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的文学发展利大于弊
浅谈莫言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

浅谈莫言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是当代中国著名作家,其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和鲜明的个性风格而著称。
201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华语作家。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反思精神,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一面。
莫言的文学创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他以少数民族为创作主题,写出了一系列深具文化特征的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代表作《红高粱家族》。
这部长篇小说以中国北方山村为背景,以三代人的兴衰为线索,展现了中国农民生活的困境和传统文化的瑰宝。
莫言深刻地挖掘了中国农民的民族性格,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深层次矛盾,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
同时,莫言的文学作品也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社会批判意义。
他关注社会上最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反映人民对自由、平等和公正的渴求,寄望于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他的反权力和批判精神也非常突出,展现出了对权力机构和体制的质疑和挑战。
在莫言的作品中,人物性格比较鲜明,冲突也较为激烈,非常具有生命力。
莫言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还在于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他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其作品,描绘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面貌。
他的作品在国际上也得到广泛认可,为中国作家争了光,开创了更加国际化的作品创作和翻译。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仅是对他自己的个人荣誉,更是对中国文化的肯定。
这是中国作家长期努力创造的文学成就,也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条光明之路。
莫言的作品,既是中国文学的精华,同时也是人类文学的珍宝。
他的作品在跨越国界、跨越时空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生命力和影响力。
莫言的获奖犹如一束光,照亮了中国文学未来的道路。
他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国际视野,同时也为世界文学注入了中国的文化元素和思考方式。
他所展现的人文关怀和反思精神,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深刻的共鸣。
莫言的获奖,标志着中国文学已经处于世界文学的舞台中央,同时也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诺贝尔文学奖有利于文学发展辩论赛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诺贝尔文学奖有利于文学发展辩论赛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诺贝尔文学奖有利于文学发展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和观众: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对于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标准十分严格,要求作品具有“文学价值”,即在艺术上具有卓越的成就,并且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即作品具有对人类价值的探索和表达。
这样的评选标准可以促使作家们更加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人文性,从而提高文学的质量和影响力。
其次,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可以带动全球文学界的繁荣和发展。
每年获奖的作家都会受到全球的关注和尊重,他们的作品也会因此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阅读。
这样的影响可以激发更多的人投身于文学创作和研究,从而推动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也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作为全球知名的文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可以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学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合作,从而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交融。
因此,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对于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谢谢。
二辩:诺贝尔文学奖并不一定有利于文学发展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和观众: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并不一定有利于文学的发展。
首先,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标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评委们的审美观和文化背景都不同,他们对于“文学价值”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
这样的评选标准可能会导致某些作品被忽视或者被低估,从而对文学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其次,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些作家可能会为了获得这样的奖项而过度迎合评委们的审美观和文化偏好,从而导致作品的创新性和个性化受到影响。
此外,一些获奖者也可能会因此获得过多的关注和权利,导致文学界的不平等和失衡。
最后,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也不能代表全球文学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全球文学的发展是多元的、复杂的,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我们只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可能会忽略其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作家,从而影响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对我国今后文学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莫言与诺贝尔奖
2 0 1 2 年 , 这 个 令 人 记 忆 犹 新 的 一 年 虽 然 刚 刚 过 去 , 但 是 留给 世 人 的 ,尤 其 是 留 给 中 国人 的 却 有 太 多 的感 动 , 这 些 感动 的精 灵一个个演 绎着中 国历 史上 永恒 的神话 。的确 ,莫 言 ,一个 充满着 民族 责任 感的名字 ,一个地地道道 的农 民的 儿 子 , 一个 普 普 通 通 的 劳 动 者 ,就 在 2 0 1 2 年 成 为 中 国历 史 上 真 正获 得诺 贝尔 文 学奖 的第 一人 。莫 言 的成 功是 国人 的成 功 ,莫 言的成功也 实现了中 国几代文 学家 的梦 想。华夏几千 年 悠 久 的 文 化 底 蕴 和 深 厚 的 民族 情 怀 ,造 就 了 莫 言 博 大 精 深 的 才 气 , 打 动 了评 委 ,感 染 了 中 国 , 影 响 了世 界 , 创 造 了美 丽 传 说 。莫 言 ,原 名 管 谟 业 , 1 9 5 5 年2 月1 7日出 生 于 山 东 省 高 密 县 大 栏 乡 一 个 农 民 家 庭 ,祖 籍 在 我 国 山东 高 密 ,年 幼 时 生 活 拮 据 , 非 科 班 出 身 , 但 是 他 却 是 一 位 善 于 思 考 和 感 悟 的 多产作 家,其代表作 品有 《 红高粱 》、 《 檀香 刑》、 《 丰乳 肥臀》 、 《 酒 国》 、 《 生 死 疲劳 》、 《 蛙 》, 处 女作 《 春 夜 雨 霏霏》,以及成名作 《 红高粱家族》 ,都充满着 “ 怀乡”以及 “ 怨 乡 ”的 情 感 ,被 归类 为 “ 寻根 文 学 ”作 家 。莫 言 , 2 0 1 1 年荣获茅盾 文学奖 ,2 0 1 2 年荣获 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 品能够 根 植 山 东 高 密 东 北 乡 的 乡 土 ,具 有 罕 见 的 宗 教 情 怀 , 以大 胆 新奇 的写作风格著称 ,作品真挚感人 ,语 言诡秘 ,超越 了中 国 作 家 同 行 ,进 入 世 界 文 学 行 列 , 书 写 了 中 国文 学 上 的 里 程 碑 意 义 , 开 创 了 中 国 文 学 , 实 现 了 中 国 文 学 界 乃 至 亿 万 万 中 国人 的 梦 想 。虽 然 作 为 拥 有 经 典 作 品 无 数 的文 化 大 国 ,不 乏 经 典名 著 ,但 唯独 没有诺 贝尔文 学奖 获得 者 ( 除 了莫 言 获 2 0 1 2 年 诺 贝 尔 文 学奖 ) 。莫 言获 诺 奖 , 主 要 是 他 以 自 己 的 出 色 创 作 和 独 特 风 格 , 赢 得 个 人 的难 得 殊 荣 。他 的创 作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 折 射 了 中 国 当 代 文 学 的发 展 与 现 状 。 莫 言 获 奖 ,除 给 予 我 们 更 多 的强 烈 的 民 族 骄 傲 感 以 外 ,还 有 获诺 贝 尔 文 学 奖 作 品 的 实 力 , 也 意 味 着 作 者 己 经 在 世 界 文 学 界 占有 一席 之 地 ,这 不但 带动 了文 学 的发 展 ,而且 推 动 了相 关产 业 的 经 济效 益 ,将促 进 中国 当代 文 学 的发 展 与繁荣 ,意 义深 远 。
对莫言的评价

对莫言的评价背景介绍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5年,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语作家。
他的作品以描写中国农村生活和民间文化为主题,以真实、生动的语言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莫言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奖项,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瑰宝。
文学成就莫言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非常显著的。
他的代表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该小说以农民为主角,通过叙述三代人的生活和命运,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变迁和冲突。
《红高粱家族》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逼真的人物形象,打动了全球读者并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除了《红高粱家族》,莫言的其他作品也同样值得称赞。
例如他的短篇小说集《蛙》以及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等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莫言的文字简明扼要,但却能够深入人心,引发读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莫言的文学风格独特而有趣。
他常常运用夸张和荒诞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感和讽刺意味。
这也是他广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影响和意义莫言的作品不仅仅在中国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走向世界各地,使更多的读者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
他在国内外文坛上的地位和声誉都是无可动摇的。
莫言的作品对于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探索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式,对于中国现实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的作品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思考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异。
此外,莫言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底层生活的关注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他以平实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描写,向读者传达了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提醒人们对真实世界的关注和关怀。
总结莫言是一位具有高度文学才华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艺术感和思想深度。
他通过作品展现了对中国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和对生活的热爱,并且通过文字传达了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莫言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

莫言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
首先,我要感谢诺贝尔委员会对我的肯定和认可,这是我一生中最为珍贵的荣誉。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也是对中国文学的认可和鼓励。
这个奖项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文学的肯定。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我们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而我所写的作品,正是对这一文学传统的延续和传承。
在我看来,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消遣,更重要的是要反映社会现实,传递人类情感,探索人类内心。
我所创作的作品,正是希望能够通过文字,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感受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责任和鞭策。
这个奖项激励着我要更加努力地创作,不断挑战自我,不断突破文学的局限,为世界文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所认可和喜爱,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跨越国界,触及更广阔的文学领域。
我深知,获得这个奖项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我将继续坚守初心,用心去创作,用文字去感动人心。
我将继续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类命运,用我自己的方式去书写人类的故事。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和读者们的支持和鼓励。
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我会铭记在心,继续前行。
谢谢大家!。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背后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背后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华语作家。
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文学界,一时间,有关莫言的新闻充斥着各大媒体。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背后,不仅是一个人的荣誉,更是一个国家和文化的胜利,道出了中文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莫言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华语作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莫言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坚持原创的作家本色,创作了《红高粱家族》、《蛙》、《生死疲劳》等一系列文学经典,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因此,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文学的认可。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文学领域最高荣誉之一,授予的文学作品必须有严谨的文学性、人文关怀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在评选过程中,瑞典学院不仅对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评审,更对作者个人的成就、道德、文化背景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综合评定。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达到了诺贝尔奖评选的标准,更是因为他作为一个中国作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中文作品走向世界。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彰显了中国文学的实力和影响力。
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国文化积淀深厚,可以造就出一批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中文文学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风格,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也是中文文学作品的重要特点。
莫言的作品正是具有这些特点,他把作品中精美的情节、细腻的刻画和艺术的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吸引了世界读者的目光。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说明了中国文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中国作家的作品也开始进入全球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的关注。
通过诺贝尔奖这样的国际性文学奖项,中国文学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开始关注和阅读中文作品,从而增加了中文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然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背后,也暴露出了中国文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发言及评论

D
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边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透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间离家最远的是乘火车去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失在木材厂的巨大木材之间,以至于我母亲问我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我沮丧地告诉她: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头。但也就是这次青岛之行,使我产生了想离开故乡到外边去看世界的强烈愿望。
1976年2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帮我购买的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开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时期。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刍议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刍议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巨擘,也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和影响是怎样的?如何评价他的作品和思想?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着中国作家的骄傲和自豪。
他的获奖不仅意味着他个人的荣誉,更意味着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声誉。
他的获奖让世界对中国文学的重视和关注程度大大提升,使得更多的人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对中国的多元和独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莫言的获奖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中国文学的辉煌成果。
莫言的作品对我们意味着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莫言的作品主要描写中国农村和乡土生活,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深入的思考,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独特魅力。
他的作品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和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我们传达了对自然、人情和生活的独特理解。
他的作品非常注重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写作方式,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精神。
莫言的获奖对我们意味着一种鼓励和激励。
莫言的文学道路并不平坦,他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挫折。
他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取得了世界级的成就。
莫言的获奖向我们传递了一种信心和勇气,鼓励我们在自己的领域中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莫言的获奖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能够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我们如何评价莫言的作品和思想?莫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赏。
他的作品常常以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为特点,既有传统文化的气质,又有现实主义的力量。
莫言的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也深受国际读者的喜爱。
他的作品凭借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湛的文字表达,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奖项。
莫言的思想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他关注中国农村和乡土文化的变迁和现状,以批判的眼光反映社会现实的不公和问题,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敬重和追求。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与高校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与高校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作者:陈一军袁栋洋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年第03期【摘要】莫言以自己卓越的文学成就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不但使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比齐,而且使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辉映,从而全面调整了中国文学内部的关系。
不仅如此,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还使得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内部发生了奇特的化学反应,空前扩张和释放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大能量。
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在高校的教学存在方式。
所有与高校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有关的组织和个人,都要以新的思维认识这门学科了。
这不仅涉及到对高校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的重新定位,还要求教师迅速调整教学内容,并且使高校教学中所使用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修订工作变得迫切。
【关键词】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高校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2012年10月11日晚7时,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题序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而言,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太不寻常了,彻底改变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地位;作用所及,还深刻影响到中国当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在高校的教学存在方式。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中国当代文学一反长期存在的被动、压抑、虚弱、颓唐和不自信,完全以盈实的、舒展的、风光的、富有侵略性的姿态出场。
好比整个儿换了似的!虽然从时间的长度来看,中国当代文学早已超出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十年”①,但是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二等公民”,一直受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压制。
这当然有中国当代文学自身的原因。
“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作为第一阶段长期给中国当代文学留下了贫弱的积弊,造成了无法与中国现代文学匹敌的劣势。
而且它还像病毒一样侵蚀着后来人们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认识。
就这样中国当代文学囫囵成为有色眼镜观照下的“孱弱之躯”。
正是这种对待方式,导致中国当代文学史在进入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后也成为被“虐待”的对象,它的地位远不及中国现代文学史,课时安排也比中国现代文学史少很多②,好像它是因为不能有中国文学“史”的空缺和断裂而勉强进入中文系大学生课堂的。
莫言拿诺奖,了却中国人一桩心愿

莫言拿诺奖,了却中国人一桩心愿观点10-15 16:26近代以后,中国人强烈渴望得到世界的承认,于是就滋生出奥运情结、诺贝尔情结、甚至“和小日本终究要干一战”的情结……。
2008年,我们不但举办了奥运会,还拿了金牌第一,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从此国人开始看淡奥运会。
而现在,就在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一结果,不仅是对莫言个人和中国文学的肯定。
更让中国人得到了又一次的解脱。
一、中国人为何渴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获科技奖无望,只能寄希望于文学奖近代以来的科技革命,基本是西方国家推动的,中国并无任何重大贡献。
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也很难产生诺贝尔奖级别的科技突破。
所以中国人除了拿四大发明这类“咱祖上也阔过”的事例自我安慰外,在科技领域也只能无奈的“认栽”。
文学奖却不同。
一来,文学这东西没有清晰地评判标准,不像科技那样一眼就能看出你行还是不行,所以理论上中国有希望;二来,咱中国没有科技底子,还没有文学底子吗?论古咱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底子,论今咱有“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的现实题材底子,明明中国就是一片滋养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的沃土。
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作家争气。
要说争气的作家也出现过了,2000年高行健已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可惜人家虽然在中国生长、代表作也是在中国完成的,但获奖的时候是法国人。
所以远远解不了中国人的渴。
2、中国上世纪80年代掀起文学热,如今成强弩之末,但余热犹存据说,上世纪80年代的求爱方式是在半路拦住一个姑娘,问:“你喜欢文学吗?”恋人之间第一次见面的接头暗号是每人手上各拿着一本文学名著。
其实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这股热也没退去,只是趋势走弱。
既然文学一度是咱的至爱,那么哪有不希望中国文学能登上世界文学之巅的?即便到了新世纪,当年的文学热盛况早已不在,但是很多人心中留下的那股情结又岂能不在某些时候隐隐萌动。
二、这种渴望也催生了一些怪状1、怪状一:热衷传播“中国作家与诺奖失之交臂”的段子“1968年本已决定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老舍”、“沈从文如果不去世肯定会得诺贝尔文学奖”、“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李敖接到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通知”……这些或经不起推敲、或难以被证实的段子,成为中国人热衷传播和议论的谈资。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和隐忧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和隐忧
杨剑龙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莫言的文学成就在于:莫言的创作生动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历史变迁,创作呈现出对于外国文学的借鉴,呈现出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奠定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的声誉与影响;拓展了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的自信和勇气;促进了中国当代文学进一步发展和繁荣.莫言的获奖也存在着某些隐忧:对于莫言未来创作的隐忧,对于中国当代作家创作的隐忧以及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隐忧.
【总页数】4页(P171-174)
【作者】杨剑龙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2002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莫言作品英译本海外传播的阶段分析--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为界(1988-2012年) [J], 陈心哲
2.东方有鸟,卅载不鸣,何若“莫言”——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国外路线图 [J], 黄伟林;穆莉
3.国的胜利还是文的胜利--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谈起 [J], 柳欣
4.骨鲠在喉难莫言--莫言获诺奖所引发的中国当代文学的隐忧 [J], 王澄霞
5.论莫言的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说起 [J], 许丙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关莫言的评论

有关莫言的评论张闳:莫言更需要的是批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该如何看待?莫言获奖会为中国文学带来什么?这些问题可能会持续讨论下去。
莫言:中国经验的杰出表现者莫言的写作,见证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传达了古老中国的内在精神和声音。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那一场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改变了20世纪末以来的中国文化的格局,也对未来中国文化进程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小说家莫言则是这场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和重要的精神代言人。
从《透明的红萝卜》和“红高粱系列”的发表到现在,莫言以自己特有的叙事方式、语言风格和蓬勃的文学创造力,在同时代作家中脱颖而出。
作为先锋派作家的莫言,并未因其小说形式上的先锋性,而放弃对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境况的关注,同时,也并不因为对写作的伦理承诺的恪守,而把叙事艺术处理为一种简单粗劣的道德美餐。
而这两个矛盾方面,正是当代中国作家难以解开的死结。
莫言以其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智慧,为解开这一艺术死结提供了精彩的范例。
通过《红高粱》《欢乐》《天堂蒜薹之歌》《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杰作,莫言以一个作家特有的立场和方式,有效地介入了当下中国的现实。
莫言的写作,见证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传达了古老中国的内在精神和声音。
这位中国北方农民的儿子,用他语言的犁头,犁开了古老中国乡村沉默的土地,从大地的深处开掘出钻石般光芒四射的文学矿藏。
莫言笔下的中国大地,是一个苦难与欢乐交织在一起的密林。
莫言的小说叙事,有力地披开了现实中国致密的荆棘丛,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欢乐的世界。
他笔下的“高密东北乡”,已然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清晰而又精确的缩影,其间展示了一个真实而又惊心动魄的生活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否定性的一面与肯定性的一面同在,正如死亡与诞生并存。
莫言不仅是中国经验的杰出表现者,同时也是古老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忠实传人,更是现代汉语文学表达的创新者。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引言莫言(Mo Yan),原名莫贵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作家。
本文将介绍莫言获奖作品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在1986年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品。
这部小说以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农村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充满独特氛围和魅力的家族。
小说以红高粱为象征,通过家族成员的个人经历和命运展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艰辛生活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部作品融入了魔幻现实主义元素,充满了想象力和寓意,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创作模式,为中国文学开辟了新的道路。
《丰乳肥臀》《丰乳肥臀》是莫言的另一部代表作品,也是他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该小说于1996年出版,讲述了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的苦难和抗争。
小说以女性形象为中心,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家庭纷争。
莫言通过描写女性的命运和心理变化,传达了他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这部作品揭示了女性在中国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和歧视,并为女性发声,成为了当时中国文学中的一股强势力量。
《蛙》《蛙》是莫言在201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也是其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之作。
这部小说以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为背景,通过一个普通山村医生的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小说以现实主义手法写就,文笔简洁,情感真实。
莫言通过医生角色的视角,揭示了中国社会中的腐败、贫富差距和道德观念的崩溃。
这部小说不仅让人们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引发了对医疗体系和社会现象的讨论。
莫言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莫言的获奖作品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在国际文坛上获得了高度关注。
他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引领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潮流,并为中国小说塑造了全新的形象。
莫言的作品不仅在创作角度上具有创新性,同时也在文学题材和语言表达上具有独特之处。
莫言的作品探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祝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座谈会”专家发言

“祝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座谈会”专家发言作者:杨承志刘梦溪等来源:《艺术评论》 2012年第11期2012年10月1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隆重召开座谈会,热烈祝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
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设立110多年来,首位获奖的中国籍作家。
出席座谈会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莫言,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杨承志,解放军艺术学院原院长、少将陆文虎,《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宏森,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吴义勤,《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舫,《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徐涟,《中华读书报》总编辑王玮,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茜,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高显莉,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中国艺术研究院纪委书记李长林,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磊磊,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终身研究员刘梦溪,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著名书画家、学者范曾,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以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文学艺术界的知名学者、作家、艺术家和新闻媒体的朋友共计10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磊磊主持。
大会隆重而热烈,始终洋溢着喜庆、欢悦的气氛。
与会领导和嘉宾纷纷发言表达了对于莫言获奖的喜悦和祝贺之情,肯定了莫言从事文学创作几十年来的成就,也赞誉了莫言获奖对于当代中国文学、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创作的重大意义以及他获奖后面对盛誉清醒、谦逊、从容、淡定的姿态。
莫言开题报告

莫言开题报告莫言开题报告莫言,中国当代作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其深入生活、真实描绘中国农村生活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莫言的生平背景、作品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位伟大作家的创作风格和文学意义。
一、生平背景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一个农村家庭。
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的父亲被迫害致死,这段经历对莫言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创作中常常能看到对农村生活的真实描绘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二、作品特点莫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入人心的情感描写而备受赞誉。
他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使作品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他对细节的关注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使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他的作品常常涉及到农村生活中的苦难与希望,以及对人性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莫言的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农村为题材,以农民为主角,打破了传统文学中城市人物的主导地位,为农村题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的作品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农村的现实状况。
同时,他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
四、文学意义莫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考,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群体,也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的认可。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农村生活的描写,更是对人性的反思和社会问题的探讨。
他的作品给人以启示和思考,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总结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入生活的作品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农村生活的描写,更是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他的作品深入人心,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莫言的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农村题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思考和启示。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翻看报纸上的畅销书排行榜,莫言作品有数部上榜,且占据了榜首位置,这给人一种错觉,文学在中国又重新金贵起来,甚至会产生这样良好的愿望——如果像莫言这样的作家的作品,能一直在畅销榜上该有多好。
读书可以折射一个国家的人的精神状态,一个举国热爱文学的国度,该是多么令人向往。
但很快有泼冷水的人来了,发出了这样的提问,那些抢购莫言图书的人在莫言获奖之前知道他是谁吗?其实这样的质疑价值不大,读者有权用自己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消费莫言,就像消费者被一则电视广告打动而去购买某产品一样,诺奖这个大广告铺天盖地,对莫言知之甚少或干脆不知莫言为何人的读者,去买几本莫言的书来读一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买莫言的书,谈论莫言的获奖,这都是在正常的范围内消费莫言,此前哪一位作家获得诺奖,不是被这样追捧?之所以强调要在正常范围内理性地消费莫言,是因为另外一种夸张的、过度的、带有魔幻色彩的消费行为正在围绕着莫言展开,甚至有不可控之势,比如在北京城内有十多处豪宅的陈光标要赠送莫言房子;莫言家乡有人设想政府应投资6.7亿元打造旅游带,宁可赔钱也要种万亩高粱;在劝说莫言父亲修缮旧居时,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
”此外还有人说,莫言的作品要收进教科书,莫言今年必上春晚……魔幻现实主义走出了莫言的笔端,目前正在他身上一点点发生,“吃定莫言”的前景让不少人兴奋不已。
回望莫言获奖至今的舆论氛围,谈论金钱要远远多于谈论文学,从帮他分析奖金怎么花,到帮他计算未来版税能收入多少,从网络书店高价出售莫言手稿、天命书,再到抢注莫言域名,出售“莫言同款衬衫西服”……拜金主义气息混合着被强行提炼出来的国家主义自豪感,共同构成了一个怪异景象:莫言获奖的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被剥离出去,只剩下一场以金钱为核心的集体狂欢。
莫言的文学成就也不再是他个人努力的成果,而成为许多人消除文化自卑、宣扬政绩的工具。
高考语文(冬季第四辑)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窗口作文精品素材

高考语文(冬季第四辑)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窗口作文精品素材高考语文(冬季第四辑)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窗口作文精品素材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近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这是一个见证历史的时刻,莫言的获奖意味着世界更加注视中国,并对中国文学给予认可。
这一认可,对于中国文学确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在各界熙熙攘攘的声音中,祝贺、欣喜声居多,毕竟莫言的获奖了了中国人一桩多年的夙愿。
而高兴之余,我们更需要理性的思考:文学是一种纯粹个人化创作,莫言作品也只能代表他个人的水平.一个人获奖并不必然代表中国文学登上世界文学之巅,而中国当代文学缺少现实主义力作的遗憾,仍客观存在着。
因此,莫言获奖固是好事,但更需要人们以平和心态来看待,就连莫言本人在得知获奖后也坦言“并不是特别兴奋〞,反而“压力很大,忧虑重重〞。
夙愿终了:中国人的“诺奖情结〞诺贝尔奖自1901年设立以来,已走过整整一个世纪,全世界共有近800人获得过该奖。
但是在整个20世纪,中国与此奖项无缘。
进入,虽然有包括诺奖得主在内的作家和科学家预测中国不久在文学和物理学等方面会有人摘得诺奖,然10年又过去,中国本土科学家和作家还是未能出现在这个获奖名单上,这不免让人有些五味杂陈,情何以堪.若说过去中国经济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学术研究不受重视,文学也不繁荣,对诺奖不敢奢望,或者即使奢望也难以获得,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从本世纪开始,中国的国力和科学技术有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奥运也举办了,航天员也在太空行走了,“嫦娥奔月〞梦想也实现了,经济实力也已跻身世界第二了,唯独在科学和文学竞赛中,没有一个中国人以中国的名义获得诺奖.难道诺奖对中国的作家和科学家格外吝啬?这对自诩文化历史悠久,人口又众多的中国人来说,确实尴尬无比.因此,国人有诺奖情结,为诺奖纠结、耿耿于怀甚至魂牵梦萦,都可以理解。
浅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浅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摘要: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让人高兴,亦令人沮丧。
高兴的是,中国终于有人摘得诺奖桂冠,这是国人的荣耀;沮丧的是,作家在作品中对国人的丑陋书写、对主人公性格的畸形刻画、对人性恶和社会阴暗面的深刻揭露,却没有显示对未来的希望,对人的信心。
文学应给人带来光明诺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如是说。
关键词:莫言;创作;丑陋书写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中国作家莫言。
听到这个消息,作为一个中国人,打心眼里由衷地高兴。
毕竟,自诺奖设立一百多年来,还没有一个中国籍人获此殊荣。
我们国人等诺奖等的太久了,等得很辛苦,盼奖心切!今天,终于有一个中国人站在瑞典皇家学院诺奖的领奖台上,这让我们国人怎能不高兴呢?自然,兴奋与荣耀是我们的心情。
兴奋之余,我开始阅读莫言的作品。
说来惭愧,我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很少,莫言的作品以前从未读过,只是看过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当时只觉得有些刺激和另类,没作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这次,作家获诺贝尔文学这个大奖,刺激着我想了解作家本人及作品。
初读莫言作品,的确有一种新鲜感。
他那狂欢化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力、不同的体裁结构和强大的叙事能力,不仅吸人眼球,更让人佩服。
我们感谢作家为我们创建了山东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让我们了解和认识了这个世界里的那些人和事。
感谢作家给我们讲了如此丰富的故事,带给我们阅读的愉悦。
然而,当作品越读越多、思考越来越深入的时候,越过文字的喧嚣和结构的华美之后,我们发现,莫言作品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愉悦,还有沮丧。
这种感觉源自作品对国人的丑陋书写、对主人公性格的畸形刻画、对人性恶和社会阴暗面的深刻揭露,却没有给人带来希望和光明。
纵览莫言作品,作家对国人的书写,粗略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徒、畸形人、荡妇、愚民、堕落者。
1.暴徒暴徒型人物,是莫言作品塑造最多的群像,从最早(1987年)《红高粱家族》中的主人公我爷爷到最近(2009年)《蛙》中的主人公我姑姑,其间作品中的系列人物都可以归为暴徒型,他们的特征就是残暴和残忍。
人们一直对莫言的作品有何种评价?

人们一直对莫言的作品有何种评价?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一直备受关注,催生了无数的思考与讨论。
那么,人们对莫言的作品到底有何种评价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学成就显著莫言以其深入人心的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他的作品不仅具备鲜明的个人特色,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思考与见解。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莫言成功地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局限,使其作品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揭示社会风貌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中国乡村,描绘了乡村社会的种种人情冷暖。
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乡村人民的内心世界,并以此折射出了社会的喧嚣与沉默。
莫言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审视,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引起社会的思考与思索。
三、传承文学传统莫言的作品虽然以乡村为背景,但却融合了许多古典文学的元素,如山水诗、对联等等。
这种融合不仅显示了莫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学艺术的深度理解。
莫言的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学的继承,更是对现代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四、思想内涵深刻莫言的作品常常带有浓厚的思想内涵,他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世界,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的作品常常引人深思,让人们对生活和人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莫言的作品被认为是启示人们思考的一面镜子,引发了人们对自我、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
五、语言技巧独特莫言的作品语言技巧独特,深受读者的喜爱。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他也善于运用对比和对立等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张力和冲突感。
莫言的语言技巧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增加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总之,人们对莫言的作品赞誉有加。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卓越的成就,更在思想、情感、语言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风采。
莫言通过刻画小人物、挖掘生活细节来展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思考。
相信莫言的作品将持续影响和启发人们,成为中国文学的一面旗帜。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自信力

作者: 刘涵之
作者机构: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长沙410082
出版物刊名: 中国文化研究
页码: 183-19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本土经验;中国文学自信力
摘要:莫言是一位以乡土文学创作为特色的当代作家,他师法异域魔幻现实主义,同时又将自己的创作植根于本土经验,以民族想象开创了中国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新传统。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说明了本土经验在抵抗文化全球化、文化均质化过程中的奠基作用,这一作用决定了中国文学的努力方向,也是当代中国文学自信力的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