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唐朝布袋和尚的一首偈诗。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都有一个抉择。干农活插秧,也能参与到宇宙生命的大循环。低头就可以看到水里的天,自己的心就倒映在水中,随时都可以得到领悟,六根清净,这样的生活,人的心没有沉睡,没有迷惑。看着是在倒着走,但实际上,每走一步,都要回头看,走得好不好,对自己造下的业负责。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这样,把进退荣辱看淡一些。人向四方行走,奔波于名利之间,以为自己得到了很多,其实,心灵一直在下滑,在沉沦。人不要太在乎自己的得失或进退,这样即使失去了一些现实中的利益,也不应该过于牵挂,更值得关心的,是你自己的心。有时过分追求事业的成功,过分苛求自己的完美,才会烦恼日多。
当我们走到寺院的门口,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大腹便便,背着一个布袋子的和尚,我们都称他为弥勒佛。实际上,弥勒佛的法像不是如此,那个心宽体胖,笑容迎人的是布袋和尚,也是这首诗的作者。依照我国传统的讲法: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化身的,时常背着袋子在社会各阶层行慈化世。有一天,当他跟农夫在一起工作时,心有所感,因此做了这一首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描写农夫插秧的时候,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低头便见水中天”:低下头来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心地清净方为道”: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著的时候,才能与道相契。“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他插秧时的“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展进。

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常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譬如:某人学问比我渊博,就尊重他;某人钱财比我富足,就巴结他。如果此人条件比我差,就不予理会。殊不知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道理。禅师们观看这个世界与常人就有显著的不同,譬如诗中说:“低头便见水中天”,就是要我们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日本有一位禅师曾经譬喻说:“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而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那么只有低下头来!”我们看成熟的稻子,头是俯伏在地面的,我们要想认识真理,就要谦冲自牧,把头低下来。

一般人总以为人生向前走,才是进步风光的,而这首诗却告诉我们退步也是向前的,退步的人更是向前,更是风光的。古人说:“以退为进”,又说:“万事无如退步好”,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

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的向前才至真至贵。人生不能只是往前直冲,有的时候,若能退一步思量,所谓“回头是岸”,往往能有海阔天空的乐观场面。从事事业,把稳正确的方向,不能一味蛮干下去,也要有勇于回头的气魄。

传布袋和尚是奉化人。唐僖宗年间,奉化出了个名僧,体态肥胖、大腹袒露、笑口常开,时常携一袋,随处寝卧,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

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净之境,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

站在百尺竿头的人,若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向前飞跃,否则便会粉身碎骨。只有先从竿头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

“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

农人退后插秧,是前进,还是退后呢?

记得从前在小乘佛教国家旅行,进佛寺礼拜,寺院的执事总会教导,离开大殿时必须弯腰后退,以表示对佛的恭敬。

此刻看着农夫弯腰后退插秧的姿势,想到与佛寺离去时的姿势多么相像,仿佛从那细致的后退中,看见了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

“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势那样的实践着。那美丽的姿势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长,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化的奇迹吗?

从柑园的农田离开,车子穿行过柳树与七里香夹道的小路,我的身心爽然,有如山间溪流一样明净,好像刚刚在佛寺里虔诚的拜过佛,正弯腰往寺门的方向退去。

空中的蓝天与水中的蓝天一起包围着我,从两颊飞过,带着音乐。

【托钵客禅解】作者契此和尚,唐代禅师,即传说中的布袋和尚,

世人奉其为弥勒菩萨化身。本诗化神奇为平淡,显禅理于生活,彰显理事不二。手把青秧插满田:隐喻禅师慈悲喜舍,遍降法雨于人间。低头便见水中天:行人只要看破诸相,放下万缘,即见天水一色。心地清净方为道:道非玄妙,心静即有,得此便是。退步原来是向前:名利面前退步,自是道业向前,本无前后之分。

形容一個農夫插秧時,一把把青秧插滿田,低頭看到水面漂漾的藍天,也看到自己!一般人的通病是:只看到別人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過失。水中天如鏡,人要自覺自悟,使本性清澈顯見,才能夠「六根清淨方為道」,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污染,時時保持自性的清淨,就是道,就是修行了。「退步原來是向前」,頗有哲理意味。試想,農夫插秧,一面插青秧,一面往後步步退,返到田邊,一畦田的秧苗才插好,其是似退而實進。有時候,退讓不是完全的消極,反而是積極的轉進。與人相處,斤斤計較爭執,互相排擠詆毀,又能成就什麼?倒不如退一步,尋求更大的成功。

過去有一個人,為了一堵圍牆,和鄰居起爭執,心裡忿忿不平,就捎信給在京城做官的父親,希望父親用官府的權勢把牆爭過來,他的父親很明理,回了兒子一首詩:「萬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為了一堵牆而起爭執,真是何苦?讓人家幾尺不就太平了嗎?你看看萬里長城至今還在,可是當年赫赫一世的秦始皇又在哪裡呢?你爭,跟人家鬥氣,百年過後什麼是你的?不都灰飛煙滅,枯塚一堆了嗎?從這首詩裡,我們能不能領悟四大皆空?能不能在面對社會、物質一切時,觀境自在?觀我在?觀物自在?觀心自在?觀人自在呢?能!莽莽人間就不必再作什麼計較爭吵了!只看自己心田清不清淨,任它八方冷語與暗箭!


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关于诗句原文,因时代较久远,各方说法有些差异,大多人认为原文应为:

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静方为道,退后原来是向前。

另有一部分人认为“青苗”应为“青秧”,将“退后”作“退步”,虽意思差不多,但古人用“青苗”的可能性大得多。这首禅诗流传很广,用第二种版本的人较多,而我将第一种版本放在标题下面,是因为其来自于“圣水寺对域佛教文站”,我想既是佛门,定对先辈作品有过严格的考证。

在这里,不论“道”,仅谈人生。






不论“退后”还是“退步”在人

们眼中心里俱认为是失败,不成功,才会后退。但我们何不换个角度看世界?当前面无路时,退一步,虽不一定“海阔天空”,又岂知不会“柳暗花明”?退一步,可从头再来,将自己不熟练的部分先完成,把根基扎稳,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顺畅,这样岂不是加速向前,也就是“退步原来是向前”的道理浅释所在了。
农人种稻,手里拿着满把的稻苗,低头弯腰,倒退着身子,一步步顺次地把秧插进水田。他一步步倒退,退到田边,退到最后,秧便插好了,看起来是退步,实则是向前。船舶前行,双浆却往后划动;看船夫点篙,或是双手顺着竹竿一节一节地后移,或是身体抵着竹竿在船边一步一步地往后走;箭拉得越往后,射出的距离越远……
农人手中的青秧如同人生道路上的包袱,在一步步的后退中不断的将其扔掉,才能迈开阔步走向成功。“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亦是前进。这里的“退步原来是向前”正是一种阴柔、内敛而又豁达、通透的人生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生存和处世的智慧。我们什么时候真正的聪明起来,懂得“以退为进”,那我们就了解了“退后原来是向前”的真谛了。


附:布袋和尚介绍

布袋和尚名契此,五代后梁时人,不详世籍姓氏。八岁来到奉化长汀(县北三里),由农户张重天收养成长,因号“长汀子”。布袋和尚的传说很多。他早年在岳林寺出家,经常以杖荷一布袋四出行走,随处寝卧,出语无定,形如疯癫,饮食不论鱼肉荤素,—概不拒,吃剩之物,投入袋中。常作歌曰: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布袋是他刻不离身的“乾坤袋”,因此,人们都称他为“布袋和尚”,或者干脆称他为“布袋”,原名契此反而少有人知,剃度后的法号更湮没无闻了。

因他圆寂前说了“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时人认为其为弥勒的化身。相传在中国多数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弥勒,即为他的造像。相两侧常见配这样一副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提起布袋和尚,大家可能不大清楚,但一说起寺院里,大家经常看到的那个大腹便便、背着个布袋的笑面和尚——弥勒佛,大家就都知道了,这个心宽体胖的和尚就是唐朝的布袋和尚,据说,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大家可能还听说过这样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知道

这首诗是谁做的吗?据说也是这个布袋和尚所作。

这个布袋和尚时常背着一个口袋云游天下,行慈化世,普渡众生。有一天,他跟农夫一起下田插秧,心有所感,便作了上面这首诗。短短四句话,却蕴含着众多的人生哲理。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

“低头便见水中天”。世界确实太大了,但只要我们能够经常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看清自己的道路,了解自己的人生进程,也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日本有位禅师曾这样比喻说:“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而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那么只有低下头来!”

“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能够不断退后,所以才能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他插秧时的 “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推进。我们经常说“以退为进”,“退一步海阔天空”,也都是这个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