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儿童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状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常儿童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状况【摘要】“超常儿童”尽管智力发展优于普通儿童,但有时会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状况,如孤僻固执、脆弱敏感、骄横任性。从其家庭教养情况和生活经验等方面分析,父母的高期望、过度保护以及他人给予的不正确的评价等,可能是导致他们产生不良心理状况的原因。这里将列举一些超常儿童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适用于

超常儿童教育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超常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一.引言

超常儿童是指那些在智力、创造力或特殊领域中(数学、写作、音乐、美术、运动、领导或组织等)较同龄儿童具有高度发展能力和卓越表现的儿童。从统计上看,超常儿童在人群中比例大约为1%到3%,有人甚至认为超常儿童在人群中的比例可达到8%到10%,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智力超常儿童的绝对数量相当可观。我国2亿多14岁以下的儿童中,智力超常儿童的总数将达到数百万人。在全球以人才竞争为国力核心的时代,我国的高端创新型人才却极度缺乏,世界级的大师更是罕见。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起步晚,并且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自闭症、残障儿童的身上,对超常儿童的研究不是很多。开设的针对超常儿童的少年班也是仅仅以减少学制、加快进

度、增加深度而已,并没有针对超常儿童的一套独有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更加不用说在关心他们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的方面了。

除此之外,很多超常儿童群体的不利处境被一些个体的辉煌成功所掩盖,其弱势群体特征比起残疾儿童、贫困儿童来较为隐蔽,不易被识别与认同,这使其不利处境更为加重。名声上的显赫与实际上的不利处境,使得超常儿童的真实需求往往不被了解,因而也难以得到必要的支持。而我国的学校教育长期以来采用单一、狭隘的教育观,超常儿童教育一直受到忽视,超常儿童常常被众多不利因素包围,包括学校老师意识中绝对教育公平下的误解、教育服务的困难等方面,这不仅会影响超常儿童潜能的充分发挥,更会影响他们的心态和幸福感。

二.超常儿童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状况及其可能原因

(一)孤僻

美国天才发展中心“关于天才儿童的研究结果”中提到,普通人中,性格内向者占30%,天才儿童性格内向者占60%,极其优异的天才中,性格内向者超过75%。当然,这里不是说内向不好,但有些超常儿童性格过于内向就变成了孤僻。超常儿童普遍自我概念高于普通儿童,他们往往因某一方面有特殊的嗜好或天赋而自负、执着,常常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喜欢独来独往、离群索处,他们集体观念淡漠,缺乏与

同伴交往的主动性与合作意识。

造成一些超常儿童出现性格过于孤僻固执的原因也有

来自环境、教育方面的。超常孩子自小就表现出来了异于常人的成就,很有可能导致教师对其过于关注或经常对其表示关爱,这就会使得其他孩子对他产生排斥、不接受心理。孩子就只能越来越孤僻。来自家长的暗示如“你是天才和那些小朋友不一样,不要和他们走的太近”等,也会使得孩子心理发展上出现孤僻、不合群的状态,还有家长过于担心孩子智力方面的发展,没有交给孩子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这是存在于教育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由于“超常儿童”智力上的突出优势,他们在活动中往往不需要成人的帮助或同伴的协作,就能独立胜任,获得成功。成功的体验多了之后,造成了他们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事事优越于他人的唯我独尊意识,并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排他情绪。而这种情绪的存在往往让同伴感觉到他们不够热情、友善,从而产生隔阂,难以形成情感交流。同伴也会疏远他们,慢慢地使他们陷入孤立。这时便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不愿与同伴交往。

(二)敏感脆弱

以往的心理学研究认为,脆弱是由于个体缺乏自主、自信造成的。一般来说,脆弱的幼儿缺乏独立性,在生活中没有成人的帮助很难对事情做出决策或开展计划。他们最明显

的特征是不愿意也不能够适应新环境,当他们到一个他们认为陌生的环境中时,很容易产生害怕、恐惧等心理。从“超常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来看,脆弱似乎应与之“绝缘”,然而,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有些“超常儿童”对周围事物及现象异常敏感,情绪复杂多变,多愁善感,且心理承受能力弱,遇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就喜欢一个人生闷气,还会长时间放在心上,不能自拔,继而对周围的人和事失去兴趣,情绪低落。

超常儿童普遍都比同龄儿童抱负远大、思想成熟、好胜心强,他们身上担的压力也大一些,他们大多都不允许自己犯错哪怕这些错误在他们的发展中是十分正常的。比如,很多超常儿童往往会为了丢了一块橡皮、吃了一点小亏而一直哭闹或者拒绝进食和去上学。超常儿童的求成欲望过强,希望什么都超过别人,什么事都能做得尽善尽美。但由于年幼且生活经验贫乏、认知水平粗浅,他们的理想与现实或实际能力之间往往脱节,一旦遇到困难,他们便会不知所措,担忧成人和同伴的负面评价,产生对“挫败”的恐惧。这就使他们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的状态,导致行为上的偏差以及生理上乃至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紊乱。

(三)骄横任性

由于“超常儿童”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众,屡屡受到教师、家长的褒奖,他们习惯了笑脸、掌声与赞美,只看到自己身

上的光环,对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缺乏应有的认识,久而久之形成了过度的优越感。随着这种优越感的膨胀和扩散,他们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表现出高调的姿态和强

势的行为。一旦有同伴超越他或对其行为态度表示不满,其内心的优越感就会受到强烈的冲击。由于应对策略的匮乏,为了维护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他们选择攻击对他们的“权威”形成挑战的同伴。

很多家长也会因为自己孩子是个“小神童”而对孩子百般溺爱迁就,使得孩子从内心就觉得自己了不起有一种优越感,滋长了自我为中心的这种意识,而当在某项任务中有其他孩子超过他时,他就会接受不了,对小伙伴做出攻击性行为。试图以此来否定同伴,肯定自己。

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简述及其在超常教育中的运用最近发展起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超常儿童的教育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孟万金教授首先提出,它是近年来在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积极心理健康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观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传统病理式、问题式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在积极心理学等理论基础上,从积极方面入手,用积极的内容和积极的方式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克服心理与行为问题,开发潜能,减负增效,塑造积极向上心态,奠基幸福人生。其理论强调将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与塑造积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