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

壹、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其特点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一、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行金本位制,促使黄金转化为世界货币。随后,德国于1871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于1873年也相继实行金本位制。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这一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使金币自由铸造、价值符号与金币自由兑换受到严重削弱,黄金的输出入受到严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价值符号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二、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的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在金块本位制度下,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所代替,银行券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英国以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券(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法国规定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中央银行掌管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输出黄金。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

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金块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即“钉住”后者的货币。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国际金本位制。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贰、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

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Mint 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1、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2、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

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

叁、金本位即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Mint 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的形式

1、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2、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这是一种持有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成该国货币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

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

黄金市场示意图

1、金币本位制

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

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2、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国 1925年规定在1700英镑以上,法国1928年规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兑换),黄金集中存储于本国政府。而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储备黄金的意义

至今,黄金依然被视为一种“准货币”,为国际所接受。类似于外汇、国债,黄金储备在各国财政储备中均有重要地位。一方面是出于对本国汇率的保障,另一方面则是据此对冲由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而在流动性市场上,黄金依然有着广泛的需求,依然被视为储藏财富的一种方式。

金本位制的崩溃

主要原因

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国际金本位制的利弊

典型的国际金本位制主要有以下优点:

①各国货币对内和对外价值稳定;②黄金自由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促进了各国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信用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输出;

③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简言之,促进了资本主义上升阶段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国际金本位制的主要缺点是:①货币供应受到黄金数量的限制,不能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②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赤字时,往往可能由于黄金输出,货币紧缩,而引起生产停滞和工人失业。

一站后的法国的金本位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一站后的法国的金本位制度 篇一:国际金本位制度 chapter4internationalmonetarysystems国际货币制 度 1.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各国通过国际惯例、协议和国际经济组织,对各国货币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做出的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通常被人们称为游戏规则(Rulesofgame)。 2.货币制度的内容、 一是货币本位(standard)的确定。即货币定值的标准。 二是汇率制度的选择。即是完全固定的汇率制度,还是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还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汇率制度。 三是货币的可兑换性(currencyconvertibility)。即 是完全可自由兑换,还是不可自由兑换,还是部分可自由兑换。 四是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包括资产的形式、币种和各自的比重。 五是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是完全依靠市场调节,还是政府独立进行调节,还是以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为基础的国际

收支调节。 3.国际货币制度建立的方式 一是以惯例或习俗(conventions,customs)形式建立起来的。如国际金本位制度。二是通过全球性的协议建立起来的。如在imF协定下安排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三是通过部分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co-operationofpolicy)方式建立起来的,如欧盟的货币一体化安排。 4.国际货币制度的阶段划分 (1)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国际金本位制度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3)1944~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4)1976~目前:牙买加体系 section1internationalgoldstandard国际金本位制度 一、establishofinternationalgoldstandard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 goldstandard:asystemforfixingexchangeratesbythecentralbankorgove rnmentofeachcountrymakingitscurrencyfreelyconvertib leintogoldatafixedprice.underthissystemtheparvalueo fexchangeratesissetbytheamountofeachcurrencythatcan beobtainedforagivenquantityofgold.exchangeratessuch cannotshiftfurtherfromparitythanthelimitssetbythetr

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一、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行金本位制,促使黄金转化为世界货币。随后,德国于1871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于1873年也相继实行金本位制。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这一货币制度。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使金币自由铸造、价值符号与金币自由兑换受到严重削弱,黄金的输出入受到严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价值符号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二、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的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在金块本位制度下,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所代替,银行券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英国以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券(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法国规定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中央银行掌管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输出黄金。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金块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即“钉住”后者的货币。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国际金本位制。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罗斯福命令居民和私人银行的黄金全部交售给联邦储备银行,禁止黄金出口。为防止投机,禁止银行进行外汇交易。紧接着又规定禁止以黄金偿还债务,这就使美国在实质上放弃了金本位制。取消金本位,使美国经济获得了明显的好处,它隔断了国外经济因素的制约,美国政府得以根据自己的国情自由行动使用金本位制的国家都要把本国货币单位对应一个固定的黄金量,央行要有黄金储备来兑

浅析金本位制度

浅析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牙买加体系的差异及财富保值方法 电商082 丁佳妍 摘要: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Currency System)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自19世纪出金币本位制的出现之后,先后经历了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牙买加体系,逐渐形成了当今国际货币市场的新格局。本文将着重分析金本位制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及牙买加体系的差异并且探讨如何在当今货币体系下将自己的财富保值。 关键字:国际货币体系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铸币平价黄金输出入点本位币双挂钩制度 正文: 一、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牙买加体系的差异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金本位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均为固定汇率制体系,而牙买加体系所执行的是浮动汇率制。 在金本位时期黄金是国际货币,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而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在这种制度下黄金石唯一储备资产,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收支调节),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所以可以说在改制度下各国执行的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而各国货币的真实价值保持稳定。 但是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动荡并且黄金增长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各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金本位制时期没有一个常设机构来规范和协调各国间的行为,组织的松散种种原因导致该体系的崩溃。 而随后经历混乱时期之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则是经“布雷顿森林会议”正式签订协定而确立的,并且当时建立的世界性的组织结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二战之后美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因此该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汇兑平价体系,采用双挂钩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与金本位时期相比,美元成为唯一的国际货币,并且虽然采取可调整的钉住汇率体系,但实际上仍然是固定的。与铸币—物价流动机制不同,布雷顿森林体系采取了多渠道的调节方式:由IMF贷款解决短期失衡,而由汇率调整解决长期失衡。但是由于成员国汇率的变动需要提前通知IMF组织并且经过该组织85%的投票权赞成后才可以实施,而美国恰恰占有大份额的投票权。作为该体系两大支柱之一的双挂钩于尼克松上台之后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同时黄金的有限性与美元的不断增长形成矛盾,再者美元无力清偿所有的开支,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解体。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金融秩序又复动荡,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 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 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与前两个体系最大的不同是牙买加体系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并且实行黄金非货币化,使黄金成为一种单纯的商品,而IMF的总份额也得到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得到扩大。与之前

世界货币体系之金本位制

历史上最重要的汇率体系之一是金本位。在这一体系中,参与国之间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在1880~1913年间金本位以其最纯粹的形式占着统治地位。在这一体系之下,大多数国家的货币都与黄金挂钩,从而国与国之间在金本位的基础上建立了汇率体系。 为什么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挂钩呢?这是因为金是最合适的世界货币。人类最早的货币有牛羊、兽皮、贝壳、布帛和金属等各种物品。由于金的自然属性,它逐渐取代了其他各种实物货币而成为真正的货币。金天然很纯,虽说金无足赤,但相对于其他金属可以说是近乎足赤了。金的质地均匀,且易于切割。更何况金的数量不多,难以开采,因而它含有的价值较高。随着世界范围商品交换的发展,金也就成了最理想的世界货币了。 金成了世界货币之后,各国的货币都与黄金挂钩,确立了金本位。英国是在1816年实行金本位的,法国虽说是1928年正式实行金本位制,但在1873年限制银币自由铸造时在事实上已是金本位制了。美国在1900年正式实行金本位制,但实际上在1873年也停铸银元。德国在1871年,日本是1897年相继都实行了金本位制。不发达国家实行金本位制稍晚于发达国家。埃及是不发达国家中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之一,那是在南非发现大金矿后的第二年,即1885年。墨西哥是1904年实行金本位制的,印度到1927年才实行金本位制。 在这里我们想插一段中国的银本位制的废除。中国长期实行的是银本位制。1935年废除银本位制。美国在1929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以后,实

施"白银政策",提高银价,以图操纵世界银市,迫使中国加入"美元集团",从而取得在对华贸易和投资的有利地位。结果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在中国国内造成严重银荒,一时物价暴跌,企业纷纷倒闭。1935年11月在英国的操纵之下,国民党政府宣布废除银本位。由于当时金本位的地位已在动摇,中国也就没实行金本位,而是通行法币,即纸币制度。法币和英镑挂钩,1法币=英币1先令2.5便士,这样中国就加入了英镑集团。但美国在同年12月变更购银办法,抑低银价,使中国在国外市场出售白银处于不利地位。国民党政府被迫作出让步,补充宣布对美元的比价:法币1元=0.2975美元,这样又使法币同时依附于美元。有趣的是,最近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写了《货币的危害》一书,其中一章专门论述美国当时对中国的白银政策。他提到有一种观点是,美国的白银政策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通货膨胀严重,促使了中国经济的破产。 现在我们再回到金本位去。金本位的功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假如人们到处支付的只是黄金,于是要购买别国的商品只要支付相当于商品价格的黄金就可以了。这里没有外汇汇率的问题,因为金是世界共同的货币。当然每个国家都发行自己的金币,选择不同的金币单位。维多利亚女皇选的是1/4盎司的金量(英镑),麦肯利总统选的是1/20盎司的金量(美元)。在这种情况下,英镑的重量是美元的5倍,这就有个自然的汇率:5美元=1英镑。这是1914年以前金本位的基本情况。各国都倾向于用它们自己的金币,但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熔化金币,然后按当时

金本位制度及其奔溃

金本位制度及其奔溃 金币本位制的基本特征是: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国1925年规定在1700英镑以上,法国1928年规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兑换),黄金集中存储于本国政府。而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 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然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实行不到几年,就暴露出其不稳定性。随着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很快摧毁了这种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各国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决定

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决定 金本位制度泛指以黄金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盛行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属于完全的金本位制度。后两种金本位制出现于由金铸币流通向纸币流通过渡和第二次大战后对黄金与货币兑换实行限制的时期,而且存在的时间较短,属于不完全的金本位制度。通常,金本位制度主要是指金币本位制。 (一)汇率的价值基础 在金币本位制下,各国都以法律形式规定每一金铸币单位所包含的黄金重量与成色,即法定含金量(gold content)。两国货币的价值量之比就直接而简单地表现为他们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mint parity)或法定平价(par of exchange),黄金是价值的化身。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之间汇率的价值基础,它可表示为: 例如:1925~1931年英国规定1英镑金币的重量为格令(grains),成色为22k(carats),即1英镑含格令纯金(×22/24);美国规定1美元金币的重量为格令,成色为,则1美元含格令纯金(×)。根据含金量之比,英镑与美元的铸币平价是:=,即1英镑的含金量是1美元含金量的倍,或1英镑可兑换美元。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二)外汇市场的供求 铸币平价与外汇市场上的实际汇率是不相同的。铸币平价是法定的,一般不会轻易变动,而实际汇率受外汇市场供求影响,经常地上下波动。当外汇供不应求时,实际汇率就会超过铸币平价;当外汇供过于求时,实际汇率就会低于铸币平价。正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不断变化一样,实际汇率也围绕铸币平价不断涨落。但在典型的金币本位制下,由于黄金可以不受限制地输入输出,不论外汇供求的力量多么强大,实际汇率的涨落都是有限度的,即被限制在黄金的输出点和输入点之间。 黄金输出点和输入点统称黄金输送点,是指金币本位制下,汇率涨落引起黄金输出和输入国境的界限。它由铸币平价和运送黄金费用(包装费、运费、保险费、运送期的利息等)两部分构成。铸币平价是比较稳定的,运送费用是影响黄金输送点的主要因素。以直接标价法表示,黄金输出点等于铸币平价加运送黄金费用,黄金输入点等于铸币平价减运送黄金费用。 假定,在美国和英国之间运送价值为1英镑黄金的运费为美元,英镑与美元的铸币平价为美元,那么对美国厂商来说,黄金输送点是:

国际金本位制度

Chapter 4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s 国际货币制度 1.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各国通过国际惯例、协议和国际经济组织,对各国货币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做出的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通常被人们称为游戏规则(Rules of Game)。 2.货币制度的内容、 一是货币本位(Standard)的确定。即货币定值的标准。 二是汇率制度的选择。即是完全固定的汇率制度,还是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还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汇率制度。 三是货币的可兑换性(Currency Convertibility)。即是完全可自由兑换,还是不可自由兑换,还是部分可自由兑换。 四是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包括资产的形式、币种和各自的比重。 五是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是完全依靠市场调节,还是政府独立进行调节,还是以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为基础的国际收支调节。 3. 国际货币制度建立的方式 一是以惯例或习俗(Conventions ,Customs)形式建立起来的。如国际金本位制度。 二是通过全球性的协议建立起来的。如在IMF协定下安排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三是通过部分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Co-operation of Policy)方式建立起来的,如欧盟的货币一体化安排。 4. 国际货币制度的阶段划分 (1)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国际金本位制度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 (3)1944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4)1976 ~目前:牙买加体系 Section 1 International Gold Standard 国际金本位制度 一、Establish of International Gold Standard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 Gold standard :A system for fixing exchange rates by the central bank or government of each country making its currency freely convertible into gold at a fixed price . Under this system the par value of exchange rates is set by the amount of each currency that can be obtained for a given quantity of gold . Exchange rates such cannot shift further from parity than the limits set by the transactions costs of shipping gold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which is usually a very small percentage of its value . 提示几点: 1、国际金本位制度是逐渐建立起来的,大约从1816年~1914年。 2、国际金本位是建立在各个国家国内法的法的基础上的,因而是一种松散的国际货币制度。 3、虽然是建立在国内法的基础上的,但在货币比价、货币的兑换、对外支付、国际结算原则和黄金的转移的规定方面是一致的。 △二、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 1、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2、英镑在事实上代替了黄金执行国际货币的职能。 3、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铸币平价决定并且是稳定的。 4、国际金本位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三、Collapse of International Gold Standard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

《金本位制度》word版

第四节金本位制度 英国在1816年宣布金本位制度,也是历史上第一个采行金本位的国家。1816年在欧洲,正是拿破仑在威灵顿战败的次一年,也是清朝道光年间,鸦 片战争的前24年。金本位共分三种形式,分别为金币本位、金块本位与金汇 兑本位。 一、金币本位制 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金本位制度采用的是金币本位形式(gold coin standard)。金币本位的建立要有下列5个条件: 1.以金币为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 2.制订本位币与各种形式通货的兑换平价。 3.黄金可在国内外自由流动。 4.是一种黄金流通制度,政府需铸造金币供交易流通之用。黄金同时兼 具货币功能与商品功能,人民可要求将黄金铸成金币,亦可要求将金币熔成黄金。 5.银行发行银行券(bank notes),可无限制兑换黄金。银行券产生的原因在于金币携带不易,因此银行发行银行券以利交易的进行,银行有多少黄金,就发行多少银行券,这称为’“十足准备”制,民众可持银行券随时请求 兑换黄金。 (一)金币本位的优点 第一,货币价值稳定。由于黄金产量稳定,而货币(金币)价值与黄金 保持联系,故货币价值稳定。 第二,有助于物价稳定。政府虽可发行银行券,但发行数量却受到黄金存 量的影响,故不会任意发行货币,且物价也相当稳定。 简言之,在金属本位制下,有多少金属,就发行多少货币,这其实是一国政府建立人民信心的不二法门,也是政府对自己约束的一种方式。当政府因为某种需要,例如战争,而多发货币以融资其支出,过多的货币使物价上升,使货币作为贮藏购买力的能力下降,则人民会减少拥有货币,在现代社会,减少拥有货币代表会增加购买股票、债券、房地产等,但在19世纪的欧洲,则是 将拿银行券向政府请求兑换成黄金。因此,有多少黄金准备,才发多少银行券,已成为政府博取人民信心的重要因素。 第三,有助于国际贸易。在金本位制下,透过古典经济学家休谟(D.Hume)所建议的“价格黄金流量的自动调节机能”(price,specie flow mecha.nism)的作用,各国金币的汇率只在狭小范围波动,例如1美元可换0.5盎司黄金,1英镑可换1盎司黄金,则美元与英镑的汇率固定,固定的汇率使国际 黄金,1英镑可换1盎司黄金,则美元与英镑的汇率固定,固定的汇率使国际 贸易顺畅。 所谓“价格黄金流量的自动调机能”可用图3-1说明。图中,透过经济机制的运作,贸易自然恢复均衡。 自英国在1816年采行金本位后,欧陆各国纷纷跟进,美国、俄国、日本、墨西哥、巴拿马、多米尼加也纷纷跟进,形成了国际金本位(见表3-2)。由 于此时各国向外掠夺殖民地,贸易量大增,金本位制度的采行有助于贸易进行,故学者一般将1900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称为“金本位黄金

金本位制讲解

金本位本意上理解就是以黄金为信用货币的基本 也就是说有多少黄金储备你才能发行多少银行券 也就是信用货币 黄金是天然货币它有它的价值人们用他做一般等价物作为支付手段 但是黄金不便携带笨重所以人们发明信用货币代替黄金但是如果允许你随便的加印信用货币将出现通货膨胀信用货币贬值最后成为废纸 所以金本位制要求有多少黄金才可以有多少相应的信用货币在外流通 这样的货币制度保证了贸易的公平性国家收支的保障性增强了人们对信用货币的信心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货币体制 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汇兑本位制出现了问题第一是国际收支的不断加大各国的黄金储备跟不上贸易的发展速度 第二因为黄金的稀有性和它本身的高昂价值各国不愿黄金从本国流出 第三汇率政策受国家的影响使得金汇兑本位制出现了不公平的贸易问题 1、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2、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 壹、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其特点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一、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行金本位制,促使黄金转化为世界货币。随后,德国于1871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于1873年也相继实行金本位制。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这一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使金币自由铸造、价值符号与金币自由兑换受到严重削弱,黄金的输出入受到严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价值符号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二、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的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

金本位货币制度

金本位货币制度 金本位货币制度 1、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gold and silver bimetalism)是本位制的一种,曾在18~19世纪被英、美、法等国长期采用。在这种制度之下,黄金与白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制作材料,金币与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都可以自由铸造、流通、输出与输入。金币和银币可以自由兑换。其最严重的缺点在于使用双本位制时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由于金币和银币间的比率是由政府通过法律形式定下的,所以比较稳定。然而市场上的金银之间的相对价格却经常波动,例如当黄金实际价值增大时,人们就会将手中价值较大的金币(“良币”)融化成黄金,再将这些黄金换成银币(“劣币”)来使用。反之,当白银实际价值上涨时,也会发生相仿的情况。所以,当实行双本位制时,市场上的良币很快会被人们融化而退出流通,劣币则会充斥着市场并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2、金币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 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是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出点(Gold Export Point);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入点(Gold Import Point)。)在金本位制度下,实际汇率围绕平价浮动,只要黄金自由流进、流出,对其买卖不加以限制,不会出现银行券超过黄金储备的过量发行,银行券不会贬值,汇率将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如果因供求变化,使得汇率波动超过黄金输送点,货币兑换就不如直接运送黄金再换取它种货币来得成本低,因此黄金输送点是实际汇率波动的范围。但当纸币大量发行,其名义含金量与实际代表的金量不符时,自由兑换遭到破坏,以黄金输送点为基础的汇率便也会遭到破坏。随着黄金输出量或输入量的增加,将减轻外汇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压力,缩小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并使其逐渐恢复或接近铸币平价,这样就起到了自动调节汇率的作用。 3、金块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4、金汇兑本位制。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

一战时期的金本位制

在符合英国国家利益的时候,黄金被英国选为本位货币。当它不符合英国国家利益时,英国就果断地否决其货币地位。大约在1870年以后,美国的实际收入和生产率就已经超过西欧,之后美国和欧洲的差距开始拉大。到20世纪中期,欧洲的人均产量大约只有美国的一半。直到现在,美国和欧洲的劳动生产率差距仍然有大约20。根据斯坦福大学的M os esA br am ovi t z和PaulD avi d等人的研究美国在19世纪末的经济崛起主要是因为其领土的扩张、人口的快速增长和收入增长、广阔的国土蕴藏着大量的能源和矿产品、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由于相对于利息水平而言,美国的工资水平较高,其促进了人力资源质量的发展,反过来极大地提高了科技水平。到1913年,美国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由于交通运输的改善、语言的统一、收入分配相对平均,以及内战之后形成的统一的货币体系,美国的国内市场得以迅速整合,并相当于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的巨额支出和本国生产的停滞,使得巨额黄金流入美国。一战结束后,美国已经占据世界上1/3的黄金。在此情况下,各参战国不得不实行黄金禁运和停止纸币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实际上已经解体。一战后,1922年在意大利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除美国实行金本位制外,英法实行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指国内不铸造、不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重量黄金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而银行券(或纸币)又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按一定条件向发行银行兑换成金块。),其他国家多实行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G ol d Exchange Standard)又称“虚金本位制”,该国货币一般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并在后者存放外汇或黄金作为平准基金,从而间接实行了金本位制。实际上,它是一种带有附属性质的货币制度。当然,无论金块本位制

金本位制度(精选多篇)

金本位制度(精选多篇) 第一篇:国际金本位制度 chapter 4international moary systems国际货币制度 1. 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各国通过国际惯例、协议和国际经济组织对各国货币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做出的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通常被人们称为游戏规则(rules of game)。 2. 货币制度的内容、 一是货币本位(standard)的确定。即货币定值的标准。 二是汇率制度的选择。即是完全固定的汇率制度还是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还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汇率制度。 三是货币的可兑换性(currency convertibility)。即是完全可自由兑换还是不可自由兑换还是部分可自由兑换。 四是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包括资产的形式、币种和各自的比重。 五是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是完全依靠市场调节还是政府独立进行调节还是以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为基础的国际收支调节。 3. 国际货币制度建立的方式 一是以惯例或习俗(conventions customs)形式建立起来的。如国际金本位制度。二是通过全球性的协议建立起来的。如在imf协定下安排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三是通过部分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co-operation of policy)方式建立起来的如欧盟的货币一体化安排。 4. 国际货币制度的阶段划分 (1)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国际金本位制度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 (3)1944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4)1976 ~目前:牙买加体系 section 1internationalgoldstandard国际金本位制度 一、establish of international gold standard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 gold standard : asystem for fi_ing e_change rates by the central bank or governmentof each country makingits currency freely convertible into gold at a fi_ed price . under this system the par value of e_change rates is setby the amount of each currency that can be obtained for a given quantity of gold . e_change rates such cannot shift further from parity than the limits set by the transactionscosts of shippinggoldbetweendifferent countrieswhich is usually a very small percentage ofits value . 提示几点:

国际金本位制度教案资料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 壹、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其特点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一、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行金本位制,促使黄金转化为世界货币。随后,德国于1871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于1873年也相继实行金本位制。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这一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

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使金币自由铸造、价值符号与金币自由兑换受到严重削弱,黄金的输出入受到严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价值符号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二、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的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在金块本位制度下,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所代替,银行券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英国以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券(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法国规定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中央银行掌管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输出黄金。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实行这

金本位制度(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度 chapter 4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s国际货币制度 1. 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各国通过国际惯例、协议和国际经济组织,对各国货币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做出的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通常被人们称为游戏规则(rules of game)。 2. 货币制度的内容、 一是货币本位(standard)的确定。即货币定值的标准。 二是汇率制度的选择。即是完全固定的汇率制度,还是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还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汇率制度。 三是货币的可兑换性(currency convertibility)。即是完全可自由兑换,还是不可自由兑换,还是部分可自由兑换。 四是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包括资产的形式、币种和各自的比重。 五是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是完全依靠市场调节,还是政府独立进行调节,还是以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为基础的国际收支调节。 3. 国际货币制度建立的方式 一是以惯例或习俗(conventions ,customs)形式建立起来的。如国际金本位制度。二是通过全球性的协议建立起来的。如在imf 协定下安排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三是通过部分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co-operation of policy)方式建立起来的,如欧盟的货币一体化安排。 4. 国际货币制度的阶段划分 (1)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国际金本位制度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 (3)1944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4)1976 ~目前:牙买加体系 第2 页共18 页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货币体系的基础是黄金,各国货币按其含金量之比确定一个法定平价,所以可以说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各国货币根据黄金来确定比价的固定汇率制度。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特点: 1.黄金执行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 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充分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它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国际购买手段和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行券可自由兑换成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 2.各国货币的汇率由其法定平价决定 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都规定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的汇率由其含金量之比即法定平价来决定,所以国际金本位制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当然,由于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动,外汇市场的实际汇率会围绕法定平价而上下波动,但由于金本位制下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所以汇率的波动幅度始终维持在黄金输送点之间。 3.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这就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休谟(D. Hume)提出的“物价与铸币流动机制”。即当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会引起该国汇率的变化,进而引起黄金的输出入,而黄金的流动又会使该国银行准备金发生变动,而银行准备金的变动将引起国内货币数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国内物价,物价的变动又会导致进出口变动,最后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金本位制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需要具备几个前提条件:①没有大量的国乐资本流动,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就会导致黄金的输出入;②银行体系没有过剩约黄金储备,黄金的流动立即就反映在银行信用规模和物价变动上;③生产与贸易将对价格变动做出反应,即价格对供求要有充分弹性。这就要求各国共同遵守三项原则:①各国应以黄金表示其货币价值,并随时可自由兑换;②黄金可以自力输出入,各国金融当局应保证可随时按官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和外汇;③各国父行纸币应受黄金准备数量的限制。 后来新古典学派对金本位的自动调节机制作了一点补充,即强调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平衡作用。当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时,势必发生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从而加速国际收支均衡过程。根据新古典学派的理论,贸易盈余的国家必然出现黄金流入,国内货币供应增加,收入和价格水平提高,于是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同时金融市场利率下降,资金外流;与此相反,贸易赤字国家必然出现黄金流出,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收入和价格水平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