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技术用于伤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的机制及临床疗效评价 机制: 1、促进局部新生血管的增加; 2、改善局部循环和氧供应状态; 3、及时引流创面过多的渗出液; ——“ 零聚积 零聚积” 4、减轻组织水肿,减轻创面感染; 5、类似人工皮肤暂时起到覆盖创面 的作用。 另外:扩张小动脉,提高局部内源性表皮 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加快细胞有 丝分裂,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等。
不适用: 不适用:
1、未治疗的肿瘤用姑息性切除的肿瘤, 以避免肿瘤发展;癌性溃疡; 2、骨髓炎,焦痂创面以及有大血管暴露 的创面,以避免感染加重和造成大出血; 3、同时为避免损伤暴露的脏器,应维持 低负压; 4、活动性出血; 5、凝血功能障碍; 6、气性坏疽、厌氧菌感染者。
讨论一:负压值选择问题? 讨论一:负压值选择问题? 负压值范围:-79.8~-39.9kPa (-600~-120mmHg) ★多数学者认为负压值应小于15.96kPa(-120mmHg); ★裘华德和宋九宏则认为持续高负 压引流效果更好。
不良反应 有文献报道应用负压伤口治疗技术 后发生厌氧菌感染; 特别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 据显示:肢体环形创面使用负压技 术可能导致缺血性坏死,所以操作 时需谨慎。
适应证: 适应证:
开放性骨折; 各类皮肤、软组织缺损; 骨外露,肌腱外露; 各类皮肤撕脱伤、脱套伤; 骨筋膜室综合症; 慢性骨髓炎; 各类组织瓣转移术前创面准备; 植皮及植皮区保护; 挤压综合征; 火器部击伤、烧伤、爆炸伤; 早期/急性烧伤创面:浅II 度、深II度、深II度削痂创面、 III度切痂创面(使用前提:过度休克期、生命体征稳定); • 电烧伤创面、化学烧伤创面、热压伤创面); • 经治疗后不愈的烧伤残余创面 • 慢性难愈性创面:各类压力性溃疡、糖尿病足等。 • • • • • • • • • • •
• 1991年,日本医师Nakayama等在手外科应用类似 治疗装置也取得良好疗效。 • 1993年,德国医师Fleischmann应用负压技术治疗 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患者,观察到经过负 压吸引治疗后创伤后伤口更易愈合。 • 1997年,乔建国等报道应用医用聚乙烯醇泡沫(比 利时Mondomed公司)治疗患者脓肿,切口感染, 创腔部位,封闭后连接医院中心负压或负压瓶(负 压值在-79.8~-39.9kPa),结果显示负压在伤口引 流,感染控制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方面均有益。 • 1997年,美国医师Morykwas等采用可控制时间和 压力值的负压设备,设计的多孔医用海绵代替普通 纱布,完成了间断负压及低压治疗的一系列研究和 临床实践。
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的常用英文缩写形式
• • • • • • • • VAC(vacuum assisted closure ), NPWT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VST (vacuum sealing technique), SSS (sealed surface wound suction), VPT (vacuum pack technique), SWCT (suction wound closure therapy), TNP (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 VSD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负压技术用于伤口治 疗的现状
汪源自文库坤
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的发展过程
• 20世纪行70年代有应用负压技术治疗难愈性伤口的 文献报道。 • 1985年,美国医师Chariker和Jeter用纱布包裹引流 管置入伤口内,盖上透明密封贴膜并将引流管连接 到负压泵治疗肠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1986年,俄国医师Kostiuchenok等和Davydov等应 用外科清创结合负压吸引治疗感染创面,研究表明 创面细菌负荷降低,创面愈合明显加快。 • 1991年,Davydov等对负压技术与单纯外科清创术 在治疗化脓性伤口方面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前一 种方法可增强免疫能力,降低感染发生率。
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及材料
负压设备 负压瓶或球 中心负压、负 压机器 引流管
负压 装置
贴膜
半透膜
聚胺甲 酸乙酯 薄膜
引流收集罐
普通纱布
亲水性聚乙烯 乙醇化合物
填充敷料 高分子材料 非亲水性多聚 氨酯材料
填充高分子敷料
商业化的高分子材料: 1、亲水性聚乙烯乙醇化合物:材料强度较 高,有开放性微孔结构,通过微孔可排除 创面分泌物。 2、非亲水性的多聚氨酯材料,其类似海绵 的孔隙结构,通过孔隙排出创面分泌物, 可对创面基底产生更大的压力。它的优点 是易于操作,压力传导较为均匀,不足之 处是价格昂贵,材料质地致密,当创面渗 出物黏稠或较多时,临床可见敷料积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