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上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因为(这 名作动 ……者……也,判断句 个)缘故 命名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
因为 是 山南水北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倒
动 文 词 字 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花山”。今言华如华
碑文
辨 认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这两种 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 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量文意相对。直译的好 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文意难懂,语言不够 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尽量符合原文地进行翻译,文字可 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 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 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 落实。
1、巡抚督察使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
2、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
3、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4、吾道非邪?吾何为与此?
5、然而卒无补于明亡也,何与 1、素有声望于江淮间 2、卖卜以自活
3、其所上章疏,言辞激切
4、法不至死,以情杀之
5、或谤其所全活不实
那些
形作动, 走到尽头 而,连词
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
代游洞者
动作名
懈怠
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将, 快要
完
于是
一起
盖余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
大 概 所到的 (地方) 不及, 不到
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
代游踪
那些到 的人
华阳洞入口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王安石的名言: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可法, 人言不足恤。”
华阳洞
•翻译第二段: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空旷
名作状 从旁边
多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
深远幽暗的 样子
形作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
“ 其”字的用法
8、而余亦悔其之 代词,指自己 9、其一犬坐于前指示代词:其中的 10、视其左右 代词,它,指洞壁 11、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副词,揣测,或许,大概 12、咎其欲出者 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13、吾其还也 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14、其可怪也欤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15、路漫漫其修远兮 助词,调节音节,无义 16、„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代词,其中
的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且 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的 奇异 雄伟 不同寻常 的景象 险阻僻远 的地方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3、表示目的或结果关系,可译“而”“来”“用 来”“以致”等。 4.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5、修饰关系
(三)动词
1、以为,认为 2、用,任用 (四)副词同“已”已经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1、以勇气闻于诸侯 2、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介词:凭借
介词:在
3、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因为 4、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介词:因为 5、余船以次俱进 表示依据:按照依照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连词,相当于“而”因果关系,因为 7、然而隐忍而行 连词,相当于“而”修饰关系 8、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词组:“以为”认为,把……当作 9、王语暴以好乐,项王未有以对也 词组:有以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 其”字的用法
人称代词 代
词 连词 副词 助词
指示代词
他(的),它(们)(的) 小主语:他、它、她 我(们),自己(的)你 (们),你(们)的 这(里),那(些) “其中”后面多为数词
指 代 对 象
表选择:是„还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
调节音节,不翻译
表商量:还是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大概 表祈使:一定
奏记、游记、杂记。
游记: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 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
王安石其人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故世 称“王荆公”。又称“王文公”。 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 拾遗》等。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 集》。
“ 其”字的用法
17、亦各言其志也 代词,自己的 18、其然乎?其不然乎? 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 1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代词,这种 20、安陵君其许寡人 副词,表祈使,一定 2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表祈使,一定 22、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揣测,恐怕,大概 23、其业有不精„心不若余之专耳 表假设,如果 24、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代词,你的,指赵太后
更
当、正在
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
体 力
有 人 埋 怨
还
用 来
自 己
形作动, 照明
已经
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他
尽情享受 形作动
乐也。
•翻译第三段: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对于这 种情况 语气词 取 观 独 察
心得, 收获 因 为 他 们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
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 世纪的改革 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纪念馆(江西临川)
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
听读课文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1、哪几段记游 ? 第1、2段记游 2、哪几段主要 是议论?
第3、4段议论
第5段是补记
•翻译第一段: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名作动 山 脚
而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古今异义
足够 用来 志向,这里引 申为主观努力
形容词作名词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帮助 在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难道
得到的东 西,心得
议一议:
请你结合课文王安石认为完成一 件事需要那些条件,你是否占同呢?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 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 汉语句式。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何厌之有” 是“有何厌”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有什 么满足的呢”。 “变”,即变通。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 有关文字。“下江陵”《赤壁赋》中的“下”译为 “攻占”。
河洞 华阳洞: 洞 上 中 深1600米,有10大 泛 有 景区、102个景点。 舟 洞 洞群分前洞、后洞、 , , 洞洞 天 洞 、 地 洞 。 洞里 前洞有“华阳”、 相 有 “万象皆空”等石 通 河 刻文字。后洞又称 。 。
“碑洞”,即王安 石当年游览路线。
褒禅寺
坐落在褒禅山西 南面半山腰上的 褒禅寺
回上层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虚词二:以 “以”在文中也出现得比较多,主要有下面几种用法: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表示凭借。译为:拿,用,凭着,凭,靠 2.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3.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4.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5.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6.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与”译为:和、跟 7、 做语气助词,表示时间、方位、范围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 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省去 3、表示目的或结果关系,可译“而”“来”“用 来”“以致”等。
古今异义
数字 十分之一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十一
学者
治学的人
表结果
所以 ……的原因
用来……的(表凭借)
回上层
以的用法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因为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因为 由山以上五六里 而
以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修饰 火尚足以明也 用来
夷以近,则游者众,险 表并列,而 以远,则至者少
无物以相之 连词,用来 因为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 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顷之,译:一会儿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如“妻子”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 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荆轲刺秦》中“取之百金”, 翻译为:(用)一百两黄金买到(匕首)
籍贯 姓 名 字
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
记。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 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 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 川人王安石记。 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 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 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说
大概 因为
错 误
文学常识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境内,风景秀美。主要景点 是“一寺二洞”。前洞有“华阳”等石刻文字;后 洞又称“碑洞”。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处7.5公里, 旧名花山。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结 庐山下,死后葬此,其弟子改花山为褒禅 山。 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著名文学家 王安石游览此山,写下千古名篇《游褒禅 山记》从此,褒禅山名扬海内外。
“尽吾志而不 能至者,可以无 悔矣。”
翻译第四段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 对于 因 感叹 取独 形容词使动 动作名,流
传的文字
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 Nhomakorabea以不深 名作动,说清
谨慎地 选择
尽 道
……的 缘故
古今异义, 做学问的人
思而慎取之也。
•翻译第五段: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
“ 其”字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 4、问其深, 代词,它,指洞穴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那些,指好游者 5、盖其又深, 代词,它,指后洞 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他们,指游客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代词,他们,指古人 7、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为什么说“华(hua)山”是“音 谬”? 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篆 中写成 ,像花形;“花”是后 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开, “华”才读“huá ”。王安石认为碑文 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 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成 “huá ”。
文学常识
[记]: “记”是一种文体,有
“志”
“力”
“物”
背景
公元1051——1054年,王安 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 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 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 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 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 记形式写下此文,当时他34岁。
王 安石作宰相期间,大兴变法, 遭到保守派的猛烈攻击,但仍然立场 坚定,宣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 法,人言不足恤”。变法失败后,被 迫辞去相位。随后几度复出,又几度 辞官。晚年隐居钟山。
“推”字的运用
• 在文言文翻译中,很多是我们没 有见过的,或是不认识的,最好 的方法就是“略看全文,推断字 词,判断句式,明确词类联系今 意,多加思考和练习活用”
小试牛刀 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 于是仔细研究各家学说,肯定他们正确的说法, 纠正错误的说法 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所犯罪行也无确切的事实,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