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技术史
机械卷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古代机械工程史。

作者在大量文物考证和史料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历代机械的发明、应用及技术发展进行了翔实的记述和全面的评价,充分反映了祖国机械工程领域的辉煌成就。

本书共十章,首章是概述,其后八章把机械的分类和发展巧妙结合,最后一章介绍了西方机械的传入和影响,真正做到了结构有总有分,内容详略得当,记述准确流畅,还辅以大量的图片,不仅是机械工程和机械史的学习者和研究者的权威参考,也是广大机械科技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启发性读物。

绪论
第一节机械的含义和分类
机械的含义:一般认为机械式机器与机构的总称,它的根本目的是完成预定的机械运动及未完成特定的运动,然后才是省力。

机械的三大特征:
第一,它是许多构件的组合体;
第二,其各构件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第三,它能转换机械能或完成有效的机械功。

凡具有以上三个特征的事机器,而仅具有第一、二特征的事机构。

一机械的古代涵义
在中国,机械的定义最早见于《庄子》。

中国古代常用“机”指某种特定机械,以后泛指一般机械。

西方最先提出机械定义的事古罗马的建筑师味多维斯。

二机械分类
刘仙洲将机械分为七类,即:简单机械、发动机或原动机、工作机、传动机、仪表、仅用发动机得机械、发电机与电动机。

按机械史的分期,可分为四类:远古工具;古代机械;近代机械;现代机械。

按其功能可分为动力机械、物料搬运机械、粉碎机械等;按服务的产业可分为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纺织机械等;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热力机械、流体机械、仿生机械等。

第一章中国古代和近代机械工程发展概述
第一节远古工具和机械
中国机械史的萌芽,是以旧石器的出现为标志的。

直到1万年前才进入精致工具阶段,发展速度加快。

这一阶段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但制作比以前精良,种类多,后期出现了一些简单机械。

第二节古代机械时期
远古工具为机械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大约在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机械萌芽。

如:陶轮、踞织机、石质的犁形器、独木舟、钻孔工具、远古钻木取火。

运输机械:一:车的发展和应用。

有两种说法:一是黄帝发明车,时间约在4500年前。

第二种是夏代奚仲发明车,比黄帝晚300年。

车是由托运
重物的滚子直接发展而成的。

殷商时期,车的制作水平已很高。

周初,已有两种战车“临”、“冲”。

二:船的发展和应用:商代已建造较大船只。

周初出现战船,配一定数量军士和兵器。

秦汉时期造船技术达到较高水平。

东汉时,舵已
用。

早期锚位石质,后来才用金属锚。

农业机械的发展和应用:战国时期已有成套的、小型高效的农具和农业机械。


器得到广泛应用。

影响最大的是犁耕形成。

起重机械的发展和应用:1、桔槔2、滑车与辘轳3、绞车。

都与农业灌溉有
关,而且省力。

其他机械:弩的出现。

技术家与技术著作:鲁班与墨翟。

《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中一本重要的科技著作。

古代机械的成熟阶段
一、机器在秦汉时出现。

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或进行其他操作的机械,杜诗造。

《三国志·魏志》还记载韩曾用水排代替蓄力驱动的马排,两者结构有相似之处,很可能都是卧轮式水排。

二、齿轮传动的出现及其应用:齿轮断代的下限应为西汉。

古籍记载,西汉已有相当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这是还有金属齿轮,木制齿轮更早。

西汉时有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宋代有了记载两车内部结构。

东汉张衡造天文仪也用齿轮传动。

三、农业机械的成就及技术家赵过:秦汉时期发明的农业机械以翻车和三脚耧最有代表性。

翻车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灌溉机械,还用于制盐行业。

三脚耧是播种机械,西汉武帝时赵过所造。

四、古代机械的其他成就:1、运输工具多样化,秦汉是有四轮车和独轮车。

2、造船方面进步,出使其他国家。

3、纺织机械的发展,汉代出现手摇纺车,秦汉时已用斜织机织布,用手投梭引纬打经。

4,自动机械方面发明,被中香炉。

古代机械的持续进步
(一)运输工具
1、造船业的发展与祖冲之:三国孙武大造舰船,晋为灭吴发展双体船---舫。

这一时期造船技术重大突破是出现了“车船”由船侧的浆轮驱动,船工可隐藏在内。

祖冲之,字文远。

他在数学、天文、工程技术等方面都有杰出贡献。

他造了水碓磨,指南车。

2、关于诸葛亮所造的木牛流马:《三国志》说,建兴九年用木牛运粮。

建兴十
年,大批造木牛流马,十二年用流马运粮。

两者都用于崎岖山路运输工具。

木牛流马是经改造、具有特殊性能和外形的独轮车。

前后有4个支柱,可随时放下,还有一套绳索控制的刹车系统。

(二)农业机械的成就:较突出为灌溉机械方面。

《三国志》记载了马钧制作翻车,用于灌溉。

唐出现从井中垂直提水的水车。

(三)兵器制作的巨大成就:
1、攻守机械:??、撞车、云梯,三国时已有炮车。

2、弩的发展:汉代的弩机已应用带刻度的望山,另一方面,弩机外增加机廓,反复使用不致影响弩臂强度,装拆方便。

随着弩弦拉力增加,张弩法分为臂张弩、脚张弩、腰张弩、唐代用绞车张弩。

(四)自动机械与技术家马钧:供玩赏的自动机械代表作是《傅子》所记马钧的水转百戏。

用与捕捉动物的有东晋元帝大兴年间区钝制“四方丈余”。

唐代南阳民间私发古墓到铁铸石门,开墓门“箭如雨发”,进二门,又遭木人“张目运臂挥剑”。

马钧,子德衡,造了新型绫机。

(五)天文仪器与一行:三国孙吴德葛衡制一种别致浑象(空心大球,人在内)。

北魏天文学家斛兰主持下制铁制浑仪。

一行和梁令瓒的主持下,又制成一架更复杂巧妙的新型浑象。

一行,本姓张名遂,玄宗命一行修订历法,并制浑仪、浑象和水运
仪象。

一行的水运仪象与张衡浑象相比,增加计时装置;浑象之外,又有日环月环。

宋元----古代机械的又一高峰
机械技术重大发展,如活塞式本风轴,水运仪象台水力大纺车及火器都是极重要的发明,而《宋史》等古籍给后世留下了指南车,记里鼓车内部结构的文字记载;
五、宋元----古代机械又一高峰
宋元时期,机械技术重大发展,如活塞式木风箱、水运仪象台、水力大纺车及火器都是极大的发明。

1、苏颂,写成《新仪象法要》这一天文仪器和机械工程的重要著作。

2、郭守敬在苏轼之后开创了一条由繁到简、方便实用的创造天文仪器的新
路,尤以简仪为其代表作。

针对浑仪的缺点,郭守敬的设计大为简化,
并采取措施安装及使用的精确度。

为减少圆环运动摩擦,在环下安装了
四个滚动圆柱,首创了滚动支承。

3、火药大约在8世纪发明,到宋用与实战,先是制造燃烧类火器,后又制
成爆炸类武器。

4、沈括的《梦溪笔谈》其中科学技术的条目约占三分之一。

王祯《农书》
分三部分:“农桑通诀”是总论性的;“百答谱”论述了各种农作物的
栽培技术;“农器图谱”全面论述了农具和农业机械,这本书还为已失
传的农业机械做了记载。

薛景石和《梓人遗制》,其中记载了多种器械、
纺织机械的机构和制作方法。

其中有图形说明,使人一目了然。

黄道婆
又称黄婆,学会黎族的纺织技术,又将汉黎两族纺织技术的长处融合,
推动当地纺织业的发展。

六、古代机械缓慢发展时期
16世纪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缓慢,逐渐丧失了领先地位。

这一阶段重要的技术成果又造船和航海、火器、明清宫殿和增修万里长城等。

这一时期的科学家及科学著作有宋应星及其《天工开物》,王徵及其《诸器图说》等。

、明成祖时,郑和船队七下西洋。

船队庞大,而且所用航海仪器与航海技术是当时最先进的。

大约30年间,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

宋应星博学多才,熟悉多种生产技术,对天文、音律、哲学也很有研究。

《天工开物》几乎涉及所有农业和手工业部门,内容丰富,是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全面总结,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王徵,加入耶稣会,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影响,写了《诸器图说》一书,并于1626年刊刻。

还与邓玉函合作翻译了《远西奇器图说》二卷。

第三节近代机械时期
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也开始了中国机械史上的近代时期。

西方推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清朝出现洋务派。

于是,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指引下,西方科学技术和设备涌入中国,近代机械工业开始在中国产生,机械学和机械工程教育也有一定发展。

16世纪,传教士进入我国,带来了大量书籍,其中有些著作反映了西方机械技术的最新进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掀起洋务运动热潮。

西方科学技术与机械设备相续传入。

近代机械工业以三种形式在中国产生,即官办工业、外资企业和民营工业。

这时有学者感到人才缺乏,于是办课堂,请洋教。

这一时期的著名机械工程学家有丁拱辰、徐寿和华衡芳。

从1914到1937年,中国机械工业有一定发展,并在设计制造、研究、教育等方面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无暇东顾,我国机械工业得以发展,民营机器厂增多,以仿造为主。

为发展需要,机械院相续成立。

抗战胜利后,我国派人员到国外学习,其中许多为机械工程技术人员。

新中国成立,机械工业进入现代化时期。

在苏联帮助下,开始形成完整的机械工业体系和机械科学研究与教育体系。

第二章工具与简单机械
在人类发展史上,标志着人猿最终分离的界石之一是劳动,是制造工具与应用工具,这同时也孕育了远古的简单机械。

粗制工具阶段:它相当于中国的旧石器时代,工具制造总的特点是简单、粗糙和随机性。

距今约80万年至20万年,他们使用的工具大都是石英石、燧石经打击、锤击、砸击、碰击等方式制成的,加工极为粗糙。

距今约15万年至10万年遗址出土三棱尖状器,技术较进步。

在这同时也制造了一些在当时比较先进的工具:石球、抛石索;石镞;钺形小刀;石锯;石链、石磨、石杵;石锤;钻、锥、凿、雕刻器;骨针等。

精致工具阶段:相当于中国的新石器时代。

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出现,推动氏族社会向前发展,适应这一变化的是工具制作日益精细、规整。

加工工艺有打制、磨制、压制及磨、钻、凿等工艺综合应用。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多、地形复杂、气候不一,各地区往往对农、牧、渔业各有侧重,因而,使用的工具各不相同,制作水平也有差异。

农用工具有:石钁、石铲、耒、耜石锄、犁形器、石刀、石镰、蚌镰。

其中有些工具是一物多用,且制作材料有多种。

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逐渐出现了谷物加工工具。

如:磨盘、磨棒、杵臼。

这些工具都在发展进步完善。

渔猎工具:镞、鱼叉、鱼镖、鱼钩(捕鱼工具);骨质的铲、锥、刀、匕、矛及角矛、骨矛、石矛(渔猎工具);陶球、陶网坠。

一些工具从农业、渔猎的通用工具种分离出来,由生产工具转为手工业加工工具,这是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手工业加工工具:石斧(砍削工具);石锛、锥、钻、凿、雕、锯、刨(手工业加工工具);陶锉(加工工具);石锤、研磨器;铜刀、铜锥、铜凿、铜钻(加工工具)。

远古机械,这里的“机械”,主要指的是陶轮与织机,他们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原始手工业的发展,为制陶业与纺织业的兴起奠定了初步基础。

(1)陶车新时期时代相续出现了慢轮修整与快轮制陶。

前者是把已经制成的陶坯放在可以转动的圆盘轮上,边旋转,边修整陶坯。

从陶器的看口沿上,可看到慢轮修整的痕迹。

后者是大溪文化后期出现的,快轮制陶是靠陶轮的快速旋转与陶工用手提拉
陶坯制成,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其中以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为最著名。

(2)纺坠与腰机前者是成纱工具,后者是织布的机具。

简单机械,大体上从夏朝至秦统一六国之前,这一时期的青铜工具代替了非金属工具,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出现,又使加工工具有了质的跃变。

中国古代简单机械的产生与发展有它自身的特点并受一系列影响:
(1)以农业机械为主。

(2)几乎与农业同时产生的中国古代纺织业,尤以丝织业最为突出,与其相配套的纺织机械,继原始腰机以后、在秦汉以前,又发明了缫车、
纺车、斜织机、提花机等。

(3)从夏、商、周至春秋战国,中国的青铜冶铸业高度发达,春秋战国之交又有了冶铁业兴起。

(4)列国纷争使军事技术受到高度重视,对古代机械的发展也起着推动作用。

(5)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杠杆。

杠杆是中国古代应用最普遍的简单机械,包括桔槔、籍车、衡器等。

(1)桔槔,亦称吊杆,提升机械。

(2)籍车,亦称抛石车,用杠杆原理作业,是一种攻守兼备的战具。

(3)称,衡器。

(二)斜面与螺旋
(1)斜面
(2)尖臂,为斜面利用的一种形式。

①用作工具②用作兵器③楔的应用。

(3)螺旋,也属斜面类简单机械,起增力、推进及连接的作用。

(陶器制造)。

(三)滑车与绞车
(1)滑车,主要构建为木架、滑轮、短轴及绳索,其核心构件是滑轮。

(2)辘轳,为利用轮轴与杠杆原理相结合的简单起重机械。

(3)绞车,为古代起重机械,其结构和原理基本和辘轳相同。

(四)轮轴
(1)车,轮轴机械中最典型的机械。

(2)石碾,谷物加工机械。

(3)石磙子,中国北方盖种工具。

(4)踹石,用于丝织物整理的机械。

(5)研朱,朱砂加工机械。

第三章机构
机构是由两个以上构件组成且各部分间具有一定的相对运动的位置,能传递、转换运动或实现某些特定运动。

连杆机构:1、卧轮水排、马排、水击面罗。

水排是一种水力鼓风机械。

马排也和其一样,只是原动力不同。

两者都运用了典型的曲柄连杆机构。

2、人力砻。

是一种用以去掉稻粒外壳的一种机具。

也是可以看做是一种曲柄连杆装置。

3、脚打罗。

是用于筛面的粮食加工机械,不同的是脚打罗是利用一部分身体的重力通过两脚工作。

4、脚踏纺车、轧花机、脚踏缫车。

脚踏纺车的传动机构采用了曲柄、踏杆等机件。

王祯《农书》记载了用于纺棉的脚踏“木棉纺车”和用于加捻麻缕的“小纺车”,以及可控制缕纱张力的脚踏纺车“木棉线架”。

脚踏机构可分为踏杆、凸钉和曲柄三个部分。

脚踏机构除了凸钉滑配式结构外,还有“窍”式。

轧花机是一种去除棉籽的机械。

《天工开物》还记载了另一种轧花机“赶车”用绳子将辗轴一端的曲柄与踏杆相连,其作用也与曲柄连杆装置相当。

脚踏缫车,的主要传动机构为较典型的平面曲柄连杆机构。

它是在手摇缫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其在丝妊的曲柄处接上连杆并和脚踏杆相连接。

用脚踏杆作往复摆动,通过连杆带动丝妊曲柄。

利用丝回转时的惯性,使其保持连续转动,带动整台缫车运转。

这样可时索绪、添绪和回转丝由同一人分别用手和脚来操作。

踏板和踏杆还有不同。

5、界尺。

是中国传统的作画工具,在界画绘制时用以作出平行线。

界尺即平行尺,可视为平行运动机构。

绳带传动装置:绳带传动装置是通过绳带传递动力、运动或转换运动的机构。

(1)纺车。

脚踏纺车是在手摇纺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手摇纺车在汉代就普遍应用了。

单锭纺车经改进发展出双锭和多锭纺车,最后演
变成大纺车。

大纺车的加捻卷绕机构由车架、锭子、导纱棒和纱框
等组成。

大纺车的传动机构由两部分著称,一是传动锭子的部分,
另一是传动纱框的部分。

(2)脚踏缫车的绳带装置。

绳带在传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缫丝机的绳带偏心装置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典型机构,卧轮式水排也是这种传动方
式。

这一装置巧妙地将圆周运动转换成直线往复运动。

(3)畜力砻。

古代的畜力砻是通过绳带传递动力和运动的。

以牲畜为原动力。

(4)汲卤工具、磨床、代耕或木牛、提水工具都应用乐绳带牵引与传动的方式。

链传动:是机械传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1、翻车。

是中国长期来普遍采用且效果很好的灌溉或扬水机械,按动力的
不同,又可分为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几种类型。

人力的可分为手摇
式和脚踏式。

但无论哪一种翻车,都是由上下两个链轮和传动链条作为
其主要组件的。

翻车以木制零件为主,以木板制成长槽,其中安置行道
板。

槽前按有轮轴,上装拨链齿轮。

槽入水的尾端,装有小链轮。


车的木链条称为龙骨,用木销连接就成为链条。

2、高转通车。

是一种搬运链性质的机械。

它由上、下轮、筒索、支架等部
件组成。

3、木斗水车与管链水车。

木斗水车是一种从井中提水的工具。

它用木斗代
替刮水板,使一串木斗互联成链,套在井边的立轮上。

当立轮转动时,
木斗连续上升提水。

20世纪50年代中国北方有过一种管链式水车。


类水车有手摇式的和脚踏式的。

铁管有圆的也有方形的,除单管车外,
还有双管和三管水车。

4、天梯。

是北宋元祐初苏颂和韩公廉所研制的水运仪象台中的传动装置。

它是一种用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铁制链条,是典型的链传动装置。

齿轮机构与轮系:齿轮机构是最重要的传动机构之一,它可以传递任意两轴间的运动的动力,近代重要机械普遍应用了齿轮传动。

1、齿轮机构的发明与应用。

齿轮机构在中国发明的年代,可以推定不晚
于汉代。

中国古代的齿轮机构,按其主要功用分类,有传递运动和传
递动力两类。

前者主要用于指南车、记里鼓车和天文与计时仪器中。

这类齿轮一般尺寸的用木制的,小的用金属制作,因受力较小,不必
十分坚固,但制作较精细;后者主要用于畜力、水力和风力为动力的
某些农业机械,如灌溉机械和农副产品的加工机械。

这类齿轮要求有
较高的强度,尺寸较大。

这类齿轮出现较晚。

(1)连磨。

晋代开始出现,是一种用一头牛同时带动八个磨得粮食加工机械。

古代还有更为先进的“水转连磨”,它是由水轮驱动的。

(2)水磨、船磨、水砻、畜力砻。

水磨在南北朝时已广泛应用;船磨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水磨,在唐宋时已较多使用;水砻按水轮的安置方式
也可分为立轮驱动水砻和卧轮驱动水砻。

(3)水转翻车、牛转翻车和驴转筒车。

前两者都是利用齿轮机构传递动力的。

驴转筒车与前者相同,也采用了齿轮机构。

(4)风力翻车。

在宋代出现,从明代文献记载看,当时有两种形式的风车,一种是立轴式的,一种为卧轴式的。

都沿用至今。

(5)轧蔗糖车。

在《天工开物》中介绍了一种扎蔗取浆的造糖车。

这是一种木制的两辊压榨机械。

它不但采用齿轮传递动力,而且还应用了斜
齿轮传动,因而改善了传动的平稳性。

斜齿轮的应用是中国机械史的
一项重要突破,值得研究。

轮系的应用:轮系是指由一系列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

采用轮系可以完成一对齿轮难以实现的传动,如获得大的传动比、进行远距离传动、获得一多传动比的传动以及实现分路运动等等。

1、指南车。

是一种机械定向装置,它采用了能自动离合的轮系。

2、记里鼓车。

是古代一种能够自动计程的机械。

3、水力天文仪器上所用轮系。

4、沙漏采用的轮系。

凸轮机构和自动机械装置:1、凸轮传动机构也是中国古代应用很早的机构。

(1)水碓的凸轮装置。

凸轮是一种可将机械中某部分连续运动变换成另一部分等速或不等速、连续或不连续运动的机件。

中国最早应用的可能是水碓。

(2)记里鼓车的凸轮机构。

记里鼓车击鼓与击钲的机构实际上也是一种凸轮机构。

(3)立轮式水排的传动方式与水碓相近,也要用凸轮装置。

(4)水运浑象也用了凸轮机构。

2、自动机械装置。

(1)自动调节装置。

①早期的另一种自动调节装置时被中香炉。

这是一种利用重力作用保护炉体常平自动调节装置。

它与现代陀螺仪中的万向支架相同,机环的作用于陀螺仪的平衡环作用相同。

②中国传统机械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自动调节装置,就是立轴式风车。

这种风车的巧妙之处在于立帆风轮转动过程中,风帆的方向可自动调整。

(2)自动报时装置。

①元代郭守敬创制的大明灯漏,是一种复杂的计时装置。

②元代顺帝曾在至正十四年自制宫漏。

③明代司天监曾制造过水晶刻漏,也是一种水力计时装置。

(3)墓室和居室的自动防卫装置。

也利用了自动机械装置。

(4)捕捉动物的自动装置。

《周礼·秋官》、《朝野金载》、《梦溪笔谈》、《河工器具图说》中都有记载,有捕鱼器、捕鼠器、自动捕杀猎物的武器、“木猫”。

(5)自动玩具与表演装置。

有水转百戏、水饰等。

(6)其他自动装置。

第四章机械零件与制图
联接件:利用不同方式将机械零件组合成一体的技术称为联接。

按联接件的相互关系,可分为静联接和动联接;按联接件能否不被破坏而拆卸,又可分为拆卸和不可拆卸联接。

中国最早的联接技术,是伴随复合工具的出现而产生的。

迄今发现最早的复合工具是山西朔县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一件钺形小刀,两平肩之间有短柄状突出部,嵌在骨木柄内形成复合工具。

1、榫卯联接:在木制构件中,榫卯联接有较好的强度又最为美观,因此
应用广泛。

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榫卯联接。

战国时,已非常普遍。

①直
榫的特征是截面为矩形、各边角为直角。

战国时的直榫有闭口透直榫、
闭口透直复榫、闭口不透直榫、闭口不透直复榫四种。

战国工匠在生
产实践中,已认识到各种榫卯联接方法在力学、制造工艺以及装饰效
果方面的优缺点,并能灵活应用以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

②燕尾榫的
主要特征是榫头横截面为矩形、纵截面为梯形。

战国时分三类:开口
燕尾榫、开口透燕尾榫和开口不透燕尾榫,主要用于箱角接与搭接。

③榫卯联接的另一重要应用是在车、船的制作上。

在船上,榫有两种:
一种是方榫,用在船底板相接部分;另一种是斜榫,用于底弦相接。

④榫卯联接在金属构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西周已应用了金属缔固联
接。

2、钉接和挂锔联接:是木结构船应用较多的联接工艺。

①木船外板的钉
接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如124木船所用的搭接法,另一种是扬州木船
平用的平接法。

铁钉联接在其他方面的历史,有铁棺、船板用铁拼联。

②锔是以铁锻制的、用于修造木船的专用紧固件,由三部分组成。


间称锔板,扁平形,可嵌入木结构的锔槽,跨贴由它结合的构件;两
端为锔嘴和锔尾,分别钉入相邻的板料或构件。

锔有多种规格和形状,
如长尾锔、双嘴锔、双须锔、蝌蚪锔、拐锔、万锔以及锔尾特殊的丝
杆锔和牛鼻锔。

3、销轴联接:是古代金属构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联接工艺,历史悠久,
广泛应用在兵器、车马构件以及各种器物的附属构件中。

有枢轴、合
页、活铰、曲柄等形式。

古代兵器中弩机是典型的销联接形式。

出土
的古代墓葬及车马器件中,有不少销轴联接构件,如西汉出土的铜合
页等。

活门、活塞:是中国古代鼓风器的重要构件。

其中,活门为控制管道内气体或液体进出口德启闭件;活塞式管道内作往复运动、压缩与扩张气体、液体,以产生
推力的构件。

在古代,应用于气体推进的有?和活塞式风箱;应用于液体推进的有取卤工具与火焰喷射器。

鼓风器是古代冶金业中一种重要的送风工具。

早期的鼓风器用兽皮制成囊,外接风口管道,用压缩与扩张囊来鼓风。

开始用单皮囊,后发展为多个皮囊串联或并联在一起。

到汉代,为适应冶铸业发展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