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与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ep 4. 补偿 • 第四个步骤是补偿,补偿是因为存在不平衡。 • 斯坦纳认为翻译在过程的前段往往失去了平衡,真正的翻 译应当寻求平衡,翻译应当提供补偿。外在翻译过程两端 的原文和译文都应完好平衡。 • 只有这样,译者才能将“忠实”的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完成让 思想得到历时与共时的交流和保存的任务。就语义交换而 言,翻译应当是最彻底的公平交换。
Summary • 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是对翻译理论的一个贡献,特别是 对汉、英互译来说,它有着很强的实用性,但它也有其局 限性。 • 阐释翻译理论从哲学入手,拒绝自然科学方法的引入,反 对将翻译概念化,最终陷入哲学循环阐释的死胡同。 • 但斯坦纳对翻译理论的贡献是不可估景的,他独特的角度, 惊人的洞察力给予人们无限的启发,也开拓了翻译研究的 新思路。
• 一切理解活动,必须从信赖开始。信赖可换言为选 择,译者总是要选择有意义的原文,否则就会放弃。
Step 2. 侵入
• 斯坦纳的第二个步骤是侵入原文,译者打破语言 的外壳深入到原文的内部,将核心的思想抽取出 来。
• 在语际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认识理解和 阐释等于是必须进行的进攻,原文的精神是他夺 取的目标。
3. 总结
• 作为一门关于理解、解释和应用的方法论学说,阐释学 与翻译的联系主要在于如何解释出发语与归宿语之间纯 语言差距之外的文化和思维差异,以及如何较为恰当地 理解出发语表达归宿语。
• 翻译则是把外国语言移植为本国语言,超越一切文化差 距,使之可以理解并被重新固定下来。基于此种原因, 阐释学以其独特的视角体现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 性,寻回了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进而推动了翻译理论 的发展。
1.2.2经典阐释学阶段
1.2.2经典阐释学阶段 (一)阿斯特 • (1)三种阐释方式 • 语法的阐释、历史的阐释和精神的阐释 • (2)“阐释循环” • 个别只有通过整体才能被理解,反之,整体只有通过个别 才能被理解。
1.2.2经典阐释学阶段 • (二)阐释学的奠基人:施莱尔马赫 • 1.奠定了阐释学的学科地位:“避免误解的艺术” • 2.确立了心理阐释的方法:“必须自觉地脱离自己的意识而 进入作者的意识。” • 3.把心理阐释方法与“阐释学循环” 联系起来:“我们为了理解 话语,必须认识人,而我们是从人们的话语中了解人的。”
1.2阐释学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 1.2.1前阐释学阶段(阐释学起源的希腊-19C初) • 1.2.2经典阐释学阶段(主要19C) • 1.2.3现代阐释学阶段(狄尔泰开始到整个二十世纪)
1.2.1前阐释学阶段
• 阐释活动发轫于希腊时期人们对《荷马史诗》的阅读,形成 于对《圣经》的阐释。 • “寓意阐释”就是以象征的方式、从先在的意蕴(精神)出发去解 释文本的内容。 • “语法阐释”则坚持根据史诗文字自身,从对文本的内在结构分 析中去发现文本的意义。 • 结论(局限) • 阐释方法和规则:零散 不够系统化和理论化 不是真正意义上 的阐释学。
1.2.3现代阐释学阶段 • • • • (一)现代阐释学开创者:狄尔泰 阐释学天然地与精神科学相关,是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我们说明自然,我们理解精神。 我们把这种我们由外在感官所给予的符号而去认识内在思想 的过程称之为理解。 • 理解就是“我”在“你”中的重新发现。 • 狄尔泰与经典阐释学最大的不同是他认为阐释学不应该仅仅 停留在对语言文本的阐释上,而应该关注历史。历史即文本。 狄尔泰被看作阐释哲学的第一个经典作家。
• 斯坦纳的一个核心观点是: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实质上是 一个解释的过程,他认同阐释学的普遍性。
1.我们之所以能够保持我们的文明,就因为我们 学会了翻译过去的东西。 2.翻译实际上就是理解和表达。 3.任何一种方式的交流都是一种翻译,都是历 时或共时性的意思的转化。 4.研究翻译即研究语言。
理解即是 翻译
阐释学与翻译
阐释学与翻译
Part 1 阐释学
Part 2 阐释学与翻译
Part 3 总结
1.1阐释学的起源 • 阐释学(Hermeneutics) ——“解释的艺术” 。 • 词源上, Hermeneutics 源自希腊神话中众神使者的名字 Hermes (赫耳墨斯)。 • 他是往来于奥林匹亚山与人间之间的信史。因为神的语言 与人的语言不同,他传信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语言的理 解、转化和传达,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实现神的意旨。 • 因此,阐释学研究的就是语言的理解、转换和传达。
2.1阐释学理解观与翻译研究 • 翻译是对原文的阐释与理解,阐释的过程极富主观性,是读 者通过文本的中介在与作者的对话过程中生成的,也是在主 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生成的。 • 阐释主义翻译观认为, 译者不是消极地接受文本,而是积极地创造文本过程; 译者必须通过探析原作者的精神过程和思维轨迹,把握超乎 文本的“前结构”。 翻译中的阐释即是译者对原语文本在理解基础之上做出的评 判、解释,是他在用译语诉诸书面表达之前所经历的心理历 程,是附着于理解和表达环节的。
1.2.3现代阐释学阶段
• (二)现代阐释学承上启下者:海德格尔 • 他使经典阐释学(认识论阐释学、方法论阐释学)转变为现代 阐释学(哲学阐释学、本体阐释学)。 • 理解是此在的存在方式。 • 语言是存在的家。 • 海德格尔的阐释学 本体论意义上的哲学阐释学或阐释哲学 对存在阐释成为一种对语言阐释的“语言本体论”。
• 斯坦纳认为翻译的阐释学即“对翻译文本的理解”。 • 他阐述了以阐释学为基础的翻译活动的四个步骤: 信赖(trust)
侵入(aggression)
吸收(import)
补偿(compensation)
Step 1. 信赖
• 斯坦纳认为,阐释翻译的第一步是信赖,即译者选 择他认为有价值的文本进行翻译。
Step 3. 吸收 • 第三个步骤是吸收,也就是说前一个步骤所取得的成 就,包括原文的意思和形式必须移植归化到译语之中, 用译语完整地体现原作的所有信息。 • 从原语引进的东西对译语可能有干扰作用,译者在吸 收阶段应当看到双语互动的作用这一辩证关系。吸收 的好坏取决于译者自己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以 及预先材料的掌握。

1.2.3现代阐释学阶段 • (三)现代阐释学集大成者:伽达默尔 • 伽达默尔使阐释学成为一门显学。海德格尔开启了阐释学的本 体论转向,伽达默尔实现了这一转向。 • “理解不再是他人背后的人类思想行为,而是人的存在的根本 激动。” • 阐释学的任务不是为人文科学提供方法论基础,不再是去问 “我们如何知道?”,而是去问“以理解而存在的此在的存在方式 是什么?”
1.2.3现代阐释学阶段 • 阐释学从文本阐释转向了人类自身的历史的哲学阐释。 • 代表人物是狄尔泰(1833—1911)、海德格尔、伽达默尔。
两种阐释学 • 认知阐释学,方法论阐释学:关注阐释的目、阐释对象、阐释方法、 规则,强调阐释可能性和能动性,主张文本意义的独立性与客观性的 经典阐释学; • 哲学阐释学,本体论阐释学:从人的存在的历史性出发揭示了阐释的 条件性、历史性和相对性的现代阐释学。(往往指哲学阐释学)
2.2阐释学翻译观主要思想 • (一)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 《论翻译的方法》
尽可能地不扰乱原作者的安宁,让 读者去接近作者(异化)
尽可能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 去接近读者(顺化)
2.2阐释学翻译观主要思想
• (二)伽达默尔的翻译思想
理解的历史性
视界融合
效果历史
2.2阐释学翻译观主要思想
• (三)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模式 •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在西方翻译理论界产生过重大影响。 • 1975年,他凭借一部独特的翻译著作扬名西方翻译理论界一 《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这部有关语言和翻译理论的著作被成 称为“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