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第9课《清末新政》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五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清末新政

【教学立意】

经历义和团的震荡和八国联军的打击,清政府为了挽救危局,实现王朝自救,开始了晚清最后十年的“新政”时期,一个曾经扑杀过变法维新志士的人物在短短3年后,倡言“变法”,像是一种历史的讽刺,而清政府在政治领域改革下的“预备立宪”和“皇族内阁”就恰恰揭露了其假立宪,真集权,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实质,但是历史的真实就往往存在于矛盾之中,在这种“假维新”之下,又存在着“真改革”。军事,教育,法律,经济等方面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并且当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时候,它保留和完善了这一部分的改革成果。因此,清末新政就是一把双刃剑,清政府渴望通过新政来实现王朝的自救,但是在晚清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大众心理面前,新政的许多措施事实上都走向了其目的的反面,非旦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在一定意义上加速了它的灭亡。这是中国民族在觉醒和抗争道路上,清政府一次沉痛的谢幕,但是它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材分析】

从单元的宏观视角来看,本课属于华师大版第五分册第二单元“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这一专题的内容。在近代列强的欺侮之下,中国人积极探索救亡图存的救国之路。1901-1911年的清末新政是晚清历史上的第三次改革运动,也是清政府的最后一次自救运动,它是中国人觉醒的产物,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就本课的知识结构而言,本课分为三幕内容“变法上谕的颁布”“预备立宪”和“皇族内阁”。主要介绍了清末新政的三个阶段,另外从清末新政实施的举措来看,改革分为非政治领域和政治领域。清末新政不仅是清朝末期最后十年,行将就木的的改革运动,也是清朝穷途末路之时的自救运动,同时在政治领域内的改革也是一场舍本逐末的自亡之路。清末新政时期在军事,教育,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改革培养了新式的人才,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的知识储备,历史意识和问题思考能力都较高一高二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通过对历史上的多次改革的学习,对改革运动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同学们易于理解清末新政的主要措施,但是无法深入体会这些措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易于简单地把这场运动纯粹地理解为清王朝的最后一次自救运动,过度拔高“预备立宪”和“皇族内阁”的政治骗局性。因此老师应该侧重于呈现有关新政措施的实际成效,包括文字材料

和图片材料,增强史料的多元性,加深同学对新政主观目的和客观成效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客观的评价清末新政的历史影响,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预约变法”上谕、新政措施、五大臣出洋考察、清廷预备立宪、《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

2、了解清末新政与百日维新的主要措施,比较两者的异同;分析清末《钦定宪法大纲》与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对君权界定的差异。

3、理解清末新政的措施和主要过程,剖析其实质和必然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新政实施的措施分析新政的社会作用,进而把新政与戊戌变法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思辩力。

2、通过解读漫画,书报等资料,从而培养学生从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预备立宪和皇族内阁的实质,理解清政府的政治骗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迫于形势,为巩固统治而推行的又一次自救运动。新政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相应的成效,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预备立宪”的有名无实和“皇族内阁”的政治骗局,暴露了清政府假宪政真集权的真面目,从而使它大失民心,不可避免走向穷途末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影响

教学难点:清末新政的评价

【教学设计】

导入

今天我们来讲晚清最后十年的历史,从1901年到1911年。但是关于这段历史的开场,我们就得从一对母子的逃亡开始说起。他们的这段经历为后来这十年的发展都奠定了基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节选自吴永先生的《庚子西狩丛谈》

据说,这对母子原先身份显赫,家境殷实,但是由于外来要侵略者的的烧杀抢掠,摧毁了自己的家园,最后,这对母子不得以开始逃亡之路。他们连日奔走,都顾不得吃饭,

一路上又渴又饿啊,突然看到一口井,就命令身边的人去接点水喝,结果没有舀水的工具,而井里面甚至还漂浮着死尸,逼不得已,这对母子只能嚼那干瘪的高粱杆,这才喝的一点浆汁。晚上,两人来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相互背靠着背,共坐一个板凳,大眼瞪小眼,相望到天亮啊!

逃亡途中各种凄惨和狼狈,这仅仅是一个缩影啊!

【师】那么大家能够猜出,这对母子是谁吗?

【生】慈禧和光绪皇帝

【师】他们又为何要狼狈出逃呢?

【生】八国联军侵华,京津陷落,统治无法继续。

【师】确实如此啊!除此之外,1898年,义和团从山东兴起,清政府时剿时抚,后来又与八国联军联手镇压义和团,但是此时资产阶级革命又从东南兴起来,震荡了清朝的统治。面对如此危局,慈禧太后倡言“变法”,试图通过再一次的自救改革,掌握主动权,来稳定自己的统治,因此,自1901到1911年,清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历史上称为“清末新政”。那么,我们从她凄惨的逃亡中,就可以看出这此改革完全是一种穷途末路下无奈之举。而非主动之下应对危机的改革。这是火烧眉毛不得已而为之啊!一、穷途末路的真改革

1)变革的纲领—《江楚会奏三疏》

1901年1月,,逃亡途中的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布“预约变法”上谕。其中指出“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各举所知,各抒己见……”承认治理国家的方法,没有一成不变的,要求内外大臣,对照中西方的治国之道,积极建言,讨论军民要政问题。并且为了显示朝廷诚意,推动变法,在4月份,清政府就成立了督办政务处,具体负责变法的相关事宜。这样一个专门负责变法的机构成立后,人们都感觉到了清王朝的重视和表率作用,于是各省的督抚都逐渐改变原来的观望态度,陆续上奏,提出变法主张。

其中,最著名而又产生过实际影响就是由刘坤一和张之洞提出的《江楚会奏三疏》。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3页的小字内容。《《江楚会奏三疏》是由《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三道奏折组成,主要涉及育才兴学,整顿中法,采用西法三个方面的内容,它几乎包括了此前洋务派和改良派的大部分主张。“江楚会奏三疏”在慈禧的批准下,就成为清廷变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