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简介

(2012-01-27 10:15:06)

一、学科简介

1、本学科点的历史沿革与现状概述

我校世界经济学科源起于1960年设置的世界经济教研室。1964年和1973年,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指示下,成立了日本问题研究所和苏联经济研究组。经过几十年的辛勤耕耘,在宋则行教授、金明善教授和冯舜华教授等老一辈学者的奠基之下,我校世界经济学科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高起点起步,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在第二次全国高校重点学科评审中,我校世界经济学科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在新一轮全国高校重点学科评审中,本学科再次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此外,以本学科为重要依托,辽宁大学还于2000年先后获批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和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又被批准获得转轨经济学和赶超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这两个学科至今在全国仍具有唯一性。

2、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特色、优势及核心竞争力

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俄罗斯与东欧国家经济。主要集中研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转轨一般理论的研究,并最终建立转轨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框架;二是关于俄罗斯、东欧国家和中国经济转轨的实证分析与比较研

究。

(2)日本和东亚经济方向,主要研究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赶超经验,以及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

(3)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基本理论。主要讨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各国经济体制的比较,以及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等问题。

目前,本学科在俄罗斯与东欧经济、转轨经济学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优势极为明显。先后出版的标志性成果《经济转轨的国际比较》(冯舜华等著)、《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互动研究》(程伟等著)等,在国内学术界都产生重要影响。

二、师资队伍

1、本学科点主要学术带头人

本学科首席专家程伟教授,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辽宁大学校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国家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定委员会成员。我国俄罗斯、东欧等转轨国家问题著名专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科研项目7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3项,先后在《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经济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代表作有《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互动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世界经济十论》、《转轨国家产权改革与公司治理研究》等。

其他主要学术带头人包括:

徐平教授,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辽宁大学副校长。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日本问题著名专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科研项目3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1项,先后在《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日本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代表作为《日本:走向现代化》、《对日本政府经济职能的历史考察与研究》等。

徐坡岭教授,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转轨经济学、俄罗斯经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科研项目2项,先后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代表作为《俄罗斯经济转型轨迹研究》、《经济转轨的国际比较》、《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互动研究》等。

刘洪钟教授,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2002年度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东亚经济。承担教育部项目2项,先后在《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代表作为《东亚跨国直接投资轨迹研究》、《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互动研究》等。

曲文轶教授,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辽宁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经济、转轨经济学。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普京主政以来俄罗斯经济政策调整评析”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转轨经济中的自然垄断规制改革:中俄比较研究”,并

在《世界经济》、《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代表作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互动研究》、“私有化、所有权结构与内部人控制:以俄罗斯为例”(《世界经济》2004年第1期)等。

2、本学科点学术梯队情况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和研究人员27人,经过“211”工程学科建设以来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在现有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9人;从年龄构成看,55岁以上者3人,46-55岁者5人,36-45岁者人15,35岁以下者4人。在上述人员中,国外引进人才3人,校外引进人才6人。

三、科学研究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三年间,本学科共承担各类科研立项53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教育部教学改革立项1项。在国家级和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8篇,出版著作27部,包括学术专著20部,译著3部,教材4部。获得各种科研奖励共计1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0项,其他奖项6项。

四、人才培养

1、本学科点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学科点主要采取了两方面措施:一是通

过人才引进和选送优秀教师出国进修的方式提高队伍素质。2006-2008年,先后从韩国汉阳大学、南开大学引进两名博士,并派出9名教师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德国汉堡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访学进修。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完整、规范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激励和引导他们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6-2008年三年期间,本学科点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共发表论文36篇。此外,本学科点还努力通过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或选派学生出国学习等方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009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世界变革中的转型经济”;先后选派5名优秀研究生赴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外大学学习,合作交流大大提高了本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2、本学科点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和经验

本学科高度重视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编写高水平教材,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综合科研优势反哺教学,培养创新性人才,取得显著成绩。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教材。分别由程伟教授、冯舜华教授主持编写的教材《世界经济十论》和《经济转轨的国际比较》曾在包括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在内的国内多所高校作为研究生教材使用,获得巨大好评;由杨哲英教授主持编写的教材《比较制度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也曾广受好评。二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邢源源教授是我校最早启动双语教学的教师,她的“双语教学在涉外经济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她主持的“国际商务”则获批教育部首批双语教学示范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