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件——反不正当竞争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一,竞争与不正当竞争
1、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是指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为了谋求各自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市场上展开的各种争胜活动。
市场竞争包括产品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价格竞争、广告竞争等。
2不正当竞争的概念
广义的不正当竞争是指一切违反商业道德和善良风俗、有碍和有损正当竞争的行为,包括狭义的不正当竞争,还包括不公平交易行为、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
我们主要讲狭义的不正当竞争。
3不正当竞争的特点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
1、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经营者之间、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因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特征
(1)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范市场经济运行和竞争正常化的“经济宪法”;
(2)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范围广泛的“不管法”、“兜底法”;(3)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保护消费者和诚实经营者的“保护法”。
3、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范围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经营者之间、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因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调整一切营利的经营者之间竞争关系。
(2)调整向市场提供智力成果的非专门营利者的关系。
第二节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产生和形成
二,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
三,立法宗旨和原则
四,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 11 种.
1.混淆行为
混淆行为是在商品标记上的假冒行为和欺诈行为。
商品标记,包括注册商标、商品名称、包装、装潢、企业名称、个人姓名、质量标志等。
混淆的目的是使购买者误认,谋取非法利益或者取得竞争优势。
混淆行为包括
(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造成与注册商标的商品相混淆,使人误购。
这既侵犯了商标权,违反了商标法,又是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2.虚假宣传行为
3.限购行为
4限制竞争行为
5搭售行为
6压价销售行为
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1)销售鲜活商品;
(2)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3)季节性降价;
(4)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7不当有奖销售行为
8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9商业贿赂行为
10串标行为
11毁誉行业
五,监督检查
(一)国家监督检查
(二)社会监督检查
六,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