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泉灵的从业经历
张泉灵:我是新闻人,也是妈妈
文/卞文超2015年,观众心中的张泉灵是个“女汉子”,时常穿着冲锋衣在事发现场进行实时报道。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上珠峰,她跟踪报道;紧接着汶川发生地震,她第二天就进入重灾区……她是一位忙碌新闻人,也是一位忙碌的妈妈。
投身娱乐脱口秀,亲子关系侃侃而谈在2017年,《奇葩说》高晓松离队后,张泉灵加入导师嘉宾队伍。
作为前央视主持人,大家以为这位嘉宾可能会“过于正派”,没想到人家有娱乐有思考,角度独特,一起身就能迅速掌控全场,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欣赏和喜爱。
张泉灵指出:父母婚姻结构完整、但家庭充满矛盾的孩子,有可能比单亲家庭的孩子受到更严重的负面影响。
她更抛出金句,“你以为结婚的女人就不是单亲妈妈了吗?”一言指出中国家庭中,父亲对孩子教育、陪伴和关注的缺失。
作为记者,她是个百科全书妈妈记者的生命长度和普通人无异,但是眼界宽度却是别人的几倍。
她给孩子讲,在阿富汗,一根电线杆上有三个炮弹孔,那里三十多岁的男人和儿童一起认字,因为战争让他们没有校园。
她给孩子讲,在罗布泊,有一个叫土垠的地方,那里曾经是汉代的战场,有时候,她能在地上捡到一千多年前的箭头。
她很乐于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如果自己也有不知道的,她也不会敷衍了事或者直接说“我也不知道,你自己去看吧”,而是选择和孩子一起上网、翻阅书籍查找答案。
做不了孩子的陪伴者,就做他的榜样张泉灵认为,她至少要做好两件事情。
第一件是在可以控制的时间里,尽量去陪伴孩子。
第二件是如果不能做一个时时陪在身边的妈妈,那就努力做一个好榜样的妈妈。
在当时,张泉灵作为新闻人,时间没得选。
她给孩子写了一封信,她用自己的体验和经历,让孩子和外面更大的世界建立联系。
张泉灵给孩子请了一个上门老师教画画,结果张泉灵对这位老师说:“我再给你一半的价钱,你也教我画画吧”,于是孩子学铅笔画,张泉灵就在一旁学水彩画。
她让孩子看到,妈妈是一个不断在学习和进步的人,是个能做他榜样的人。
家长有时需要承认,自己的孩子很平凡张泉灵说,她对孩子的期望,从来没有变过。
张泉灵:冲在第一线的女记者
张泉灵:冲在第一线的女记者作者:于今思来源:《文化交流》2008年第04期观众打电话给我,说:“你真棒,在镜头里总是那么冷静。
”其实我也哭过,面对那样的灾情,面对受灾的乡亲,面对满目的英雄,泪水有时是控制不了的。
在镜头面前我努力保持着坚强和理性。
不哭,在心里我始终这样提醒自己。
灾区不需要眼泪,灾区需要我们的坚强去支撑,需要我们的关爱去抚慰,需要我们去尽记者的天职。
大灾难中,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坚韧与大爱!这就是最真实的中国,我的祖国!(摘自张泉灵6月11日在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报告团首场报告会上发言)央视新闻频道《关注汶川地震》,一次次出现了张泉灵从抗震救灾前线发回的现场报道,赢得无数观众和网友的赞赏,对这位冲在第一线的女记者好评如潮。
“冲在第一线”这个实实在在的词汇,精确、传神地概括了张泉灵这几年的报道生涯和出色业绩。
无论是这次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还是战火纷飞的阿富汗第一线,奥运圣火传递的珠峰大本营,遭遇百年罕见大雪灾的湖南,抗击非典的现场,西昌卫星发射区前沿……都有着张泉灵的身影和足迹。
北川:近些,再靠近些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大地震,张泉灵13日下午就直接从拉萨赶到北川抗震前线。
几天前,她还在奥运圣火传递近6000米高的珠峰现场,以“灾情就是命令”的速度,马不停蹄出现在灾区的废墟和瓦砾之上。
5月14日晚10时30分至5月15日凌晨l时30分之间,张泉灵出现在央视“四川汶川地震直播特别节目”中。
白岩松与张泉灵三段视频连线,记录了一个被压在都江堰幸福新村坍塌楼房下56个小时的妇女,在消防官兵13个小时的不懈努力中,被营救出来的过程。
张泉灵在节目中说:“原本楼房有7层高,倒塌后的废墟仍旧有3层楼高,所有救助人员都不能大意,以防再次塌陷。
”——此时张泉灵的位置就在救助人员的对面;“天已经黑下来了,消防官兵已经努力了近10个小时。
”——救助人员工作多长时间,张泉灵和她的电视工作团队就跟拍了多长时间。
成就更好的自己_到一线成就自己励志人物故事
成就更好的自己_到一线成就自己励志人物故事1996年,张泉灵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对新闻情有独钟又是个“天生的话痨”的她,毫不犹豫地“背叛”了自己四年的德语学业,考入了中央电视台,先是在《中国报道》当一名采编人员,后到《东方时空》担任主持人。
进入央视,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讲,既有巨大的平台优势,也有着惊人的竞争压力。
你想啊,央视主持人多达几百位,观众能记取的又有几位?更何况,张泉灵到《东方时空》担任主持人那会儿,节目主持人个个是“大腕儿”、“无敌手”,像白岩松、水均益、敬一丹、董倩等等。
这不能不让初出茅庐的张泉灵思考:如何才能站稳脚跟并脱颖而出呢?为了自己的前途,张泉灵可谓煞费心机。
她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白岩松比我年长5岁,假如我等到他退休接班的话,届时我刚好也到了退休年龄。
”思想一瞬间,改变一瞬间,张泉灵很快认清了一个道理,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差异化竞争的目标——主动请缨到一线当出镜记者。
正好当时有很多主持人都不愿到现场采访,更愿意坐在演播厅当主持。
所以,张泉灵主动申请到一线去,很快就得到了央视领导的批准和支持。
从此,每逢国内外大事件直播活动,我们都能从央视演播室里主持人的嘴里听到这样的字眼:“连线前方记者张泉灵。
”在2000年跨世纪庆典、2001年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2002年阿富汗战乱、2003年抗击非典、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5年连战及宋楚瑜大陆之行、2008年汶川大地震、2009年国庆大阅兵、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等现场,张泉灵每每以其详实的现场情况和得体的谈吐,给亿万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成绩的背后,是张泉灵超出常人的付出和努力。
为了采访“神七”飞天,张泉灵阅读的相关书籍叠起来高达1米,她说:“当一名主持人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采访时心中有底。
”为了报道航天员在上天前所经历的艰辛,张泉灵亲自试坐了训练航天员用的电动转椅,坐在飞速转动360度的椅子上,2分钟后她就头昏呕吐,她说:“只有我在一线并且亲身体验了,报道才会更真实更好看。
央视名嘴张泉灵成名背后的故事
央视名嘴张泉灵成名背后的故事据“央视新闻”消息,10月22日晚,中央电视台2015年校园招聘宣讲会在北京大学举办。
央视名嘴张泉灵作为北大校友亲临现场,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们在央视的工作与成长感悟。
在活动中张泉灵表示,央视人的“背景”就是经历和学识:“我们是专业人士,在一定程度上是手艺人,特点是凭本事吃饭的。
”作为央视著名主持人、记者的张泉灵,1996年北大毕业后进入央视国际部,先后担任央视《中国报道》《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等栏目记者、主持人。
泉灵出生6个月就会说话,刚满一岁,当别的孩子还在“啊——呀”的时候,她已经能说很流利的句子了。
在大人们眼里,这孩子不仅能说话,而且会说话,总是能把人哄得很开心。
或许喜欢说话的人都曾经有过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当律师,因为在大家眼里,法庭或许是最善于发挥口才的地方。
张泉灵也不例外,高考的时候,她在第一志愿上玩笑般地填上了“北京大学”,因为自己的分数和北大有些遥不可及,而在第二志愿上,经过慎重思考之后,她填了家门口的华东政法大学法律专业。
谁知,张泉灵的“玩笑”却被老天当真了,她真的被录取了——北京大学德语专业。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张泉灵有些发懵,更有一些哭笑不得!北京大学的确是自己向往的高等学府,但是德语专业,她可是提不起一点兴趣。
从小就很倔强的张泉灵这一次注定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这或许就是成长路上的收获。
她背着行囊从上海来到北京,谁也不曾想到,她这一来,就呆到了今天。
“可能别人读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会抱怨,会自暴自弃,但我不会,我会尽量培养自己对德语的兴趣,寻找自己人生的转机。
我相信机会一直留给有准备的人。
所以有一次在大学里做演讲的时候,我就告诉大学生们:人生会面临太多的选择和被选择,在被选择的时候,做必须做的事情,同时不断尝试着去推开另一扇门。
”果然,张泉灵很快就看见了幸福门,大三那年,中央电视台与北京大学合作拍摄《中华文明之光》,要在学校招一名学生做主持。
从汶川地震看张泉灵采访的成功
二、张泉灵工作经历
• 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7年8月,进入中央 电视台海外中心专题部,担任主持人、编导; • 2000年,担任新版《东方时空》总主持人、《人 物周刊》地阿富汗做电视采 访,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战地做电视报道的 女主持人;
•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张泉灵迅 速赶赴地震灾区采访。她用大量现场视频 报道,证明了自己是央视最优秀的外景记 者之一。 •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地震,张泉灵又 在第一时间从世博会现场飞赴玉树灾区, 进行第一线深入采访。
三、汶川地震中的张泉灵
•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后,张泉灵主动请命,奔赴 四川灾区,她第二天就经成都赶往都江堰绵阳等 地报道,成为第一批深入灾区的女主播之一。 • 她说:“我曾经崩溃过。”在灾民安置点绵阳九 洲体育馆做现场连线报道时,面对几万人在雨中 等待救助的大场面,连雨衣也没穿的张泉灵忍住 悲伤报道着。
五、成就荣誉
• 2010年 :第十一届长江韬 奋奖 • 2009年:“金话筒奖”电 视播音员主持人奖 • 2008年 :央视“优秀播音 员主持人” • 2008年:全国抗震救灾先 进个人
六、我眼中的张泉灵
曾看过一个为张泉灵鸣不平的帖子:央视难 道就没有男人了吗?怎么总是派张泉灵这样一个 弱女子去最危险、最艰苦的第一线采访?
四、张泉灵的成功之处
• 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 充足的准备让她从容应对 采访 • 对恶劣的新闻环境有很强 的驾驭能力 • 坚强的韧性和良好的心态 是关键 •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
1、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精神
这是决定一个主持人成败的关键因素。张 泉灵之所以能够成为央视的“星光”,在于她 有弥足珍贵学习精神。 她在做“神七”系列报道的时候看了很多 书,除了了解相关的中国航天、气象知识、大 气物理知识外,还看一些前苏联出版的专业书 籍。可见他的采访是作出了足够的铺垫和基础 。
生命后半段重来一次
生命后半段重来一次张泉灵,1997年考入央视国际部,并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2000年,张泉灵任新版《东方时空》总主持人及《人物周刊》《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栏目主持人,2010年获得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
生命的后半段,是否来得及从头来过。
从头来过不是否定,是敢放下。
最难放下的还不是名利,不是习惯的生活方式,而是思维模式。
我想,我做好了准备,放下,再开始一次。
我今年42岁,1997年来到中央电视台至今也有18年了。
人生从哪个角度算都过了一半。
一切都算顺利。
按通常的视角,功成名就。
按通常的规划,还是最好的新闻平台,还是最好的位置,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初心其实未改。
我的初心就是满足好奇心和不止于独善其身。
决心改变起源是虚惊一场。
简单说,年初天天咳血以致医生怀疑我肺癌。
排除了之后,倒促成了我换个角度去思考我的人生。
如果,人生停在这里我并不遗憾,那么如果它还可以延续一倍的话,我应该用什么来填充它。
我的好奇心应该投向哪里。
其实,从去年开始,我就开始特别关注互联网。
我开始慢慢理解一些全新的逻辑和想法。
比如羊毛可以出在猪身上,而狗死了――一些针对出租车司机的电台节目收听率下降,完全不是因为有更好的节目出现了,而是司机都在用滴滴接单就不听广播了。
很像《三体》里一句无情的话,我消灭你,和你无关。
总之,这是另外一个世界,不是我积累了多年的知识和逻辑可以解释的。
而它,毫无疑问在渗透进我习惯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开始有一种恐惧。
世界正在翻页,而如果我似乎看见的还是那样的天和地,那些字,而真的世界和你无关。
有一天,我看见了一篇霍金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莱昂纳德?蒙罗蒂诺合写的文章。
文章的开头描述了这样的一种场景。
一群金鱼被养在圆形玻璃鱼缸里,他们看到的世界和我们所处的世界,哪个更真实?在金鱼的世界里,由于光在进入水时发生了折射,在我们看来做直线运动的一个不受外力影响的物体,在金鱼的眼中就是沿着曲线运动的。
而如果金鱼足够聪明,那么,金鱼也可以在他们的世界里总结出一套物理学规律。
【2018-2019】张泉灵的个人资料历史背景-范文模板 (2页)
【2018-2019】张泉灵的个人资料历史背景-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张泉灵的个人资料历史背景张泉灵( 1973年6月8日 ),生于中国上海长宁区,祖籍浙江省宁波余姚市,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央视主持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泉灵的个人资料历史背景,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张泉灵早年经历1996年,张泉灵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
在校期间主持了北大与央视共同制作的《中华文明之光》。
1997年,张泉灵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对社会的公开招聘并考入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并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
《中国报道》创建于1950年,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主管。
1997年,张泉灵进入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专题部,担任主持人、编导。
张泉灵演艺经历201X年,张泉灵担任新版《东方时空》总主持人、《人物周刊》《新闻会客厅》等节目的主持人。
其中《东方时空》属于杂志型新闻节目,栏目开办于1993年5月1日。
201X年,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张泉灵主持《朝闻天下》新环节之《香港早晨》。
《朝闻天下》以新闻和服务资讯为主,于201X年开播。
201X年,张泉灵参加奥运圣火登顶珠峰采访。
201X年5月8日9时17分,象征“和平、友谊和进步”的奥运火炬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
201X年,张泉灵主持系列节目《牛年怎么牛》。
201X年,张泉灵主持《泉灵逛城》报道神七,节目以游历航天城的形式来全方位介绍航天城的设施,体验航天员的生活。
201X年,张泉灵直播《泉灵看两会》,其间采访了很多政府和名人。
201X年,张泉灵获得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
长江韬奋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
张泉灵励志人生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我的励志人生故事。
我叫张泉灵,曾经是一名电视台的主持人,如今是一名独立的教育工作者。
我的故事或许并不轰轰烈烈,但其中蕴含的坚持、梦想和勇气,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一、梦想的种子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平凡的工人。
在我小时候,我就对电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每当看到电视上的主持人,我总是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荧幕前,用声音传递知识,用笑容感染观众。
记得有一次,我拿着话筒,对着镜子练习主持,母亲走过来看见了,她问我:“泉灵,你这是在做什么呢?”我自豪地说:“妈妈,我长大了要当一名主持人!”母亲微笑着说:“好孩子,只要你努力,梦想总会实现。
”二、追逐梦想的道路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高中时,我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虽然最后没有获奖,但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我开始学习新闻传播知识,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电视台工作。
刚开始,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编导,每天要处理大量的稿件,还要面对各种突发状况。
但我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
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终于,在一次选拔中,我脱颖而出,成为了电视台的主持人。
三、勇敢面对挫折在职业生涯中,我也遇到了不少挫折。
有一次,我主持的节目因为一些原因被停播了,那段时间我感到非常失落。
但我没有放弃,而是反思自己的不足,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我报名参加了各种培训课程,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封来自观众的信,信中写道:“泉灵,你主持的节目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这封信让我重新振作起来,我意识到,作为一名主持人,我的责任是用自己的声音传递正能量,给观众带来快乐和温暖。
四、感恩与回馈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很多前辈和同事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
我非常感激他们,也立志要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
张泉灵:曾是央视一枝花,低调嫁大18岁李铁为妻,如今生活幸福
张泉灵:曾是央视一枝花,低调嫁大18岁李铁为妻,如今生活幸福说起张泉灵,大家都不陌生,央视著名主持人。
她分别主持过《焦点访谈》、《人物周刊》等知名栏目,但台上风光无限的她,在台下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艰辛。
她可以深入荒无人烟的罗布泊无人区;也可以赶赴海拔5150米珠峰大本营的圣火耀珠峰;更是不畏艰险的到了余震和山体滑坡不断的汶川为我们报道实际情况。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泉灵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以及拼搏敬业的精神,斩获了“长江韬奋奖”、“优秀主持人”等一系列奖项。
阴差阳错上了北大。
张泉灵出生于1973年,祖籍是浙江宁波人,不过她却是从小在上海长大的上海人。
和她从事的主持人工作不同,浑身都是文艺细胞的张泉灵从小就喜欢各种文艺。
她的父母也一直对她着重培养,为她报了舞蹈、话剧、绘画等各种文艺爱好班。
在学文艺的同时张泉灵也没有落下自己的学习,她从小就是班里名次靠前的学生,上了高中之后更是班里的学霸。
高考那年,张泉灵被北京大学德语系顺利录取,按理说,被北大录取张泉灵应该非常开心,可她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为啥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张泉灵最初的梦想并不是北京大学,而是华东政法大学。
那为什么她会被北京大学录取呢?原因就是张泉灵报志愿的时候耍了个小聪明!当时高考之后,张泉灵本以为自己的成绩不太好,于是第一志愿就随便填了个北大,就连专业也是胡乱选的,第二志愿才填的是自己最心仪的华东政法大学。
按张泉灵当时的想法,反正第一志愿自己也不会被录取,那刚好滑档之后自己就可以去华东政法大学学习了。
没想到,最后命运却给她开了个玩笑,成绩出来后,她的成绩刚好可以被北大德语系录取,就这样,张泉灵阴差阳错上了北大。
既来之则安之,张泉灵也没有多想,既然被北大录取,那就好好上学吧。
和央视结缘。
虽然大学期间她学习的是德语语言文学系,但她却并没有走上语言的道路。
当时毕业分配,她稀里糊涂的被分配到了神华集团,一个卖煤的公司。
虽然是国营企业,在别人眼中羡慕的铁饭碗,张泉灵却没有要,而是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
张泉灵:从名嘴到董事长,转身一点不“华丽”
张泉灵:从名嘴到董事长,转身一点不“华丽”作者:林文龙来源:《当代工人·精品C》2019年第02期提起张泉灵你会想到什么?曾经的cctv金牌主播,还是成功的创业人?其实,在张泉灵的身上没有界限,尤其在《奇葩说》中,张泉灵多方位的展现了自己,而她在收尾时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第一次了解张泉灵,是从央视的离职,看她的离职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听说创业最好的年纪是25岁,我今年42了,42岁虽然没有了25岁的优势,可是再不开始就43了。
”这时,我对她有了第一层认识,这是一个充满对未知的好奇和紧迫感的人。
而在一年一度的新媒体行业盛会——2019新榜大会上,张泉灵以紫牛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的身份进行了主题演讲,已经放下央视话筒3年多的她功力不减,理性客观又不失知识分子的幽默,依然是现场最会“讲故事”的人。
从央视名嘴到投资人,再到如今的公司董事长,张泉灵每一次新的人生选择都被媒体冠以“华丽转身”,但她坦承这个过程很痛苦,一点儿都不“华丽”。
每一次转身都是对舒适圈的告别,预期里充满了“万一”构成的恐惧,但对另一个世界的“好奇心”让她必须向前。
1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的张泉灵考入了央视国际部,担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后来担任《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时政节目主持人,这第一份工作一干就是整整18年。
在央视的日子就像生活在象牙塔,虽然总是起早贪黑地忙碌,但在这个熟悉的领域你几乎不会有“失控”的焦虑。
如果愿意,这样带着光环的生活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直到那次虚惊一场的“肺癌”风波。
2015年年初,张泉灵开始咳血,以为自己得了肺癌。
虽然最终被排除了得病的可能,但却改变了她不少想法。
“人生停在这里我并不遗憾,但如果它还可以延续一倍的话,我应该用什么来填充它,我的好奇心应该投向哪里?”张泉灵在自己的微博长文《生命的后半段》中写道。
2015年7月上旬,张泉灵确认从央视离职,9月进入创投界,成为紫牛基金合伙人。
张泉灵:做投资这几年,比在央视哭得多
龙源期刊网 张泉灵:做投资这几年,比在央视哭得多作者:曹钰来源:《37°女人》2017年第11期从央视辞职后,张泉灵像“息影”了一般,再没什么消息。
直到2017年,她出现在《奇葩说》的舞台上。
人们惊艳于这个女人的转变,她让大家重新认识并爱上了她。
《奇葩说》是张泉灵的综艺首秀。
她的出现,令观众惊喜。
人们看到,这位总是以正装出现在镜头前的前央视名嘴,开始以全新的形象示人:露肩款连衣裙、塔罗牌仙姑服饰,甚至睡衣,她在节目中都一一尝试。
对于画风的转变,张泉灵笑言:“我很挣扎。
我原来好歹在镜头前是正经人,现在却被搞成了这样……”除了服饰,张泉灵的腔调也变了。
以前,她在镜头前最活泼的样子,也不过是春晚时,她对着镜头笑着说:“一年又一年,给您拜大年!”而现在,她会在节目中自嘲、与人调侃。
高晓松作为男神来的时候,她调侃道:“今天的男神,失恋了这么多次,每次还能哭得这么真诚,我自愧不如。
”很多网友看完《奇葩说》,都因张泉灵的知性、接地气,而被她圈粉。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说,张泉灵是她见过的知识最驳杂的人;猎豹移动CEO傅盛说,张泉灵就是一本《全百科》。
张泉灵出生6个月时,就会喊“爸爸妈妈”。
1岁时,其他孩子都还只会喊“爸爸妈妈”时,她已经开始说流利的句子。
那时,大人们推测,这丫头以后一定会成为律师。
不料,高考报志愿时,张泉灵被北京大学德语专业录取。
她完全不喜欢这个专业。
幸而,在大三那年,中央电视台要招一名学生做主持。
张泉灵凭借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
她顺利握上了“金话筒”。
这一握,她就爱上了新闻工作的氛围。
毕业没多久,张泉灵就去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招聘考试。
张泉灵赴地震灾区采访
• 2002年3月27日,进入战地阿富汗做电视采 访,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战地做电视报道的 女主持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 汶川大地震,张泉灵 赴地震灾区采访。大 量现场视频报道,层 次鲜明,逻辑清晰, 既有外景主持的勇敢, 又不乏职业新闻人的 干练。2010年获得第 十一届长江韬奋奖, 李长春同志称赞她 “广大新闻工作者的 优秀代表”。
2001年:7月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
2002年:3月进阿富汗实地采访 2002年:6月深入罗布泊实地采访
在这次反日游行中,张泉灵是较早站出来的。以理性的精神声讨着那些借 着爱国的名义,行打砸抢的人。她呼吁人们理性爱国,不要伤害同胞。
而在日本与韩国对于竹岛(独岛)纷争不断,中日又为钓鱼岛摩擦频 频的时刻,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发表言论,他批评这种纷争好比“喝了 烈酒后的酒醉,让人脑筋混乱、行动粗暴,第二天早上醒来只剩下头痛。” 他批评政客巧言令色煽风点火,呼吁各方冷静。 一个是中国新闻人,一个是日本作家。他们有着种种不同,但是在大 是大非问题上他们却是出奇的一致:“我们热爱我们的祖国,但是这种爱要 理性。”我不禁要思考:首先我自己能不能做一个理性爱国者,其次我的所 学就是新闻这个行业,作为一个新闻人我们在通过媒体发声的过程我们到底 要传递的是一种什么理念和精神。
拿这次反日浪潮来说,我们应该是拿着摄像机跑在人群中拿到第一手 资料然后回办公室发稿子,但是这并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让人们意识到 打砸抢的这种行为对自己同胞自己祖国的伤害,还有这种行为可不可以下次 避免不再发生。我认为这才是作为新闻人最重要的职责:通过媒体传递理性 的精神,呼吁文明
初识她是在《东方时空》节目 中,一头简洁的短发,永远保持着 清新的微笑,像一个稚气未脱的小 女孩。她很漂亮,却不是令人惊艳 的那种。 再见到她是在汶川大地震中, 她穿着朴素的衣服,素面朝天地在 地震第一线带来最新最真实的报道。 敏锐、果断、专业、忘我的职业新 闻人的精神让她拥有了众多观众。 “我也曾崩溃过”,她这样说。在 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都变成 了最脆弱的群体。大家都应该还记 得怀抱婴儿死去的那个母亲吧,张 泉灵在灾区采访了十天之后,看到 了那个场景,她也曾躲起来失声痛 哭。但是新闻人的职业精神让她接 下来完整的完成了整个报道。
第二章 新闻记者
1、专业记者 是指专门采访或侧重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 一个领域的记者。以其采访领域不同又可 分为政治记者、法制记者、文教记者、体 育记者、军事记者、经济记者等。
芮成钢(1977年9月——)外交学院国际经济专 业毕业。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播音员、节目 主持人。现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领导者》 主播、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财经中国》 (BizChina)栏目主播,《中国投资指南》 (China Business Guide)主持人。曾主持过 《英语新闻》(CCTV News), 《环球了望》 (World Wide Watch),《财经新闻》 (Financial北京青年报》特约财经栏目撰 稿人,曾于《北京青年报》开辟个人专栏 《与老芮同游》
撒贝宁(1976年3月23日— ),中央电视台 节目主持人,1994年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 法律系,1999年开始主持《今日说法》法 制节目走红。现任职于中央电视台《今日 说法》《我们有1套》《首席夜话》栏目主 持人,是中央电视台最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之一。
19世纪40年代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先 后完成产业革命,社会大众更需要阅 读报纸,报纸的生产技术条件有了很 大改进,导致了以纽约《太阳报》 (1833年)为代表的“便士报”的问 世。 这类报纸报道新闻广泛,内容新鲜生 动,广告大有增加,零售价格低廉, 适合大众阅读,报纸的这一变化,标 志着近代资产阶级报纸开始转化为现 代报纸。
“无冕之王”出自19世纪英国《泰晤士报》, 这份报纸宣称独立于任何党派之外,经常 发表抨击政府的文章,社会反响很大。
如何看待“无冕之王”?(讨论) 江苏连云港记者敲诈事件 新媒体时代,无冕之王有了新平台
第二节 记者的类型与工作任务
一、记者的类型 根据我国目前新闻队伍的实际情况, 记者类型可以分为专业记者、常驻记 者、机动记者、特派记者、特约记者 和驻外记者。
张泉灵:经历是我最大的财富
张泉灵:经历是我最大的财富2008年风起云涌,大事不断:从雨雪冰冻灾害、西藏事件、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汶川大地震到翟志刚的太空行走,无一不载入中国史册。
桩桩大事的报道前沿,都有张泉灵。
无论是极寒缺氧的珠峰之巅,还是满目疮痍的地震现场,她都会在第一时间出现,记录并且传递中国正在发生什么。
你猜猜他家的篱笆是什么做的从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毕业后,泉灵进入了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先后担任中国报道东方时空、新闻会客厅等栏目的主持人,现为新闻中心新闻专题部记者、主持人。
从演播室跨越到直播现场,泉灵素颜朝天,兴奋地体验前沿的鲜活感。
2002年3月27日,张泉灵进入战火犹存的阿富汗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深入险境的女主持人。
头几天,泉灵和摄像师住在相对安全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报道援助物资抵达当地的情形,并被规定不得离开。
听说阿富汗北部地区地震的一刻,张泉灵和摄像师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地说:走!一路往北,一行人来到距离喀布尔70公里的地区。
这里原是亚洲最好的葡萄园之一。
战火纷飞中,庄园已被夷平,使得游击队无法攻过来。
一片荒芜中,泉灵看见有人正在重建家园。
小而温馨的家,围着一圈闪光的篱笆,竟然是用大的炮弹壳做成,在夕阳下兀自美丽着,刺得人眼睛酸涩。
从北部山区回来,泉灵经过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修建的一所露天学校。
因为战争频频,20多年来当地孩子无法接受完整的教育。
当时,老师正在教授26个英文字母,20个孩子席地而坐,挺着脊梁坐在最后的,竟是三位胡子拉碴的成年男子,正在认真学习 abc 。
之前的采访只是改变我的知识储备和阅历,但那一次影响到我的人生观。
原来,世界上还有人在用战争遗留的弹壳重建家园,还有人将学习最简单的字母视为最大的幸福人性多坚韧,和平多珍贵从阿富汗回来不久,泉灵申请加入央视的罗布泊之行,跟踪报道徒步穿越罗布泊的探险者李勇。
起初领导一口拒绝。
泉灵再三恳请:也许五年后我不再如此年轻,自己就退缩了我是记者,经历是我最大的财富。
自述离职央视心路历程——— 张泉灵: 这种感觉特别像离婚
你来说 现在的优势是什么
张泉灵:如果是自己搞一 个新项目, 42 岁可能有点老。 但对于投资来说还好,因为投 资界的年龄普遍要比创业界的 年龄老。 我做了 18 年记者, 积累了 很多人脉。做投资有一点和记 者非常像,就是要被迫了解各 行各业的人, 积累人脉。还有, 你不可能了解每一个行业, 但
发微博公开证实离职央视
现和得体的谈吐, 给观众留下 深刻印象, 成为央视具有大型 直播节目主持能力的主 持人 之一。 2008 年 5 月 12 日 四 川 汶川大地震后,张泉灵 赴地 震灾区采访。张泉灵用 大量 现场视频报道,证明了 自己 是央视最优秀的外景记 者之 一。 她说话层次鲜明、 逻 辑清 晰, 既有外景主持的勇 敢, 又 不乏职业新闻人的干练。 2010 年,她获得第十一届 长 江韬奋奖。
鱼缸 很难让人不去 猜 想 是 否和体制有关 近年越 来 越 多 的央视人出走 选择了 新 的 方 式 你怎么看这些选择
张泉灵:不要把体制看成 制度或框架,体制本质上也是
一群人的思维模式。每个体制 都有弊端, 也有更有效率的工 作机制。要说离职的话, 我相 信, 任何一个互联网公司的离 职率都要高于央视。所以, 不 要把个 人 选 择 归 结 为 共 性 原 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 央 视 对 于 培 养 一 个 人 的 视角 非常有帮助。另外,我不会做 “ 踏出这个门槛,扭头吐一口 痰” 这种事。
越来越被互联网和创业吸引
你主要关注 记者: 什么领域 投资什么领 域
张泉灵:我认为, 从现在开始,未来一 年是互联网内容爆发 的重要时间。 其实,对创业者 来说, 难得的经验是 谈判桌两头的经验。 我创过业, 也见过创
业者, 知道怎么谈判。 两头经验 汇集起来, 对创业者来说是巨 大的 (财富 )。投资人见过太多 项目的生和死, 他知道什么样 的项目会死, 当然所有的创新 领域没人敢告诉你怎么会赢。 但是其实在早期创业领域, 你 让项目 “ 活” 得更长, 就是一种 帮助。 记者: 你说最佳创业年 龄
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辞职有何难言之隐
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辞职有何难言之隐?
2015-09-09
今日,原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在微博发声,公开承认离职央视。
张泉灵发文称:“今后,我的身份不再是央视主持人,因为生命的后半段,我想,重来一次。
”并配一段长微博。
据悉,张泉灵1997年考入央视国际部,并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2000年,张泉灵任新版《东方时空》总主持人及《人物周刊》《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栏目主持人,2010年获得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
今年8月份的时候,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辞职,据说是去国外陪女儿读书,紧接着这个月央视“当家花旦”郎永淳也辞职,据说是因妻子患病,辞职去照顾妻子,没想到不几天张泉灵也提出辞职。
那么张泉灵是为何辞职呢?我认为主要可能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月圆则亏,水满则溢。
张泉灵自进央视以来一直很受重用,在所有央视主持人中,张泉灵算是最成功的一个,央视也给了她该给的所有荣誉,也就是到顶了,接下来没有什么可给的了,而张泉灵今年42岁了,作为主持人偏向于年轻化,至少不能太老,所以张泉灵再干下去,可能就要退居幕后,还不如激流勇退,寻找第二春。
二、想换个活法,人都是这样,干一行厌一行,大鱼大肉吃多了也想尝尝大白菜的味道,张泉灵1997年来到中央电视台至今也有18年了,若不是一直很成功,估计早跳槽了。
三、因为有病?年初就有曝料说她天天咳血,都以为她患了肺癌,后来证实不是,但张泉灵极有可能患了病,所以不能过度劳累,而央
视主持的工作量大,所以不得已辞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本段]主持节目
《东方时空》
《人物新周刊》
《国庆55周年特别节目-精彩中国》
帮助外面的人搞清灾区的情况是这个时候记者的第一责任。太多太多灾区的情况,抢险救灾的人要知道,受灾的群众要知道,党中央要知道。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从未有过的沉重。到达四川的当天下午,我们报道组立即动身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北川。
交通断了,通讯断了,余震不断。尽管做了心理准备,灾难还是击碎了我的想象。要快,要让外面尽快了解灾区的情况。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雨中发回了我在灾区的第一条报道。
5月17号,我们进入汶川亟待救援的“孤岛”耿达乡。面对满目疮痍,无论谁到现场都会有一种揪心的痛。可当问到受灾群众缺什么,需要什么帮助的时候,有一位受灾的群众对我说:“给我们送点玉米种子来吧,赶着现在种下去,秋天我们就有吃的了。”那不是一句当时就会让人热泪盈眶的话,却让我心里反复回味。这就是我们最质朴的乡亲,遭受了那么大的灾害,失去了那么多亲人,但他们想要的却是种子!种子不就是希望吗?这就是我们那么多人奔赴灾区的原因啊!我就是要把这希望的声音传递出去,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人民的伟大与坚强!
[编辑本段]成就荣誉
2008年12月,张泉灵获第19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1]
2009年11月14日,获得“金话筒奖”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奖。
2009年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2008年 中国职场女性榜样获得者
2008年 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
2008年 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2008年 出席中国妇女第十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
5月12号,在珠峰呆了一个月之后我回到了拉萨,还沉浸在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报道成功的喜悦中,大地震发生了。北京、台湾、日本都有震感!我的第一反应是:汶川大地震影响到了14个省,这可能是比32年前更大的一次灾难,而前方灾情不明!情况不明的时候是最需要记者的时候!我得去现场!我知道高原下撤以后的第一原则是休息,我也很想家,想不满两岁的儿子。但是这时候到一线去,不是我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职业的天性。经批准,5月13号,我挤上了震后拉萨飞往成都的第一班飞机。
那一片废墟有三层楼高,里面充满了空洞和尖利的钢筋,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整个直播过程中,我被指定站在一个巴掌大的位置,只能说不能动。四川台的摄像张业伟在黑暗中拍摄一刻也不能停止,他要紧盯着寻像器里的画面,余光还要观察周围的情况,根本顾不上脚底下。在起吊一块水泥板时,我们脚下的断梁被拉动了,原本安全的地方变得很危险。但消防官兵继续救人,我们也继续报道,没有人离开。战士们紧张有序又小心翼翼,我们的镜头尽量地靠近跟随。几个小时后,受困者终于被抬出来了,她活着!现场一片欢呼声,我的耳机里也传来北京演播室里的欢呼声。我知道,电视机前守候的人们也会欢呼。我在现场用最大的力气喊着:“这欢呼是对生命的礼赞!”外面的人不抛弃,里面的人不放弃!救人的是英雄,被救的同样是英雄!这,就是我们一线记者要传递的精神--以人为本。
经过不停顿的9个小时,我们紧随部队到达漩口镇,那已经是5月16号的凌晨一点。紧张、饥饿、劳累,我真的想躺下什么也不做,但一想那么多人等着里面的消息,我们立即投入采访工作。天蒙蒙亮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几根从废墟里捡来的木头蒙上一块塑料布就是帐篷了,外面整整齐齐放着三块牌子:漩口镇党委、漩口镇人大、漩口镇政府。旁边,战士们已经展开了救援,当地的乡亲们给部队送来了他们仅有的蔬菜。那场景,在我的头脑中定格了,那画面让我震撼:灾难降临了,但我们有党在、有政府在、有人民军队在,老百姓就有信心在!于是,我们用了一个长长的镜头。我要用这个画面把这样的信心传递给全世界。
[编辑本段]从业经历
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
1997年考入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在校期间主持了北大与央视共同制作的《中华文明之光》。进入央视后,先后担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
1997年8月进入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专题部主持人、编导。
2000年新版《东方时空》总主持人、《人物周刊》《新闻会客厅》等节目的主持人。
我的4个进行航拍的同事曾经被困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两天多的时间,靠吃野果坚持着。天气多变,地形复杂,山谷里各种切变风对他们简单的飞行器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为抢险救灾进行航空拍摄!
一份帮助,乘以13亿就能帮灾区度过难关!一份关爱,乘以13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份信心,乘以13亿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而在灾区奋战的记者,就是要用手中的笔、手中的话筒、手中的镜头去做好这个乘法!
大灾难中,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古老而又新生的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
5月15号,我们跟着部队徒步奔向震中,因为两件事情要让观众搞明白:第一,震中的乡亲们情况到底怎么样?他们最需要什么?第二,进去救援的战士们要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怎么解决这些困难?
行进的路,有时候我觉得比在珠峰还难。那不是一条安静地等你踏上去的路,不断的余震、松软的塌方层、滚落的石块,危险无处不在。一个滚石区,我们刚通过不久就再次塌方,半个山体扑下来,覆盖了我们经过的道路。我们没停下脚步,边走边拍。
路,是生命线,也是抢险救灾的关键。奔向震中的途中我不停地问自己:灾区的路到底怎么了?通向震中汶川的路为什么还不能打通?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把镜头对准这条路,去引导人们的视线。
5月14号,我沿着汶川方向,奔向213国道,踏进了打通道路的现场。观众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几乎半座山塌下来,路不见了。而这条路原本只有7、8米宽,一边在塌方,一边是临着岷江的悬崖。工作人员上得去,但是展不开。这条报道,也许不那么惊心动魄,但是它把大家的疑问解开了,责难不见了,人们焦急的心情也冷静下来,开始积极地帮着出主意,怎样才能使修路的进展快一些。
观众打电话给我,说:你真棒,在镜头里总是那么冷静。其实我也哭过,面对那样的灾情,面对受灾的乡亲,面对满目的英雄,泪水有时是控制不了的。5月20号我到都江堰去拍摄寻找处理遗体的情况,虽然救援人员很早就知道遗体在哪里,但是为了死者的尊严,战士们都是用手扒手挖。当听说遇难者是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母亲在灾难来临时跪着用身体保护孩子,我完全失控了,转身躲进一个帐篷里放纵泪水喷涌而出,我要把我心里的痛哭出去,我要把所有的积郁都哭出去,擦干了眼泪,我才走出帐篷。在镜头面前我努力保持着坚强和理性。不哭,在心里,我始终这样提醒自己,灾区不需要眼泪,灾区需要我们的坚强去支撑,需要我们的关爱去抚慰,需要我们去尽记者的天职。
2002年3月27日,张泉灵进入战火犹存的阿富汗,深入其北部地震灾区作电视采访,成为第一个进入如此险境进行电视报道的女主持人,所表现出的勇敢、敬业的精神受到广大观众和电视同行的高度赞赏。
张泉灵先后主持了跨世纪庆典的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雅典奥运会、连战及宋楚瑜大陆之行等大型直播活动,同时还以记者身份深入到抗击非典第一线、罗布泊无人区、阿富汗战乱地震灾区等做连线报道。并连续多年担任《一年又一年》节目的主持人。
在灾区的人民处在惊恐与悲伤中的时候,特别需要鼓起勇气,在废墟上没有比活着把人救出来更让人振奋的了。5月14号,都江堰的幸福小区发现了幸存者,救援者开始与死神搏斗。我想虽然压在废墟下的人我们连姓名都不知道,但电视机前有无数的人关心着她注视着她。我想让他们看到:坚持,奋斗,我们就一定能获得重生!我向现场的领导建议直播救援过程。那天晚上,我知道很多人都守在电视机前,他们的心通过我们的直播与灾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在灾区可能有数千名记者,中央电视台先后有数百名记者前往一线,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
和我一起强行军9小时的摄像张春喜已经51岁了。为了多带设备,他必须少带水和食物。战士走,他边走边拍,战士停下休息他还在拍。进入震中因为胸闷他一直不敢躺下, 他有心脏病,还是平足!
我的同事冀惠彦大校,55岁了,从战场到各种抢险救灾都冲在前面。他在灾区是靠着临时从办公桌上抓来的一把降压药支撑着。在从水上冲击映秀时,滚石的涌浪打翻了冲锋舟,落水后他始终没有放掉手里的摄像机,死里逃生,一上岸就去发消息,为的是让观众和受灾群众看到:又一条生命线打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