基本指标组成。

这3个指标直接转为或换算成指数,数值从0到100,分别表示最低和最高的人口素质水平(其中,识字率指数直接以15岁以上人口中识字者的百分比数来表示;婴儿死亡率指数=229-每千个新生儿的死亡数/2.22;1岁平均预期寿命指数=1岁平均预期寿命-38/0.39)。

下表为四川省四城市人口生命素质指数对比表。

回答下题。

A.自贡市经济水平最高B.宜宾市婴儿死亡率最低C.绵阳市人口素质水平较为低下D.德阳市识字人数最多【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的信息看,婴儿死亡率指数与每千个新生儿的死亡数呈负相关;1岁平均预期寿命指数与1岁平均预期寿命呈正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