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发展经济学结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4 •
简单计算说明: 这意味着,如果能让2.4亿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安定下 来,社会的总消费水平提高18.8% 进一步的,这意味着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将上升6.6 个百分点,国内消费占比将上升到54.6%的水平 而国民储蓄率就会从目前的52%降至45.4%的水平,这 将对我国的经济转型产生积极的影响。值
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
6 •
工业份额的驼峰曲线:即工业份额不是单调上升的,而是 会在人均收入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趋于下降。 • 一个国家是否越过了驼峰的顶点往往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结 构变化的转折点。
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
7 结构变化的原因
•偏好特点: 农产品收入弹性小于1 因此农业占经济的份额随着收入增加而下降 服务品的收入弹性会收入水平上升 收入不是很高时,消费者缺少消费服务品的余钱,而 随着收入提高后,许多制造业的产品成为了必需品, 消费者把更多的收入投入到服务业中,服务开始成为 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品收入弹性则不变
结构变化的Fra Baidu bibliotek型事实和解释
8 结构变化的原因
•技术进步率的差异: 工业和农业的技术进步率高于服务业。 但工业的要素投入都是可竞争的,而农业使用土地这 种特定要素,且其数量是相对有限的。 农业发生技术进步的时候,一方面农产品价格降低, 另一方面土地数量的相对固定促使劳动力转移到其它 产业,两者都降低农业的比例
卡尔多事实
16 •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还处在这条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 ,这和我国的工业份额仍然处在上升期有关。 • 但另一方面也和政府的一些扭曲政策也有关,因此,我国 能否完成劳动收入占比的U型反转,还要看能否及时消除 政府的扭曲政策。
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7 •
劳动力和资本向服务业转移,意味着服务业对劳动力和资 本的边际报酬较高。 • 在通常情况下,一种要素在一个部门的边际报酬较高也意 味着这种要素在这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即平均产出)也 较高。 • 因此,结构变化带来“无成本”的经济增长。
城市化
23 城市化的度量
•从2000年开始,中国采取常住人口作为城市化率的统计指 标。某人在一个地方住满六个月,即被算为该地的常住人口 。 •根据2010年11月1日实施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城 市化率为49.7%,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上升13.46 个百分点,平均每年1.346个百分点。目前,没有城市户口 、但在城市工作的农村居民有2.4亿人。 •但是,按照常驻人口统计的城市化率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是它仍旧依托城市建制统计城市人口。城市建制是国 家根据一定标准设立的,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
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
结构变化有三个典型事实:
• (1)农业就业比例下降 • (2)工业(包括建筑业和运输业 )就业比例先上升后下降 • (3)服务业就业比例持续上升。
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
5 •
两国虽然起点不同,但却经历了极其相似的结构变化过程 。 两国的农业就业比例持续下降,最终占总就业的比重 都很低; 美国工业就业比例在1950年代初达到顶峰,韩国工业 就业比例则在199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 两国的服务业就业比例一直保持上升,到2009年美国 已经超过80%,而韩国也接近这个比例。
城市化
24 城市化的度量
•一个改进的办法是以以非农就业人口为基础计算城市人口 ,但这需要给非农就业人口下一确切的定义。 •美国采取的是城市化地区这个概念。全部国土以一平方英 里为单位划分为许许多多的方格,国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掌 握每个方格内的详细数据,包括人口密度。一个方格内的人 口密度若超过一定的量,则这个方格就算为城市化地区。
Ut ln k t C Rt
城市化
29 城市化的逻辑曲线过程的模型说明
•模型求解 化简得到城市化率的表达式(为逻辑曲线的形式)
Pt Ut 1 Rt U t 1 e k t C
随着t趋近无穷大,有
lim Pt 1
t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集聚效应
节约成本 城市化意味着生产 要素的集聚 增加需求
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92-2009) 城市人均 农村人均 全国人均 结构变化 结构变 收入增长 收入增长 农村收入 收入增长 引致增长 化贡献 率 率 占比 率 率 率 9.7% 5.9% 50.5% 8.2% 0.5% 6.4% 9.5% 3.2% 47.9% 6.9% 0.6% 8.5% 8.5% 5.0% 46.7% 7.5% 0.6% 8.3% 4.9% 5.3% 47.4% 5.7% 0.6% 11.3% 3.9% 9.0% 47.6% 8.0% 1.6% 20.7% 3.4% 4.6% 46.4% 5.5% 1.5% 27.1% 5.8% 4.3% 44.3% 6.5% 1.4% 22.1% 9.3% 3.8% 41.5% 8.3% 1.4% 17.3%
dY Y 记 有 dt
Y Y (1 ) (Y Y ) Y A I A I
农业引起的增长 工业引起的增长 结构变化引起的增长
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0 两部门模型 •
对上式两边同除以Y
Y L Y Y L Y Y Y Y A A A I I I A I Y YA Y L YI Y L Y
卡尔多事实
15 •
一般而言,工业比农业和服务业更加密集地使用资本,因 而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之间的比例最高。 • 在工业化进程当中,劳动力从劳动收入占比较高的农业向 劳动收入占比较低的工业转移,与此同时,工业产值的占 比也上升,因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劳动收入占比下降。 • 当工业化进程完成、工业就业达到顶峰之后,劳动力开始 从资本收入占比较高的工业流向占比较低的服务业,且服 务业产值在国民收入的比例也上升,因而全社会的资本收 入占比下降,劳动收入占比上升。 • 这样,劳动收入占比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会呈现一条U型 的微笑曲线。
城市化
城市化的 一般规律
• 一国的城市化率随着人均收入增加而 提高 • 但当收入很高时,城市化率会略有下 降,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出现的郊区 化现象。 • 多数国家的城市化过程:逻辑曲线的 过程,即开始时城市化增长比较慢, 中间有段快速增长时期,最后缓慢下 来
26
城市化
世界各国人均收入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2003年)
化简得
ˆ Y 其中 Y
为产出增长率 而为农业产出占全国产出的比重
YA YI ˆ ˆ ˆ ) Y YA s A YI (1 s A ) ( Y Y
YA L A Y L
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1 •
按照上面的式子,对1992-2009年间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分 解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城市化
22 城市化的度量
城市化是由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既包括人的转移和 生产方式的改变,也包括地理意义上的转换(如地表面貌的 改变和空间分布的变化等)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中国过去的统计一直采用户籍人口的标准度量城市化,即 拥有城市户口的人才被算作城市人口。 这种方法在过去是可行的,因为在城市居住却无城市户口 的人口几乎没有。但现在这种方法有很大问题,因为城市中 有很多人并没有城市户口。
城市化
27 城市化的逻辑曲线过程的模型说明 •
•模型设定 表示城市人口数量, 表示农村人口数量。 则城市和农村人口的比例 •模型假设 假设的增长率为常数,即为常数,设为k:
城市化
28 城市化的逻辑曲线过程的模型说明 •
•模型求解 根据定义得 代入得 求不定积分得
其中C为常数
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
10 结构变化的原因
•经济开放: 工业品和农产品属于可贸易品,而多数服务业则属 于不可贸易品。 可贸易品的价格由国际市场决定,不可贸易品的价 格由国内供给和需求决定。 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12章有具体介绍)下, 随着出口的增加,本国货币发生实际升值,农业和 工业价格相对于服务业价格的降低,加之服务业技 术进步率相对较低,服务业价格的提高不会停下来 ,因而服务业份额持续上升,并开始从工业吸收劳 动力,而工业部门份额开始下降。
卡尔多事实
14 •
在单部门带技术进步的索罗模型(第6章)中,我们可以 推导出全部卡尔多事实. • 但是如果考虑结构变化则结论会有不同 在事实上,结构变化较快的经济体当中,我国的劳动 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呈现 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近70%下降到2008年的58% 在逻辑与模型上,引进结构变化的多部门模型中,卡 尔多的第一个事实可能是不成立的。
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8 两部门模型 •
•模型设定 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均产出)为 工业劳动生产率为 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 工业的比重为 全国劳均产出为
Y YA YI (1 )
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9 两部门模型
对上式进行求导
dY dYA d dYI d YA (1 ) YI dt dt dt dt dt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交通 通信 成本节约体现在 市政设施 信息传递
教育培训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2 •
城市化之所以会增加需求,主要是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和 交通设施的便利化。 • 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虽然不低,但质量不高 进城务工的2.4亿农村劳动力没有成为真正的“城里人 ”,他们虽然在城市工作,但多数人的家庭仍然在农村 。 这种现象大大限制了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的消费。如果 按照消费来统计,则这些人应该排除在城市居民之外, 这样,我国的城市化率就下降到31.8%。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3 •
如果我们可以让这2.4亿进城务工人员完全变成城市居民 ,则国内消费会大大提高。 • 简单计算说明: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一个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是 一个农村居民的2.57倍。 以农村总体消费为单位,则目前的全国居民消费是 68.2% + 31.8%*2.57 = 1.50 倘若2.4亿进城务工人员的消费水平达到城市平均水平 ,则全国居民消费变成 50.3% + 49.7%*2.57 = 1.78
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
9 结构变化的原因
•技术进步率的差异(续): 当工业发生技术进步的时候,一个是工业品相对价 格下降,工业挤出劳动力;另一个是劳动力边际产 出提高,工业吸收劳动力。 在经济发展初期,后一个力量更大,因此工业占比 上升;在经济发展的后期,前一个力量更大,因此 工业占比下降。
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
12 •
服务业成为就业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但这并不 意味着一个国家可以跳过工业发展这个阶段,一步跨入服 务业为主的阶段。 • 发达国家之所以能走到服务业发达的阶段,是因为它们已 经完成了工业发展的阶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任务还是发 展制造业。
卡尔多事实
劳动和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在长期基本保持不变 ; 劳均资本的增长速度在长期基本保持不变; 劳均产出的增长速度在长期基本上保持为常数; 资本/产出比在长期基本保持不变; 投资回报率在长期基本保持不变; 真实工资保持增长。
第4章 结构变化与城市化
姚洋
大纲
引言 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 卡尔多事实 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城市化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
引言
人口转型 结构变化 结构因素 规模报酬 制度改进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人口增长 总量因素 投资扩张
技术进步
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
11 结构变化的原因
•产业转移和全球服务业的兴起: 随着本国工资的提高,发达国家将其制造业的生产 部分转移到别的国家,剩下的仅为研发部门,出现 了产业空心化,服务业的比重自然开始提升。 其次,发达国家的许多高端服务业,包括会计、律 师、金融等的产品和服务都大量输出到其它国家, 服务业开始全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