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宗祖史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氏宗祖查史
【摘要】由于文献失轶,记载人文化功底不足,方言差异,审核人员不够细心等,族谱中许多不尽事宜,流传断失,据我家族谱载有清咸丰重修宗祠碑刻文一篇,和简短片言只语。然认亲诗的记录,说明是属于邵武峭山公之后。认亲诗:
骏马匆匆出异乡,各寻圣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积昌。
华夏黄姓的历史长河中,自战国春申君黄歇之后,地位最尊、影响最大的是汉魏之世的江夏黄氏。这支世居江夏(今湖北安陆)的黄姓宗族,公认为黄姓的郡望与发源地。江夏黄姓始祖黄香,西汉丞相黄霸的后代,九岁就知事家务,是二十四孝之一“扇枕温龛”的主角,其博学经典,文章闻名京师,受汉章帝恩宠,并赐御书“江夏黄香忠孝两全,天下无双。”官至魏郡太守、尚书令。黄香之子黄琼、黄琛,孙黄琬任司空、太仆、司徒、太尉等要职,位列三公,封侯,名震宇内。
经过辉煌灿烂的汉魏阶段流淌,再到六朝隋唐时期,江夏黄氏主宗分流,一支由江夏向东南迁至浙江金华,一支先由江夏北迁至中原光州固始,于唐末再折而向东,迁居到福建邵武,形成历史上另一大黄氏望族——邵武黄氏。
黄香塑像湖北云梦县黄香墓
公元872年4月15日,一个神异的圣婴诞生了。他的生父跑到屋
前亲手植下一棵小树,说:“若你长大,则吾宗蕃衍。”几十年后,这颗树果然长得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极非寻常。而那个圣孩也长大成长,且娶了三位妻子,生有21子、100孙、13孙女、334个曾孙、116个曾孙女,创造了一个古今罕见的巨大家族,这人就是黄峭山。
根据福建邵武地方的族谱,再参证其他历史文献记载,可以得知黄峭山清晰的形象及事迹。黄峭,又名峭山,字仁静,号青岗,唐末五代人,是邵武黄氏始祖黄惟淡之孙。黄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唐朝末年,他带领家族避战乱,自光州固始迁徙入闽,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又徙居邵武,落籍邵武平洒乡(今福建省邵武市水北乡),成为后世闻名的邵武黄氏一派开基始祖。
福建省邵武市
黄惟淡学问渊博,是当时闽省著名的硕学鸿儒。他娶妻曹氏,生了5个儿子。他重视教育,以《诗》、《书》、《易》、《礼》、《春秋》五部儒家经典传授诸子,5个儿子各教一经,因此时人称他为“黄五经”。黄惟淡的5个儿子,后来又分别散居闽省各地。其中,第3个儿子黄
知良,分居邵武和坪乡(今邵武市和平镇),又成为邵武黄氏和坪分支的始祖。黄知良曾任信州贵溪县(今江西省贵溪县)县令,生了5个儿子。其中,长子黄峭,便是千古闻名的黄峭山公。
邵武市和平镇
黄峭山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壬辰岁(公元872年)农历四月十五日戌时,卒于后周广顺三年癸丑岁(公元953年)十一月初十日,享年82岁。黄峭山生活的时期,正是唐末五代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军阀割据混乱愈演愈烈,天灾人祸连绵不断的大动荡时代。黄峭山是一个勇猛仗义的儒生,兵荒马乱之际,他召集族人同乡,组织起御寇自卫的乡勇民兵队伍,保卫了宗族和乡里的安全,从此闻名当地。唐
末陇西郡王李克用听说了黄峭山的事,很赏识他的人品与干将之才,便招募他入伍,最初当了一名小军官。
历代黄峭山公画像
后黄峭山因平叛累建军功,被唐王朝封为工部侍郎、奎章阁学士、千户侯。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梁朝。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后唐。黄峭山对连年的战乱感到厌倦失望,不愿再卷入李、朱的争斗,便解甲归田,告老还乡。黄峭山回到邵武和平镇后,息武习文,创办和平书院,教育族中子弟,劝导里中后人读书劳作,直至逝世。
邵武和平书院
黄峭山的三位夫人,都是德才兼优女子。第一夫人上官氏、第二夫人吴氏、第三夫人郑氏,都被诰封一品夫人。三位夫人均高寿,生卒年在族谱中有详细记载。黄峭山与三位夫人共生育了21个儿子,他们个个功名卓著,成绩斐然,而且子孙兴旺,后嗣蕃昌。其中,三位夫人各生七子,简述三位夫人各四子——
上官夫人吴夫人郑夫人
上官夫人所生:黄和(长子),字惟栋,号肇基,官任大理寺丞。黄梅,字惟柱,号再雪,官任征西大将军。黄荀,字惟梁,号荣卿,宋太平兴国八年考中第37名进士,官任大司徒。黄楚,字惟桥,号
大昌,官任太常寺卿。
吴夫人所生:黄政,字惟才,号有恒,宋太平兴国八年与三兄黄荀同举进士,中第170名,官至司空。黄化,字惟枋,号从章,登宋第19名进士,官至左御史,广州刺史。黄翟,字惟梓,号宝瑞,官任湖广贵州府知府。黄卢,字惟柯,号嘉猷,官任给事中。
郑夫人所生:黄发,字惟林,号发祥,官任知府。黄潭,字惟桃,号可尧,翰林院侍讲。黄城,字惟根,号腾蛟,官任都指挥使司。黄井,字惟彬,号国臣,大学士,朝烈大夫,官至刑部尚书。
黄和黄井
后周广顺元年辛亥岁(951年)正月初二日,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洋洋未消。这一天,年已八十的邵武黄氏大族祖黄峭山忽然置备酒席,将二十一房子孙召集齐全,广邀亲友,大宴宾客。然后,黄峭山当众宣布了一个惊人的重大决定。
黄峭山说:“我祖上授封于黄,以国为姓,乃黄帝嫡系后裔。现将黄家自春申君以后千年来所积累的祖产——铜钱八十万贯,金银八百余秤,一并均分为二十一股。”他命三妻位下共二十一房子孙,各领祖传家产一份,立即离开家乡,另立基业,各自自谋发展。后因三位
夫人啼泣请求,黄峭山遂稍改原来的决定,重新宣布:除上官夫人、吴夫人、郑夫人各留长子一房奉养老母尽温情之义以外,其余十八房子孙,不许恋此一方土地。令其各自信步天下,择木而栖,相地而居。
邵武黄氏宗祠
接着,黄峭山卜占离家吉日,并于这一天将新修的《黄氏家谱》二十一套,分授给二十一子各领一套,嘱令他们随身携带,妥善珍藏,不忘所出。临行前,这位伟大的老人又口吟七言古诗一首,与诸儿作别。诗云: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惟愿苍天垂保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三位夫人与长子黄和也各吟诗两句,共成八句相送,诗云:“十郎峭老有三妻,官吴郑娘七子齐。
创业兴家离祖地,归来报命省亲仪。
吾思日久难相会,宗叶分枝为汝题。
若有富贵与贫贱,相逢须念共根蒂。”
黄氏族谱
这两首八句诗,前者叫做“外八句”,后者叫做“内八句”,也同称为“上马诗”。黄峭山夫妇嘱咐诸子诵念此诗,牢记心中,以此为他日认子孙、认祖相亲的凭证。规定以后黄氏子孙相逢,“凡能背诵此诗者,即是同宗亲派,请升堂入室,不得异视。”
就这样,黄氏峭山公的十八房子孙,备好车马,打点行装,携藏族谱、家诗,挥泪告别老父慈母,然后策马扬鞭,纷纷踏上了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