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杨氏史籍编年(附--引用书目)13-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州杨氏史籍编年·附·引用书目提要辨证
引用书目提要辨证
罗克彬纂辑
杨文神道碑铭
一九七二年三月遵义县高坪区衙院出土。撰人不详。以文中“巴蜀,吾乡国也。杨君勋在吾乡,义不得辞,乃掇其行述以书之。”等语且甚熟识巴蜀地名者,似知撰者隶籍巴蜀。又云“予家青□下,号天下大岷山,尚羁贯。”南宋巴蜀地名,以“青”为首命名之山或原,有青城、青居、青衣、青野、青神等处。青居而外,皆近大岷山下。此知,撰者又当川西一带人也。因撰者居军中,与杨氏关系密切,闻见川军杨氏参战事宜,加有行实为凭,故其叙述杨氏也详,所记战事亦确。
碑又云:岁甲寅(宝祐二年,1254),予正居军席,“亲作御鞑四策。一曰待敌,不可轻战。二曰保山险,不可散居平地。三曰宜用夜劫,不可昼战。四曰聚收粮食,毋以资敌。其□则以诸国唇齿相依,利害相关,平日不可各分彼此,缓急必须相为救援。宣阃镂此榜文,首以达之思、播二郡,又徧及诸蛮部。”,此知撰者时在宣抚制使麾下参与军事,且甚熟悉川中战事,所作御鞑四策,亦中机宜,宣阃采纳,见之施行。
撰者入幕进言,当与余玠治蜀,招贤纳言不无关系。余玠甫一进川,就走访四川各界人士,听取他们对政策的意见。他的口号是集思广益,要象诸葛亮那样起用四川地方贤达。为此,他特设招贤馆以招纳地方人才。正德《四川志》载:“招贤馆,在治(重庆府)左(今重庆巴县东),宋余玠建。其供帐一如帅府,下令:‘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县,以礼遣之。’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
言有可用,随才而任;苟不可用,亦厚谢之。”1此后,余玠虽去,其继任者仍旧继用余玠这一政策。在此大背景下,播州杨文、二冉,川人牟子才、吴昌裔等相继建言,支持抗蒙战争。杨文保蜀三策,撰者御鞑四策,二冉徙城钓鱼,皆当其时,精于料敌。
神道碑文,当为南宋四川重要抗蒙文献。惟撰者无闻,著述无传,他书无载。又因碑文记载杨文生前参加宋王朝抗元斗争的历史,而他的后人却因改朝换代,接受元王朝
1、按:招贤馆今已不存。
封赏,有意将碑砸断,埋入地下,甚至用作杨文墓田氏墓室东侧的封门石。2是以湮没,无人引述以究南宋抗蒙史事。播州杨氏,抗蒙功勋,杨氏不言,元人不传,由是不显。
此碑出土,诸多历史迷雾得以解开。杨文抗蒙事迹,《宋史》多有不载。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宋史》自不例外。元人脱脱,主修《宋史》,对蒙古多有回护,对宋蒙战争中宋军详细战果,有意回避。相反,对宋金战争中宋军战果却详细列出。杨文神道碑碑里杨文将兵击败蒙军和俘虏蒙军将领的事迹,自然不会出现在《宋史》之中。杨文碑出,文中所记“淳祐辛亥,制使余君欲捣汉中,君承阃令,选锐卒五千,命总管赵寅领之,首战于罗村,再战于□子头,三战于西县。皆我军贾勇先登,俘获颇众。余帅当时亲书忠勇赵寅之旗以旌之。”,可知余玠在淳祐十年的抗蒙战争中,汉中战役并非一无所获,而是先后三次突破蒙军防线,“俘获颇众”。
今存神道碑文,首载《文物》一九七四年第一期贵州省博物馆李衍垣《贵州高坪“播州土司”杨文等四座墓葬发掘记》一文附录中,题“宋沿边宣抚使播州土司十五世杨文神道碑碑文”。次载一九八四年四月《遵义地区文物志》一书,题“宋中亮大夫抚使御使杨文神道碑文”,末注:“1972年杨文墓发掘清理,1974年《文物》第一期发表了贵州省博物馆《遵义高坪“播州土司”杨文等四座墓葬发掘记》一文,其中附录了《杨文神道碑》部分残碑文。1979年在杨文墓前发现此碑上段,增补了原残碑所缺文字。
这篇增补后的碑文,尚属首次发表。”三载一九八六年《贵州省墓志选集》,题“南宋播州安抚使杨文神道碑”,尾按:“杨文神道碑,一九七二年三月在遵义高坪出土。早年断成三截,中、下两截散置杨文墓前的填土中。上截被用作封门石,文字略少于中截,当时未被发现。一九七八年十二月,谭用中再次到墓地调查,发现上截,即移存农民家中,无拓片。现据席克定、张定福、吴正光一九七九年复查抄本及中下截拓片辑录。碑文楷书,自右而左,共三十七行,上、下、右均有残缺。据宋濂《杨氏家传》记载,杨文卒于南宋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立碑时间可能即在此年。”此书末附勘误表一,知《选集》录文审慎,然疏漏之处,仍所难免。其后,中华书局《遵义市志》、贵州人民出版社《遵义县志》均有此文,惟在后者,讹误更甚,不足以据。
2、见贵州省博物馆李衍垣文《贵州高坪“播州土司”杨文等四座墓葬发掘记》,载《文物》一九七
四年第一期。
又,杨文妻田氏,卒于元至元二十七年(庚寅,1290)十月,葬在二十八年(辛卯,1291)八月。是知杨文神道碑毁于至元二十八年之前。幸杨氏家乘录载此碑,明初宋濂撰辑《杨氏家传》,得以参见,引入传中。
有明代元,杨氏抗蒙功勋,家乘可表。杨铿有心,献呈家乘,杨文父子事迹,得入《传》中。
又惜万历平播战争中,杨氏著述,李氏悉行烧毁。播州文献,荡然无存。今舍《家传》而外,杨氏族史及播州历史,无由得详。
忠烈庙碑
元程钜夫撰。今传存钜夫文集,以《四库全书》本最全,题名《雪楼集》。然据严绍璗3《日本藏汉籍珍本文库追踪纪实――严绍璗海外访书志》称,钜夫文集,尚有元刊残本存世。《访书志》八“在静嘉堂文库访‘国宝’”23“元人文集刊本十种”(4)“程钜夫撰《雪楼程集》(残本)六卷”云:“元人程钜夫《雪楼程集》元刊本国内已无存本,静嘉堂文库今藏一元刊本的残本。此书全三十卷,今存卷二十二至二十七,凡六卷。此本原系新宫城文库、岛田皇村等旧藏。今静嘉堂文库、国家公文树冠和大仓文翰财团令藏有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与耕书堂刊本《楚国文宪公雪楼程先生文集》三十卷,《年谱》一卷,《附录》一卷,国内尚有同刊本六套收藏,恕不赘言。”
杨汉英神道碑
元人袁桷(1266~1327)撰,题“资德大夫绍庆珍州南平沿边宣慰使播州安抚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上护军追赠推忠效顺功臣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封播国公谥忠宣杨公神道碑铭”。载《清容居士集》卷二十六,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元刊本。
桷,字伯长,庆元路鄞4县人。大德初,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官终侍讲学士。师侍王应麟,熟悉掌故,长于考据。所作文以制诰碑铭题跋为多,又能诗。著《清容居士集》,关乎播州杨氏诗文凡七。神道碑外,尚有:
1、《敕资德大夫绍庆珍州南平沿边宣慰使播州安抚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上护军杨
汉英赠推忠效顺功臣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封播国公谥忠宣制》;
2、《敕杨播国公妻田氏遵义郡夫人加播国夫人制》;
3、《书姚牧庵赠播州杨安抚汉英乐府》;
4、《挽播州宣抚杨资德》
5、《书杨安抚训子诗后》;
6、《题黄宗道绘播州杨氏女策马夺昆仑关图》。
珍州图经
编次、撰人不详。今存数条言及珍州、遵义军事,见于《方舆胜览》卷之六十一珍州风俗项下。
方舆胜览
祝穆初撰,祝洙重订。穆、洙父子,南宋人。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影印宋刻3、璗,音d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